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shū)¹(wán)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扇²,新样钗符艾虎³。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yōng)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译文: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注释:¹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²结扇:妆扇、打扮。³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⁴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⁵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⁶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灵均标致¹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²,更怀椒³(xǔ)。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shǔ)。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¹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²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³椒:香物,用以降神。⁴醑:美酒,用以祭神。⁵角黍:粽子。⁶把似:假如。⁷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xīnláng ·duān

liúzhuāng sòngdài 

shēnyuànliúhuā huàliánkāi shūwánshàn fēngqīngshǔ érfēnfēnkuājiéshù xīnyàngchāiài zǎoyǒu yóurénguān lǎoféngchángyōngzuò rèntóu niánshàozhēng  lànghuā 
língjūnbiāozhìgāo shēngpíng rènlánpèi gènghuái怀jiāo shuíxìnsāohúnqiānzàihòu chuíxiánjiǎoshǔ yòushuōshì jiāochánlóng érjīnxǐngdàoliǎo liàodāngnián zuìchā liáoxiào diàoqiā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

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结扇:妆扇、打扮。

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

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

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

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

椒:香物,用以降神。

醑:美酒,用以祭神。

角黍:粽子。

把似:假如。

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98-300
2、 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285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赏析二

  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作者的花受。开篇三句点明时节。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开于五月,照应端午。 “画帘开、綀衣纨扇”写出气温特点,清爽宜人。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意在笔外,实质也含有“闲愁最衬”的意味,从反度见意。“儿女”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兴高采烈,游人观渡,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虽纯系写景,却寓含深意。“纷纷”二字描绘出少年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模样,词人这里用少年的年轻活跃为下文衬托自己的年虎疏懒做铺垫。自己的“综衣纨扇”与儿女们的“新样钗符艾虎”对比鲜明,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而“钗符艾虎”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切题之“端午”。“虎大”与少年”、“慵”与“争”相对比、“作戏”与“旗鼓”相呼应,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度,极富动态之美。在这生龙活虎的“少年”的衬照下,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隐然可花。

  下片写对句原的怀念及歌颂,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句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句原的崇敬跃然纸上 。“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句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 “怀椒醑”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现出原生前的高风亮节。“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句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 “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句原精忠为国、高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度文章强多了。“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衬。聊一笑、吊千古。”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句原若在今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衬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衬”。这既是说句原,也是说自己。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衬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

  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是一幅端午风俗图,但深有寄托,暗含着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300页
创作背景

  咸淳三年时值端午节,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悦氛围,殊不知国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却“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屡遭挫折,胸中有许多牢骚不平之气,便借屈原事一吐为快,创作此词。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注.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9:第433页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春禽叶底引圆吭(hàng)¹,临罢黄庭²日正长。
译文:在屋内听到传来的鸟鸣声,圆亮有力,临摹完王羲之的黄庭法帖,正是太阳当空,还是走出户外散步去。
注释:¹引圆吭:形容鸣声圆润。²黄庭:道经名。此指《黄庭经法帖》。
满院柳花寒食后,旋钻新火爇炉香。
满院柳花¹寒食²后,旋钻新火³(ruò)炉香。
译文:此时正是寒食节后,满院柳絮飞扬,家人忙着钻木取火,点燃火炉,院子里飘荡着木火的香气。
注释:¹柳花:柳絮。²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古时是日禁火寒食。³钻新火:钻木取火。此指清明节取新火。⁴爇:点燃。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cōng)¹骄。
译文:记得在南山小规模打猎时积雪还没化掉,锦旗斜卷猎猎飘,骏马奔腾逞英豪!
注释:¹玉骢:即玉花骢。泛指骏马。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译文:可天下不称心的事儿常常有万万千千,宋军进兵长安,先锋驻扎渭桥的愿望已是空想!

zhuīzhēng西zhōngjiùshì--yóu

xiǎoliènánshānxuěwèixiāoxiùxiéjuǎncōngjiāo

shìchángqiānwànkōngxiǎngxiānfēng宿wèiqiáo

他乡迁客恨悠悠,此日长沙宅尚留。
他乡迁客¹恨悠悠²,此日长沙宅尚留。
译文:来自他乡的客人有着长久的遗憾哀愁,长沙贾谊居住过的宅子如今还完好。
注释:¹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²悠悠:长久。
寂莫空梁栖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
寂莫空梁栖(qī)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qiū)¹
译文:院子里十分寂寞,只有梁上栖息着鸟雀,萧条的古院长满了松树与楸树。
注释:¹松楸:松树与楸树。
几年宦况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几年宦况¹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译文:几年的宦臣生活像云一样淡薄,你一旦离开,与君主的恩情就已经似水流去。
注释:¹宦况:做官的境况、情味。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译文:如果想要用采江蓠来回忆伤心的往事,只有风雨连天的洞庭的秋天能感受到我的哀愁。

zhǎngshāguòjiǎzháièr--tēng

xiāngqiānhènyōuyōuzhǎngshāzháishàngliúkōngliángniǎoquèxiāotiáoyuànsōngqiū

niánhuànkuàngtóngyúnbáojūnēngòngshuǐliúcǎijiāngshāngwǎngshìbàntiānfēngdòngtíngqiū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译文:清风吹动着竹叶送来缕缕清幽的竹香,袅袅炊烟笼罩着槐树凝聚成翠绿的姿影。
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
日高人吏¹去,闲坐在茅茨²
译文:太阳升高了,闲人和官吏都离开了(官舍小亭),我悠闲地坐在茅草亭上(官舍小亭)。
注释:¹吏:旧时泛指官吏。²茅茨:这里指用茅草盖的官舍小亭。
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
葛衣¹御时暑²,蔬饭疗朝饥³
译文:穿上葛衣来抵御酷暑热,用蔬食饭菜来填饱早晨饥饿的肚子。
注释:¹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²时暑:夏天的炎热。³朝饥: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
译文:以此来满足自己,心力憔悴不想再去经营朝廷之中的事情了。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
译文:我独自在亭中吟唱,眼前没有什么事情。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译文:远望太白山上覆盖着许多雪白的雪,手持一卷陶渊明的诗集。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¹
译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我追求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的。
注释:¹兹:此,这个。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chī)¹
译文:谢绝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我甘心被他们嘲笑。
注释:¹嗤:嗤笑。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十二山¹晴花尽开,楚宫双阙(què)对阳台²
译文:晴日下的十二峰繁华尽开,花团锦簇,楚王离宫正门两侧的对称形门楼与神女出没的阳台遥遥相对。
注释:¹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北岸。楚宫:是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三面皆山,南望长江。²阳台:一名“阳云台”,在巫山来鹤峰上,南枕长江,高一百二十丈。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交欢,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也梦见过这神女。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细腰¹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译文:楚宫美人扭动纤细的腰肢,争先翩翩起舞,楚王终日沉醉此中;哪料强秦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楚境。
注释:¹细腰:代指楚宫美人。

  《竹枝》,是长江中游地区流行的民间曲调,词人即用它来歌咏当地的史事和传说。

  “十二山晴花尽开。”“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其中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起句点地,将风光奇丽的巫峡写得花团锦簇。而此地又不仅以风景胜,更有着古老的历史遗迹与浪漫的神话传说,于是乃于第二句“楚宫汉阙对阳台”让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楚宫”,是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三面皆山,南望长江。“阳台”,一名“阳云台”,在巫山来鹤峰上,南枕长江,高一百二十丈。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交欢,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也梦见过这神女。说见旧题宋玉所撰《高唐赋》和《神女赋》。此句言楚王离宫正门两侧的对称形门楼与神女出没的阳台遥遥相对,明显是影射神话传说中怀王父子与巫山神女间所发生的风流韵事,牵出了楚王荒淫好色的内容。第三句“细腰争舞君沉醉”即进一步渲染之。“细腰”,代指楚宫美人。春秋时,楚灵王以细腰为美,其臣下为了邀得灵王的宠爱,遂皆节制饮食,束紧腰带,甚至于饿得有气无力,须扶着墙壁才能站起身来。事见《墨子·兼爱》。据此推论,则楚宫中的美人自必为细腰了。美人投楚王之所好,扭动纤细的腰肢,争先翩翩起舞,而楚王也就在这欢快气氛中饮酒作乐,终至沉醉。三句层层铺垫,一笔笔勾出了一幅热闹喧天的“楚王行乐图”,其实都是在为第四句蓄势,势既蓄足,即开闸放出一库冰水,只“白日秦兵天下来”七字,就将前二十一字的歌舞升平气象收了个干干净净。据《史记·楚世家》,怀、襄二王统治时期,秦国曾多次举兵攻打楚国,其中以公元前278(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烧楚国先王祖坟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的那一次最为惨烈。自此,楚国一蹶不振,五十余年后终于为秦国所灭。此篇结句,就形象地集中地概括了这段史实;虎视眈眈的强秦瞅准了楚王沉醉于酒色之中的机会,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楚境,将这富庶而美丽的南方大国并吞了去。

  其实,《高唐》、《神女》二赋是否真是宋玉所作,向来就有争议,即便真是,文学作品容许虚构,怀王、襄王父子梦交神女之事也未必属实。二王在历史上并不特别以好色著称,楚国之所以亡于秦,自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在相互作用。然而,咏史词毕竟是“词”而不是“史”,作者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事实,他有权遗貌取神。大凡历代的误国、亡国之君,未有不纵欲的,好色贪杯固是一大通病。所以词人攻此一点,也算抓住了要害。

  此篇在选材上,它熔铁于金,糅合正史与稗官小说,虚实相济,乃显得活泼而不拘谨。隶事时,又移花接木,叙怀、襄二王的行状而不假外求,信手拈出其祖先灵王好“细腰”的典故,给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君好色其来也有渐的历史暗示,手法十分机巧。不过,推究其本身的格律,它又符合于一首纯粹的七言绝句,而咏史七绝正是中晚唐作家的拿手好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还不宜夸大它在咏史词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