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扬尘海尽飞,丁宁无遣世人知。误移紫凤图难补,欲探青鸾足又踦。
玉宇扬尘海尽飞,丁宁无遣世人知。误移紫凤图难补,欲探青鸾足又踦。
恶水叠经鬼罗刹,散仙犹诩汉官仪。《思归》《送远》天风曲,遥听红墙玉笛吹。
恶水叠经鬼罗刹,散仙犹诩汉官仪。《思归》《送远》天风曲,遥听红墙玉笛吹。

yóuxiānréngyòngshěnānyùn--huángzūnxiàn

yángchénhǎijǐnfēidīngníngqiǎnshìrénzhīfèngnántànqīngluányòu

èshuǐdiéjīngguǐluóshāsànxiānyóuhànguānguīsòngyuǎntiānfēngyáotīnghóngqiángchuī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6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想贞元朝士无多¹,满目江山,日月如梭(suō)。上苑(yuàn)²繁华,西湖³富贵,总付高歌。
译文:前朝人物,现在已经不多。眼前江山依旧,光阴快似飞梭。京都的繁华,西湖的富贵,只让人感叹高歌。
注释:折桂令:曲牌名,又称蟾宫曲。《录鬼簿(bù)》:是元朝末年一部专门记录散曲、戏剧作家生平事迹的著作,作者为文学家、散曲家钟嗣成。¹贞元朝士无多:这里作者用“贞元朝士”,代指元曲作家和艺术家。²上苑:指皇家的花园,这里代指元代的京城大都。³西湖:指杭州。大都、杭州是元戏曲家云集的地方。⁴总付:都交给。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qí)(lín)(zhǒng)¹衣冠²坎坷,凤凰台³人物蹉(cuō)(tuó)。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译文:麒麟冢王侯将相,身后也很坎坷;风凰台风流英华,岁月同榉蹉跎。生,将又如何?死,又将如何?只有留在纸上的清白名声,千年万代也不会消磨。
注释:¹麒麟冢:麒麟是古代传说中表示吉祥的神兽,是龙的子女。古人常用它来表示杰出的人物。²衣冠:指当官的人。³凤凰台:在今南京。传说晋代年间有鸟汇集此处,人们称它们为凤凰。这里代指人才汇集之地。⁴蹉跎:失时,不珍惜时光。⁵纸上:指《录鬼簿》书中。

  该曲共分三层,“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为第一层,化用唐刘禹锡诗句,感叹艺苑的英才已纷纷过世,入于《录鬼簿》中,江山依旧,岁月悠悠,令人无限伤感。开头就从一个“想”字说起,劈面而来,在让人感到突兀之余,也让人感到凝重,让人觉得这支曲子不是游戏之作,对《录鬼簿》的评价是严肃可信的。紧接着,推出了空间意象“满目江山”和时间意象“日月如梭”。缅怀古人的情思与时空意象的组合、交织,就超越了一时一地的特定时空意义,表达了涵盖古今的人生感慨:江山长存,岁月无情,人生与之相比,真如白驹过隙,何其短暂。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使首句染上了更为苍凉的色调,令人低回不已。

  紧接三句“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为第二层,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繁华富贵的问题。在作者看来,人世沧桑,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而且与之相伴的也往往是“坎坷”和“蹉跎”,它没有什么值得称许的。前代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连同他们的文治武功,都已经成了樵唱渔歌的材料,历史上的功臣名将到而今都已成了地下的一抔黄土。即是说生死富贵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对富贵的否定也就衬托了对《录鬼簿》的褒扬,肯定了这部为缅怀故人、为曲坛名公才人立传的著作是万古不朽的,他的价值是超越千古的。

  最后四句“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为第三层,作者亮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者认为人生价值体现于文学事业之中,把文学事业提到了超乎生死、跨越时空的高度。重视文学事业,这是中国典型的文人意识,但这种观点并未越出儒家将“立言”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传统功利观念的框框。作者则不然,他此曲为《录鬼簿》题词,缅怀的是被正统文人鄙视的艺人才士,肯定的是被摒于正统文学之外的通俗文学,张扬的是具有反传统意义的人生价值观。蔑视“已死之鬼”,赞颂“不死之鬼”,这就是本文作者与《录鬼簿》作者共同的价值判断。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469-1470页
2、 黄梅,肖妍,暴希明编著.《元曲精华评析》:解放军出版社,2007.01:第299-300页
3、 蒋星昱主编;齐森华,叶长海副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0:第827-828页

zhéguìlìng··guǐ簿--zhōuhào

xiǎngzhēnyuáncháoshìduōmǎnjiāngshānyuèsuōshàngyuànfánhuá西guìzǒnggāo

línzhǒngguānkǎnfènghuángtáiréncuōtuóshēngdàidàizhǐshàngqīngmíngwànnán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君恩如水¹向东流,得宠(chǒng)忧移²失宠愁。
译文: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
注释:¹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泽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²忧移:害怕转移,这里指害怕君王的恩宠转移到别人身上。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莫向尊前奏花落¹,凉风²只在殿(diàn)西头。
译文: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注释:¹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²凉风: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联系起来,暗示女子色衰被弃的可悲前景。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开头一句“君恩如水向东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宠,构思极巧妙。流水,则流动不定。君王的恩宠既如流水流动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未来都是不幸。这就逼出了第二句诗句“得宠忧移失宠愁”,此句直接点出宫女的忧愁心情:得宠时候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换,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宫女妃嫔都得惶惶不可终日,清晰地刻画出宫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叠用“宠”字,正说明君王的恩宠对宫女的关系重要。因为宫女的命运,完全操在君王手里。

  后两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整体看来,这首诗通篇都用了议论。由于比喻、双关运用得极其巧妙,诗人描写的时候在议论中含着形象,所以令人读来意味深长,比起明白直说更显得含蕴有味。纪晓岚称此诗“怨诽之极而不失优柔唱叹之妙”(《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道出了此诗含蓄的特点。

  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理解它的典故寓托,能披文揽胜,不理解同样也能领略了其诗的文辞意境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9页
2、 刘学锴,李翰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gōng--shāngyǐn

jūnēnshuǐxiàngdōngliúchǒngyōushīchǒngchóu

xiàngzūnqiánzòuhuāluòliángfēngzhǐzài殿diàn西tóu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
¹²远行去,相送方山亭³
译文:听闻爱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
注释:¹闻:闻听,听说。²欢:喜欢之人,爱人。³方山亭:南京著名亭子名称。
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
风吹黄檗(bò)¹²,恶闻³离声
译文: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游子远行,而送行的恋人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
注释:¹黄檗:亦作“黄柏”。木心苦涩。²藩:藩篱,篱笆。³恶闻:恶心听闻。不愿听闻。⁴苦:悲苦的。⁵离声:别离的声音。

  起首二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因闻欢而相送,可知他们并非正式夫妻。这句是说,当女主人公得知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为他送行。男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诗中没有交代,但一个“远”字却表明这次出行不同寻常。情人要到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何时才能团聚呢?看来遥遥无期。因而,女主人公将情人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这个地方。

  接下来似乎该写离别的场景了,可诗中却荡开一笔,转而对方山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表面上是写送别的环境,而实际上则表现了女子送别时的心情。“黄檗”,是苦木,“黄檗藩”,指用苦木黄檗做的篱笆,所以叫“苦篱”,这正同“苦离”谐音双关。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男子远行,而女主人公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这里融情于景,谐音双关,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首民歌虽无缠绵悱恻、魂牵梦萦之词,但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之间流出,其情之纯、之真、之深,动人肺腑。

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蓬莱之东,岱舆(yú)之山,上有扶桑之树¹,树高万丈。树颠(diān)²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译文:在蓬莱的东面,有一座岱舆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达万丈。树的顶端有天鸡,在上面筑巢。每天晚上子时 (十一点到一点钟),就开始鸣叫,然后日中的阳鸟 (随季节变换而有北迁移的鸟) 应和它。阳鸟鸣叫,天下的鸡就都开始叫了。
注释:¹扶桑之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²颠:物体的顶端。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译文:汉武帝说:“我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怎么才能做到呢?”东方朔回答说:“东北有地称之为草,西南春生称之为草。”汉武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东方朔回答说:“三足乌经常下来吃这种草,羲和打算驾驭它们,用手遮住鸟的眼睛,不让它们随便下来。吃了这个草不会变老,但鸟兽吃了就无法动弹。”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青阳开动,根荄(ɡāi)¹以遂²,膏润³并爱,跂(qí)行毕逮。
译文:春天来了,小草开始生根发芽。春天的雨露滋润万物,一切动植物都得到了雨露的覆蔽。
注释:¹荄:草根。²遂:生出。³膏润:指雨露滋润。爱:覆蔽。跂行:这里是泛指动物用脚走路。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tíng)声发荣¹,壧(yán)处顷听²,枯槁(gǎo)复产,乃成厥(jué)命。
译文:春雷阵阵,听到春雷的声响后,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无不欢欣,随之而起,结束了漫长的冬眠,开始了春天新的生活。
注释:¹荣:指草木开花。²壧处顷听:这句是说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都倾听而起。壧,与“岩”相通。顷,与“倾”相通。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啿,惟春之祺。
众庶(shù)(xī)¹,施及夭胎²,群生啿(dàn)³啿,惟春之祺
译文:冬天枯萎了的草木也都生出了萌芽,一切生命在春的季候里都得以成长。春天万物和乐,春天的恩泽广及尚未出生和成长的生命。万物繁殖众多,都是因为受到了春天的福佑。
注释:¹众庶熙熙:众庶,众多的生命。熙熙,和乐的样子。²施及夭胎:施,延伸。夭,还没有生长的生物。胎,处于母胎中的生物。³啿:丰厚的样子。⁴祺:福,福佑。
青阳,指春天。汉代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也祭祀四时之神。这首《青阳》是专为祭祀春天之神而作的。歌中写出了大地回春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向神灵祈福的心愿。

qīngyáng

míng liǎnghàn 

qīngyángkāidòng gēngāisuì gāorùnbìngài xíngdài 
tíngshēngróng yánchǔqǐngtīng gǎochǎn nǎichéngjuémìng 
zhòngshù yāotāi qúnshēngdàndàn wéichū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