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齐北地寒威盛,四月黄河雪始消。啼鸟落花春寂寂,绿蘋芳芷水迢迢。
青齐北地寒威盛,四月黄河雪始消。啼鸟落花春寂寂,绿蘋芳芷水迢迢。
三千客路迷乡国,四十头颅荷圣朝。此去定酬山野愿,不烦猿鹤更相招。
三千客路迷乡国,四十头颅荷圣朝。此去定酬山野愿,不烦猿鹤更相招。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夫是田中郎¹,妾²是田中女³
译文: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注释:¹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²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³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¹机杼(zhù)²
译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注释:¹秉:执持,操持。²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筋力日¹已疲²,不息³窗下机。
译文: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注释:¹日:每天。²疲:衰竭。³息:停止。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如何织纨(wán)¹,自著²蓝缕³衣。
译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注释:¹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²著:穿。³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官家¹²村路,更索³栽桑树
译文: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注释:¹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²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³索:要求。⁴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参考资料:
1、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56页

zhī--mèngjiāo

shìtiánzhōnglángqièshìtiánzhōng

dāngniánjiàjūnwèijūnbǐngzhù

jīnchuāngxià

zhīwánzhelán

guānjiābǎngcūngèngsuǒzāisāngshù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阳月¹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译文: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注释:¹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我行殊¹未已,何日复归来。
译文: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注释:¹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江静行初落,林昏瘴(zhàng)¹不开。
译文: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注释:¹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朝望乡处²,应见陇(lǒng)头梅³
译文: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²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³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的景色:黄昏到来,江行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行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行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暝,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紧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两句是说,明晨登高望乡之处,理应见到岭头初绽的梅花。

  最后两句,诗人又从写景转到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它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总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上一枝梅花,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31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6-27

lǐngběi驿--sòngzhīwèn

yángyuènánfēiyànchuánwénzhìhuí

xíngshūwèiguīlái

jiāngjìngcháochūluòlínhūnzhàngkāi

míngcháowàngxiāngchùyīngjiànlǒngtóuméi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九日龙山¹饮,黄花²笑逐(zhú)³
译文: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注释:¹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²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³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醉看风落帽¹,舞爱月留人。
译文: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释:¹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参考资料:
1、 葛世奇 杨春鼎编.历代咏花诗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435-43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7

jiǔlóngshānyǐn

bái tángdài 

jiǔlóngshānyǐn huánghuāxiàozhúchén 
zuìkànfēngluòmào àiyuèliúrén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译文:放眼这南方的天空,看到天的边际,云彩和雨水都消失的不见踪影,却到处仿佛都是遗憾和幽恨的氛围,不禁让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自古以来的荷花都是开的甚晚,辜负了早早吹过的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客馆叹飘蓬¹,聚散匆匆,扬鞭(biān)那忍骤花骢(cōng)²。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坐在旅店里感叹你我漂泊不定的人生,聚散又是这样一瞬之间,看着你挥起马鞭猛地抽打你那匹骏马,让它飞奔起来。我看着你随着傍晚的夕阳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看不到你,哭湿了那被夕阳映红了的衣袖。
注释:¹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²花骢:骏马。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làngtáoshā··chǔtiānkōng--yòuqīng

chǔtiānkōngyúnzōngmànliúhènsuǒméifēngshìhuākāijiàowǎndōngfēng

guǎntànpiāopéngsàncōngcōngyángbiānrěnzhòuhuācōngwàngduànxiéyángrénjiànmǎnxiùhóng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寒谷春生,熏(xūn)¹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²清穆(mù)³。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zhóu)。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译文: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一步有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明早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候新一年的年景了,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赋新诗。虽是强颜欢笑,但也是为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注释:¹熏:通“薰”,即蕙草,又叫零陵香,一种香草。²吉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吉祥之兆。³清穆:清和。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luán)¹同社,笑歌相属。著(zhuó)意调停云露酿(niàng),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²拘束。
译文: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但世俗中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云露酿,仔细检索梅花曲谱。就算不能天天醉生梦死,也不必太过拘束。
注释:¹团栾:团聚。²休:不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