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名士都如此,后世虚浮类鄙之。赖有晦翁高著眼,青青钜竹荫檐楣。
古来名士都如此,后世虚浮类鄙之。赖有晦翁高著眼,青青钜竹荫檐楣。
张侃

张侃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十年曾一别,征路¹此相逢。
译文: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注释:¹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马首¹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译文: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注释:¹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7-748页

lǐngshàngféngjiǔbiézhěyòubié

quán tángdài 

shíniáncéngbié zhēngxiāngféng 
shǒuxiàngchù yángqiānwànfēng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
¹高谢太傅²,携妓东山³门。
译文:我曾经推崇东晋名士谢安,带着妓女高隐东山。
注释:¹尝:曾经。高,推崇。²谢太傅,即东晋人谢安。他死后被追赠太傅。³携妓东山:谢安隐居东山时,常携带歌妓出游。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译文:轻盈的楚舞节天上的云彩陶醉,清美的吴歌使凄凉的猿声中断。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暂因苍生起,谈笑¹安黎元²
译文:为了人民暂且出山入仕,谈笑间打败了前秦军队,使百姓平安。
注释:¹谈笑:谈笑自若、从容不迫的样子。²黎元,指百姓。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
余亦爱此人,丹霄(xiāo)¹冀猿翻。
译文: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人,希望有一天展翅翱翔云天。
注释:¹丹霄:天空。丹霄冀猿翻,希望在天空中自由猿翔。这里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译文:况且又生活在英明圣世,因此敢于向天子献上治乱兴亡的意见。
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
白璧(bì)¹竟何辜²?青蝇³遂成冤。
译文:洁白的玉石又有什么罪过?如同苍蝇遗屎白璧,谬言使我蒙受冤屈。
注释:¹白璧:美玉,李白自比。²何辜,何罪。³青蝇,苍蝇的一种,喻进谗言的人。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一朝去京国¹,十载客²梁园³
译文:一但离开了帝都长安,十年里客居在梁园朝廷的门前。
注释:¹京国:京城,指长安。²客:寄居。³梁园,即梁苑。西汉梁孝王的东苑。
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
猛犬¹(fèi)九关²,杀人愤精魂³
译文:猛犬唁唁狂吠,枉杀忠良,使多少灵魂含冤而无比愤怒。
注释:¹猛犬:比喻权奸。²九关,九重门,借指朝廷。³精魂:精神魂魄。
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
皇穹(qióng)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²
译文:皇帝的光辉扫除了世界的黑暗,太阳驱走了昏暗的气氛。
注释:¹皇穹:犹皇天、苍天、上天的意思。²昏氛:阴暗的氛围,喻指昏聩的政治气氛。
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太阶¹得夔(kuí)龙,桃李²满中原。
译文:三公之位又得到夔龙这样的辅弼大臣,贤人才士如同桃李树满了中原。
注释:¹太阶:星座名,又称三台星。古时常用以比附朝廷中的三公。夔、龙,相传是虞舜时的两贤臣。²桃李: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
倒海索¹明月²,凌山采芳荪³
译文:倾倒大海索取明月珠,跨越高山采摘芳草。
注释:¹索:探取。²明月,明月珠,珍珠中最名贵的一种。³荪,香草名。两句意为:翻江倒海探求明珠,攀山越岭采摘芳草。这是用夸张的语气形容开元年间朝廷搜罗人才的盛况。
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愧无横草¹功,虚负²雨露恩³
译文:很惭愧我连横草的微功也没有,白白地承受了雨露一样的皇恩。
注释:¹横草:踏草使横陈于地,比喻极轻微的事情。²负:辜负。³雨露恩,指皇帝的恩惠。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¹²云台阁³,心随天马
译文:身子虽然离开了云台阁,心赶常常跟随在天子的马后车前。
注释:¹迹:行踪。²谢,辞别。³云台阁,汉代陈列功臣画象的地方。这里借指朝廷。⁴天马,皇帝乘坐的马。⁵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两句意为:人虽远远离开了朝廷,心仍在皇帝的左右。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夫子¹王佐才²,而今复谁论?
译文:你是辅佐朝廷的命世之才,可如今又有谁把你结念?
注释:¹夫子:对蔡雄的尊称。²王佐才,辅佐帝王建功立业的非凡才能。两句意为:你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当今除你之外,还有谁值得称道呢?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鶱。
(céng)(biāo)¹振六翮(hé)²,不日思腾鶱(xiān)³
译文:然而你迎风振动有力的翅膀,不久就会改变命运,重新升迁。
注释:¹层飙:高空中的大风。“曾”通“层”。²六翮,鸟翅中六根劲强有力的翎管。这里指翅膀。³腾鶱,形容猿腾的样子。两句意为:你乘风展翅高猿,不久就可以实现腾达的愿望。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我纵五湖棹(zhào)¹,烟²涛恣(zì)崩奔³
译文:我则要到五没去纵舟放桨,一任小舟在烟涛浩渺的水中漂转。
注释:¹纵五湖棹:用春秋时越国范蠡典故。五湖,即太湖之别名,一说泛指江湖。棹,划船之具,代指船。²烟:指湖上的雾气。³崩奔,形容波涛汹涌。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梦钓子陵湍(tuān)¹,英风²³犹存。
译文:夜里梦见自己垂钓在严陵濑,历史悠悠,严光的高风却长存世间。
注释:¹子陵湍:指严陵濑,严光的垂钓处。在今浙江桐庐县南,富春江之滨。²英风:英俊的风姿。³缅,久远的样子。
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徒希客星隐,弱植¹不足援。
译文:我徒然仰慕严光作为客星归隐,志弱才疏岂能把大任承担。
注释:¹弱植:柔弱而无自立之志,这里比喻庸弱的君王。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译文:南行干里,时时回首长安,一路漂泊,一路长歌感叹。
黄鹤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黄鹤¹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译文:高翔的黄鹤不会冉回来,清风怎能把我的忧愁吹散?
注释:¹黄鹤:喻贤才,大才。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舟浮潇湘¹月,山倒²洞庭波。
译文:一叶小母漂流潇湘的月下,洞庭湖里倒映着岸上的青山。
注释:¹潇湘:这里指湘江。²山倒:指山的倒影。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投汨(mì)¹笑古人,临²(háo)³得天和
译文:想那屈原何必投汨罗江而死?像庄子那样悠游濠水就会得到和顺自然。
注释:¹投汨:指屈原投汨罗江自沉。²临:从高处往低处看。³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县内。⁴天和,自然的和气。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译文:闲时漫步在田野里,一边搔着背,一边放牧鸡鹅。
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别离解¹相访,应在武陵²多。
译文:分离后你如果想来找我,那时我很可能生活在桃花源。
注释:¹解:明白,知道。²武陵:借指隐居之地。

  这首五言古诗凡四十八句二百四十字,依照传统的分法,前廿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廿二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奉诏入京到遭谗被逐后的经历与心迹。这一部分先以六个诗句从东晋名臣谢安的事迹引入。谢安字安石,四十余岁出仕,官至宰相,死后赠太傅,故诗篇首句称“谢太傅”以表敬重。《世说新语·识鉴》记“谢公在东山畜妓”,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每畜女妓,携诗游肆”。诗歌次句“携妓东山门”即指此而言。“楚舞”、“吴歌”二句是以夸张的笔墨描写谢安携妓出游,“醉碧云”形容江南女子舞姿优美,绚人眼目,使碧空的晴云也为之沉醉;“断清猿”形容江南女子歌喉软媚,婉转耳际,使凄清的猿鸣也为之息音。李白以此二句极写谢安隐居东山的逍遥佚乐,是为谢安此后出山为政建立功绩作有力的反衬。于是接写谢安不久即为了百姓起而从政,并在“谈笑”之间使百姓得到安宁。谢安在当时以镇静从容的气度著称。《世说新语·雅量》第三十五条及《晋书·谢安传》均记述了谢安怡然自若地指挥了决定东晋存亡的肥水之战,而肥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羸得了一段相对的稳定时期。“谈笑安黎元”一句当暗指此。这六个诗句全由开篇的“尝高”二字统起,“高”即推崇敬佩,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谢安能隐能仕的敬崇之情。以下“吾亦爱此人”一句与篇首“尝高”二字呼应,结住了对谢安的称颂,引出以下自己奉诏入京之事。“丹霄”即天空,此句意为希望在天空翱翔,喻希冀在政治上大有作为,此即指被征入朝的心情。玄宗的征召使李白极度兴奋,以为自己终于“遭逢”到玄宗这个“圣明主”,故而他大胆地向玄宗进献国家“兴亡”之“言”。然而李白一片赤诚报国的忠心招来的却是谗言和谤语,所以接着的“白璧”、“青蝇”两个诗句,通过典故写自己清白的心地无辜受谤。“青蝇”指谗言毁人的小人,语出《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第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朝王充《论衡·累害》又以“青蝇所污,常在素练(白绢)”喻奸邪诬陷忠良。至初唐陈子昂更有“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宴胡楚真禁所》)的诗句,“素”转为“白璧”,且更强调被污之冤。李白化用前人诗句、文句,写出“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的名句,进一步道出“青蝇”之有意点污与“白璧”之无辜受害,其愤激之情、痛切之意大大超过前人。冤狱既成,李白只能被逐出京,于是以“一朝”、“十载”两个诗句记此。“京国”指京城长安,“梁园”本汉代梁孝王所建的游苑,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李白出京后漫游四方,常住梁园,此处又可泛指漫游所历之地。这是一组对偶句,对仗之中,“一朝”与“十载”是时间上的对比,一强调离京之速,一极言漂泊之长;“京国”与“梁园”是空间上的对比,配以“去”、“客”两个动词,突出了诗人以“京国”却不得不离去的一怀漂泊客子之情。这是诗人极为痛心地道出的两个诗句,收来了入京及被逐的经历。以下自诗篇的第十五句始,诗人写出了一连串八个更具象喻意味的诗句。“猛犬”喻把持朝政的权臣,“九关”即九重之门,象征至高无上的朝廷,此句源于《楚辞·九辩》:“岂不闻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与《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隐含了权奸把持朝政尽进谗言之深意。“杀人愤精魂”紧承上句,“杀人”是猛犬施虐的结果,“精魂”是说被虐杀的精英魂魄无比激怒,这之中当然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愤忿。这两句是通过象喻来写实,以下六句则是通过象喻来表现诗人对朝廷的希望。“太阶”本星座名,又称三台星,古代以星座象征人事,称朝廷的最高官员“公”为“三台”,《晋书·天文志上》记有“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之说,此处之“太阶”即代指最高官爵。“夔”舜时的乐官;“龙”即龙子,古代贤人,孟子曾举其语告滕文公;此处“喻指贤臣”“桃李”喻指贤才。“明月”即明月珠,“芳荪”是香草名,此处均喻指贤才。诗人期望着上天能洗去被谗害者的冤情,象明亮的太阳扫清昏霾一样清除朝廷上的黑暗,让最高官职有贤才在位,有用的人才布满中原,如同入海寻索明月珠、跨山采撷芳草一样,朝廷在搜寻着人材。前后八个象喻性的诗句表露着诗人鲜明而强烈的爱与憎,“猛犬”、“昏氛”憎厌之情溢于言表,“白日”、“桃李”、“明月”、“芳荪”充溢着爱与赞。然而诗人的期望毕竟只是假想,诗人亲身的遭遇与此恰恰相悖且情势又毫无转机,诗人一颗善良而赤诚的心不忍打破这假想的美好境界,他只好以惭愧无功、虚受皇恩的诗句曲折表现他不得任用的痛苦,用虽不得当功臣但心永向朝廷的诗句表现自己的深衷。“横草”为行于草中草被踏伏,因以“草功”喻极微小的功劳,语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旧时认为皇帝所施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草木,故“雨露恩”喻皇恩。诗人抱愧于自无“横草”之功,白白辜负了浩荡的皇恩,这当然是曲笔抒情。“谢”为辞别。“台”代台名,据《后汉书·马武传论》“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可知,云台阁乃图记功臣之所,李白“迹谢”于此则是表示自己的踪迹与云台无缘,这当然又是一处曲笔。“天马”本汉武帝所得的西域名马,因代指皇帝乘坐的马。“辕”,驾车之木,因代指车。李白“心随”“天马”所驾的车,即心心永向朝廷之意,这却是诗人的真情。诗人以此自愧自诉的四个诗句结束了诗歌的第一部份,我们透过这四个看似平和的诗句,似乎可以窥见诗人赤诚的却又是在滴血的心。这四句也正是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的先导。

  诗歌进入第二部分,写对友人的赞颂及自己的心愿。第二部分开头并没有紧紧承接第一部分所表露的心意,而是另辟蹊径,用四个诗句从祝赞友人蔡舍人落笔。李白先是称颂蔡雄是辅佐帝王的英才,而今又有谁能与你相提并论?然后以鸟在高空的振翅翻飞预祝蔡雄不久将被提拔而大有作为。四句祝赞语言上颇有气魄,含义却颇显空泛。对于诗题中的“赠蔡舍人雄”来说,这是主要的赠言,是对朋友的礼貌性的祝福语;对于诗题中的“书情”来说,这却是次要的陪衬,以蔡舍人的仕途升迁反衬自己遭谗离京放浪江湖的生活道路。于是以下十八句,用典故用传说决心归隐之“情”。“我纵五湖棹”用春秋时越国范蠡事。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归隐,乘舟泛于五湖,事见《国语·越语》。李白用此典寓辞别朝廷归隐江湖之意。“烟涛恣崩奔”句加重纵舟五湖的句意,任凭五湖之舟在如烟的波涛中尽情奔流。上句的“纵”与下句的“恣”相呼应相补充,充分显示浪迹江湖的狂放而又自在。“梦钓子陵湍”用东汉严子陵事。严子陵曾与刘秀同游,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隐居垂钓不肯出仕,事见《后汉书·严光传》。李白用此典,梦中垂钓于严子陵当年垂钓处,仍寓隐居江湖之意,但较“五湖”句更进一步,表示隐居乃是梦寐以求的归宿。“英风缅犹存”句加重梦中垂钓的句意。“缅”即邈远之意,向往严子陵英风久远长存。“徒希客星隐”仍用严子陵的典故。“客星”指臣子,《后汉书·严光传》载,严子陵被光武帝刘秀接入宫中,夜间同寝,“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李白用此“客星”之典却是表示相反的用意,只希望“客星隐”去,仍是远离朝廷“纵棹”、“垂钓”的发展。“弱植不足援”则是补充“客星”当“隐”的原因:君王昏弱不值得辅佐。“弱植”,柔弱的植物,喻指昏聩的君王,语出《左传·襄公三十年》“其君弱植”。从诗篇第一段之“遭逢圣明主”到此处的“弱植不足援”,诗人心理上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折,“弱植”是对“圣明主”的否定,因而“不足援”的绝决态度取代了“进兴亡言”的积极进取。于是诗人决心远走了,但救苍生“安黎元”理想的破灭,诗人毕竟是不甘心的,是痛苦的,所以虽行“千里”依旧“回首”,虽行“万里”仍在“长歌”。朝廷已“不足援”,而仙人骑的“黄鹤”又“不复来”,自己不得随骑鹤的仙人飞升,“清风”之中满怀愁情又如之何奈?诗人终于找到了大自然,投身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之中——“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两句飘逸隽永的风景名句,写尽了月下泛舟于湘江之上,饱览青山倒映于洞庭波光之中的潇洒、自在、旷远、怡人。诗人终于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归宿,于是他终于大彻大悟了,他通过“投汨”与“临濠”两个典故,尽抒自己的彻悟之情。“投汨”乃屈原遭谗毁被楚怀王贬谪愤而“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事,“古人”即指屈原,一个“笑”字表现出李白已从屈原式的衷心执着中超脱了出来。“临濠”是《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天和”意为超然于物外的天然、和谐,一个“得”字表现出李白对庄周式的纵情山水逍遥游乐的肯定与向往。在此大彻大悟之后,诗人向朋友表示:闲暇时自己将在田亩之中,懒散自在地搔着背放牧鸡鹅,别离之后你若要寻访我,则大多应在“武陵”--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地桃花源--那隐居避世之处。至此,诗人已在情感上完成了起伏动荡矛盾曲折的历程,而复归于平和超然了。

  总观这首“书情”诗,其思想情感的内蕴确乎是相当丰富而深厚的:它勾勒出诗人十几年来思想情感的运行轨迹,从而透析出诗人的理想、追求、奋争、彷徨、失望直至解脱。这之中有诗人对朝廷对皇帝的一片忠心,有诗人对国事对黎民的一片赤诚,有对最高统治者的希望与失望,有对奸佞小人的鄙夷与斥责。尽管诗人最后选择的是浪迹江湖的隐居之途,但这却是热情正直的浪漫主义诗人对黑暗腐朽现实所作出的痛楚的抉择,仍是他对现实抗争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形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为一首“书情”之诗,当然更是“情动”之“言”。全诗以情感的发展作为一条内在的主线,但此诗之情却又决不单纯是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狂放粗犷,或委婉细腻,而是种种感情兼而有之。有对先贤的景仰之情,对时人的祝赞之情,对奸佞的怒斥之情,以及对自己的勉励之情;还有遭谗的怒愤,难舍的忠心;更有希冀、失望、绝决、解脱……直到诗篇结尾处,那飘逸洒脱的情怀才为这丰缛情感的交响乐章定下了主导的旋律。情感的丰富内涵及服从于这内涵的抒情线索,体现出李白的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全诗看似随着情感的波涛渲泄而下,其实在创作构思上还是十分讲究的。全诗分为上下两部份,第一部份从赞颂谢安引起,顺接此情,导出昂扬激愤的基调;第二部份从祝愿友人引起,反接此情,导出婉转超逸的基调。诗中有叙述,有议论,有写景,有述怀;直抒与象喻相映,述己与赠言交织;又通过古事及典故,呼唤古人为“书”一己之“情”服务:终于使诗篇所“书”之“情”既跌宕起伏、尽致淋漓,又要眇深邃、曲尽其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73-376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8-330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寒水依痕¹,春意渐回,沙际烟阔²。溪梅晴照生香,冷蕊(ruǐ)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译文: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注释:¹“寒水”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处化用其决心书。²“春意”二句:杜甫《阆水歌》:“更复春从沙际归。”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xiāo)肌雪。辜(gū)负枕(zhěn)前云雨¹,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yīn)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译文: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注释:¹枕前云雨:此处指夫妇欢合。即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借指男女相爱。
本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遂辞职南归。词的开头点明时令季节。“溪梅”二句用特写的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使者。下片“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佳人独居深院,因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形体渐渐消瘦下去。“心期”三句抒写埋藏词人心底的渴望,即回归故乡,与亲人诉说凄凉。因其有些经历,故黄蓼园认为本词是“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似有牵强附会之嫌。细品全词,还是抒客子思亲之情怀。开篇五句化用杜甫诗意却了无痕迹,写初春之景极为熨贴生动。“天涯旧恨”为上片之眼,也是全词感情的出发点。长亭望远更显思归之切。下片开头“情切”二字精彩,绾合双方,既说自己情切,也引出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从“孤负枕前云雨”句看,所思者就是妻子。再从末尾两句看,似乎作者离家时间在一年左右。词风婉丽而不凄苦,可能是南渡前的作品。歇拍以情收结,极言不堪离别之苦,感情跌宕,含意深沉。这首词构思精妙,超越闺怨,有着对人生的悲叹,内涵深广。

shízhōumàn ·hánshuǐhén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hánshuǐhén chūnjiànhuí shāyānkuò méiqíngzhàoshēngxiāng lěngruǐshùzhīzhēng tiānjiùhèn shìkànxiāohún chángtíngménwàishānchóngdié jìnyǎnzhōngqīng shìchóuláishíjié 
qíngqiè huàlóushēn xiǎngjiàndōngfēng ànxiāoxuě zhěnqiányún zūnqiǎnhuāyuè xīnqièchù gèngyǒuduōshǎoliáng yīnqínliúguīshíshuō dàoquèxiāngféng qiàjīngniánbié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青草湖¹中万里程,黄梅雨²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bó)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译文:从青草湖开始远行的旅程,在这黄梅时节独自前行。夜宿岸边潭头,风翻暗浪拍打在船上,我的忧愁没有尽头。
注释:¹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²黄梅雨:夏初梅子黄熟时的雨。

làngtáoshā--bái

qīngcǎozhōngwànchéng

huángméirénxíng

chóujiàntāntóuchù

fēngfānànlàngchuánshēng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风雨飘摇¹日,余怀范爱农。
译文: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注释: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¹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¹²(liáo)³,白眼看鸡虫
译文: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注释:¹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²萎:枯萎。³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⁴白眼:表示藐视。⁵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世味秋荼(tú)¹苦,人间直道²³
译文: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注释:¹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²直道:正直的道路。³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奈何三月别,竟尔¹失畸(jī)²躬。
译文: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注释:¹竟尔:竟然。²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寥”,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