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测天工造化情,巧将红粉傅金英。
武陵溪上分佳色,陶令篱边得异名。
不使秋光全冷淡,却教阳艳再鲜明。
瓮头消息香醪熟,何必黄花便可倾。
谁测天工造化情,巧将红粉傅金英。
武陵溪上分佳色,陶令篱边得异名。
不使秋光全冷淡,却教阳艳再鲜明。
瓮头消息香醪熟,何必黄花便可倾。
韩维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8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临歧徘徊,执手相送,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要在这同一基调上奏出不落窠臼、自成体格的送别曲,确非易事,张籍《送远曲》就是个中唐佳品。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相传即是项羽掠马台。南朝刘裕曾在此大宴群僚,饮酒赋诗,由是著名,遂成胜迹。起首点明事由、地点:戏马台南,送别友人。看似语意平平,内中却含深意。“戏马台”三字并非信手拈来、率尔下笔。遥想当年,霸王灭秦,叱咤风云;刘裕伐胡,气吞山河。而今旧迹依然、昔人何在?站在历史悠远的名胜古迹旁,顿感宇宙之永恒、人生之短暂。而匆匆人生,聚少离多,愈加难以为情。送别惆怅,古迹旁送别更为惆怅,诗歌借名胜给送别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行人既醉,则设宴送别的主人自然不会清醒。诗人对面落笔,暗点其人醉倒,下语含蓄。下句述敬酒僮仆,则攒足上句,写出醉态可掬。主仆之间,等级森严。主仆不可能平等同桌,主人更不可能向僮仆劝酒。而今居然事出反常,可见主人醉意醺然。然而醉酒只是表面现象,求醉的目的在于离愁浓郁,无以排遣,这才不择对象,以醉自遁。诗人以反常举止,写出正常心绪,角度新颖,写形得神。与王维之“孤客亲僮仆”(《宿郑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半部分赋事已尽,后半部分转入抒情。“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行人去去渐远,主人目送不已。由眼前别离预想别后行程,选材自出新意。诗人慨叹友人只身飘零、行踪难止,无复室家温馨,只有羁旅困顿,以室家反衬行役,其苦愈明。下一“复”字,由“覆盖”之意,强调空间狭隘见出心情压抑,又符合青天长路、交于一点的眼前实景,造语精致却又浑成。篇末结句,更加出人意外。“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题名,唐人习俗,行旅之中,每有所感,无论野寺村店、断壁颓垣,即时赋诗题名。一般送别诗,经常以景作结,止于伫立凝目,远送行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张籍突破藩篱,不仅写出别离当时,更悬设别离之后,寻踪追忆。从眼前到未来,精心延展了时间长度,否定了“人间别久不成悲”,以突出友情之真挚深沉,此其一也。行人上路,远游无家,固是一悲,张籍他日追寻题名,则本身也难免远游,更是一悲。诗人两面落笔,绾合人我,将送人之悲融入自行之悲,离愁别恨,顿时倍加浓郁,此其二也。全诗力避俗套,自造新意,足见其思深语精。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从前送远诗,此意未曾写到。”此评点出了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sòngyuǎn--zhāng

táinánshānshānbiānyǐnjiǔbié

xíngrénzuìhòudēngchēshànghuízūnxiàngtóng

qīngtiānmànmànzhǎngyuǎnyóujiāānzhù

yuànjūndàochùmíngzhījūncóng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huàn)¹不改旧儒(rú)²酸。
译文:我生来就是一副硬骨头,虽为官数载、宦海沉浮,但依然不改读书人清风雅意之态,洁身自好,不为迂腐官场声色犬马所诱惑。
注释:¹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²旧儒:宿儒,谓年老有名望的学者。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停杯厌饮香醪(láo)¹味,举箸(zhù)常餐淡菜盘。
译文:在生活中,我不喜好推杯换盏之酒色,不贪念香味美妙之佳肴,家常淡菜就感到清香扑鼻,惬意无比。
注释:¹香醪:指香气浓郁的美酒。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事冗(rǒng)¹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译文:在工作上,我勤政为民,虽然事情冗杂,但仍倍感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清廉为官,胸怀坦荡,心无旁骛,夜能安然入睡,梦魂也受不到惊吓。
注释:¹冗:烦琐;繁忙。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chōng)陵只一般。
译文:故乡的朋亲好友如要了解我的境况,我自豪地告诉您们,我依然是和家乡道州普通百姓一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爱民之心,平和快乐地工作、生活。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cù)¹甚微细,哀音²何动人。
译文: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注释:¹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²哀音:哀婉的声音。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草根吟不稳¹,床下夜相亲²
译文: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注释:¹稳:安。²亲:近。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久客得¹吟泪,放妻²难及晨。
译文: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注释:¹得:能够。²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悲丝¹与急管²,感激(jī)³异天真
译文: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注释:¹丝:弦乐器。²管:管乐器。³感激:感动,激发。⁴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5-177

zhī

 tángdài 

zhīshènwēi āiyīndòngrén 
càogēnyínwěn chuángxiàxiāngqīn 
jiǔlèi fàngnánchén 
bēiguǎn gǎntiānzhēn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飞云倚岫(xiù)¹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译文:飞云依傍着远山心一直都在,明月沉落在清潭中的倒影不曾流走。
注释:¹岫:山。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译文:明月有情,它应该认识我这个年年在异乡的游子吧。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xiān)¹四卷天无河²,清风吹空月舒波³
译文: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注释:¹纤云:微云。²河:银河。³月舒波:月光四射。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zhǔ)¹君当歌。
译文: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月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注释:¹属:劝酒。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译文: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洞庭¹连天九疑²高,蛟龙出没猩³(wú)号。
译文: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³猩:猩猩。⁴鼯:鼠类的一种。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¹
译文: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注释: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下床畏蛇食畏药¹,海气²湿蛰(zhé)³熏腥臊(sāo)
译文: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注释:¹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²海气:卑湿的空气。³蛰:潜伏。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sì)¹继圣登²(kuí)(gāo)³
译文: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注释:¹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²登:进用。³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赦书¹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²皆除死³
译文: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注释:¹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²大辟:死刑。³除死:免去死刑。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迁者¹追回流者²还,涤(dí)(xiá)³荡垢(gòu)清朝班
译文: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注释:¹迁者:贬谪的官吏。²流者:流放在外的人。³瑕:玉石的杂质。⁴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州家¹申名²使家³,坎轲(kē)只得移荆(jīng)
译文: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注释:¹州家:刺史。²申名:上报名字。³使家:观察使。⁴抑:压制。⁵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⁶荆蛮:今湖北江陵。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判司¹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²尘埃间。
译文: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注释:¹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²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同时辈流多上道¹,天路²幽险³难追攀(pān)
译文: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注释:¹上道:上路回京。²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³幽险:幽昧险碍。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¹
译文: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注释:¹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译文: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译文: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86-787 .

yuèshízèngzhānggōngcáo

hán tángdài 

xiānyúnjuǎntiān qīngfēngchuīkōngyuèshū 
shāpíngshuǐshēngyǐngjué bēixiāngzhǔjūndāng 
jūnshēngsuānqiě néngtīngzhōnglèi 
dòngtíngliántiānjiǔgāo jiāolóngchūxīngháo 
shíshēngjiǔdàoguānsuǒ yōucángtáo 
xiàchuángwèishéshíwèiyào hǎishī湿zhéxūnxīngsāo 
zuózhězhōuqiánchuí huángshèngdēngkuígāo 
shèshūxíngwàn zuìcóngjiēchú 
qiānzhězhuīhuíliúzhěhuán xiádànggòuqīngcháobān 
zhōujiāshēnmíngshǐ使jiā kǎnzhǐjīngmán 
pànbēiguānkānshuō wèimiǎnchuíchǔchénāijiān 
tóngshíbèiliúduōshàngdào tiānyōuxiǎnnánzhuīpān 
jūnqiěxiūtīng jīnjūnshū 
niánmíngyuèjīnxiāoduō rénshēngyóumìngfēiyóu 
yǒujiǔyǐnnài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