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生贤尽玉珂,尼峰五老秀嵯峨。素王诗礼文孙满,鲁国尊亲寿母多。
阙里生贤尽玉珂,尼峰五老秀嵯峨。素王诗礼文孙满,鲁国尊亲寿母多。
梅吐潮阳红雪艳,萱开泗上绿烟和。凭将旨酒为膏泽,难老真如燕喜何。
梅吐潮阳红雪艳,萱开泗上绿烟和。凭将旨酒为膏泽,难老真如燕喜何。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2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蓑(suō)一笠(lì)¹一扁(piān)²,一丈丝纶(lún)³一寸钩。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注释:¹蓑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²扁舟:小船。³丝纶: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曲高歌一樽(zūn)¹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注释:¹樽:酒杯。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旬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参考资料:
1、 李文菊编著.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崇文书局,2010.03:190-191

qiūjiāngdiào

wángshìzhēn qīngdài 

suōpiānzhōu zhànglúncùngōu 
gāozūnjiǔ réndiàojiāngqiū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送送多穷路¹,遑(huáng)²独问津³
译文: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注释:¹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²遑遑:惊恐不安貌;匆忙貌。³问津:问路。津:渡口。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悲凉千里道¹,凄(qī)²百年³身。
译文: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注释:¹千里道:极言道路长远,非指实里数。²凄断:悲痛欲绝。³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亦指人的一生。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心事¹同漂(piāo)(bó)²,生涯³共苦辛。
译文: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注释:¹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情。²漂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比喻行止无定所。³生涯:人生的极限。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无论去与住¹,俱是梦中人²
译文: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注释:¹去与住:即去者与住者,指要走的薛华与留下的自己。²梦中人:睡梦中的人,意即梦中相见,或前途未卜。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凉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凉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凉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优美洗练的语言,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 .初唐诗歌赏析 .南宁市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年 :8-9页 .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上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年 :37-38页 .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卷絮(xù)风头寒欲尽¹。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日。今春不减前春恨。
译文:花在凋零,香气在飘散,眼看着每天落红一阵又一阵。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
注释:¹“卷絮”句:意思是说落花飞絮,天气渐暖,已是暮春季节。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蝶去莺(yīng)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¹信。恼乱横波秋一寸²。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译文:蝴蝶翩翩离去,黄莺叫着飞走,我无人可以问讯。只能注目楼前的流水,望眼欲穿也看不到双鱼信。眼看着太阳西斜,黄昏又要到来。
注释:¹双鱼:书简。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²秋一寸:即眼目。

  词的上片以惜花托出别恨,起首三句描绘春深花落景象。所谓“卷絮风头”,可参看章质夫咏絮词的形容:“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昔人又多以飞絮落花作为寒意将尽的晚春季节的特色,如“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下面“坠粉飘香”等等,进一步形象地刻绘了花儿的飘谢,斜风过处,但见落英纷纷,清芬沁人,真如小晏词所云:“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这些虽说是写晚春景色,而惜春之意也蕴含其中。

  “新酒”两句。转而直接抒情,情感的内涵由惜春转向怀人,并通过以酒遣愁的细节强化这种情感。“又添”两字,加强语气,径直道出因怀人而中酒频仍。“残酒困”,是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生发而来。全句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思接近。”不减“两字,作一回旋。虽说所思远道,只能以酒消愁,而离恨却并不因为分别时间久长而稍有减退。这样,语气更显得委婉,而语意也深入了一层。

  词的下片,因音问断绝而更增暮愁过片三句,极写孤独之感,不惟无人可问,连蝴蝶儿、黄莺儿也都飞往别处,只剩下自己独倚高楼,凝望碧水。双鱼,指书信。古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小晏《留春令》曰:“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前者以碧水兴起双鱼,引出倚楼盼望来书而终归失望之情。后者从流水声中联想当年倚楼怀人泪滴入水的景象;一是盼而不得,一为忆而弥悲,都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意。

  结末两句,抒写了因怀人,伤春而生发的绵绵愁恨。横波,指美目。李白诗云:“昔为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秋一寸”,也指目,李贺诗有“一双瞳人剪秋水”之句。“恼乱”犹言撩乱,黄昏景色撩乱她的眼目,更触动了她的愁绪。沈际飞云:“斜阳目,各有其境,不必相同。一云‘却照深深院’,一云‘只送平波远’,一云‘只与黄昏近’,句句沁入毛孔皆透。”“斜阳却照深深院”,是说午梦酒醒,但见小院深深,春色已尽,只有斜阳一片,徘徊不去。“斜阳只送平波远”写行人乘舟去远,唯见一抹残阳,映照平波,悠悠而逝。两者都是以夕照下的景色衬托离愁。而“只与黄昏近”是接上面“恼乱”句而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眼见白昼将尽,长夜即至,送春滋味,念远情怀,此处不说愁恨而愁恨自见。

  王灼《碧鸡漫志》云:“赵德麟、李方叔皆东坡客,其气味殊不近,赵婉而李俊,各有所长。”的确,赵氏之词以清丽婉转见长,此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diéliànhuā ·juǎnfēngtóuhánjìn

zhàolìngzhì sòngdài 

juǎnfēngtóuhánjìn zhuìfěnpiāohóng xiāngchéngzhèn xīnjiǔyòutiāncánjiǔkùn jīnchūnjiǎnqiánchūnhèn 
diéyīngfēichùwèn shuǐgāolóu wàngduànshuāngxìn nǎoluànhéngqiūcùn xiéyángzhǐhuánghūnjìn  (héngqiūzuò cénghéng )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译文: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绿叶青跗(fū)¹映丹萼(è)²,与君裴(péi)³回上金阁。
译文: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注释:¹跗:花萼。²萼: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³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影拂妆阶玳(dài)(mào)¹(yán)²,香飘舞馆茱(zhū)(yú)³幕。
译文:落花的跗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注释:¹玳瑁: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市场上的优良龟甲。²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³茱萸: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紫红色,味酸,可入药。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译文: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译文: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度,氛(fēn)(yūn)¹绕高树。
译文: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
注释:¹氛氲: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译文: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qǐ)¹阁青台静且闲,罗袂(mèi)²红巾复往还。
译文: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注释:¹绮:本义指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作“华丽,美丽”解。²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袂:本义指衣袖。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译文: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译文: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huán)¹
译文: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台上舞女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注释:¹双鬟: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2.借指少女。3.指婢女。4.指千金高价。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有种春伤的情怀。所谓春伤,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华老去,回首还似在梦中的意思。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远去。 亦是花儿落下变得冷漠无情!离人而去!

  首先,诗人从最显眼的色彩入笔,完全符合人的审美途径,容易引起共鸣,“绿叶青跗映丹萼, 与君裴回上金合。”这两句话,着重描绘色彩。诗中的色彩是鲜艳欲滴的,如:“绿叶”,“青跗”,“丹萼”。而且从“叶”,“跗”,“萼”,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赏花,目光逐渐上移。然而画不是静态的,一副色彩鲜艳华丽会动的画面。“映”字点出色彩的互衬互溶,暗示了花朵衬在绿叶里在风中摇曳。着这样的如梦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赏金碧辉煌的楼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绘有茱萸或者插满茱萸的幕帘。色泽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经占尽优势。诗人再从动态上描述:“香飘”,“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领神会的。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动作,这些意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心神放松,神气宜然。敏锐的捕捉到香气和烂漫变换。

  看着色彩艳丽的落花,让人心情变得美好,于是将花丛的色泽实化为玳瑁筵,将花香说成是帘幕随风舞动而成。从而在神态和形态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内涵,达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

  这种灵敏的诗性和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是一样的,但是诗人的描绘则更为鲜艳华贵,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带有浓浓的春的气息。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诗中,作者都用的两个动词。若说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妆和舞则是彻彻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后内心激动恣意狂放的喜悦了。妆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整束衣冠,载歌载舞呢?

  落花落,落花随风飞舞,漫天的花瓣,在风中舞得缭乱,显现了千万种舞姿,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在飘飘的帷幔中飞舞,又如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归不归? 满是疑问,其实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岁岁荣枯的花,自有其归宿。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那花树一身香气,如那人,满襟的花瓣,一脸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时春已繁,繁到了极点,仿佛春花便要落尽。诗人便在这绚烂而忧伤的落花季节,与知已友人一起了结同心。

luòhuāluò

wáng tángdài 

huāluò luòhuāfēn 
绿qīngyìngdānè jūnpéihuíshàngjīn 
yǐngzhuāngjiēdàimàoyán xiāngpiāoguǎnzhū 
luòhuāfēi liáoluànzhōngwéi 
luòhuāchūnzhèngmǎn chūnrénguīguī 
luòhuā fēnyūnràogāoshù 
luòhuāchūnfán chūnrénchūn 
qīngtáijìngqiěxián luómèihóngjīnwǎnghuán 
shèngniánzài gāozhīnánchóngpān 
shìdànyóuluòhuā 宿luòhuājiān 
jūnluòhuāyuàn táishàngshuānghuán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水满田畴(chóu)¹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译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
注释:¹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黄莺也爱新凉¹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注释:¹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xīnliáng

 sòngdài 

shuǐmǎntiánchóudào guāngchuān穿shùxiǎoyān 
huángyīngàixīnliánghǎo fēiguòqīngshānyǐ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