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郎句中寻昼寂,劫灰不尽绿层层。鸿文重纪青城客,内典新传瀑布僧。
韦郎句中寻昼寂,劫灰不尽绿层层。鸿文重纪青城客,内典新传瀑布僧。
石佛浮江轻似叶,神珠照钵隐如灯。杪椤树子风前落,吹满恩公旧毾㲪。
石佛浮江轻似叶,神珠照钵隐如灯。杪椤树子风前落,吹满恩公旧毾㲪。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7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我军青坂(bǎn)在东门¹,天寒饮马太白窟(kū)²
译文: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
注释:¹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²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黄头奚(xī)¹日向西²,数骑弯弓敢驰(chí)³
译文: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太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
注释:¹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²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青坂在陈陶以西。³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山雪河冰¹野萧瑟(sè)²,青是烽烟³白人骨。
译文: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
注释:¹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动词,指山上积雪,河水结冰。²野萧瑟:指寒风凄厉。³烽烟:烽火,军事告急的信号。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焉得附书¹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²
译文: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注释:¹焉得附书:怎能够托书信。²仓卒:仓促。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而在叙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需要。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解释矛盾。其实是似是而非。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感情。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矛盾。

bēiqīngbǎn--

jūnqīngbǎnzàidōngméntiānhányǐntàibái

huángtóuérxiàng西shùwāngōnggǎnchí

shānxuěbīngxiāoqīngshìfēngyānbáirén

yānshūjūnrěndàimíngniáncāng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紫梅发初遍,黄鸟¹歌犹涩(sè)²
译文:紫色的早梅刚刚遍地开花,莺儿的歌声还不那么流利。
注释:¹黄鸟:鸟名。有两说。²涩:指声音不流利、圆润。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谁家折杨女,弄春¹如不及。
译文:折取杨柳枝的是谁家女儿,赏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注释:¹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爱水¹看妆坐,羞人²映花立
译文:喜爱澄波为临水看妆,见人含羞却倚花相映。
注释:¹爱水:爱惜水。²羞人:害羞,难为情。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译文:香粉气生怕被风吹散,绣衣裳也恐露水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玉闺(guī)¹青门²里,日落香车³入。
译文:侬家住长安的青门之中,黄昏时香车才缓缓归去。
注释:¹玉闺:闺房的美称。²青门:长安城东的霸城门,因东方为青帝,门涂青色,故名。³香车:用香木做的车。泛指华美的车或轿。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游衍(yǎn)¹²相思,含啼³向彩帷
译文:那人游荡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泪走向独宿彩帷。
注释:¹游衍:尽情游乐,恣意游逛。²益:更加。³含啼:犹含悲。⁴彩帏:彩色的帐子。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译文:怀念你你就总是进入梦中,迟迟不归又令我心生疑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不及红檐燕,双栖¹绿草时。
译文:叹不如红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铺绿草的巢中日日双栖。
注释:¹双栖: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这首闺怨诗描写贵族女子白天郊外游春、夜间独守空房的复杂心理。

  诗的开头,描绘出早春的美丽景象。“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紫梅刚刚开遍大地,黄莺的歌声才开始歌唱,休憩了一冬的嗓子,尚未划破那缕梗在喉间的生涩。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少妇,在万物复苏的早春中,出游弄春。“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那刚抽出嫩芽的拂柳,被她轻轻地扬起在那纤纤细手之中。春光与少女的青春丽容交相映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她怕是爱那清澈荡漾的春水吧,静静地绕水而坐,望着水中那秀丽颀长的脸颊,婀娜的身姿,嘴角不禁暗自抿出一抹微笑,遂对镜而妆。却又羞于见人,于是,那曼妙的身姿,掩映在绚烂的花丛之中,一时间,尚分不清楚人面桃花,哪个更艳。这两句很细腻地表现出她顾影自怜的心理。“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置身于此番美妙的春色里,只怕那徐徐的春风吹散了她幽幽的清香呵,那花丛里晶莹透亮的露滴,弄湿了她新着的春装。这两句为以下的情绪由喜转悲作了铺垫。“玉闺”二句写主人公回房。一晃,日落了,这春意盎然的日子,时光总是那般易逝,乘着那装饰华美的车子,恋恋不舍地归至皇城东面的青门之中,那是她独身栖居的小天地。“游衍”四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情:本以为那盎然的春景,那外出游玩的乐趣,能驱走心底的那份惦念,谁知这“销愁更愁”的消遣,却更加勾起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春景甚美,然身边少了那个共赏美景的人,纵是再美的景致,在她的心里,都比不上他那一抹含情脉脉的眼神。这次第,怎生勾起了无限伤感之意,却只有暗自垂泪,手里的彩绢,都被那思念的泪珠湿润了。时常在睡梦中梦见那远方的身影,望见他那高大的身姿,闻见他那熟悉的气息,归来时天色已暗,恍惚间,恍若见到了那梦牵萦绕的身影。结句归为女子羡慕同栖双燕之乐。她望着那屋檐前双宿双飞的燕子,猛然慨叹,自己竟不如那檐前双栖的燕子,表现了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和期盼丈夫归来的情怀。

  这是一份孤独的美丽,亦是一份美丽的哀怨。在诗人的笔下,活脱脱的一位独居深闺的贵族少妇,承载着满心的思念之心,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更是衬托出她内心的复杂之境,那份哀思,那份幽怨,亦夹杂着几许无奈。怨,却怨不了谁,只是心底那汹涌的思念之情,却是怎么也无法排遣消散的。

  简单朴素的语言,却是那般深入到位地描绘出诗中女子复杂曲折的心理,这归功于诗人巧妙的笔法和细腻独到的心思。一字一句,虽是平淡,却都是精雕细琢,勾勒出无尽的意境的;二是诗中反衬手法的妙用,初春乍始的景色,亦引发出女子心底相思之情的萌动,她尽情的游乐,反却徒增相思之苦,末句那双宿双飞的燕子,更是反衬出少女内心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20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¹(dí)²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译文:露水洗涤铅粉骨节,微风摇动青色的玉枝条。
注释:¹露:露水。²涤:洗涤。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¹
译文:随风飘摇恰似君子,无论哪里都适宜生长。
注释:¹相宜:合适,适宜。

tíngzhú

liú tángdài 

qiānfěnjié fēngyáoqīngzhī 
jūn xiāng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译文:广阔的江面上浮现高高的楼阁,云朵聚在陡峭壁立的高山上。
尘沙连越雟,风雨暗荆蛮。
尘沙连越雟(xī)¹,风雨暗荆(jīng)蛮。
译文:越雟、荆蛮之地,沙尘飞扬,风雨交加,犹如当下动荡不安的时局。
注释:¹越雟:古郡名,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雁矫衔(xián)¹内,猿啼失木²间。
译文:大雁衔着芦草奋力飞翔,猿猴失去栖息地哀鸣不已,犹如悲苦的百姓。
注释:¹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²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弊裘(qiú)苏季子¹,历国未蛮还。
译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而我亦是奔波劳碌、无家可依。
注释:¹弊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惊风¹²白日,忽然³归西山。
译文:急风吹动着太阳,太阳迅速地落下西山。
注释:徐干(170-217),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作者好友之一。¹惊风:疾风。²飘:疾速飘逝。李善注此句“夫日丽于天,风生乎地,而言飘者,夫浮景骏奔,倏忽西迈,余光杳杳,似若飘然。”³忽然:疾速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傍晚时候疾风大作,很快就日薄西山了。这里用以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圆景¹光未满²,众星粲(càn)³
译文:夜空中月亮尚未全圆,天幕上群星明亮灿烂。
注释:¹圆景:古代用以称太阳和月亮。景,明亮的意思。天地间圆而明者无过于日月,故云。圆景这里专指月亮。²未满:月未圆,指弦月。³粲:鲜明,引申为明亮。⁴以:而。⁵繁:多。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志士¹²世业³,小人亦不闲
译文:志士努力创造着传世功业,小人也忙忙碌碌没有空闲。
注释:¹志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此指徐干这样有品格守节操的人。²营,经营,谋划。³世业:世代相承之业,指著书立说。⁴小人:与“志士”相对,指品格不高见识浅陋的人,此诗人戏称自己(余冠英说)。⁵不闲:没有空闲,指下句“夜行游”,亦属戏言。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聊且夜行游¹,游彼双阙(què)²间。
译文:我姑且夜游去寻乐,游荡在宫前望楼间。
注释:¹夜行游:指清夜游赏。正是曹植早年的生活写照。游,游乐。²双阙:赵幼文《曹集校注》引《魏都赋》:“岩岩北阙,南端逌(yōu)遵。竦峭双碣,方驾比轮。”谓双阙在文昌殿外,端门左右。细玩文义,似指下文的文昌迎风二殿阁而言。若释为建筑物名,下文则无着落。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
文昌¹²云兴³,迎风高中天
译文:文昌殿云气郁然升起,迎风观高插半云天。
注释:¹文昌:邺宫正殿名。²郁:郁然,盛大雄伟的样子。³云兴:如云之升起。⁴迎风:邺都的迎风观。⁶中天:半天空,此亦形容其高。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春鸠(jiū)¹鸣飞栋²,流猋(biāo)³(líng)
译文:春鸠在高梁上鸣叫,旋风激荡着窗棂廊干。
注释:¹春鸠:鸟名,属布谷一类。²飞栋:翘然高起的屋梁,特指上句的文昌殿、迎风观等。飞栋,言其高。³流猋:旋风。猋,通“飙”,暴风,旋风。⁴激:流水遇阻则激,此说疾风遇阻,形容疾风吹棂轩之猛烈。⁵棂:雕花的窗格。⁶轩:楼板。此以棂轩代指建筑。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可怜。
顾念¹蓬室士²,贫贱诚可怜³
译文:想起居住在茅屋的寒士,生活困苦真叫人可怜。
注释:¹顾念:想念。²蓬室士:居住蓬室的人,指徐干。曹丕《与吴质书》:“伟长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蓬室,草房,贫者所居。³怜:同情。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薇藿(huò)¹弗充虚²,皮褐³犹不全。
译文:野菜豆叶填不饱肚子,皮布短衣也褴褛不全。
注释:¹薇藿:指贫者之食。薇,野菜,即野豌豆;藿(huò),豆叶。²充虚:充饥。李善注引《墨子》:“古之人,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而已。”³皮褐:毛皮短衣。李善注引《淮南子》:“贫人冬则羊裘短褐,不掩形也。”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慷慨¹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译文:你感情悲愤慷慨不平,运笔著文自应写出名篇。
注释:¹慷慨:情绪激昂亢奋。此形容志士不得志的心情,指徐干所著《中论》表现的思想感情。悲心,志不得伸的悲愤之心。兴文:创作文章。指著《中论》。
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宝弃¹怨何人?和氏²有其愆(qiān)³
译文:宝物被弃该怨谁人?卞和如怀璞不献也自有过失。
注释:¹宝弃:珍宝被遗弃。宝,喻徐干这样富有贤才的人。²和氏:指知人者。以上两句用和氏璧事。《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xiàng)之。玉人曰:‘石也。’刖(yuè)和氏左足。武王薨(hōng),成王即位,和氏又献之。玉人又曰:‘石也。’刖其右足。成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王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石焉,遂名曰和氏之壁。”这里和氏,为诗人自喻。³愆:过失。以上两句意思是说徐干未得朝廷重用,过失在于自已。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弹冠¹(sì)²知己,知己³谁不然?
译文:假如是等待知己的援引才出任,是知己谁又能不援引推荐?
注释:¹弹冠:将出仕先弹去帽子上的尘土。此指做官。²俟:等待。³知己:了解自己的人。李善注引《汉书》:“萧育与朱博友,往者有王吉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不然,不这样。李善注以上两句:“言欲弹冠,以俟知己,知己谁不同于弃宝。而能相万(荐)乎?”其中隐含着曹植有爱才之心而无荐才之力的牢骚。以上两句是说等待知己的推荐出仕(是可以理解的),哪一位知己不想这样做呢?言外之意是:不是自己不想推荐,而是没有力量推荐。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良田无晚岁¹,膏(gāo)²多丰年。
译文:好田不会收获晚,肥沃的土地自然多丰年。
注释:¹晚岁:与下句“丰年”相对,歉收之年。²膏泽:肥沃的土地。李善注以上两句:“良田、膏泽喻有德也;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
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
¹怀²(yú)(fán)³美,积久德愈宣
译文:像你这样真正怀有美德的人,时间越久美德越昭显。
注释:¹亮:诚然,确实。²怀:襟怀,心意。³玙璠:皆美玉名,古人用以比德。⁴宣:卓著。以上两句是说襟怀确实像美玉,时间越长其美德也就越加为人所知。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亲交¹义在敦²,申章³复何言!
译文:朋友的责任就是互相敦促劝勉,赠你这首诗,其它又何必多谈?
注释:¹亲交:好朋友,亲近之友。义,意义,道理。²敦:敦促,鼓励。³申章:陈述以诗章。指赠与这首诗。申,重复。章,表白,显。这两句是说交友之道在于相互鼓励,(除此诗之外)还有什么再说的呢!

  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诗中作者对徐干有德行、有才干却过着贫贱生活的状况,表现了极大的同情,且自惭引援不力,爱莫能助,并以朋友的身份对他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和慰勉,这发自内心的关切体现了友谊的真挚和深厚。

  “惊风飘白日”这一发端突如其来,出人意外,是“陈思极工起调”的著名例句。在作者笔下,太阳落山这一常见景象被描绘得奇突不凡,就仿佛太阳不是自然下落而是忽然给惊风吹落似的,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纯客观的写景,而是景中包含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即他对时光奄忽、人生短暂的惊叹。用白日西驰的意象来表现光阴易逝在曹植诗中还有几例,如《箜篌引》中的“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名都篇》中的“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但因此诗是用在作品开头,又着一“忽然”加以形容,语气格外急切,感情格外强烈,因而格外精警动人,故被沈德潜称为“高唱’’。

  接下来改用舒缓语调写夜空景色:“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新月和繁星交相辉映,美丽,恬静,极富诗情画意。这两句一则与黄昏日落相承接,同时为下文写夜游张本。但作者在写夜景之后并不即刻转入写夜游,而是插入了两句议论:“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以“志士’’和“小人’’对举,写出两种绝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一议论看似突兀,实则与上文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营世业”和“亦不闲”正是时光飘忽、人生短促这一客观现实在“志士”和“小人”心中引起的不同反映。通过对乘时立功的“志士”和及时行乐的“小人”的一褒一贬,一方面高度赞扬了有志之士徐干,同时鲜明地体现出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戮力上圈,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正是曹植的毕生追求。这两句与《杂诗》(其六)中“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寓意相同,只是将“媮自闲”翻为“不闲”,便不仅具有讽刺意味,而且自然引出下文的夜游。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从议论转入描写。“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四句,以夸张的笔法、工整的对仗、华美的辞采描绘了邺都宫观的巍峨壮丽,并且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映。这一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出曹植诗”辞采华茂“及炼字造句的特色。作者着力突出宫阙之盛,自有其用意,是以此反衬下文徐干处境的困窘,正如黄节所说“鸠居殿观,际会风云,喻人才杂出,而干独甘贫贱也”(《曹子建诗注》)。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这四句写徐干衣食不周的窘境,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全三国文》无名氏《中论序》说他“疾稍沉笃,不堪王事,潜身穷巷,颐志保真。……环堵之墙,以庇妻子,并日而食,不以为戚’’。作者不仅对这一处境表示同情,同时对他冀为世用而不得的内心情感也有着深厚的了解,所以接下来说:“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指出徐干所著《中论》等诗文是他慷慨悲愤感情的结晶。是什么原因使得徐干如此“贫贱’’而“有悲心’’呢?作者以卞和献璧的故事为喻,说徐干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自己是有过失的。“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便是用“宝”比喻徐干,用“和氏”自比。然而,人们从作者真诚的自责中感受到的只是他爱才、怜才的一片真情,“宝弃”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对这一点,作者自然是清楚的,只是不便明说罢了。“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两句表面上说徐干要等待知己的援引方才出任,而自己作为他的知己也并非不想加以推荐。言外之意是虽有爱才之心,惜无援才之力。并于反诘的语气中流露出他对当权者不用贤才的不满,也见出他自己的牢骚。作此诗时曹植虽未明显受到压抑,但亦无权柄,甚至无力引荐向他求助的朋友,一向爱护人才的他有此牢骚是可以理解的。

  但曹植毕竟是建安时代的诗人,热衷用世的时代精种,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使他对前途充满乐观的信念,他坚信贤才必为世用,并以此安慰和鼓励他怀才不遇的朋友。“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这四句采用了营植所擅长的比喻手法,如用“良田”、“膏泽”比喻有才德的人;用“无晚岁”、“多丰年”比喻人才一定能出头,用“玙璠”比喻美德。意思是说有才德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时间愈久则美德也愈显著。这形象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徐干的无比信任和满腔热情。结末“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是说知交的责任在于互相勉励,所以自己赠诗除了敦劝已别无可说。对友人的期待,自己的无能为力,种种复杂的感情,尽在此不言之中。

  这首诗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层层有序而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徐干的赞扬、同情、安慰和鼓励。钟嵘《诗品》评曹植诗说,“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于此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张明非.《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18-21页

zènggànshī

cáozhí liǎnghàn 

jīngfēngpiāobái ránguī西shān 
yuányǐngguāngwèimǎn zhòngxīngcànfán 
zhìshìyíngshì xiǎorénxián 
liáoqiěxíngyóu yóushuāngquèjiān 
wénchāngyúnxīng yíngfēnggāozhōngtiān 
chūnjiūmíngfēidòng liúbiāolíngxuān 
niànpéngshìshì pínjiànchénglián 
wēihuòchōng yóuquán 
kāngkǎiyǒubēixīn xīngwénchéngpiān 
bǎoyuànrén shìyǒuqiān 
tánguānzhī zhīshuírán 
liángtiánwǎnsuì gāoduōfēngnián 
liànghuái怀fánměi jiǔxuān 
qīnjiāozàidūn shēnzhā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