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阜铜驼泣从臣,孝陵弓剑自藏真。犹闻雄雉能兴汉,岂似乾鱼仅祭闽!
钟阜铜驼泣从臣,孝陵弓剑自藏真。犹闻雄雉能兴汉,岂似乾鱼仅祭闽!
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钟新。何人独受耑征诏,赐履繇来首渭津。
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钟新。何人独受耑征诏,赐履繇来首渭津。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duó)¹,客行悲故乡。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注释:¹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¹月,人迹板桥²霜。
译文: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注释:¹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盖成的旅舍。²板桥:木板架设的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hú)¹叶落山路,枳(zhǐ)²花明³驿(yì)。(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译文: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注释:¹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²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³明:使……明艳。⁴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思杜陵¹梦,凫(fú)²满回塘³
译文: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¹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²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³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 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 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 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1-1122页

shāngshānzǎoxí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chéndòngzhēngduó xíngbēixiāng 
shēngmáodiànyuè rénbǎnqiáoshuāng 
luòshān zhǐhuāmíng驿qiáng  (míng驿qiángzuò zhào驿qiáng )
yīnlíngmèng yànmǎnhuítáng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shāng)
译文: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¹
译文: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注释:¹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扬 一作:阳)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¹。(扬 一作:阳)
译文: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注释:¹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pínɡ)¹以春晖,兰以秋芳。
译文: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注释:¹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来日¹苦短,去日²苦长。
译文:剩下的时间非常短暂,已经逝去的时光却是那么的长。
注释:¹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²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今我不乐,蟋(xī)(shuài)在房¹
译文:人应当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
注释:¹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译文: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译文: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我酒既旨¹,我肴(yáo)既臧(zāng)²
译文: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
注释:¹旨:美好。²臧:好。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¹
译文: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¹“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¹多屯蹇(jiǎn)²
译文:人生有如清晨露水,居处世上动辄遭难。
注释:¹居世:处世生活。²屯蹇:《周易》上的两个卦名,都是表示艰难不顺利的意思,所以通常用此语来表示艰难阻滞。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¹
译文:忧患艰险时常降临,欢欣愉悦迟来姗姗。
注释:¹苦晚:苦于来得太晚。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yì)¹,去²³遥远。
译文:顾念即将奉命出差,离开你啊日益遥远。
注释:¹奉时役:即指被派遣以上计吏入京致事,报告当年人口土地财政刑狱等情况。时:通“是”,就是此。²去:离开。³尔:你,指徐淑。⁴日:一天一天地。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¹还,空往复空返。
译文:派遣帷车迎你归来,空空而去空空而返。
注释:¹子:您,指秦嘉的妻子徐淑。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¹情凄怆(chuàng)²,临食不能饭³
译文:见你书信倍感心伤,面对美食不能下咽。
注释:¹省书:秦嘉派遣车子去接妻子时,曾给徐淑写了一封信,即《与妻徐淑书》。妻子不能回来,也给秦嘉写了一封回信,即《答夫秦嘉书》。省:察看,阅看。书:即指徐淑的《答夫秦嘉书》。²凄怆:伤感,悲痛。³饭:这里作动词,即吃饭。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¹
译文:孤独一人静坐空房,谁能给我安慰宽勉?
注释:¹劝勉:劝解,勉励。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zhǎn)¹
译文:漫漫长夜难以成眠,独自伏枕翻复辗转。
注释:¹辗转:屡次翻身,不能入睡。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¹,匪席不可卷²
译文:忧思无穷循环无尽,苇席可卷我愁难遣。
注释:¹循环:周而复始,比喻愁思无穷无尽。²匪席不可卷:是说席子可以卷起来,但心的忧思不是席子,是无法卷起来的。这是形容自己的忧思不可解脱。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¹无私亲,为善荷²天禄。
译文:神灵秉公没有偏爱,行善之人承享天福。
注释:¹皇灵:神灵。²荷天禄:享受天赐之福。荷:担负,承受。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¹(lí)²(qióng)³
译文:可叹你我命运不济,从小遭逢凄凉孤独。
注释:¹少小:指年轻。²罹:遭遇。³茕独:孤独。茕:孤单,孤独。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¹,欢乐苦不足。
译文:虽然我俩结为夫妻,欢乐太少使人凄楚。
注释:¹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¹当远离别²,思念叙款曲³
译文:想起将要长久离别,殷切眷恋倾诉心曲。
注释:¹念:疑为“今”字之讹。²离别:指离家乡赴京师。³款曲:衷肠话,知心话。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¹隔丘²³
译文:江河宽阔苦无舟桥,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
注释:¹道近:是说自己和徐淑所在之地相距道路很近。虽然很近但不能相见,所以说“隔丘陆”。²丘:指丘陵。³陆:指高平之地。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¹怀惆怅²,中驾³正踯(zhí)(zhú)
译文:临当出发心怀惆怅,行进途中不时停驻。
注释:¹临路:指起程。²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³中驾:指车在途中。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译文: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gǔ)¹
译文: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
注释:¹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车行则毂转。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¹可屡进,愁思难为数²
译文: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
注释:¹针药:针刺和药物。²数:屡次,频繁。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¹²终始,恩义³不可属
译文:正士诚笃终始如一,情谊深长连续稳固。
注释:¹贞士:指言行一致,守志不移的人。²笃:敦厚,忠实。³恩义:即情谊。⁴不可属:疑为“可不属”。属,同“续”。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¹仆夫²³,锵(qiāng)扬和铃
译文: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
注释:¹肃肃:速度很快的样子。²仆夫:赶车的人。³征:行。⁴锵锵:铃声。⁵和铃:古代系在车前横木上的铃叫和铃。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¹,束带待鸡鸣。
译文: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
注释:¹引迈:启程。迈:远行,前进。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¹空室中,仿佛²想姿³
译文: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
注释:¹顾看:回望。²仿佛:模糊,看不分明。³姿:容貌,姿态。⁴形:形象,形体。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译文: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¹致款诚。
译文:将用什么来记叙我的心意,留下信物以表白款曲忠诚:
注释:¹遗思:指写信。秦嘉临出发前,又给妻子徐淑写了一封信,题为《重报妻书》。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译文:饰玉宝钗可使容颜生辉,无尘明镜可以照鉴我心。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¹有清声。
译文:纯净芳香能够洁身除秽,悦耳素琴能够奏鸣清音。
注释:¹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¹感木瓜,乃欲答瑶(yáo)(qióng)²
译文:诗人有感情人所赠木瓜,故想回报琼瑶美丽晶莹。
注释:¹诗人:指《木瓜》的作者。²瑶琼:美玉。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¹轻。
译文:深切感念你待我情长意厚,惭愧啊回赠礼物价值太轻。
注释:¹往物:送去的东西。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¹叙我情。
译文:虽然知道不足以报答万一,可贵处在于寄达我一片真情。
注释:¹用:以。这两句是说,虽知我这点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对我的深思,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这三首诗,都是写秦嘉奉役离乡,想与妻子留别,但妻子因病不能回来相见。本来,奉役远别,已是令人感伤之事,又不能与爱妻留别,那更是悲上生悲,因此作诗三首以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惜别,苦苦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歌以议论开头,首先大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譬朝露……欢会常苦晚。”诗本应该靠形象思维,此四句却为逻辑思维,这样写一般是容易破坏诗情的,然而这里不仅没有,反而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是议论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字字浸血,深切感人,情感的氛围被这四句话造得浓浓的,呈现出直抒胸怀式的议论。而且四句话从大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使全诗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诗人和妻子的不能面别之事,给全诗造成一种高格境界。诗歌由虚到实,由议论到叙事,紧接着就将自己未能和妻子面别的前后经过叙写出来。自己要“奉时役”,要和自己的妻子相距一天天遥远,遣车想让妻子回来面别,谁知妻子竟不能回来,看到妻子捎来的信,心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痴坐空室,长夜不眠。这段叙述不事假借,不用比兴,只是敷陈其事,但由于叙事中处处含情,字字有情韵,情深意浓。另外由于在叙事时能选取有特征的事物,如写车子的“空往复空还”,看信时的“情凄怆”,临食时的“不能饭”,空房中无人“劝勉”,直至心怀,潸然泪下,不抒情而情自溢于言外。

  第二首起笔突兀,以向皇灵发问,一下子将情感推向高峰。人在悲伤的时候,常常要埋怨苍天和神灵。屈原放逐,作《天问》篇,一口气向苍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也呼喊“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秦嘉在这首诗中开头就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既然“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那为什么“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为什么“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作者忿忿不平的心情一下子达到高峰,给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下面稍作收煞,用和缓的语气,如泣如诉,表达离别之情。或通过比喻:“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表示这一去不管道路远近,中间都有种种阻拦,使他和妻子难得相见。或寓情于景:“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感觉到当时高山像起了愁云一样,连深谷中也像发起一阵悲风,以此造成凄清的气氛。或寓情于物,说好马也不听使唤了,车在途中不肯前进。种种主观感受,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色彩。后四句直抒胸怀,又使情感激起一个高潮。“针药可屡进”,而连续不断的愁思是难以忍受的,然后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而使全诗的惜别之情得到与前面一致的表现,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第三首一开头就造足了起程的气氛。室外,车夫已经赶到,车铃声响起。并用叠字“肃肃”“锵锵”来形容赶车的速度,扬和铃的声音,有匆匆欲行之感。室内却是另一番情景:诗人束带整装,准备起程,再回过头看空房,只能在想像中依稀见到妻子的容貌和形体,在这奉役远行之时,不能与妻子面别,诗人起坐不宁,室内室外,情形不同,但都统一于“起程”,使起程的气氛造得浓浓的。诗人还用赠礼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宝钗、明镜、芳香、素琴都是秦嘉临行前留赠妻子的。秦嘉在《重报妻书》有云:“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绷,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可见这四样东西之珍贵。由于珍贵,自然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心意。然而作者仍然感叹《诗经·木瓜》中应当拿更好的东西报答对方,自谦地认为:妻子过去赠给自己的东西很珍贵,很多,自己赠给妻子的东西仍然显得很少,很不值钱,因此不能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深恩,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惟其珍贵却自谦,才更显出诗人的爱是无私的,是极其深厚的。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表现方式,又比《诗经·木瓜》篇更胜一筹,得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7-59页

zèngshīsānshǒu

qínjiā liǎnghàn 

qínjiā shìhuì lǒng西rén wéijùnshàng shū qǐnhuánjiā huòmiànbié zèngshīyúněr 

rénshēngzhāo shìduōzhūnjiǎn 
yōujiānchángzǎozhì huānhuìchángwǎn 
niàndāngfèngshí ěryáoyuǎn 
qiǎnchēyínghuán kōngwǎngkōngfǎn 
xǐngshūqíngchuàng línshínéngfàn 
zuòkōngfángzhōng shuíxiāngquànmiǎn 
chángnéngmián zhěnzhǎnzhuǎn 
yōuláixúnhuán fěijuǎn 

huánglíngqīn wéishàntiān 
shāngěrshēn shàoxiǎoqióng 
jié huān 
niàndāngyuǎnbié niànkuǎn 
guǎng广zhōuliáng dàojìnqiū 
línhuái怀chóuchàng zhōngjiàzhèngzhízhú 
yúngāoshān bēifēngshēn 
liánghuíān qīngchēzhuǎn 
zhēnyàojìn chóunánwéishuò 
zhēnshìzhōngshǐ ēnzhǔ 

zhēng qiāngqiāngyánglíng 
qīngchéndāngyǐnmài shùdàidàimíng 
kànkōngshìzhōng fǎng仿xiǎng姿xíng 
biéhuái怀wànhèn zuòwéiníng 
yòngxīn ywèizhìkuǎnchéng 
bǎochāihàoyào耀shǒu míngjìngjiànxíng 
fāngxiānggòuhuì qínyǒuqīngshēng 
shīréngǎnguā nǎiyáoqióng 
kuìzènghòu cánwǎngqīng 
suīzhīwèibào guìyòngqíng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清风无力屠(tú)¹得热,落日着翅²飞上山。
译文: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
注释:¹屠:屠杀。这里意为止住、驱除。²着翅:装上翅膀。这里形容太阳腾空,久久不肯下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人固已惧江海竭(jié),天岂不惜河汉干?
译文: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昆仑¹之高有积雪,蓬莱²之远常遗³寒。
译文: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
注释:¹昆仑:昆仑山,中国西部高山,传说为擎天柱,是神仙东王公、西王母居住的地方。²蓬莱:传说中海中三仙岛之一。³遗:留存。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译文: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

  此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即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画面: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可见,“人固已惧江海竭”还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后面四句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中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此相类的诗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

shǔhàn

wánglìng sòngdài 

qīngfēng luòzhuóchìfēishàngshān 
rénjiānghǎijié tiānhàngān 
kūnlúnzhīgāoyǒuxuě péngláizhīyuǎnchánghán 
néngshǒutiānxiàwǎng rěnshēnyóujiān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江南孟夏¹天,慈竹²笋如编。
译文:初夏时的江南,慈竹长得又多又密,就像编排好的队伍一样。
注释:¹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²慈竹: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shèn)¹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译文:天边出现了海市蜃楼的奇丽景象,近处蛙声一片,就像那正在合奏的管弦。
注释:¹蜃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着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zhuàngjiāngnán ·mèngxià

jiǎyǎn tángdài 

jiāngnánmèngxiàtiān zhúsǔnbiān 
shènwéilóu shēngzuòguǎn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