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愁风雨,还因恋解携。途长思老马,梦短怯晨鸡。
不为愁风雨,还因恋解携。途长思老马,梦短怯晨鸡。
离思中年恶,音书后夜题。片帆何处落,邗水易东西。
离思中年恶,音书后夜题。片帆何处落,邗水易东西。

zhōngliú宿zhāngyòuqiānjiāèr--mínbiǎo

wèichóufēngháiyīnliànjiěxiézhǎnglǎomèngduǎnqièchén

zhōngniánèyīnshūhòupiànfānchùluòhánshuǐdōng西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大江分九流¹,淼(miǎo)²成水乡。
译文: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注释: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¹流:一作“派”。²淼漫:一作“淼淼”。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舟子乘利涉¹,往来至²浔阳。
译文: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注释:¹利涉:船的代称。²至:又作“逗”、“经”、“过”。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因之泛五湖¹,流浪经²三湘³
译文: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注释:¹五湖: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湖泊。一说太湖。²经:又作“过”。³三湘:漓湘、潇湘、蒸湘(或沅湘、潇湘、蒸湘)。泛指湖南一带。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观涛¹壮枚发²,吊屈痛沉湘³
译文: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注释:¹涛:一作“潮”。²枚发:枚乘《七发》曾写“广陵观涛”一段。³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魏阙(què)¹心恒在²,金门³诏不忘。
译文: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注释:¹魏阙:宫门外阙悬法之所,因一代帝王所居。²恒在:指常在。³金门:金马门的省称。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遥怜上林雁(yàn)¹,冰泮(pàn)²也回翔。
译文: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注释:¹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²冰泮:冰融,解冻。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法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xúnyángfànzhōujīngmínghǎi--mènghàorán

jiāngfēnjiǔliúmiǎomànchéngshuǐxiāng

zhōuzichéngshèwǎngláizhìxúnyáng

yīnzhīfànliúlàngjīngsānxiāng

guāntāozhuàngméidiàotòngchénxiāng

wèiquēxīnhéngzàijīnménzhàowàng

yáoliánshànglínyànbīngpànhuíxiáng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己酉¹岁,客吴兴²,收灯³夜阖(hé)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译文:淳熙十六年,客居吴兴,收灯夜百无聊赖,记录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所见。
注释:¹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²吴兴:旧郡名,宋代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³收灯:指正月十六日夜,灯节结束的那一天,这是南宋放灯的风俗。⁴俞商卿:白石之友,名灏,字商卿,世居杭州,晚年于西湖九里松筑室,作《青松居士集》。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jiǎn)灯心事¹(qiào)²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译文:江南的早春,霏霏细雨浸润梅枝。雨后枝叶像被春色点染,愈见青翠。剪灯之后,元宵的欢乐就告结束,个个都心存惦念,冒着料峭春寒,最后一次涌上街市观赏花灯。与朋友携手漫步,也徜徉于灯市街桥。
注释:¹翦灯心事:收灯。²峭寒:料峭寒气。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蜜炬来时¹人更好,玉笙吹彻²夜何其³。东风落靥(yè)不成归。
译文:花灯点燃起来,舞灯的队伍表演起来,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观灯的人也更加多起来。玉笙凤箫欢快的曲调一直奏响到更深夜阑。狂欢的人们在拂面春风中彻夜歌舞,留连不归。
注释:¹蜜炬来时:指秉烛而游。蜜炬:蜡烛。²吹彻:言笙声不已。³夜何其:夜已何时。⁴东风落靥:此处比喻东风将梅花瓣吹落的样子。靥,面颊上的微涡。

  上片首二句写未出观灯前的寂寞心情。“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两句,真所谓“清空而义骚雅”。于情意讲,惜梅心事,乃叹息于春来匆匆,不过一般伤春意绪而已。但所谓“翦灯心事”,引出李商隐《夜雨寄北》情景,言外自有许多令人想象处:此处是否也有类似李商隐那样的意思,比如:“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春点雨梅时?”何况,首句“春点”所塑造的“春点疏梅雨后枝”的意象,非常诗意化,清寒寂寥中带来几分雅润清丽,很耐品味。

  第三句写出行。“市桥携手步迟迟”,“迟迟”两字写出层层心意,白石此行因收灯后百无聊赖引起,友人俞商卿呼之乃出,俞商卿不呼他人而单唤白石,显然两人情谊非同寻常,在举城喧闹过后携手漫步,正是友人彼此交心的最佳时刻,步履缓慢,交谈喁喁,生怕急促的脚步破坏了这份心灵间的宁静。

  下片首二句写元宵灯市的热闹场面:蜜炬,是所见;笙歌,是所闻。结句写看灯的人乐而忘返,到夜深不肯归去。玉筝呜呜,江梅点点,行行走走,好不惬然 。可惜一阵东风吹来,梅花吹落,望之不禁失神:“东风落靥”一句,以美人笑靥比娇嫩梅花,韵致清绝,思之如圃,美不胜收。

  从整体看, 这首小词是写元宵节收灯之夜作者与友人在吴兴街头散步所见。雨后疏梅着花,春寒料峭,街头灯烛照耀,笙乐不停,直到夜深人们还迟迟不归。

  全词用正面白描,勾画出灯节的热闹气象。

参考资料:
1、 韩经太.王维若评注,姜夔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1:第66页
2、 刘乃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姜夔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73页

huànshā··chūndiǎnshūméihòuzhī--jiāngkuí

yǒusuìxìngshōudēngliáoshāngqīngzhīgòngchūyīnsuǒjiàn

chūndiǎnshūméihòuzhījiǎndēngxīnshìqiàohánshíshìqiáoxiéshǒuchíchí

láishíréngènghǎoshēngchuīchèdōngfēngluòchéngguī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楼台向晓¹。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²入破³时。
译文:拂晓时分的楼台,在淡月、低云这么美好的环境里,翠幕里微风传出婉转动听的《梁州》曲,音乐节奏由缓慢而转入快拍。
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¹向晓:指拂晓时分。²梁州:唐宋时有管理音乐的官署为教坊,《梁州》为唐代教坊曲名。³破:唐宋大曲的第三部分。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翠生舞袂(mèi)。楚女¹腰肢天与²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zhuó)³人。
译文:舞袖翩翩,一阵阵暗翠随风而来,丽质天成的舞女有着楚女般纤细的腰肢,她们擦去翠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注释:¹楚女:楚国女子。后多以楚女泛指细腰女子。²天与:上天赐予,此处指丽质天成之意。³著:附黏着。

  此词主要写歌女的才情与美貌。

  上片写在淡月、低云、微风的惬意环境中的动人歌声。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夜晚,云低月淡,轻风吹拂着楼台翠幕,一场夜宴进行到了拂晓时分,就在夜色将阑的时候,《梁州》曲的节拍由慢而繁,美丽歌女的歌声变得婉转动听。起句点明地点、时间,暗示宴会持续时间之长、与宴者之欢快。次两句点明节候之美好、环境之高贵雅致。上片结句由自然而人声,突出音乐旋律之婉转动听。

  下片重点写舞女,直接描写歌女丽质天成之美。她随着乐曲翩翩而舞,长袖生香,天生纤腰显得更加婀娜,这是舞女给人的感官享受。末两句写歌舞之后,她擦去香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是写舞女跳舞之投入及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就题材而言,在欧词中属于侧艳类,但艳而不俗,亦真实地展现了年轻的欧阳修洛阳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4-36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页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暗淡绯(fēi)¹衫称(chèn)²老身,半披半曳(yè)³出朱门。
译文: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注释:¹绯:大红色。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绯色官服。²称:适合,相配。³曳:拖着。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袖中吴郡¹新诗本²,襟(jīn)上杭州³旧酒痕。
译文: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注释:¹吴郡:指唐代苏州,州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²新诗本:指作者在苏州写的诗。³杭州:今浙江省会杭州市。唐代杭州州治在钱塘。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残色¹过梅²看向尽³,故香因洗嗅犹存。
译文: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注释:¹残色:残留的颜色。指衫上的绯色已经褪落。²过梅: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³向尽:颜色淡得快完了。⁴故香:残留的香气。指衣上熏过的香。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曾经烂熳¹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²
译文: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注释:¹烂熳:放浪随意。此指不爱惜。²少恩:情意太薄。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自我嘲讽;颔联写诗人在杭州、苏州数年经历;颈联写诗人因景触生怀旧之情;尾联写恋旧情怀。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本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参考资料:
1、 华锋,曾广开,常平,姚小鸥,宋木铎,韩向东,李颖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南出版社,1994.10:第685页
2、 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注:大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292页

shān--bái

àndànfēishānchēnglǎoshēnbànbànchūzhūménxiùzhōngjùnxīnshīběn

jīnshànghángzhōujiùjiǔhéncánguòméikànxiàngjǐnxiāngyīnxiùyóucún

céngjīnglànmànsānniánzhekōngxiāngshìshǎoēn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海客谈瀛(yíng)¹,烟涛²微茫³信难求;
译文: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注释:¹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²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³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人¹(yǔ)天姥(mǔ),云霞明灭²或求睹。
译文: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注释:¹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²明灭:忽明忽暗。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连天向天横¹,势拔²五岳³掩赤城
译文: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注释:¹向天横:遮蔽天空。横,遮蔽。²拔:超出。³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⁴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¹,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译文: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注释:¹四万八千丈:一作“一万八千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¹²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³月。
译文: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注释:¹因:依据。²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³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¹
译文: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注释:¹剡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¹宿处今尚在,渌(lù)²水荡漾清³猿啼。
译文: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注释:¹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²渌:清。³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脚著(zhuó)谢公屐(jī)¹,身登青云梯²
译文: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注释:¹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²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半壁见海日¹,空中闻天鸡²
译文: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注释:¹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²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míng)¹
译文: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注释:¹暝:日落,天黑。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咆龙吟殷(yǐn)¹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diān)²
译文: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
注释:¹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²“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同慄。栗、惊,使动用法。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云青青¹兮欲雨(yǔ),水澹(dàn)²兮生烟。
译文: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注释:¹青青:黑沉沉的。²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列缺¹霹雳,丘峦崩摧。
译文: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注释:¹列缺:指闪电。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¹
译文: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注释:¹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门扇。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青冥浩荡¹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²
译文: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注释:¹青冥浩荡: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²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¹兮纷纷而来下。
译文: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注释:¹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¹,仙之人兮列如麻。
译文: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注释:¹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¹惊起而长嗟。
译文: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注释:¹恍:恍然,猛然。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惟觉(jiào,旧时读jué)¹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²
译文: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注释:¹觉:醒。²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¹
译文: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注释:¹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¹青崖间,须²行即骑访名山。
译文:告别诸君,此番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注释:¹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²须:等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¹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¹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6-298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0-127

mèngyóutiānyínliúbié

bái tángdài 

hǎitányíngzhōu yāntāowēimángxìnnánqiú 
yuèréntiān yúnxiámíngmièhuò 
tiānliántiānxiàngtiānhéng shìyuèyǎnchìchéng 
tiāntāiwànqiānzhàng duìdǎodōngnánqīng  (wànzuò wàn )

yīnzhīmèngyuè fēijìngyuè 
yuèzhàoyǐng sòngzhìshàn 
xiègōng宿chùjīnshàngzài shuǐdàngyàngqīngyuán 
jiǎozhuóxiègōng shēndēngqīngyún 
bànjiànhǎi kōngzhōngwéntiān 
qiānyánwànzhuǎndìng huāshímíng 
xióngpáolóngyínyǐnyánquán shēnlínjīngcéngdiān 
yúnqīngqīng shuǐdàndànshēngyān 
lièquē qiūluánbēngcuī 
dòngtiānshífēi hōngránzhōngkāi 
qīngmínghàodàngjiàn yuèzhàoyào耀jīnyíntái 
wéifēngwéi yúnzhījūnfēnfēnérláixià 
luánhuíchē xiānzhīrénliè 
húndòng huǎngjīngérchángjiē 
wéijiàoshízhīzhěn shīxiàngláizhīyānxiá 

shìjiānxíng láiwànshìdōngliúshuǐ 
biéjūnshíhuán qiěfàngbái鹿qīngjiān xíngfǎng访míngshān 
ānnéngcuīméizhéyāoshìquánguì shǐ使kāixīn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