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团”三句,点魏方泉寿诞在闰八月中。“重来两过中秋”,指这一年是闰八月。词人说:“黄莺儿在香橙林中来回盘旋飞翔,鲈鱼在莼叶飘浮的水波间不时出设。在这一年的闰八月中,我又度过了一次‘中秋节’。”“酒市”两句是说:“在渔村中的一个小酒店里,我们饮酒祝贺魏方泉的生日。习习金风迎面而来,这种无忧无虑自在的田园生活,真是比艳阳春天还要舒服啊。”“宿舂”两句,言舂米声从去年曾经居住过的一个村屋中传了出来,那里正在新炊黄粱,袅袅炊烟凝聚在西边田野的上空。“凤池去”三句是说:“到中书省任职的人选,相信还是吴中人氏符合条件。这个好机会,我看还是借给迟留至今尚无作为的寿星——魏方泉吧。”“凤池”,即凤凰池,中书省办公处。读者可从《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词中知道魏峻后来确已去了杭城并任刑部侍郎,可知现在已见端倪。
“应是”三句是说:“这里(指苏州)曾经是香山居士白居易在梦中再三求索的好地方,现在我继续着他的梦想,重新来到我的第二故乡——苏州,并且刻意追忆旧事,吟咏香艳句,对苏州作出大量记实性的诗词。”白居易曾作苏州刺史,吴文英又在苏州居住了十余年,所以有此说。“青鬓”两句。言青壮年时期,正是可以用来改天换地的打江山时期,也可以演出许多精彩的风流韵事,足可以流传千古。“围腰”两句是说:“魏方泉把寿宴安排在染有仙气的桂花树下,在月光溶溶之中,桂花香阵阵袭人,我们这些贺客就团聚在诱人的氛围中祝魏长寿。”“金粟”,桂花的别称。“夜宴久”两句,言寿宴至深夜才散,词人跌跌撞撞回转住地“画楼”,醉倚栏干,仰望秋空将秋夜白云尽收眼中。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北,《汉书·地理志》新丰县注:“高祖七年置。”应劭曰:“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市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所以新丰这个地名本身便隐含着刘邦之父怀旧的感情。如今诗人与阔别十年之久的友人忽然在新丰市相遇,更易引发起对往日归事的追忆。几杯酒下肚,感情更加激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来。觥筹交错,热泪纵横,其场面是可以想象的。
三、四句忽发议论,“掬诚而出,人人所欲道,恰是人人所不能道。”(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以相逢之喜泪反衬阔别十年之悲泪,又以阔别时间之久长烘托会面时间之短暂,把极其丰富复杂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充分,使这两句议论成为全诗点睛之笔。此诗艺术上的成功又一次证明,诗歌并不绝对排斥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沈德潜《说诗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