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纷纷醉尉多,将军独夜灞亭过。旅巢对鵩占行役,客俎悬蛇卧宿痾。
离乱纷纷醉尉多,将军独夜灞亭过。旅巢对鵩占行役,客俎悬蛇卧宿痾。
双鬓尽从愁里白,衰颜时向酒中酡。云翻雨覆须臾耳,未用区区较唯阿。
双鬓尽从愁里白,衰颜时向酒中酡。云翻雨覆须臾耳,未用区区较唯阿。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¹。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²。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译文: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注释: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古江村: 在苏州西园。¹林岛:指西园陂池中小岛及陆地上的花木。²深窈: 深幽的树林。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chāng)¹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zān)²破帽。酹³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译文: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注释:¹阊门: 在今苏州市。宋时西园所在处,亦即古江村所在处。²簪花: 上插戴的花。³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水园”,即荷池。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小”字韵咏“新阴”入细。“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好” 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柳丝”三句。“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zhù)¹
译文: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注释:¹纻衣: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江亭¹夜语,喜见京华²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³今朝始是归。
译文: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¹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²京华:京城开封。³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上片,写王纻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纻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纻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纻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纻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正因如此,“迁客今纻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迁客今纻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纻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事实上,苏轼离黄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复纻奉郎赴登州,接着任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全词,以苏轼与王纻云之间的对答为中心线,疏解了苏轼积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语”,更使苏轼风流蕴藉,心旷神怡。从与王纻云的“夜语”到他们“始是归”的现实,既是苏轼宣布贬居生涯的终结,更是苏轼写作离别诗词艺术境界的升华。以点代面,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9-870

jiǎnlánhuā··jiāngnányóu--shì

jiāngnányóuwènniánguīfēngwēiliǎngshuāngwǎnzhù

jiāngtíngjiànjīnghuáxīnyàngliánqīngfēiqiānjīncháoshǐshìguī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草遮回磴(dènɡ)¹绝鸣鸾(luán)²,云树深深碧殿寒。
译文: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注释:¹回磴:盘旋的登山石径。²鸣鸾: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lán)¹
译文: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 已经无人玩赏。
注释:¹阑干:栏杆。

  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自逍遥右脑记忆网

huáqīnggōngsānshǒu··--cuī

cǎozhēhuídèngjuémíngluányúnshùshēnshēn殿diànhán

míngyuèláiháigèngrénlángàn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张翰(hàn)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译文:你本家张翰的“黄华如散金”的诗句,领引了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译文:如今谁人可以继承他的佳作?大概要算张夫子你这个举世称贤的人了。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再动游吴今(zhào),还浮入海船。
译文:你这次乘船再游东吴,还准备乘海船入海吗?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译文:春光将白门的柳染绿,霞光熏红了赤城的天空。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去国¹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译文:分别总是悲伤的,我也想念家乡的亲人,不知道何时再见到她们。
注释:¹去国:离开故乡。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空馀贾(jiǎ)生泪¹,相顾共凄然。
译文:贾生被贬,空流伤心泪,你我相顾,相怜之情凄然。
注释:¹贾生泪: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译文:君家赤骠骏马难以描摹,好似一团旋风桃花之色;
注释:君:指卫节度。旋风:形容骏马动作迅捷,行动如风。桃花色:因红中带白,行动起来,混同一片,故称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红缨紫鞚(kòng)珊瑚鞭,玉鞍锦鞯(jiān)黄金勒。
译文:红缨穗紫缰绳珊瑚马鞭,玉马鞍锦鞍垫黄金马勒。
注释:鞚:带嚼口的马笼头,与下文“勒”同。珊瑚鞭:珊瑚制的鞭子。玉鞍锦鞯:指华丽的马具。鞯,衬马鞍的垫子。
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请君鞁(bèi)出看君骑,尾长窣(sū)地如红丝。
译文:请君备马牵出上马一试,马尾甩过地面有如红丝,
注释:鞁:配备马具。窣:这里是甩动之意。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译文:诸马难以相比令人自豪,却忆百两黄金买马之时。
注释:自矜:自豪。百金:百两黄金,说价高。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译文:穿过京城之内大街小巷,全城看马之人谁不赞赏?
注释:香街:长安街名,泛指长安街道。紫陌:过去称京城中的道路。凤城:古时对京城的称呼。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译文:时而扬蹄飞奔汗流满身,时而姿影缓缓志气扬扬。
注释:白汗:非中医之证名,而是指普通的汗。弄影:舞动姿影。骄:马健壮的样子。碧蹄:形容马蹄坚美如育石。碎:碎步。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紫髯(rán)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zōng)高。
译文:胡家少年马夫手拿剪刀,天亮修剪马鬃束得高高;
注释:紫髯:绛紫色胡须。胡雏:胡儿。这里指马夫。三鬉:把马鬃修剪成三瓣的样式。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lì)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译文:拴在槽头已是气概不凡,牵出马群更觉身姿雄豪。
注释:枥:马槽。独意气:气概独特。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译文:跨上骏马出猎终南山口,追得城南孤兔全都没有;
注释:南山口:似指终南山口。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译文:马蹄点过草梢迅疾如飞,使那空中苍鹰反而落后。
注释:草头:草梢。点:形容马蹄轻捷,只像点过一样。翻:反而。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kē)拥盖满路香。
译文:当日看您前来朝拜皇宫,前呼后拥满路赞美之声;
注释:朝:朝拜。末央: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唐宫。鸣珂:马勒上的装饰叮叮作响。珂,玉石。这里指马勒上的装饰品。盖:古时高级官员出行时车马上的遮蔽物,类似伞形。满路香:说满路好名声,即路人交口称誉。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译文:身为边镇大将多么富贵,人马互相辉映多么威风。
注释:边将:边防将官。卫节度曾为安西一带做边将,故称。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译文:男儿应当如此才称心意,骏马阵阵长呜北风吹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译文:待您东去扫平战乱之日,骏马为您一日驰骋千里!
注释:胡尘:胡马奔跑所扬起的尘土。这里指安史乱军。当时安史乱军还盘踞东都洛阳,故诗中说东去。

  诗的开头从赤骠马的神骏落笔。首句用画家难以描绘来虚写一笔,次句用一新奇的比喻来写马的形象:好似一片桃花色的旋风在回旋。“旋风”与“桃花色”构成难以捕捉的形象,从而落实了“画不得”。这是动的描写。三、四两句用名贵的装饰来进一步衬托马的神骏,全用颜色搭配,写得色彩摈纷。这是静的描写;诗的次四句从试骑的方面写马。“尾长”一句从马本身形象写,“自矜”和“百金”两句则分别从骑者的心理和价格的高贵两方面写,都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新买时”一句自然引出下文。

  以下四句写“新买时”的情景。“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这两句用京城人们的反映对马作侧面烘托。“扬鞭骤急白流汗,弄影行骄碧蹄碎”,这两句则从疾驰和缓行两方面对马作直接描绘。这四句写得很有概括力而又十分形象;京城里的人们仿佛看到:新买的赤骠马穿过京城大街小巷,一会儿扬蹄疾驰,一会儿摇尾缓行,路旁人们无不喧喷称赞。作品就用这种环境把马的神骏突显出来。接着四句又从精心修饰喂养的角度,与众马比较写赤骠马。“独意气”,“偏雄豪”,从马的神态方面写出它的不凡气概。“骑将猎向南山口”以下四句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射猪场面,以迅疾的狐免,矫健的苍鹰与赤骠马比较,来突出“疾如飞”的赤骠马奔跑的迅捷,“草头一点”,把马的姿态写得轻快而又飘逸。

  以上对赤骠马作了尽情描绘,以下八句则转而写卫节度。开始三句对卫节度的富贵加以赞颂,第四句又归结到马上,但不单写马,而是将人与马合起来写:人以马而增辉,马以人而生光,赞扬赤骠马而及于卫节度。诗的最后四切仍将人与马并写,男儿称意,马儿神骏,人马均属不凡。结尾两句则以卫节度和赤骠马双扇作结,扣应题意,预言卫节度将获取更大战功。

  这首诗采用铺叙的写法从各个方面极写赤骠马的神骏,其中运用大量比喻和衬托,把骏马写得如在目前;最后赞扬骏马而及马的主人,手法高明。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44-145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9-29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