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颿风驶送行舟,篷底哦诗相棹讴。
三老相呼兴不浅,溪回山拥近严州。
蒲颿风驶送行舟,篷底哦诗相棹讴。
三老相呼兴不浅,溪回山拥近严州。
李洪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 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一鞭¹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²。夜来小雨新霁(jì)³,双燕舞风斜。
译文: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注释:¹一鞭:形容扬鞭催马。²困流霞:沉醉于酒中,流霞:美酒。³霁:晴。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shē)¹。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²杨花。
译文: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注释:¹望中赊:回望来路遥远漫长。赊,遥远。²分付:交与。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霞。”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客子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

参考资料:
1、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问出版社,2012年5月:第192页

zhōngqíng ·sòngchūn

wànyǒng sòngdài 

biānqīngxiǎohuánjiā 宿zuìkùnliúxiá láixiǎoxīn shuāngyànfēngxié 
shānjìn shuǐ wàngzhōngshē sòngchūnwèi niànyuǎnqínghuái怀 fēnyánghuā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sài)¹
译文:黑山外雨雪纷飞,出征的士兵都指着说,那就是卢龙塞。
注释:¹卢龙塞: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现名喜峰口。清末隶属于直隶省永平府,因府治在卢龙,因此得名。几千年历史以来均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万里飞沙咽鼓鼙(pí)¹,三军杀气凝旌(jīng)(pèi)²
译文:边塞万里,飞沙走石,战鼓雄浑浊重,三军的杀气几乎要让旌旗凝滞。
注释:¹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²旌旆:旗帜。
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陈琳书记本翩翩¹,料敌张兵夺酒泉。
译文:韦掌记你同陈琳一般文采华美,料敌如神,设兵布阵,一定会首战告捷,勇夺酒泉。
注释:¹翩翩: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圣主¹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译文:圣明的君主文武兼备,定然战功卓著,将会有更多的封侯奖赏,绝非汉武时候所能比。
注释:¹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

lóngsāixíngsòngwéizhǎng--qián

xuěfēnfēnhēishānwàixíngréngòngzhǐlóngsāiwànfēishāyàn

sānjūnshāníngjīngpèichénlínshūběnpiānpiānliàozhāngbīngduójiǔquán

shèngzhǔhǎowénjiānhǎofēnghóuhànhuángnián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¹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zǎo)²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³,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chè)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yú)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jì),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yì)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译文:我住在乡村平日无事,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水波荡漾,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忙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说:“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注释:¹善:擅长,长(cháng)于。²蚤:古同“早”。³泛然:浮动的样子。⁴无何:表示时间相隔不久,和“未几”意思差不多。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¹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²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³,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译文: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参加科考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像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往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像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能呢?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注释:¹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官吏及相应的的衙门称有司。²乡举:秀才(诸生)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中取为举人。³礼部:主管教育的部。举人进京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中式,再经殿试,即成进士。⁴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咏荔枝》诗看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yǒngzhī--qiūjùn

shìjiānzhēnguǒgèngjiāxuězhàojiàngshā

zhǒngtiānránhǎowèiliánshēngchùshìtiān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莫把阿(ē)胶向此倾¹,此中天意固难明。
译文: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注释:¹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jiě)通银汉¹应须曲²,才出昆仑³便不清。
译文: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注释:¹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解:能。银汉,银河。²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³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高祖誓功衣带小¹,仙人占斗²客槎(chá)³轻。
译文: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注释:¹高祖誓功衣带小: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²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³客槎: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三千年¹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译文:三千年后知道什么人还存在呢?又何必烦劳黄河你来报道太平。
注释:¹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huáng--luóyǐn

ājiāoxiàngqīngzhōngtiānnánmíng

jiětōngyínhànyīngcáichūkūnlún便biànqīng

gāoshìgōngdàixiǎoxiānrénzhàndòucháqīng

sānqiānniánhòuzhīshuízàiláojūnbàotàip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