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年来懒作诗,燃萁何敢衒才奇。探梅技痒撩幽梦,只有清香是己知。
多病年来懒作诗,燃萁何敢衒才奇。探梅技痒撩幽梦,只有清香是己知。
李洪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 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露气寒光集,微阳¹下楚丘²
译文: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经落下楚地的山丘。
注释:¹微阳:微弱的阳光。²楚丘:楚地的山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yuán)啼洞庭¹树,人在木兰舟²
译文:洞庭湖畔的树上猿啼声不断,乘着木兰舟悠闲地在湖中泛游。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广泽¹啼明月,苍山夹乱流。
译文:明月从广阔的湖面上缓缓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注释:¹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云中君¹不见,竟夕²自悲秋。
译文:美丽的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注释:¹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²竟夕:整夜。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第一首。

  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chǔjiānghuái怀sānshǒu ·

dài tángdài 

hánguāng wēiyángxiàchǔqiū 
yuándòngtíngshù rénzàilánzhōu 
guǎng广shēngmíngyuè cāngshānjiāluànliú 
yúnzhōngjūnjiàn jìngbēiqiū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何事¹居穷道不穷²,乱时³还与静时同。
译文: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注释:¹何事:为什么。²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³乱时:战乱时期。⁴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家山¹虽在干戈(gē)²地,弟侄常修礼乐(yuè)³风。
译文: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注释:¹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²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³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窗竹影摇书案¹上,野泉声入砚(yàn)池中。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注释:¹案:几案。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duò)¹寸功。
译文: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¹惰:懈怠。

  全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

  首联先叙静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静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

  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静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

  尾联是对静子的劝勉之辞,劝弟静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参考资料:
1、 李军.论“杜荀鹤体”的艺术特征[J].铁道师院学报,1999-06-15
2、 刘叶敏.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

zhíshūtáng

xún tángdài 

shìqióngdàoqióng luànshíháijìngshítóng 
jiāshānsuīzàigān zhíchángxiūyuèfēng 
chuāngzhúyǐngyáoshūànshàng quánshēngyànchízhōng 
shàoniánxīnzhōngshēnshì xiàngguāngyīnduòcùngōng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xíng)¹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lǔ)魏王,禽夏说,新喋(dié)血阏(yān)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²千里馈(kuì)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cuàn)³,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lěi),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huī)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²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译文: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最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夺取赵国。这是趁着胜利的锐气还未消散离开本国远征,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士兵们就会忍饥挨饿;临时打柴做饭,士兵常常不能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无法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送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调拨三万奇兵给我,我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外出与之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后退,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的旌麾之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常常说正义之师不使诈不出奇招阴谋,说:“我曾经看兵书上讲,兵力比敌人多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和他们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肯定已经很疲惫了。如果回避不出击,等后续援兵到达,又该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于是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
注释:¹井陉:一般是指井陉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²闻:听说。³樵苏后爨:柴草做不成饭。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¹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pí)将传飧(sūn),曰:“今日破赵会食²!”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³,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译文: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的时候,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旗帜。”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击败了赵军之后就举行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扎下营寨,并且他们在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时,是不会出来攻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的,恐怕我们到了关隘的险要地方退了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望见这种阵式大笑起来。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雷响战鼓,大张旗鼓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将士们都拼死决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全部拔掉赵军的旗帜,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看到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发现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无法阻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大败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边上斩杀了成安君,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注释:¹萆山:隐蔽在山上。萆:同“蔽”,即隐蔽。²会食:相聚进食。³遁走:逃走。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fù),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斩杀广武君,有谁能活捉到他,奖赏千金。不一会儿,就有人捆绑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译文:各将领献完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然胜利了,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种列阵在兵法上是有的,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把军队放在绝地、死路的境地下,士兵才会拼命作战以求得生存’吗?况且我韩信率领的并不是平素受到我长期训练而完全听从我指挥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现在的形势一定要让他们(指士兵)置于死地,(让他们感到处在险境,然后殊死作战),为自己的生命作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 “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 “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hào)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yān)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¹释耒²,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yì)³,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译文:于是韩信问广武君说:“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你看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商量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到了秦国而使秦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如果当初成安君采纳了你的建议,我韩信也早就被你俘虏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韩信坚决请教说:“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所以俗话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计谋,然而一旦失掉它,军队在鄗城之下战败,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将军横渡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不到一早晨的时间就打垮了赵军二十万,诛杀了成安君。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农民们预感到兵灾临头,没有不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发日子,专心倾听战争的消息,等待死亡的来临。像这些,都是将军在策略上的长处。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用以作战。如果将军发动疲惫的军队,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要战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实情暴露,威势就会减弱,旷日持久,粮食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项双方的胜负就不能断定。像这样,就是将军战略上的短处。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啊。所以,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韩信说:“虽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如今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送来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劳将士。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拿着书信,在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就会闻风而降服。即使有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那么,夺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谋求了。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说:“好。”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于是派人报告汉王,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用以镇抚赵国。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就封张耳为赵王。
注释:¹辍耕:中止耕种。²释耒:放下农具。³醳兵:赏赐酒食,犒劳士兵。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zhètiān··hánxiāoxiāoshàngsuǒchuāng--qīngzhào

hánxiāoxiāoshàngsuǒchuāngtóngyīnghènláishuāngjiǔlángèngtuánchámèngduànpiānruìnǎoxiāng

qiūjǐnyóuzhǎngzhòngxuān怀huáiyuǎngèngliángsuífēnzūnqiánzuìdōngruǐhuáng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花隔铜壶¹,露晞(xī)金掌²,都门十二³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miǎo)。烟轻昼永,引莺(zhuàn)上林,鱼游灵沼¹⁰。巷陌¹¹乍晴¹²,香尘¹³染惹,垂杨芳草。
译文: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注释: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¹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²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³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⁴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⁵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⁶昼永:昼长夜短。⁷引莺:引来黄莺。⁸啭:鸟叫的声音。⁹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¹⁰灵沼:水塘的美称。¹¹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¹²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¹³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因念秦楼¹彩凤²,楚观³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fēi)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译文: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¹秦楼:妓院的美称。²彩凤:人名。³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⁴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⁵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⁶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⁷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mǎncháohuān··huātóng--liǔyǒ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怀huáib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