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
暂见欲归还是恨。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
暂见欲归还是恨。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张先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2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崔颢向以使李白也为之叹服的《黄鹤楼》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诗是以日暮思归的真挚乡思动人心魄的话,那么这首《题潼关楼》则是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忽然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气势。

  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南以西。这里的“三辅”,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是说,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即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这里是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两句突出“关门”的险要,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在这重峦叠嶂的背景上刻划出“关门”,前有“三辅”,后有“九州”,中间用生动形象而有力的“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关一带,在乱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从关中向“陕路”通去。“陕路”即陕州之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河”即黄河,在古潼关北面,黄河之水由北而南向华阴县流来,然后在潼关和对面的风陵渡之间,忽然折向东,滚滚流去,卷起滔滔洪波。一个“绕”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了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派极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将潼关与广袤的土地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最后一联,诗人融情于景,“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诗人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眺望着雄伟的山川,不觉已晚,黄河之上、群山之中渐渐升起了暮霭,在轰然如雷的黄河涛声中,显得一片苍凉。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愁”字包含着浓郁的乡思,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自己是在“客行”,行役之人时值“向晚”,产生思乡之念,但这里的“愁”,又不仅仅是乡思。在潼关楼上,面对从古至今如此险要的关口,作者自然也会产生怀古伤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败、藩镇作乱的迹象,都已经清楚地显露出来,诗里也隐含着作者对国事的殷忧。因此,作者在潼关楼上的“愁”,深沉而复杂。

  这首诗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与《黄鹤楼》相比,格律上更加严谨工整,手法上显得含蓄蕴藉,别具一种深沉凝重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3-174页

tóngguānlóu

cuīhào tángdài 

xíngféng xiēshàngjīnlóu 
shānshìxióngsān guānménèjiǔzhōu 
chuāncóngshǎn ràohuàyīnliú 
xiàngwǎndēnglínchù fēngyānwànchóu 
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
医者索酬劳,那(nǎ)¹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
译文:大夫向我索取诊费,我哪里有那么多钱财给他?家里只有一个叫“整整”的歌女,也还算能做一些端盘端碗的家务活。
注释:¹那:哪里。
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观着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
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观着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¹
译文:我如今境况潦倒,家中歌舞寥落,只剩下吹笛子的几个人了。整整看到这般情势,向家中主母珍重道别。
注释:¹将息:珍重;保重。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gǔn)¹窃帝²之息壤³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¹⁰土以定九州¹¹。《山海经·海内经》
译文: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一说是鲧被流放,老死于东方海滨的羽山)。鲧死后腹中化生出大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禹采用疏导法来治水,平定水患。
注释:¹鲧:人名,禹的父亲。²帝:指天帝。³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息,生长。⁴堙:堵塞。⁵不待帝命: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⁶祝融:火神的名字。⁷羽郊:羽山的近郊。⁸复:通“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⁹卒:率领部下。¹⁰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¹¹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民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
舜之时,共工¹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xìng)²,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quē)³,民瀍(chán),平通沟陆,流注东海。
译文:舜帝的时代,共工兴起洪水,大水逼近空桑,这时龙门尚未凿开,吕梁还没挖通,长江、淮河合流泛滥,天下四海一片汪洋,百姓都逃往山上,爬上大树。于是舜便让禹疏通三江五湖,开辟伊阙,疏导廛水和涧水,整治疏通大小沟渠,使水流入东海。
注释:¹共工:又名共工氏、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²溟涬:水势无边际的样子。³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⁴瀍涧:瀍水和涧水的并称。
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淮南子》
鸿水¹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淮南子》
译文:洪水排泄了,九州大地平静了,百姓们都能各安其生。
注释:¹鸿水:大水。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拾遗记》
禹尽力沟洫(xù)¹,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拾遗记》
译文:禹尽全力从事开沟挖渠的工作,疏导河川,夷平山岳。黄龙拖着尾巴在他的前面做向导,玄龟驼着青泥在后面紧紧跟随。
注释:¹沟洫:田间水道。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miǎo)¹难匹。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¹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¹试登览,绝怪²安可悉?
译文: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注释:¹周流:周游。²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míng)¹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译文: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斓如同出自画中。
注释:¹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líng)¹紫霞赏,果得锦囊(náng)²
译文: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注释:¹泠然:轻举貌。²锦囊术: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云间吟琼(qióng)¹,石上弄宝瑟。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注释:¹琼箫:即玉箫,箫的美称。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平生有微尚¹,欢笑自此毕。
译文: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注释:¹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¹如在颜,尘累(léi)²忽相失。
译文: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注释:¹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²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tǎng)逢骑羊子¹,携手凌白日。
译文: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注释:¹骑羊子:即葛由。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试登览”即初次登临。“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门客将她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词解释,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蜀妓疑团虽已得释,但怨气犹在,故开端三句写道:“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这定是针对客词的内容而发的,所以故意以恼怒的口吻,嗔怪其甜言蜜语、虚情假意。连用四个“说”字,是为了加强语气,再加上“动便”二字,指明他说这些花言巧语已是惯技,不可轻信。其实她此时心头怒火已熄,对其心爱之人并非真恨真怨,只不过是要用怨语气气他,以泄心头因相思疑心而产生的郁闷,而这恰恰也是对他深爱和怕真正失去他的一种曲折心理的表现。

  对对方情急盟誓和申辩,这位职明灵巧、心地善良的女子终以半气半戏之笔加以责怪:“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满生教底?”脱空,是指说话不老实、弄虚作假。宋代吕本中《东莱紫微师友杂记》说:“刘器之(安世)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才涉诈伪,后来忘了前话,便是脱空。”“脱空”当是宋人俗语,她借此讽其所爱之人的殷殷的盟誓之言是念的一本扯谎经,不过是骗她而已。再补上一句“是那个满生教底?”以俏皮的口吻出之,至此,蜀妓佯嗔带笑之态活现在读者眼前了。

  下阕蜀妓回过口气来,申说自己相思之苦:“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连用四个“不”字,“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与上阕四个说相对的深重,而“一味供他(为他)憔悴”,更见其痴爱。这正化用了情思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尽管她精神上遭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而情意仍诚挚不变:“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功夫咒你。”连爱都来不及,那还有时间去咒你,这表现得极为真切入微!这是舍不得咒,不忍心咒呵!从这至爱的深情,可知其上阕对客的责怨。也全出于爱之过甚。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妓女,被人轻视,求偶极难。“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是多少烟花女子切身痛苦的体验。而一旦得一知心人,又是多么害怕失去他。故蜀妓此时所表现的又气又恼、又爱又痴的情态是极真实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

  全词感情发自肺腑,出之自然。语言通俗,文意浅白,几乎全用口语,不假雕饰,更不隐晦完全出于真情实感不但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更加个性化,且使全词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性情之至道也。”蜀妓词之至妙,恰是如此。

quèqiáoxiān··shuōméngshuōshì--shǔ

shuōméngshuōshìshuōqíngshuōdòng便biànchūnchóumǎnzhǐduōyīngniàntuōkōngjīngshìxiānshēngjiào

cháfànyánwèigōngqiáocuìxiāngshìcéngxiányòugōngzhò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