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苏台路曾埽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
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苏台路曾埽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
依依问水国。频忆长亭送客。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
依依问水国。频忆长亭送客。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
春光总陈迹。记絮袅帘旌,花捲帆席。汀洲萍实经年食。
春光总陈迹。记絮袅帘旌,花捲帆席。汀洲萍实经年食。
嗟两鬓银绾,一声金缕,离魂飞度远近驿。送秋老江北。
嗟两鬓银绾,一声金缕,离魂飞度远近驿。送秋老江北。
心恻。乱愁积。奈舞袖飘零,歌扇沈寂,相思到骨情何极。
心恻。乱愁积。奈舞袖飘零,歌扇沈寂,相思到骨情何极。
念马上残梦,酒边孤笛。单衣铅泪,似暗雨、夜半滴。
念马上残梦,酒边孤笛。单衣铅泪,似暗雨、夜半滴。
郑文焯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初捻¹霜纨(wán)²生怅望³。隔叶莺(yīng)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yōng)一似(xiǎng)。双纹翠簟(diàn)铺寒浪
译文: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注释:¹捻:用手指轻轻拿起。²霜纨:指洁白纨扇。³怅望:惆怅、怨恨。⁴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⁵慵:懒。⁶一似:即一响,短暂的时问。⁷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簟,竹制凉席。⁸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雨罢苹风¹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²新月上³。弯环正是愁眉样。
译文:夏雨初霁,掠过苹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¹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²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³上:缓缓爬上。⁴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

  “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

  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 第1版:第246页

diéliànhuā··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àndào

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īngshēngshìxuéqínéchàngshuìxǐngláiyōngxiǎngshuāngwéncuìdiànhánlàng

píngfēngchuīzhǎngmàimàihuālèiliǎnhóngxiāngxiàngxiétiē绿yúnxīnyuèshàngwānhuánzhèngshìchóuméiyàng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祖逖(tì),字士稚,范阳遒(qiú)人也。逖性豁荡¹,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²。每至田舍,散谷帛(bó)³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xiāo)、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tuò)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译文: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坦荡,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二十四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祖逖因为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
注释:¹豁荡:旷达不受拘束。²节尚:志节。³谷帛:谷物与布帛。亦泛指衣食一类生活资料。⁴赞世:辅佐治理天下。赞:辅助,辅佐。⁵不就: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⁶躬自:自己。⁷拓定:平定。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qiáo)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¹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pí)(wù)主陈川,自号宁朔(shuò)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²,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³,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yàng)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neì)(nàn),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nú)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chuò),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译文: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直冲向祖逖的幕帐。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石勒不敢以兵窥测黄河以南地区,又与祖逖通信,请求互派使者互相贸易。祖逖不予回信,但听任两地互通贸易,并获得了十倍之利,于是公私都增加了收入,部下人马日益增多。恰巧朝廷准备派遣戴若思来为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然有名望有声誉,可没有卓识远见,一下子就成了统领,所以心中就怏怏不快。又听说王敦与刘隗产生了矛盾冲突,担心朝廷会发生内乱,使大功难以实现。心情愤慨激荡生了病,于是将妻子家属安置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内忧郁气愤,但并未停止进取,营建修缮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屏障,于是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率兵修筑堡垒。工程未就,而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在雍丘。
注释:¹遣:派。²书:书信。³互市: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⁴丰赡:丰富、充足。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山家¹为割千房²蜜,稚子新畦(qí)³五亩蔬。
译文:山我割取了许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最近刚分畦种植了几亩蔬菜。
注释:¹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²房:指蜂房。³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独治五亩蔬。”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有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⁴五亩:非实指。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译文: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nántángshǒu ·

shì sòngdài 

shānjiāwéiqiānfáng zhìxīnshū 
gèngyǒunántángkānzhuó yōuménwàirénchē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wénzhàomiǎnzhūzi--xīn

qiūduōtiānshūshíxíng

juébiānnéngxiàdìngchéngzhāng

jiànsāngōnghòukōngzhǎngchǐqiáng

míngniánxuǎnméigèngchóuxiāng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暮云收尽溢¹清寒,银汉²无声转玉盘³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清亮月光充满天地,满天繁星闪烁的银河,围绕那皎白如玉盘的月亮无声流转不休。
注释:¹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²银汉:银河。³玉盘:喻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首小词前两句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点。首句便及此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因为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没有这层面纱先衬托一下,便显不出如此效果。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首词后两句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忧”。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参考资料:
1、 刘石评注.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78-79

yángguān ·zhōngqiūyuè

shì sòngdài 

yúnshōujìnqīnghán yínhànshēngzhuǎnpán 
shēngchánghǎo míngyuèmíngniánchùk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