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众前无出路,冬瓜印子印何人。
十万众前无出路,冬瓜印子印何人。
迦叶只因曾冷笑,至今隐在涅槃城。
迦叶只因曾冷笑,至今隐在涅槃城。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少年负¹胆气,好勇复知机²
译文:有一位少年游侠凭借其胆量、气魄,勇猛并且善于相机而动,深为人所器重。
注释:¹负:凭借。一作“有”。²知机:指认识时势,趋向得宜,如下文所叙及时从军就是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¹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²
译文:手执长剑离家从军,奔赴前线,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敌军团团包围。
注释:¹仗:执。²合围:包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杀人辽水¹上,走马渔阳²归。
译文:他在这剑河一战中冲锋陷阵,杀死敌人无数,最后我军凯旋,他骑马胜利地回到渔阳老家。
注释:¹辽水:辽河。²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错落¹金锁甲²,蒙茸(róng)³貂鼠衣。
译文:他身上曾经灿烂华贵的锁子甲和貂鼠皮因酣战已变得破旧。
注释:¹错落:错杂。²金锁甲:黄金锁子甲。³蒙茸:乱貌。“错落”说明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茸”说明貂裘已敝,见得他苦战日久。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还家且行猎¹,弓矢(shǐ)速如飞。
译文:回家后每日只管与人游猎,纵马驰骋,箭射如飞。
注释:¹且行猎:《乐府诗集》作“行且猎”。猎:一作“射”。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地迥(jiǒng)¹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译文:猎场面积宽广,老鹰猎狗紧紧跟随,草木茂密,猎物长得又肥又大。
注释:¹迥:此指宽广。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腰间带两绶¹,转眄(miǎn)²生光辉。
译文:游侠腰间系着两条系印章的丝带,目光灵动,顾盼生辉。
注释:¹腰间带两绶:一作“腰带垂两鞬”。绶:丝带,古人用来系印纽,佩在腰上。²转眄:左右斜视,形容目光灵动。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¹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²
译文:回头对随从们说:“这次跟着我打猎,同往日跟随建威将军作战相比感觉如何?”
注释:¹顾:回头。²建威:将军的称号,东汉耿弇曾拜建威将军。

  游侠”,是乐府古题,从西晋张华以后历代都有人作,内容大都写壮勇轻生、杀人报仇的侠士精神。此诗属边塞诗,歌颂一位将士的赫赫战功和威猛气概。诗的前半部分写侠士从军。开头两句即赞赏主人公的有胆有识,接着写游侠慷慨从军及勇武善战的形象。后半部分,从“还家”句开始,写游侠立功受赏后归家游猎。这一部分描写了壮士归来的悠闲生活,但写其唯爱游猎,并且“弓矢速如飞”,仍不失其游侠的勇武本色。

  这首诗是诗人呈军中诸将之作。诗人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英俊潇洒而又豪爽的游侠形象。他勇武过人,终立功疆场,受封归家,志得意满。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赞颂,为军中诸将树立了一个楷模,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以期成就一番功业,扬名于世。全诗刻画人物极为成功,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人物都不失其英雄本色,并通过对其行动、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真实可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4-65

yóuxiáchéngjūnzhōngzhūjiāng--cuīhào

shǎoniándǎnhǎoyǒngzhī

zhàngjiànchūménchéngféngwéi

shārénliáoshuǐshàngzǒuyángguī

cuòluòjīnsuǒjiǎméngrōngdiāoshǔ

háijiāqiěxíngliègōngshǐfēi

jiǒngyīngquǎncǎoshēnféi

yāojiāndàiliǎngshòuzhuǎnmiǎnshēngguānghuī

wèijīnzhànsuíjiànwēi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zhù)¹。百花休漫²妒。
译文:凛凛寒冬,乡间小路上枝头梅花正开的浓烈,预示着春天将临。然而等到春暖花开时,它却清香消散,端庄自重。已经绽放的百花啊,也不要随意口出嫉妒之语。
注释:¹凝伫:形容寒梅庄重挺立。²漫:随意。
严冬腊月,乡间小路上一枝寒梅初绽,为人间带来春讯。然而当春回大地、百花竞艳时,她却香消态凝,端庄自重。词人劝百花休漫妒之语,包含着对凌寒开放的早梅的无限赞赏。

shíyànghuā··shàngfēngguāngnóngchù--xùn

shàngfēngguāngnóngchùhánméixiāndàichūnláixiāngxiāojiǎntàiníngzhùbǎihuāxiūmàn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译文: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的爱,子女身上流着父母的血。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dān)(jié)¹心力终为子,可怜²天下父母心!
译文:竭尽心力只是为了孩子过得好,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啊!
注释:¹殚竭:用尽;竭尽。²怜:珍惜。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猿鸟犹疑畏简书¹,风云常为护储胥(xū)²
译文: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注释:¹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²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徒令上将¹挥神笔,终护降王²走传车³
译文: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注释:¹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²降王:指后主刘禅。³走传车: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¹²有才原不忝³,关张无命欲何如?
译文: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注释:¹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²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³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他年¹锦里²经祠(cí)庙,梁父吟³成恨有余。
译文: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注释:¹他年:作往年解。²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³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chóu驿

shāngyǐn tángdài 

yuánniǎoyóuwèijiǎnshū fēngyúnchángwèichǔ 
lìngshàngjiànghuīshén zhōngjiànxiángwángzǒuzhuànchē 
guǎnyuèyǒucáiyuántiǎn guānzhāngmìng 
niánjǐnjīngmiào liángyínchénghènyǒu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¹移湖南,同官王正之²置酒小山亭,为赋。
注释:¹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²同官王正之:湖北有东西二漕,王正己任东漕,稼轩任西漕,故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更能消¹、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²花开早,何况落红³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注释:¹消 :经受。²怕:一作“恨”。³落红:落花。⁴无:一作“迷”。⁵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长门¹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mò)²此情谁诉?君³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¹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²脉脉:绵长深厚。³君:指善妒之人。⁴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⁵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ér ·gèngnéngxiāofānfēng

xīn sòngdài 

chúnhài běicáonán tóngguānwángzhèngzhīzhìjiǔxiǎoshāntíng wéi 

gèngnéngxiāo fānfēng cōngcōngchūnyòuguī chūnchánghuākāizǎo kuàngluòhóngshù chūnqiězhù jiànshuōdào tiānfāngcǎoguī yuànchūn suànzhǐyǒuyīnqín huàyánzhūwǎng jìnfēi  (zuò hèn )
chángménshì zhǔnjiāyòu éméicéngyǒurén qiānjīnzòngmǎixiàng qíngshuí jūn jūnjiàn huánfēiyànjiēchén xiánchóuzuì xiūwēilán xiéyángzhèngzài yānliǔduàncháng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