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风雨客心寒,此日念君行路难。酒醒梦阑闻独雁,孤灯花落五更残。
漫天风雨客心寒,此日念君行路难。酒醒梦阑闻独雁,孤灯花落五更残。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译文: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样。(于谦和岳飞的墓都在西湖边)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日月双悬于氏墓¹,乾(qián)²半我岳³家祠(cí)
译文:于忠肃(于谦)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岳武穆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给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
注释:¹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²乾坤,天地。³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惭将赤手¹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²
译文:很惭愧我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想和这两位葬在一起。我凭借一颗赤诚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有一处我的安息之地。
注释:¹赤手:空手。²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他日素车¹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chī)夷!
译文: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怒涛难道一定是伍子胥吗?
注释:¹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jiǎchényuè

zhānghuángyán míngdài 

guówángjiāzhī 西tóuyǒushī 
yuèshuāngxuánshì qiànkūnbànyuèjiā 
cánjiāngchìshǒufēnsān gǎnwèidānxīnjièzhī 
chēdōngzhè tāoshǔch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孟子》
¹吾老,以及²人之老;幼³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及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孟子及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父兄长辈; 爱护自己的子弟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弟晚辈。 (这样)治理天下就像用手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诗经》里说:“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这样)就能治家和安邦了。”
注释:¹老:尊敬。²以及:从而推广到。³幼: 爱护。⁴刑:同“型”做典范、榜样。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
(jiē)予沈迷,猖獗(jué)已久。
译文:叹我沉迷于酒,狂傲疏放已久。
注释:沈迷:即沉迷,深深地迷惑、迷恋。猖獗:狂放之意。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译文:五十而知非,古人常有。
注释:五十知非:用蘧伯玉事。
立言补过,庶存不朽。
立言补过,庶(shù)存不朽。
译文:立言以补过,希望永存不朽。
注释:立言:谓著述之事。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包荒匿瑕(xiá),蓄此顽丑。
译文:包藏缺点和瑕疵,将它们掩遮不漏。
注释:包荒:包含荒秽之物。匿瑕:即使是美玉也有暗藏的瑕疵。顽丑:不光彩之事。
月出致讥,贻愧皓首。
月出致讥,贻(yí)愧皓(hào)首。
译文:《诗经》中《月出》一诗已有好色之讥,使陈国之君终生抱愧惭羞。
注释:贻愧:留下羞愧。皓首:白头,白发。谓年老。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译文:由于时日迁延,大错已铸,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
白璧(bì)何辜,青蝇屡(lǚ)前。
译文:白璧竟有何罪?青蝇屡次上前点污。
注释:“青蝇”句:谓青蝇点污白玉,喻人被诬。
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译文:轻的东西积多了,也会将车轴压断下沉黄泉。
注释:群轻折轴:谓物虽不重,装载过多亦可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灾。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译文:众多的毛羽,也能将鸟的肉身抬上青天。
注释:众毛飞骨:谓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此言谣言屡兴,谗言屡进,便能致祸。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萋斐(fēi)暗成,贝锦粲(càn)然。
译文:谗言就像是织贝的花纹一样,积多了就会粲然成章,不由你不信。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译文:聚集的泥沙,掩住了珠玉的光辉。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译文:火山的洪焰,来自于一缕青烟。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juān)
译文:海中荡日的狂涛,起目于一点水珠。
注释:微涓:极小的水流。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yán)
译文:谣言传播于四面八方,可使四维之国无事生非。
注释:四国:犹四方。八埏:犹八方。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译文:颜回拾尘,使孔圣人怀疑其窃食;伯奇掇蜂,大夫尹吉甫猜疑其淫乱。
注释:拾尘:用颜回事。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译文:真是令人悲哀啊,有谁能明白我的坚贞呢?
注释:贞坚:坚贞不移。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译文:那个妇人的猖狂,还不如《诗经》中所说的“鹊之强强”;
注释:“彼妇人”四句:《诗经·国风·鄘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强强。”状鸟之双宿双飞貌。原诗讽刺卫宣姜淫乱。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译文:那个妇人的淫昏,还不如《诗经》中所说的“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译文:坦荡的君子啊,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语迷惑了。
注释:坦荡:一作“皎皎”。簧言:花言巧语,欺人的谎言。
擢发赎罪,罪乃孔多。
(zhuó)发赎罪,罪乃孔多。
译文:那个妇人就是擢发数其罪,也不足以言其罪;
注释:“擢发”二句:谓披着头发数罪,也数不清其罪。赎,当作“续”,数也。孔,甚也。
倾海流恶,恶无以过。
倾海流恶,恶无以过。
译文:就是倾海倒其恶,其恶也不足为过。
注释:“倾海”二句:谓其恶比东海之水还要多。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
译文:人生实难啊,使我遭此罗织的灾祸。
积毁销金,沈忧作歌。
积毁销金,沈忧作歌。
译文:毁谤积得多了,就是金子也会被消蚀。深深的忧患,使我悲歌长叹。
注释:积毁销金:谓谗毁聚积多了,连金属之物也会销毁。沈忧:即“沉忧”。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译文:但是天既未丧斯文,他们能奈我何?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
(dá)己灭纣,褒女惑周。
译文:妲己毁掉了殷纣王,褒姒使周幽王迷惑丧乱。
注释:妲己:殷纣王之爱妃。相传纣王因宠爱妲己,荒废国政,为周所灭。褒女:即褒姒,周幽王之宠妃。
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译文:他们的天下之所以丧失,都是因她们之故。
注释:天维:国家的纲纪。荡覆:毁坏;颠覆。职:主也。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译文:汉高祖的吕后,与其臣属审食其私通;
注释:吕氏:即汉高祖皇后吕雉。相传吕雉当皇太后时与左相审食其私通。
秦皇太后,毐亦淫荒。
秦皇太后,毐亦淫荒。
译文:秦始皇的田后,也与其宫人嫪毐淫乱。
注释:“秦皇太后”二句:秦始皇之后与宫人私通。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螮蝀作昏,遂掩太阳。
(dì)(dōng)作昏,遂掩太阳。
译文:虹霓所发出的阴昏之气,掩遮了太阳之光。
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译文:万乘之君此事尚不能免,而何况是平民百姓呢?
注释:万乘:指帝王,帝位。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辞殚意穷,心切理直。
辞殚(dān)意穷,心切理直。
译文:我已辞尽意穷,但却心切理直。
注释:殚:尽; 竭尽。
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如或妄谈,昊(hào)天是殛。
译文:如有一句不实之辞,我愿受苍天的惩罚。
注释:昊天:即苍天。
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译文:师旷善以听音,离娄的眼光最为明亮。
注释:子野: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字。离委:古之明目者,能在百里之外,察秋毫之末。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译文:任何声响和形影都逃不过神的耳朵和眼睛,鬼蜮之辈无可逃遁。
注释:靡:表示否定。遁:逃走。
不我遐弃,庶昭忠诚。
不我遐(xiá)弃,庶昭忠诚。
译文:苍天如不弃我,请昭示我的一片忠诚吧。
注释:遐弃:《诗经·国风·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拢遐弃。”

  《雪谗诗赠友人》是一首以四言为主的古诗。全诗可分五段。

  第一段,由起首到“事往日迁”。开头两句是叹喟,由此引出全篇。叹喟自己徒有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才能和志向,反而落个大才难用,受谗遭谤的境地。接下两句是因“伯玉年五十时知四十九年之非”,恰好诗人也届此不惑之年,故有同感,感到往日之非。因为他本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然后功成身退,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既然立功无望,那就退而求其次,去以立言为务吧。接下两句“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因为立言也同立德、立功一样是经久不废的不朽事业。而著书立说,写诗作文也都是立言的内容。“补过”二字正反映出他的心情是沉痛而真切的。难道过去的追求真的错了吗?话虽如此,从李白的一生来看,今所谓的“立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当时的士人虽推重诗文、学业,但多把它作为进身的阶梯,终以出仕入相为目的的。

  从“包荒匿瑕”到“事往日迁”是对其要立言不朽的补充。说他年过半百才有此感悟,原来仕途不通,怀才不遇,究其原因是受谗谤所致,从而引出他的回顾,重点是雪谗。诗中“荒”、“瑕”、“丑”,指污秽、缺点、丑恶。这是他对事物的分析,实是对时弊的指点,已看出盛唐的败象,从而也作为他立言雪谗的背景和依据。接着以《月出)为例借古喻今,证明立言自古有之,是不朽之言。因为《月出》相传是有讥刺好色之意的一篇名诗,又由彼及此,虽然自己现在“感悟”晚了些,知道过去之“非”了,但还可以“立言补过”,否则到晚年就会抱憾终身。

  由“白璧何辜”到“谁察予之贞坚!”为第二段,主要讲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以白璧自喻,把奸佞肖小比做青蝇,所以他的遭谗正如“蝇粪点玉”一般,是被玷污的。接下说的是人言可畏,因为闲言碎语多了也是危害很大的。“群轻”四句是说轻微的东西如果积聚多了也能压坏车子,沉了船:即使是羽毛,它如排列好也会使鸟儿飞上天,可见上下其手的厉害。诗人再类举说明其危害性,由一般到具体,由人及己,进而危及国家社稷。如那闪光夺目的“贝锦”原是谮人们像女工织锦一样在暗地里做成的“文章”(指诬谄他的罪名)。如当时他被说成是“狂士”、“酒徒”,甚至被诬为“恃才傲物,指斥乘舆”、“交通外官,图谋不轨”。继而又举聚沙成埃、洪水成灾等例子说明谗谤的危害。其中的重点是“拾尘掇蜂,疑圣猜贤”两句。“拾尘”指颜回把掉进饭里的脏东西“偷”吃了,有人告他偷吃,这对孔门子弟来说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当时连孔子也半信半疑,他佯称要用这饭去祭祀,颜回则坦然地说,因有脏东西掉进去,把饭都倒掉可惜,因为他们正在挨饿,是他拾起来吃了,这饭不能祭祀了。于是真相大白,颜回又得到了孔子的信任,被誉为“复圣”。“掇蜂”是说伯奇之贤的故事。伯奇素仁孝,但遭后母忌。一次,他见后母衣领上有只青蜂就去捉了,谁知中了计,被诬为“调戏”后母而遭放逐。后来弄清事实,伯奇被召回,后母为其父所杀。“惺惺惜惺惺”,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无疑是他的自况,以圣贤自喻。因凡圣贤无不经受磨难,他也如此,而所不同的是颜回和伯奇都平反召雪了,为后人所推崇,可他还在忍辱负重,何时才能出头?何时才能为人所理解呢?这或许是他的幻想,但不必苛求古人,因为他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反之亦可见其坚贞。相反的是他离京后,以玄宗为首的一伙权贵们更是骄奢淫逸,残暴专横,可还在吹嘘什么“野无遗贤”了,一般士人都无出路。所以诗人在说“疑圣猜贤”的同时,又指出由于奸佞当道,谗谤横行的危害,必将会造成“交乱四国,播及八埏”的严重后果。对于谗谤的危害及自己的无辜,作者苦口婆心,如泣如诉地说了这么多,他只得哀叹,有谁能理解我呢?也等于说希望能得到人们的理解,理解他的一片忠贞和坚毅的追求。这时的作者年已五十,离长安已近八年了,这是他最痛苦、最矛盾的时期。他经常纵酒浪游,甚至去求仙学道,很是消沉。他又时常愤慨不已,抨击时弊,这说明他既有牢骚又关心国事。但他又总不失拳拳之心和傲岸之性。如曾有诗云“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看来他还想着大器晚成。所以有时他也想复归再图,如“长安不见使人愁”,又想念着长安。但同时也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他傲岸不屈,旷达不羁的性格。看来这后一种思想是主要的是积极的,他之所以炼丹学道,纵酒浪游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从当时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谁为雄?”因为李白是长安失意,杜甫也不得志,所以他二人能心心相印,愤世嫉俗,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惜像杜甫这样能理解他的人确实不多。也或许是李白的雄心壮志与他那傲岸风骨的矛盾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因为在当时只有那些斗鸡玩鸟,阿谀谮谗的人才会得到重用。

  第三段是由“彼人之猖狂”到“其如予何!”大意是面对谗毁决不屈服,而且要以天下为己任,“天生我材必有用”。“彼人”四句取自《诗经》,原诗是讥刺卫宣姜的淫乱,这里有借古讽今,讥刺杨贵妃的用意。接下四句是说那些谮谗之徒的罪恶累累。因须贾曾自供其罪恶是“擢发续罪,尚未足”,可见其罪恶之多。“倾海”句是由“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化用来的,也是形容罪恶累累的。作者的这些话是有所指的。据记载,李白在长安初任供奉翰林时,玄宗赏识,自己也得意。如玄宗在金銮殿上诏见他,“以七宝床赐食,御用调羹以饭之。”他也觉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他“敢进兴亡言”又代草王诏,据传有《出师诏》、《和蕃书》等,又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赞颂溢美的诗词,如《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等,都很受玄宗和太真妃(此后才封杨玉环为贵妃)的赏识,每每赐宴加赏。然而这时的李白又成了有名的“酒中八仙”之一,经常醉卧长安。有一次,李白“赏识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高力士是无才无德的宦官,但善献媚谮谗,故深得玄宗的宠信,权倾朝野,炙手可得。为报脱靴之辱,他挖空心思,摘李白《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句子向杨玉环进谗。而这词作本是夸她美的,她曾十分得意并对李白有过赏赐的。今高力士又左右其手说什么李白低贬了她,拿她同赵飞燕相提并论。因为飞燕虽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可原出身于歌妓,恰巧太真妃的出身也不高,原为寿王妃,应算是玄宗的儿媳,今得宠于玄宗,有可能加封,故对此“低贬”十分忌恨,深怕影响她的前程,于是她们便沆瀣一气,竭力谗陷李白。据传谗毁李白的还有玄宗的女婿,同为翰林的张垍。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感到他的初衷无法实现,对玄宗失望;再加受到诋毁等因,如有诗说“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消。”遂有归隐之念。于是不久他就被“恩准赐金还山”了。对此,他认为尽管“坦荡君子”是不屑于那些谗谤的,但面对现实,“人生实难,逢此织罗”即人的生死难卜,如一旦陷入他们的罗网,就会遭到“销金”、“磨骨”的残害。从这一点讲,他主动辞官离京是幸运的,当然也是被迫的。因他当时也是担惊受怕的,如曾说“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他离京不久后的情况正是这样。一方面是高力士、杨贵妃及其兄、姊、李林甫等都加官进爵、姿意横行;另一面则是大批忠良惨遭迫害,如名士兼太守李邕、韦坚、裴敦夏均被害,前相李适之被逼自杀,名将王忠嗣也遭贬而死,又株连抄没,一片白色恐怖。对此,李白不畏缩而是“沉忧作歌”,如对李北海、裴尚书等作诗痛悼,对黑暗政治大加挞伐。所以他效法孔子身处绝境而从容放歌,“天未丧文,其如予何!”意即如上天不抛弃文化,那文化表现在我身上,所以别人的谗毁又能对我怎样呢!可见诗人是把立言当作不朽的事业,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在此时期他写下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殷后乱天纪》、《丁都护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讥评时弊,同情人民的不朽诗篇。在他的创作历程上也是个转变,即现实性和批判精神是个新特点;他的政治抒情诗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从“妲己灭纣”到“遂掩太阳”为第四段,是此诗的深刻之所在。由“妲己灭纣”到“毒亦淫荒”都是讲的“女祸”。他先用了妲己、褒姒妖媚取宠,导致国亡身灭的史实说明“女祸”的危害,这是旧史观,但在当时是有说服力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又列举秦皇太后和吕后淫乱的例子,这是步步进逼,把矛盾直指杨贵妃了,同时更预言“女祸”的历史悲剧将要重演。因据史载,秦始皇的母亲在继吕不韦之后又同其臣下嫪毐私通;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氏也同臣下审食其有私。所以这不言而喻是在揭露杨贵妃与其臣下、养儿安禄山的淫乱丑闻。安禄山本胡人,善战,但更善钻营,他镇守边疆,经常弄虚作假,邀功请赏,累累加官为节度使。他又巴结京官,走高力士、杨贵妃的门路,在玄宗面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故深得玄宗的宠信,又恬不知耻地向贵妃献媚,说什么,胡人只知有母,以母为大,故被贵妃收为养儿,遂出入宫掖,与贵妃淫乱。这丑闻在当时皆讳莫如深,今唯有李白敢“冒言之”,可见诗人的勇气是令人折服的。又传玄宗曾要给李白加官重用,连续三次为贵妃所阻。关于李白和杨贵妃的斗争,还有待史料的证实和补充,但可以肯定这是蔑视权贵、主张仁政同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斗争。李白对贵妃的揭露和批判是必要的是有进步意义的,决不是什么个人恩怨问题。因为有人以李白不屑于恩怨攻讦为由,从而认为这首雪谗诗是伪作。这等于说李白对贵妃的讥刺是个人恩怨,是不应当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不符事实的。因为李扬的矛盾和斗争如上所述是有代表性的,个人之间恩怨只是其具体表现而已。同时李白也不只抨击贵妃一人,对贵妃的抨击也不只这一首诗,更不限于个人间的瓜葛。如《古风·咸阳二三月》、《古风·殷后乱天纪》等都含有对杨贵妃的讥刺。不仅如此,作者的笔锋又指向唐玄宗,说他“昏”。“螮蝀”两句是借天象说人事,从字面上看是因为虹这股淫气使太阳发昏了,但也不难理解为正是万乘之尊的皇帝“作昏”,所以才有“女祸”之害。事实正是如此,玄宗的前期,励精图治,有“开元盛世”之称,可到后期则沉溺声色、荒于朝政,虽招贤纳士,如命李白为待诏翰林,但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多个弄臣而已,一旦犯龙颜则弃之不惜。相反,他亲小人,爱奉承,听谗言害忠良。如杨、高、安、李等人的得势与作乱都是他姑息养奸造成的。是他连连加封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的,又封杨贵妃的三个姊姊为国夫人,还肉麻地叫“姨”并给予“宠幸”。如此“作昏”,上行下效,乌烟障气,所以诗人以史为鉴指出:它将同历史上的“女祸”一样会弄到“天维荡覆”的地步。

  最后一段的主要精神是通过雪谗向友人重申:虽怀才不遇但忠贞不变。“万乘”两句是作者的自慰,连万乘之尊的皇帝都发昏,何况一般人呢!当然这只能是意会,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沉迷的一种宽慰。而如今要立言不朽,谈古论今,洗冤雪谗,数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不变初衷的决心,希望得到朋友的信任和理解。所以他首先说“辞殚意穷,心切理直”,即是真心实意的。反之,则可对天发誓,决不是妄谈臆说。更进一步,也是作者的感情到了高潮,所以不惜反复,说如有虚假,是鬼是神,都逃不过子野的耳朵和离娄的眼睛。最后两句是再次呼告:希望得到朋友的信任和理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2-355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17-320

xuěchánshīzèngyǒurén

bái tángdài 

jiēchén chāngjuéjiǔ 
shízhīfēi rénchángyǒu 
yánguò shùcúnxiǔ 
bāohuāngxiá wánchǒu 
yuèchūzhì kuìhàoshǒu 
gǎnsuìwǎn shìwǎngqiān 
bái qīngyíngqián 
qúnqīngzhézhóu xiàchénhuángquán 
zhòngmáofēi shànglíngqīngtiān 
fěiànchéng bèijǐncànrán 
shāāi zhūxiān 
hóngyànshuòshān xiānyān 
cāngdàng wēijuān 
jiāoluànguó yán 
shíchénduōfēng shèngcāixián 
āizāibēi shuícházhīzhēnjiān 
rénzhīchāngkuáng quèzhīqiángqiáng 
rénzhīyínhūn chúnzhībēnbēn 
tǎndàngjūn yuèhuángyán 
zhuóshúzuì zuìnǎikǒngduō 
qīnghǎiliúè èguò 
rénshēngshínán féngzhīluó 
huǐxiāojīn chényōuzuò 
tiānwèisàngwén  
mièzhòu bāohuòzhōu 
tiānwéidàng zhízhīyóu 
hànshì shízàipáng 
qínhuángtàihòu ǎiyínhuāng 
dōngzuòhūn suìyǎntàiyáng 
wànshèngshàngěr shāng 
dānqióng xīnqièzhí 
huòwàngtán hàotiānshì 
shàntīng zhìmíng 
shéndùnxiǎng guǐtáoxíng 
xiá shùzhāozhōngchéng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握中¹有悬璧(bì)²,本自荆山璆(qiú)³
译文:胸中的才德似悬黎玉璧,名门出身如荆山产的美玉。
注释:¹握中:指手中。²悬璧:用悬黎制成的璧。悬黎是美玉名。³璆:玉。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楚国卞和曾在此得璞玉。以上二句以璆璧比卢谌寸质之美。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惟彼太公望¹,昔在渭滨叟(sǒu)
译文:那个文王的知遇贤臣姜尚,从前不过是渭水边一个钓鱼的老人。
注释:¹太公望:姜尚年老隐于渭水滨。周文王姬昌出猎时遇见他,谈得十分契膈,姬昌高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邓生¹何感激²,千里来相求。
译文:为什么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知刘秀识贤才从南阳渡黄河直奔邺城投明主。
注释:¹邓生:指东汉邓禹,他从南阳北渡黄河,追到邺城投奔东汉光武帝刘秀。²感激:感动奋发。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白登¹幸曲逆,鸿(hóng)²(lài)留侯。
译文:白登山困高祖陈平用奇计解围,鸿门宴杀刘邦张良施筹谋脱险。
注释:¹白登:山名,在山西省大同县东。汉高祖刘邦曾在此被匈奴所围,用陈平的奇计脱险。陈平封曲逆侯。²鸿门: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项羽曾在此宴刘邦,范增使项庄舞剑,要乘机杀刘邦。项伯也起来舞剑将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不得下手。留侯张良事先结交了项伯,所以这时得项泊之助。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重耳任五贤¹,小白相射钩²
译文:重耳流亡时多亏了五位贤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计较射钩前嫌。
注释:¹五贤:指狐偃、赵衰、颜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五人辅佐晋文公重耳有功。²射钩:射钩者的省语,指管仲。管初事齐公子纠,公子纠和齐桓公小白争立为君,管仲射中小白的带钓,后来小白用管仲为相。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gǒu)能隆二伯¹,安问党²与雠(chóu)³
译文:假如能像晋文齐桓兴王室襄夷狄建功业,谁还会计较同党还是仇敌?
注释:¹二伯:指重耳和小白。²党:指五贤,五贤都是重耳未即位时的旧属。³雠:指管仲,管仲与小白有射钓之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¹游。
译文:半夜里拍着枕头感慨叹息,希望我们能像上述诸人一样建功立业。
注释:¹数子:指大公望以至管仲等。作者历举诸人,表示想慕,有希望卢谌与此诸人相比,和自己同建功业的意思。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译文:也许是我早已衰老经不住打击,为什么久久地梦不见周公先贤。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谁云圣达节¹,知命故不忧。
译文:谁说是圣人通达不拘于小的礼节,乐天知命而不会忧郁?
注释:¹达节:犹言知分。“圣达节”这是成语,见《左传·成公十五年》。“知命”句也是用成恶语中伤。《商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以上二句言孔丘虽然达节知命还是不免于忧。下二句举孔丘忧悲的实事。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宣尼¹悲获麟(lín),西²(shòu)³(tì)孔丘。
译文:孔子得知鲁国猎获了仁兽麒麟时曾悲哀不已,又因麒麟之死而痛哭流涕。
注释:¹宣尼:即孔丘,汉平帝追谥孔丘为褒成宣尼公。²西,指鲁国之西。³狩,冬猎。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译文:功业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阳一样将要落下山去。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¹
译文:时光不会停滞不前等待我们完成事业,它消失的如浮云飘过一样迅疾。
注释:¹若云浮:言疾速。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朱实陨(yǔn)劲风,繁英落素秋。
译文:红熟的果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坠地,繁茂的花儿在霜降的秋天里飘落。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狭路倾华盖,骇(hài)(sì)摧双辀(zhōu)¹
译文:世途险恶在狭路上翻了车辆,折断了车辕惊骇了驾车的宝马。
注释:¹辀:车辕。以上四句比人生遭遇艰险挫折。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译文:怎么也不会想到百炼的钢铁梁子,如今变成可以在指头上缠绕的柔丝。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出”,“悬璧”指“悬黎璧”,是美玉名。荆山璆,“璆”也是美玉。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得璞玉,世称和氏璧。美玉象征良才,荆山美玉表示绝代良才。《论语·子罕》篇中说:“子贡问孔子:‘现在有块美玉,你是把它藏在盒子里还是等个好价钱卖掉?’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在等个好价钱。’”这两句诗,内含三层意思:一是赞美卢谌出身名门素有才德。二是暗喻自己和卢谌都是被晋室重用的名门贤才。三是激励卢谌表示我们都是名门出身有盖世奇才的国家栋梁,要联手相惜建功立业,不能让美才荒废。卢谌曾为刘琨的主簿,转从事中郎,后为段匹磾的别驾。刘琨在被段匹磾拘禁后,知道鲜卑人要置他于死地,写诗希望卢谌设法劝说段匹磾,眷念同仇敌忾的知遇之情,饶他一死,共建功业。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姜尚老年在渭水边钓鱼,周文王姬昌出外打猎遇见他,聊得很投缘,姬昌说:“我的先君太公对我说:圣人到西周来时,就是西周强盛之时,你是真正的圣人啊,我的先君盼你好多年了!”姜太公非明主不事,姬昌明主识贤才,他们共建了周王朝的兴盛。这里寓意卢谌转告段匹磾,希望段匹磾能够不杀他,与他共佐王室。“邓生彼感激,千里来相求”,邓生指东汉邓禹,邓禹十三岁在长安游学,当时刘秀也在长安游学,邓禹看出刘秀是非常之人,便跟随了刘秀,几年后才回到家中。刘玄称帝后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派刘秀到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策马北渡黄河,追到邺城与刘秀相见。刘秀留邓禹同宿,彻夜长谈。邓禹劝刘秀说:“守边辅佐刘玄,不如延揽英雄,收买人心,重建高祖之业。”刘秀很欣赏邓禹的建议,每遇大事都要和邓禹商量。后来刘秀即帝位后封邓禹为大将军并说:“邓禹一贯忠孝,和我筹谋帷幄,决胜千里。”刘琨希望卢谌转告段匹磾,他在并州失利后千里投奔段匹磾,也是报着对段匹磾的敬仰和信任而来的,他深信段匹磾明智识才。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七日没有吃饭,后用了曲逆侯陈平的奇计才得以脱险。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范增指使项庄舞剑谋杀刘邦,全靠留侯张良事先结交项伯,才使得刘邦脱险。刘琨希望卢谌像陈平张良一样设法营救自己。“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重耳流亡时,全凭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五人辅佐,才使他复国定霸。小白即齐桓公,管仲本来是辅佐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公子纠与小白争立为君,管仲为了公子纠曾拉弓射小白,幸亏只射中了小白的衣钩,对于这欲以致命的一箭之仇,齐桓公没有计较,用管仲为相,于是才有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的霸主功业。刘琨希望卢谌以此典劝说段匹磾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误了功业大事,同时也也表明自己不会因为被拘禁而计较段匹磾。

  刘琨以历代贤臣明主兴王图霸的六个典故,说明自己投身报国兴复晋室的意愿,姜尚和邓禹的故事说明英明的君主都善于用人;陈平和张良的故事说明,明君需要贤臣的辅佐,重耳和小白的故事强调只要有才能的人辅佐明君就能成就霸业。以此激励卢谌劝诫感化段匹磾能够不计前嫌放他一马与他共建大业。

  “吾衰久矣乎,彼其不梦周?”典出《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是鲁国的始封君,周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制礼作乐,对国家的安定强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孔子把周公作为周文化的代表,把梦见周公视为盛世有望的吉兆,同时把梦见周公和个人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刘琨在这里以惭愧自省的方式对卢谌说:难道是我经不住打击已经被击垮了吗?为什么不再有梦见周公的兴国之心呢?这里的“衰”明指年纪衰老,暗含着并州失利的挫折和投奔段匹磾寄人篱下的艰难以及被囚禁的心身摧残。诗人在这里正说反问,坚定地说明自己不会被击垮,匡扶晋国复兴之心依然强烈。但他清楚身陷牢狱凶多吉少的现实处境,必将促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周公梦。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圣达节”典出《左传》“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知命不忧”典出《易经·系辞》,原意所启示的是天的法则,即懂得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机遇,就会明白命运演变的必然规律,就能愉快坦然地接受现实不会忧愁。刘琨在经受生死考验的现实磨难中,深深感悟到即使是看透了世界,通达事理的古今圣人也避免不了忧愁。并引证了“西狩获麟”的典故进一步说明,圣人也也免不了心生忧患。“宣尼”即孔子,汉成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的谥号。“西狩获麟”典出《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听说有人在鲁国西部,打猎捕获到麒麟后,认为麒麟此时出没不合时宜,是国家有难的象征。因此孔子痛哭流涕,他摸着眼泪唉声叹气地说:我们无路可走了!刘琨借孔子对鲁国命运的感叹,抒发了自己面对死亡威胁的焦虑,这焦虑并不是常人不明智的怕死,而是对国家风雨飘摇前程未卜命运的眷顾与忧心。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兴复晋室的功业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却像夕阳一样进入倒计时。“夕阳忽西流”明指人到暮年,暗含着随时被杀的危机。“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诗人这里感叹的不只是时不等人的美人迟暮,更是时不再来机不可得的悔悟。一切都晚了,无法退回到从前了。身陷牢笼,想飞也飞不出去,失去自由的人,生命脆弱的像天边的浮云,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的消失。刘琨一代名将,在四面楚歌的西晋末年,他盘踞并州十载,抗击匈奴多年,被后人元好问在诗中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的盖世英雄,铁骨铮铮而发出这样的悲音,可叹啊!

  此诗上述对卢谌说的话都是假设期望,既是一种自慰,更是一种绝望的求救,他明知必死无疑,却身不由己的做了最后的活命力争。他力争的是匡扶晋室的历史使命,而不是苟且偷安的延年益寿。

  “朱实陨劲风,繁华落素秋。”这里像《离骚》一样渗透着春生秋杀草木零落,生命将尽壮志未酬的悲凉。红熟透香的果实被无情的秋风扫落,浓艳的花儿被严霜打残。一个大有希望功成名就的天下英雄,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毙,人生的无常是多么的可怕。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在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刘琨独立并州,坚守了北方仅存的一方土地,深得人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失算之灾。当石勒出兵并州,刘琨全军尽出中了埋伏,在无路可退之时,不得不只身投奔鲜卑人段匹磾,偏偏又遇上鲜卑内斗,祸及刘琨。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诸多因素把刘琨逼上车翻马仰的狭路,虽然并州失利在策略上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投奔鲜卑确实是一种无可奈彼的权宜选择。刘琨本意是想暂时利用段匹磾,伺机东山再起,重建功业。让他料想不到的是护送段匹磾奔丧的世子刘群,不幸被段匹磾的仇敌从弟段末波利用,惹来灭门祸殃。在这冤家路窄的狭路上,不但断送了他的事业,而且还搭上了自己以及他的儿子侄子四人的性命。

  “彼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意思是说:为什么久经沙场、叱咤风云的铁骨英雄,变得如此的软弱无能呢?只有经过失路多难的人,才能够有这种切身的感悟。不管有多么强大,在死亡的绝路上委软如泥。声震百兽的老虎一旦掉入陷阱,喘气都是柔弱的。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哀鸣,是令人心酸的踏上人生绝路的哀鸣。结尾这两句在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意绪,将英雄失路的百端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

此诗极力铺陈,篇目点题,寓意双关,以实带虚,以史咏怀,意旨贴切,语意慷慨,抒情悲凉 。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36-437

chóngzèngchén

liúkūn wèijìn 

zhōngyǒuxuán běnjīngshānqiú 
wéitàigōngwàng zàiwèibīnsǒu 
dèngshēnggǎn qiānláixiāngqiú 
báidēngxìng hóng鸿ménlàiliúhóu 
chóngěrrènxián xiǎobáixiāngshègōu 
gǒunénglóngèr ānwèndǎngchóu 
zhōngzhěntàn xiǎngshùyóu 
shuāijiǔ mèngzhōu 
shuíyúnshèngjié zhīmìngyōu 
xuānbēihuòlín 西shòukǒngqiū 
gōngwèijiàn yáng西liú 
shízāi ruòyún 
zhūshíyǔnjìnfēng fányīngluòqiū 
xiáqīnghuágài hàicuīshuāngzhōu 
bǎiliàngāng huàwéiràozhǐróu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¹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hán)²蟹与科斗³,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译文: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是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
注释:坎井:犹浅井。¹甃:以砖瓦砌的井壁。²虷:蚊子的幼虫。³科斗:即蝌蚪。⁴擅:独占。⁵跨跱:叉开腿立着。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矣。于是逡(qūn)¹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之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以测量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海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
注释:¹逡巡:迟疑徘徊的样子。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¹惊,规规然²自失也。
译文: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注释:¹适适然:惊恐失色貌。²规规然:局促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