花气烘人尚暖,珠光出海犹寒。如今贺老见应难。解道江南肠断。谩击铜壶浩叹,空存锦瑟谁弹。庄生蝴蝶梦春还。帘外一声莺唤。
花气烘人尚暖,珠光出海犹寒。如今贺老见应难。解道江南肠断。谩击铜壶浩叹,空存锦瑟谁弹。庄生蝴蝶梦春还。帘外一声莺唤。

西jiāngyuèjuémiàohǎonǎizhōucǎochuāngsuǒ--zhāngyán

huāhōngrénshàngnuǎnzhūguāngchūhǎiyóuhánjīnlǎojiànyīngnán

jiědàojiāngnánchángduàn

mántónghàotànkōngcúnjǐnshuídànzhuāngshēngdiémèngchūnhái

liánwàishēngyīnghuàn

张炎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3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qū)¹雄西北,别绝臣外区²
译文:麴氏文泰兮西北独霸,不君不臣兮对外屈膝。
注释:¹麴氏:这里所指的就是伯雅子文泰。²臣外区:指麴氏臣西突厥。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译文:有恃无恐兮天高地远,岂奈我何兮狂傲无忌。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烈烈¹恃者师,熊螭(chī)²以为徒。
译文:恃师讨伐兮威风凛凛,将士勇猛兮熊螭可拟。
注释:¹烈烈:威武貌。²熊螭:喻士兵如熊螭一般勇猛。
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龙旂(qí)¹翻海浪,馹(yì)²驰坤³(yú)
译文:旌旗猎猎兮如云如浪,战车奔驰兮长驱直入。
注释:¹龙旂:上绣龙形之旗。²馹骑:指车骑。馹:古代驿站用的车。 ³坤:西南方向。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bì)¹²婴儿,一扫不复馀。
译文:贲育转世兮擒贼何难,横扫千军兮全面彻底。
注释:¹贲育:指古时两位勇士孟贲和夏育。²搏:空手而执也。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译文:平沙漫漫兮直上天穹,黄云滚滚兮不辨东西。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¹
译文:伟哉李靖兮长缨在手,智勇双全兮苍龙被执。
注释:¹囚拘:像犯人一样受拘束。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译文:平息叛乱兮太宗端坐,群夷慑服兮匍匐致礼。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译文:诚惶诚恐兮尊唐为神,啧啧赞颂兮古今第一。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献号天可汗¹,以覆我国都。
译文:献号可汗兮天字为冠,称臣不贰兮效忠唐李。
注释:¹天可汗:意思是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兵戎¹不交害,各保性与躯²
译文:相安无侵兮兵戎不犯,太平盛世兮乐事无已。
注释:兵¹戍:一作“兵戎”,指军队。²性与躯:指生命财产。

tángnáochuī··gāochāng--liǔzōngyuán

shìxióng西běibiéjuéchénwài

shìyuǎnqiěxiǎnzòngào

lièlièwángzhěshīxióngchīwèi

lóngfānhǎilàngchíkūn

bēnyīngérsǎo

píngshātiāndànjiànhuángyún

chénjìngzhízhǎngyīngzhìyǒngqiú

wénhuángnánmiànzuòqiānqún

xiánchēngtiānzishénwǎng

xiànhàotiānhànguódōu

bīngróngjiāohàibǎoxìng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众人耻贫贱,相与¹尚膏腴。
译文:世人都以贫贱为耻,都相互追逐荣华富贵。
注释:¹相与:相互。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¹
译文: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注释:¹畋渔:打猎和捕鱼。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山泽情晦(huì)(míng)¹,归家暂闲居。
译文: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注释:¹晦暝:昏暗。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满园植葵藿(huò)¹,绕屋树桑榆。
译文:满园里种满了葵与藿,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注释:¹葵藿: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译文: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译文: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日与南山老,兀(wù)¹倾一壶。
译文: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注释:¹兀然:突兀的样子。

tiánjiāxìngshǒuèr--chǔguāng

zhòngrénchǐpínjiànxiāngshànggāoqínghàodàngsuǒzàitián

shānshíhuìmíngguījiāzànxiánmǎnyuánzhíkuíhuòràoshùsāng

qínquèzhīxiánxiángsuǒyuànzàiyōuyóuzhōuxiànxiāng

nánshānlǎoránqīng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时霎(shà)¹清明,载花²不过西园³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译文:清明转眼就过了,赏花不忍经过西园。春日枝头发出新芽,一片嫩绿之色,春意浓浓。正是春天驻足停留的地方。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的“明珠点绛唇”诗句。¹时霎:霎时。²载花:指所遇的苏姬载,载,设置,引申为相遇;花,以花喻人,暗指心上人苏姬。³西园:吴文英在苏州时的故居。⁴嫩阴:春日枝头发出新芽,一片嫩绿之色。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燕嫩重来¹,往事东流去。征衫²³。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译文:故地重游,往事滔滔如东流之水。收藏的行役之衫,还留有伊人针线的痕迹。幕春时节的风雨寒意袭人。泪因旧寒而起,絮因风而起,风吹絮落又如春在坠泪。
注释:¹燕嫩重来:指故地重游。²征衫:行役之衫。表行人倦客身份。³贮:收藏。⁴风帘絮:化用周邦彦《瑞龙吟》“断肠院落,一帘飞絮”。

  这是一首怀念苏州去姬之词。以西园为载体,以燕嫩为喻,描述了词人在清明时节重过西园时的所见、所忆、所感。其中,上片写现实中含回忆,实中有虚;下片继写今朝,实笔写深情。全词用字遣辞清空晓畅,淡雅静穆而情致深沉。

  上阙从现实入笔,叹惋昔日与苏姬相聚,现已离别之苦情。昔日清明佳节,两人相聚于苏州西园的绿树阴中。“清明”点明相聚的时令,“西园”相聚的地点,词人在苏州的故居。发端二句十一字,交待了相聚的人事、地点、时间,可谓言简意赅。“嫩阴绿树”以白描手法,写出西园的景物。“嫩”“绿”二字极平易,但勾画了环境的清幽恬静,极富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与苏姬相聚时的喜悦情怀。然而“不过”二字,转笔到现在,人已去,又值清明之时,虽然现在西园还是“嫩阴绿树”,“正是留春处”,但“春留”人不留,伤感悲戚无以名状。

  下阙紧承上片,继续感慨爱姫已远去天涯,此时此刻即使“燕嫩重来”也已人去楼空,往事不复存在。“燕嫩重来”亦暗指词人今归时依然是春日,然而这春天,似乎再没有令人欣喜的“嫩阴绿树”,再没有“留春”的西园美景;此时此刻,只感到一缕缕寒意袭人,一团团飞絮愁煞人,此情此景让词人泪满征衫。结句以飞絮飘飘缭人心乱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断肠”之情。

  全词情致缠绵、委婉,用语清新优美,浑然天成,在运意遣词上的虚实结合,景物描写上静景“嫩阴绿树”、动景“燕嫩重来”和“风帘絮”交织,满蕴情思。其中,“嫩阴绿树”化静为动,赋予绿树蓬勃生机,意象幽美恬静;“风帘絮”化动为静,在柳絮飘飞之后,便是一派静穆的意境。同时,此词风格清疏流快,这与全词未举僻典、未用险丽之词有关,也与章法的上片今中含昔、下片言今日的脉络井井有关,还与在转接提顿处用虚字勾勒呼应以显明其意有关,如“正是春留处”的“正是”一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01:第325页

diǎnjiàngchún ·shíshàqīngm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shíshàqīngmíng zàihuāguò西yuán nènyīn绿shù zhèngshìchūnliúchù 
yànchónglái wǎngshìdōngliú zhēngshānzhù jiùhán lèishī湿fēnglián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东征¹日调²万黄金³,几竭中原买斗心
译文: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注释:¹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²日调:每天征调。³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⁴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⁵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军令未闻诛马谡(sù)¹,捷书惟是报孙歆(xīn)²
译文: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注释:¹马谡:三国时蜀国将领。²孙歆:三国时吴国都督。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但须鸑(yuè)(zhuó)巢阿(ē)¹,岂假²(chī)(xiāo)³在泮林
译文: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注释:¹鸑鷟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²岂假:怎能容让。³鸱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⁴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可惜前朝¹玄菟(tú)²,积骸³成莽阵云深。
译文: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注释:¹前朝:指汉朝。²玄菟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³骸:尸骨。⁴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⁵阵云:战云,杀气。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suíshīdōng--shāngyǐn

dōngzhēngdiàowànhuángjīnjiézhōngyuánmǎidòuxīn

jūnlìngwèiwénzhūjiéshūwéishìbàosūnxīn

dànyuèzhuócháoājiǎchīxiāozàipànlín

qiáncháoxuánjùnháichéngmǎngzhènyúnshēn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yǎo)(tiǎo)¹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jū)²,不作纤纤步³。众里嫣(yān)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译文:娴静的北方女子十五岁,常穿长襟的衣裙,不会故意莲步轻摇。她在人群中回眸一笑,可以让其它女人失去颜色。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窈窕:娴静美好。²长裾:长衣。³纤纤步:小步。⁴嫣然:娇媚的笑态。⁵颜色:女子姿色。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一树亭亭¹花乍吐,除却²天然,欲赠浑无语³。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译文:亭亭玉立的树上花才开,除去天然,要想赞美她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当面夸赞吴地女子擅长舞蹈,可惜过于纤弱,美中不足。
注释:¹亭亭:直立。²除却:除去。³浑无语:几乎没有。

1906年初,王国维从苏州的江苏师范学堂去了北京,在晚清学部图书局任职。因一时尚难安定,故与罗振玉之婿刘季英——《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之子,同住在罗振玉家。罗家有个男仆叫冯友,喜欢上一个旗人洗衣女子,这女子也常去罗府。刘季英便戏吟出两句:“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可能一时没写成,也可能后来失了兴致,这两句就一直被压在砚台下面。王国维偶然看到这两句,觉得写得很有神韵,当然他也知道这两句背后的故事,据此足成《蝶恋花》一首(参龙峨精灵《观堂别传》)。词云: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大概在这首词创作后不久,王国维就将其编入《人间词甲稿》,发表在他主事的《教育世界》上,这也是少数写于北京却被收入甲稿的词作之一。后来,王国维应吴昌绶之请,将之前发表的《人间词甲稿》《人间词乙稿》进行删订整合,并补充甲乙稿发表后所写,手写一本《人间词》,这首《蝶恋花》仍在其中。

  龙峨精灵即刘蕙孙,乃刘季英之子。因为有了刘蕙孙的追记,使得这首词的本事变得很明确了。虽然刘蕙孙在后来写的《我所了解的王静安先生》一文中关于本事的描述有一些变化,譬如与冯友的关系便没有再提,旗女的身份虽然没有变,但前者说是洗衣女子,后来说是一家卖水老虎灶打水的女子。关于这首词的创作,也变成刘季英与王国维因为经常同时出门,总是看着这个大脚的旗女,便起了调侃之心,刘季英先作得“窈窕”二句,为静安所赏,但刘季英无力或无心成篇,遂将此二句奉送静安,数日后,静安续成此词。

  其实,刘蕙孙后来的文字删去了旗女与冯友的恋爱关系,对于解读这首词倒是更称便捷了。除了“年十五”乃指称此女子已至“及笄”,是待嫁的年龄,可能与婚恋有关以外,此词本身并无爱情方面的直接描写,若因为刘蕙孙早期的文字而强作联想,也许语境就被刻意支离了。

  无论是根据刘蕙孙的追记,还是直接勘察语境,此词的核心都是描述这位旗女的“天然”之态。“天然”的具体表现有三:其一,身材长相的天然之美,如“窈窕”“一树亭亭花乍吐”,都是状其身姿有一种自然风韵,而“亭亭”二字,尤可见其身材之修长;其二,举止自然大方,如“惯曳”二句,一方面写出了旗人惯常的装束,更以“不作纤纤步”表现出此女并未如汉族女子一般裹脚,而是一种天足,因为天足之自如,故其步履自然不是纤纤之态了。萧艾说:“‘惯曳长裾’,旗装也。‘不作纤纤步’,天足也。唯卖浆旗下女子,足以当之。”(《王国维诗词笺校》)是契合词境的。“曳”长裾正是为了便于放开步履,再缀一“惯”字,可见其素来天足大步之习惯。特以“不作”二字,状其自然之天性;而且此“不作”二字,实有藐视传统的意味,因为“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来将纤纤细步视为女性柔婉品性之体现。其三,笑容灿烂之美。“嫣然”是描写其笑靥迷人之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句,《文选》注即以“笑貌”来解释“嫣”字,阳城、下蔡皆为古地名,宋玉极言其笑容之美在当地引起的关注和震动情形。

  王国维写这种“天然”的魅力,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非常注重对比的写法。

  上阕是将旗女与“人间”的女子群体作对比,此旗女在人群中一出现,就觉得其他女子不堪与比,黯然失色了,因为那种源自天然的窈窕身姿和嫣然之貌,是如此的清新脱俗。这一层对比其实已经将旗女之美拔出在众女之上。“通一顾”即仔细看一遍的意思。陈师道《小放歌行》诗云:“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这首诗素被视为是陈师道以娉婷美女自喻高才,大概要尽力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才“不惜卷帘通一顾”了,目的是让“君”看分明。王国维当然不一定就是这个意思了。陈师道诗之“通一顾”乃自炫之意,王国维词之“通一顾”不过是为了与人间的美女更多地进行比较的意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颜色”本身就是形容有姿色的女子,如白居易《长恨歌》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人间这些平常看来颇有姿色的女子,在此旗女的映照下,也不免相形见绌,可见此旗女的美确实不同凡响。

  下阕则将燕姬与吴娘进行地域性的对比。燕姬就是北方美女的意思,《古诗十九首》即有“燕赵多佳人”之句。而吴娘一般指江南尤其是苏州一带的女子。王国维此词虽然作于北京,但也是从苏州离开不久,故吴娘之美自是尚在印象之中。苏州女子以善舞出名,白居易《忆江南》有“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极力形容吴地女子的舞姿之美。舞者多细腰,此细腰往往非天然长成,而是因舞蹈之需刻意训练而成,故此细腰多失自然之美。《韩非子》即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之说,可见此细腰背后其实饱含着心酸。且吴娃双舞,多因酒宴助兴而起,为取悦客人,自是极力表演。而一旦与“表演”有了关系,“天然”的韵味便不能不受到遏制。王国维《留园玉兰花》也有“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之句,这种“矜许”自然有失天然了。所以客人虽或因一时之兴,曾当吴娘面夸其舞艺精湛,而吴娘遂因之更加卖力,浑然忘却“天然”之美实远在表演之上。

  “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乃是对此旗女的点睛之笔。为了突出“天然”二字,王国维真是用尽笔墨,在铺张中强化,在强化中点题,将一个长相出众、身姿绰约修长、笑容嫣嫣、步履大方的北方旗女形象塑造出来。这样健康、自然、大方的女性形象,在诗词中其实是并不多见的。刘季英和王国维固然是因一时之兴而作,或不无雅谑之意,但客观上呈现出来的这一种女性美却也一新耳目。

  如果仅从字面上勘察这首《蝶恋花》,上面的分析自是切合本事、圆融自如的。刘季英或许只是欣赏旗女本身之美,故其拈出二句,也只在身姿体态的描写上。而王国维不仅用对比的手法将此旗女之美予以强化,更以“天然”二字涵括这种美之特质,则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国维的审美观,当然是合乎情理的。陈永正说:“本词也可以作一篇词论读。”(《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叶嘉莹认为此词通篇都具有象喻的潜能,“很可能是王氏将自己的为人修养与论词之见解的两种抽象情思化为具象之表达的‘造境’之作”(叶嘉莹、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而在我看来,这首词未必句句象喻,也不止是一篇词论,而完全可以视为在审美观念上以“天然”为旨归的一篇文学通论。参诸王国维其他论诗词曲之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王国维对自然美的推崇之情可见乎词。他在《宋元戏曲考》中曾将元曲视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可见,“自然”乃是王国维对文学经典的一种基本认知。元曲“自然”品格的形成正因为那些作者在创作杂剧时,并非要以之求得名誉,也没有如司马迁一样要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人”(《报任安书》),以获后世之共鸣。“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乘兴而作,是他们笔下文字自然真实、活泼有致的原因所在。如《蝶恋花》中之旗女天足大步,即非邀人之赏,而是一种乘兴的姿态,故深得王国维欣赏。

  比《宋元戏曲考》完成更早的《人间词话》,虽然以境界说驰名,但境界的核心也仍是落在“自然”二字。如关于造境与写境之分,写境本自然而来,造境也必合乎自然,这是王国维明确要求过的。他评价姜夔的词虽然“格韵高绝”,但毕竟读来如雾里看花,终究相隔一层,他把“不隔”作为词之审美的基本标准,也是心中悬着“自然”的缘故。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被王国维视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原因无非是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如果不论这些具体品评,王国维关于“大家之作”的总结性意见,也不过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三句话而已,而每一句都关合着“自然”的要义。明乎上述种种,可见王国维对“自然”的推崇固是一贯的,则其对生活中所遇见的具有自然之美的女性会多一份关注和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因为他反对“矫揉妆束之态”,则其对吴娘善舞却为腰肢所误,自可对应来看。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皆撰于此《蝶恋花》之后,我们固然可以将此二书对自然之美的推崇视为是《蝶恋花》对“天然”之美特加赏爱的延续。但若由《蝶恋花》一词追溯其源,则王国维此前所撰《文学小言》一组17则,就特别值得关注了。

  作为早期文学观念的集中表述,王国维承西方之思想,提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之说,而所谓“游戏”,就是排除了利禄的诱惑和刻意修饰的艺术。所以在王国维的语境中,“的文学”“文绣的文学”,都不是真文学,因为其背离了“游戏”之心和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的底蕴尤在“真实”二字。真实既是一种人格体现,又是一种艺术传达。王国维把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四人作为中国文学之杰出代表,即是其“高尚伟大之文学”中包含着“高尚伟大之人格”。这种文学与人格的合一,在艺术上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根植于真实的自然。如屈原的“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便是最突出之例,而宋玉、景差及以下辞人便不免愈趋而下了。

  很显然,《文学小言》的文学观念,在这首《蝶恋花》中有着生动的回响。王国维以一个旗女的“天然”之美,与有着“妆束”“文绣”嫌疑的吴娘之舞对照而言,再度将“自然”之韵致彰显出来,并在此后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中继续拓展深化这一话题。由这一理论的演绎过程,也可见出《蝶恋花》一词在这种审美思想前后绾合中的特别意义。

参考资料:
1、 彭玉平.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王国维《蝶恋花·窈窕燕姬》释读:《文史知识》出版社,2017:第二期“诗文欣赏”栏目

diéliànhuā··yǎotiǎoyànniánshí--wángguówéi

yǎotiǎoyànniánshíguànzhǎngzuòxiānxiānzhòngyānrántōngrénjiānyánchén

shùtíngtínghuāzhàchúquètiānránzènghúndāngmiànniángkuāshànliánzǒngbèiyāo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