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别杨柳枝,梦得继和有“春尽絮飞”之句。又复戏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
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
前有别杨柳枝,梦得继和有“春尽絮飞”之句。又复戏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
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景春¹曰:“公孙衍(yǎn)²、张仪³岂 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主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能淫,贫贱 能移,威武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 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 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 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 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注释:¹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²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³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⁴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⁵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⁶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主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è)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充之, 足以事父母。”
译文: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 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 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 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 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 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 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 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 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 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jì)¹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²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³既成,粢(zī)盛既絜(jié),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注释:¹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²丘:众。³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⁴粢: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 慊(qiè)于心,则馁(něi)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 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 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 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 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 断地培养义,心中 要忘记,但也 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 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 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干死了。天下人 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 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 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 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民为贵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朝耕(gēng)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译文:早上耕作在上平田,晚上耕作在上平田。
注释:借问:敬辞,请问。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借问问津¹者,宁知沮(jǔ)(nì)²贤。
译文:请问追名逐利的人们,你们可知长沮桀溺的名贤?
注释:¹问津:孔子遇水,无法前进,派子路向别人问渡口的典故。津:渡口。²沮溺:长沮、桀溺的合称,是春秋时期的隐士。后代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者。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¹轻黄,渐拂水藏鸦²,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³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注释:¹窣:突然出现。²拂水藏鸦:形容柳的枝叶渐长。³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依依灞桥¹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²,屡停兰楫³。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注释:¹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送别之处。²花骢:骏马。³兰楫:这里泛指舟船。
这首词咏柳怀人,轻柔细腻。上片着意写柳。露条烟叶,翠阴相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下片因柳怀人。灞桥依依,难禁愁绝。曾系花骢,屡停兰楫。春风时节,故人望断。全词委婉含蓄,情思悠长。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¹学讴(ōu)²³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遂¹⁰¹¹。秦青弗¹²¹³,饯¹⁴¹⁵郊衢(qú)¹⁶,抚节¹⁷悲歌¹⁸,声振¹⁹林木,响遏行云²⁰。薛谭乃谢²¹求反²²,终身不敢言²³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注释:¹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²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³于:向。⁴穷:尽、完,用完。这里指学完。⁵技:本领。⁶谓:以为,认为,自认为。⁷尽:学尽,学完。⁸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⁹遂:于是,就。¹⁰辞:告辞,告别。¹¹归:回去,回家。¹²弗:没有,不。¹³止:挽留,阻止。¹⁴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¹⁵于:在。¹⁶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¹⁷抚节:打着节拍。¹⁸悲歌:慷慨悲壮的歌。¹⁹振:使...振动。²⁰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²¹谢:道歉。²²反:通“返”,返回。²³言:说。

xuētánxuéōu

liè xiānqín 

    xuētánxuéōuqínqīng wèiqióngqīngzhī wèijìnzhī suìguī qínqīngzhǐ jiànjiāo jiébēi shēngzhènlín xiǎngèxíngyún xuētánnǎixièqiúfǎn zhōngshēnggǎnyánguī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红尘¹紫陌²,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³处,迢(tiáo)匹马西是。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biān)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¹⁰。又记得、临歧(qí)泪眼,湿莲脸¹¹盈盈¹²
译文:通往京城的道路上红尘飞扬,落日余晖中,芳草凄凄的长安古道上,满是游子行人。让人断魂的地方,游宦的人万里迢迢西是。天初晴,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和气暖心,抬望眼见那如花的乡村。花草树木掩映着道路,挥鞭之时已过长亭。愁从心生,悲伤地怀念在京城的情人,现在已远在千里之外了。还记得送别时,两个人手握着手相互凝望,她莲花般的红艳脸庞被盈盈泪水打湿,叫人刻骨铭心。
注释:¹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²紫陌:指京城的道路。³断魂: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⁴迢迢:形容遥远。⁵韶光:美好的春光。⁶和气:清和的空气。⁷隐映:指路被草木隐蔽掩映。⁸长亭:古时每隔十里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行人休憩和饯别之处。⁹凤城:据传,秦穆公有女名弄玉,能吹箫引凤,凤凰曾降落京城,遂京城又名“丹凤城”。后常以“凤城“称呼京城。¹⁰行行:行而又行。¹¹莲脸:比喻女子的脸容如莲花一般红艳娇媚。¹²盈盈:形容泪水清澈晶莹。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消凝¹。花朝月夕²,最苦冷落银屏。想媚(mèi)容、耿耿³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译文:转而念及两人分离后,每到良辰美景,她一定凄冷清苦无比,辗转难眠,也许已然将我的归期屈指算好。情意绵绵无限,二人空有万般的追思回忆,真的不如尽量早归,好与日思夜慕的情人相会。绣帐帷幕里,二人同眠共枕,我将那别离后的万般思念和千般牵挂,对她一一诉说。
注释:¹消凝:销魂凝神,形容辗转思念。²花朝月夕:良辰美景。³耿耿:烦躁不安貌。⁴萦:牵绊。⁵争如:怎如。⁶倾城:指绝世美女,此处指心上人。

  这首《引驾行》是柳永创长调慢词的一个范例。

  全词共一百二十五字,以平叙为主,层次多变化,注重从不同角度展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后世创作长调慢词者有很大的启发。

  上片极尽铺叙之能事,先以一组排句对旅途中的客观物景,大肆进行铺写涂抹。这组排句均以一个三字句托上两个四字对句,着意加以渲染。“红尘紫陌,斜阳暮草”,描绘当时的长安道说的是场所。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描绘当时的天气氛围。接着,人物登场,“迢迢匹马西征”、“摇鞭时过长亭”,谓主人公正旅行,“离人”、“匹马”,“断魂”、“迢迢”,都带感情色彩,让人觉得主人公的这次旅行,并不那么愉快,再与此时此地的大好时光相对照,则更加烘托出这次旅行,是多么令人难堪,使人生愁。于是,抒情主人公很自然地兴起对于“凤城仙子”的思忆。“别来千里重行行”说的是漫长的旅行途中,有万千情事可以思忆,但令人难忘的还是即将踏上征途的那一时刻,俩人执手相看,那脸上水盈盈的双眼,永远印脑际。头一组排句与以下的思忆,布局巧妙,写的是现的景况,铺叙中穿插回忆,已将主人公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转换角度,述说对方的相思苦情,并且进一步设想将来相见的情景。“花朝回夕,最苦冷落银屏。”几句说的是主人公设想:离别之后,每逢花朝月夕,她必定分外感到冷落,夜夜无眠,说不定她已经算好了我回归的日程。对方的相思苦情,这是想象中的事,但写得十分逼真,虚实难辨。这时候,仿佛她就自己的眼前。接着,主人公转而想到:这千万般的思忆,不管是我想念她,还是她想念我,全都是空的,怎比得上及早返回,与她相见,那才是实的。“争”,同“怎”。那时候,“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抒情主人公将向她从头细细述说,离别之后,他是如何如何地思念着她。幻想中,作者既描绘了她的相思苦情,又写出彼此述说相思的情景,深切而生动。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忆起“凤城仙子”,实景实情实写;下片描写对方的相思,虚者实写。上下片合起来,说的就是“相思”二字。全词铺叙、言情,有时间的推移,也有场景的变换,所抒之情饱满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361

yǐnjiàxíng··hóngchén--liǔyǒng

hóngchénxiéyángcǎozhǎngāndàoshìrénduànhúnchùtiáotiáo西zhēngxīnqíngsháoguāngmíngmèiqīngyāndànbáonuǎnwànghuācūnyǐnyìngyáobiānshíguòzhǎngtíngchóushēngshāngfèngchéngxiānzibiéláiqiānzhòngxíngxíngyòulínlèiyǎn湿shīliánliǎnyíngyíng

xiāonínghuācháoyuèzuìlěngluòyínpíngxiǎngmèirónggěnggěngmiánzhǐsuànhuíchéngxiāngyíngkōngwànbānzhēngguīqīngchéngxiàngxiùwéishēnchùbìngzhěnshuōqiān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