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雪里餐毡(zhān)¹例姓苏²,使君³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译文:身居异地,艰难困苦,雪里餐毡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太守徐君猷驾着载满美酒的车马前来照顾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就消散了。
注释:¹餐毡: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²例姓苏: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此处苏轼将自己与苏武作对比。³使君:此处指徐君猷。⁴回车:回转其车。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荐士¹已闻飞鹗(è)²,报恩应不用蛇珠³。醉中还许揽桓须
译文: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荐,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可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招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注释:¹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²鹗表:推荐人才的表章。³蛇珠:蛇吐之珠。谓贱物。⁴揽桓须:晋谢安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晋孝武帝。

huànshā··xuěcānzhānxìng--shì

xuěcānzhānxìng使shǐjūnzàijiǔwèihuíchētiānhánjiǔzhuǎntóu

jiànshìwénfēiè((èè))biǎobàoēnyīngyòngshézhūzuìzhōngháilǎnhu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居异地,艰难困苦,雪里餐毡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太守徐君猷驾着载满美酒的车马前来照顾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就消散了。

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荐,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可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招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注释

餐毡: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例姓苏: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此处苏轼将自己与苏武作对比。

使君:此处指徐君猷。

回车:回转其车。

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

鹗表:推荐人才的表章。

蛇珠:蛇吐之珠。谓贱物。

揽桓须:晋谢安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晋孝武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词。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摇落¹深知宋玉悲,风流儒(rú)²亦吾师。
译文:树叶零落的秋季诵读你的诗行,深深地体会了你的悲伤。你风流的文彩、儒雅的仪表,也真堪称为我的师长。
注释:¹摇落:凋残,零落。²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¹
译文: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亦感相同。
注释:¹“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江山故宅¹空文藻(zǎo)²,云雨荒台³岂梦思。
译文:楚国的江山早已消亡,空留下你的故宅和优雅的文章。那巫山云雨、云梦高唐,应是子虚乌有的梦乡。
注释:¹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²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³荒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最是楚宫¹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注释:¹楚宫:楚王宫。

  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的时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当时正是产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亦吾师”用的是王逸的说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这首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诗人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这巫山巫峡,使诗人想起宋玉的两篇赋文。赋文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

  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其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首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赋,在用词和用典上精警切实,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写的是律诗这种近体诗,却有古体诗的风味,同时又不失清丽。前人认为这首诗“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上进行批评,未必中肯。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yǒnghuái怀shǒu ·èr

 tángdài 

yáoluòshēnzhīsòngbēi fēngliúshī 
chàngwàngqiānqiūlèi xiāotiáodàitóngshí 
jiāngshānzháikōngwénzǎo yúnhuāngtáimèng 
zuìshìchǔgōngmǐnmiè zhōurénzhǐdiǎndàojīn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大汉无中策¹,匈奴犯渭(wèi)²
译文: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注释:¹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大汉:汉朝,实指唐朝。中策:中等之策。²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五原¹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译文: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注释:¹五原:唐郡名,在今陕秋定边县一带。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常骚扰唐边境。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命将征秋极¹,横行阴山²侧。
译文: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注释:¹秋极:汉唐时之长安以秋的疆域。²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东秋走向,横亘二千余里。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借用汉使骠骑将军的典故,写汉军征途所向无前,恃勇锐冲锋出战,大败匈奴军,让匈奴人叫苦连天,暗寓出诗人歌颂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与此同时,以借古鉴今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讲述汉军渡黄河、临瀚海、战胜休兵后,胡汉人民处处平安无事,突显出战争残酷与和平民安的鲜明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描绘出一幅平息匈奴侵犯、百姓安乐如瀚海无波的景致,而“萧条”、“清”、“寂”、“无波”点染出边塞秋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萧煞悲凉之意,起到照应上文,着重渲染出诗题“塞”,渲染气氛,制造声势。“犯渭桥”、”“征西极”、“乐事多”,是全诗的脉络。

  此诗声声实在,句句真情。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又充溢着边塞秋景萧煞悲凉之意,表达出诗人对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匈奴离叛的祝颂之意,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论李白的黄河绝唱: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
纳湖
纳湖
注释: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吟渚
注释:小山¹幽桂丛,岁暮霭²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东渚
咏归桥
注释: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船斋
注释: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咏归桥
丽泽堂
注释: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兰涧
注释:光风¹浮碧涧,兰杜²日猗猗³。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船斋
书楼
注释: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山斋
注释: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丽泽堂
蒙轩
注释: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注释: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兰涧
卷云亭
注释: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啸。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柳堤
注释: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书楼
月榭
注释: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濯清
注释: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山斋
西屿
注释:朝吟吟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淙琤谷
注释: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蒙轩
听雨舫
注释: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¹。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梅堤
注释: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注释:湖平秋水碧,桂棹¹木兰舟²。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南阜
注释: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卷云亭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张栻,又名乐斋,字敬夫,号南轩,谥号宣,闲居长沙时,尝于城南结屋读书,撮其二十景一一名之。又作《城南杂咏二十首》及实景图,寄与朱熹。此诗即朱熹逐题依韵和之,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全诗抒写景物,讴歌出尘脱俗的隐居生活,崇尚古人的高洁志向,并暗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意。语言晓畅清新,在意境上空灵超脱、闲暇萧散。何乔新《跋晦庵真迹》评此诗云:“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风致,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未易及也。”《庚子销夏记》卷一《朱元晦城南二十咏墨迹》:“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咏》,字法俊逸,大有晋人风度,而诗之清远,亦非宋人所能及。”

fèngtóngzhāngjìngchéngnánèrshíyǒng--zhū

shītǒngliánhuàjuǎnzuòkànxíngyínxiǎngxiàngnánshuǐqiūláishēn

dōngzhǔ

xiǎoshānyōuguìcóngsuìǎijiāhuāluòdòngtíngqiūfēngmiǎo

yǒngguīqiáo

绿zhǎngpíngshuǐzhūlánkuàxiǎoqiáoqiānzàishìzàijīncháo

chuánzhāi

kǎopánsuīzàihuàngyàngshuǐyúnshēnzhèngěrcāngzhōunánwàngwèiquēxīn

táng

tánghòulínyīntángqiánshuǐshēngǎnjūn怀huáiqiānmèngxiāngxún

lánjiàn

guāngfēngjiànlánjìngsuìréncǎihánxūnzhīzhī

shūlóu

jūnjiābiānshūshàngshíshìlínduānshíláiwányōu

shānzhāi

cángshūlóushàngtóushūlóuxià怀huáizāiqiānzàixīnyǎngshùchuán

méngxuān

xiānshēnghǎi姿méngyǎngjīnmíngzuòyǎngxiānxiándiǎnhuàcúntuàn

shí

shūzhúxiàshùjiànzhōngshíguǎnràohánshēngqiūkōngdòngchéng

juǎnyúntíng

西shānyúnshēnshūhàodàngqiānkāiwèijūnzhǎnxiátiào

liǔ

zhǔhuáchūchūshuǐshùchéngxíngyíntiānjīnfēngmiànliáng

yuèxiè

yuèsānqiūbáiguāngmiànpíngjūnlíngdàojǐngshàngxiàkōngmíng

zhuóqīng

shèjiāngcǎiróngshífǎnxīnwēngshēnzhōngjìngshuíshí

西屿

cháoyíndōngzhǔfēngnòng西屿yuèrénjìngliàngfēiyáoshānyōujué

cóngchēng

guāngzhànliúqiàndòuqiánzhùzhàngcóngchēngzhúshēnchù

tīngfǎng

cǎizhōutínghuàjiǎngróngmiánmèngpéngchuānghánshēngdòngchuān

méi

xiānrénbīngxuě姿zhēnxiùjuélún驿使shǐzhīwénxúnxiāngwènyānshuǐ

cǎilíngzhōu

píngqiūshuǐguìzhàolánzhōulíngwǎnjīngfēixiàōu

nán

gāoqiūcéngguāndēnglínzhǎngkōngjǐnhánjiāngliècén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天上低昂(áng)¹似旧,人间儿女成狂²。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译文: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景象跟从前一样,人间男女依然如痴如狂,陶醉在节日的欢乐中。七夕夜,处处可见着新装的人们,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
注释:¹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²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bìn)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¹。阅²尽银河³风浪。
译文:不经意间感觉新秋凉意似水,因为思念故国,我两鬓已斑白如霜。我梦见自己在海底跨越枯桑,又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
注释:¹“梦从”句: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²阅:经历。³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狂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狂”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狂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狂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狂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狂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狂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这里的“人狂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狂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狂飞逝,不经意狂,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狂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两月春霖三日晴,冬寒初暖稍秧青。
两月春霖(lín)¹三日晴,冬寒初暖稍²秧青。
译文:连绵的春雨下了两个月,春日里只晴了几天,冬季寒冷的天气刚刚回暖,秧苗逐渐变青。
注释:¹春霖:连绵的春雨。²稍:逐渐。
春工只要花迟著,愁损农家管得星。
春工¹只要²花迟著³,愁损农家管得星
译文:可是春季造化之力一直要花迟迟地开,让农家发愁忧伤一整年。

nóngjiātàn--yángwàn

liǎngyuèchūnlínsānqíngdōnghánchūnuǎnshāoyāngqīng

chūngōngzhǐyàohuāchízhechóusǔnnóngjiāguǎnx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