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参立倚空明,好事传闻应列星。
运石早知能赎罪,上书何必待缇萦。
九峰参立倚空明,好事传闻应列星。
运石早知能赎罪,上书何必待缇萦。
方信孺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 1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厌厌¹夜饮平阳第。添银烛²、旋(xuán)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mù)天席地³
译文:安闲的在平阳府某权贵家里夜饮,重新添了些蜡烛,接着又呼唤来年轻貌美的姑娘。姑娘们的笑容难以禁止。美艳的舞蹈和歌曲一首接一首,没有间断,保准打算把天当作房屋的盖,把地当作床。
注释:¹厌厌:安闲的样子。²银烛:此借以喻明亮之灯光。³幕天席地: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金蕉叶¹泛金波²齐,未更阑(lán)³、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译文:酒杯中的酒都快要溢出来了,还没有到夜深的时候,所有人就都喝得大醉,在参与酒宴的人当中有个风流的人,偷偷地到灯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处,将两行姑娘撩拨一遍。
注释:¹金蕉叶:酒器名。²金波:美酒名,亦泛指酒。³更阑:更深夜尽。⁴珠翠:妇人饰物,此处指美人。

  宋词之中所以会出现“淫词”,原因即在于那种视女性为玩物的享乐意识在作祟。因此综观宋人所作的宴会词,可谓最为典型和最为集中地反映了士大夫文人的享乐生活和享乐心理。

  柳词中不乏此类描绘,此词写男女杂处宴饮之乐,美酒、音乐、银烛、佳丽,更有巧笑、艳歌,宋代秦楼楚馆之繁华闹热,是一种形象的文献资料。自然,它是文学,因而具有某种感染力。就看那个风流之人,暗向灯光低迷处。频频卖弄她那万种风情,惹得人意马心猿。同时,她的行动也招来了同行们的忌妒与不满。柳永往往如此,于铺排敷陈之未了,抓住一个有意味的细节,使全词皆活,给人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杨海明著.唐宋词与人生.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0:155
2、 王星琦编选.柳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

jīnjiāo··yànyànyǐnpíngyáng--liǔyǒng

yànyànyǐnpíngyángtiānyínzhúxuánjiāqiǎoxiàonánjìnyànjiānshēngxiāngzhǔntiān

jīnjiāofànjīnwèigènglánjǐnkuángzuìjiùzhōngyǒufēngliúànxiàngdēngguāngnǎobiànliǎngxíngzhūcuì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丈夫志四海¹,我愿不知老²
译文:大丈夫有志在四方,我愿不知老之将至。
注释:¹志四海:志在四方,谓志向远大。²不知老:不知老之将至。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亲戚(qī)共一处,子孙还相保¹
译文: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注释:¹相保: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shāng)¹²朝日³,樽(zūn)中酒不燥
译文:面前饮酒、奏乐终日列,杯中美酒从不干。
注释:¹觞弦:代指饮酒与奏乐歌唱。²肆:陈列,谓摆在面前。³朝日:当作“朝夕”,指终日。⁴樽:酒杯。⁵燥:干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缓带¹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译文:无拘无束尽情娱乐欢,常常早睡晚起床。
注释:¹缓带:放松束带,谓无拘无束。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shú)¹当世士,冰炭²满怀抱。
译文:哪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
注释:¹孰若:哪像。²冰炭:比喻贪禄和求名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百年归丘垄(lǒng)¹,用此空名道²
译文: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注释:¹丘垄:指坟墓。²道:同“导”,引导。

  由于人生失意,“有志不获骋”,诗人也只得退而求自乐,这首诗便写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同时对那些贪利求名的“当世士”表示鄙视。

  诗中“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戚朝日,樽中酒不燥”几句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生活正和《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的理想人生态度与和谐家庭生活如出一辙。而“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的安逸闲适与那些“汲汲于富贵”的“当世士”的战战兢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对眼前闲居之乐的满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201-217
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6-20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译文:你骑着竹马过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我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同居长干里¹,两小无嫌猜。
译文: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注释:¹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未尝 一作:尚不)
译文: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译文: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译文: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存抱柱信¹,岂上望夫台。
译文:身怀至死不渝的信念,恒久不变,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注释:¹抱柱信:典出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十六君远行,瞿(qú)塘滟(yàn)(yù)¹
译文: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注释:¹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¹。(猿声 一作:猿鸣)
译文: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注释:¹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门前迟行迹¹,一一生绿苔²
译文: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注释:¹迟行迹:迟一作“旧”。²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译文: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译文:八月里,黄色的蝴蝶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译文: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译文: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¹
译文: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注释:¹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忆妾(qiè)深闺(guī)¹,烟尘不曾识。
译文: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
注释:¹忆妾深闺里:妾一作“昔”。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嫁与长干人,沙头¹候风色²
译文: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注释:¹沙头:沙岸上。²风色:风向。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¹巴陵²
译文: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
注释:¹下:一作“在”。²巴陵:今湖南岳阳。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¹扬子²
译文: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注释:¹发:出发。²扬子:扬子渡。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
译文:来来去去,聚少离多,悲伤几何?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湘潭(tán)¹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译文:什么时候到湘潭呢?我最近天天梦见那里大起风波。
注释:¹湘潭:泛指湖南一带。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译文:昨夜又见狂风吹度,吹折了江头的大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miǎo)¹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译文:江水淼淼,昏暗无边,夫君啊你在何处?
注释:¹淼淼:形容水势浩大。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好乘浮云骢(cōng)¹,佳期兰渚²东。
译文:我将乘坐浮云骢,与你相会在兰渚东。
注释:¹浮云骢:骏马。西汉文帝有骏马名浮云。²兰渚:生有兰草的小洲。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yuān)(yāng)绿蒲上,翡(fěi)¹锦屏中。
译文:鸳鸯嬉戏在绿蒲池上,翡翠鸟儿绣在锦屏当中。
注释:¹翡翠:水鸟名。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
译文:自顾自怜才十五岁多,面容正如桃花一般嫣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哪里想到嫁为商人妇,既要愁水又要愁风。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两首》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是两首爱情叙事诗。第一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同是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第二首诗恰似第一首诗中的少妇风尘仆仆地划着小船来到长风沙的江边沙头上等候久别的丈夫。此诗在描述女子情感脉络上非常细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畅而又还回曲折,给读者留下数不清的情韵,把少妇的闺怨描写得淋漓酣畅。这首诗中,诗人用“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两句便将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风兴”以下四句交代了诗中丈夫的行踪。“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则表现了她对夫婿安危的深切关怀,最后,“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以少妇感怀身世的方式将满腔离愁别恨渲染得恰到好处。这首诗将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刻画得十分到位。全诗感情细腻,缠绵婉转,步步深入,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也属诗歌艺术的上品。

  但是,与第一首诗相比起来,第二首诗显得要稍逊一筹。第二首诗与其他描写闺怨题材的诗一样,是从少妇时期入手, 而第一首诗却别出心裁,偏偏从童年时期的两小无猜写起,李白在此诗中打破了陈规,自出机杼。它通过描绘出的一副副生活场景 ,精心渲染环境气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鲜自然,显示出完整性和独创性。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几乎显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发展史。这些是第二首诗所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

  透过第一首诗典型化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小妇形象。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赞美这首诗是最贴切不过了,相形之下,第二首诗略显平庸,一则在于它的遣词用句没有前者的创新性,二者它的叙述方式没有摆脱掉其他相同题材诗歌的影子。它更加注重愁怨的描写,而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则带有一丝脱离封建礼教的解放色彩。因此,第一首诗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饱满,更令读者喜爱。

  《长干行二首》的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妇的爱情有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坚贞、持久、专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经商,并非奔赴疆场,吉凶难卜;因此,她虽也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但并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恸。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深沉柔婉。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年2月版 :第352-354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32-133页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239-240页 .

chánggānxí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qièchūé zhéhuāménqián 
lángzhúlái ràochuángnòngqīngméi 
tóngchánggān liǎngxiǎoxiáncāi 
shíwéijūn xiūyánwèichángkāi 
tóuxiàngàn qiānhuànhuí 
shíshǐzhǎnméi yuàntóngchénhuī 
chángcúnbàozhùxìn shàngwàngtái 
shíliùjūnyuǎnxíng tángyànduī 
yuèchù yuánshēngtiānshàngāi  (yuánshēngzuò yuánmíng )
ménqiánchíxíng shēng绿tái 
táishēnnéngsǎo luòqiūfēngzǎo 
yuèdiéhuáng shuāngfēi西yuáncǎo 
gǎnshāngqièxīn zuòchóuhóngyánlǎo 
zǎowǎnxiàsān jiāngshūbàojiā 
xiāngyíngdàoyuǎn zhízhìchángfēngshā 

qièshēnguī yānchéncéngshí 
jiàchánggānrén shātóuhòufēng 
yuènánfēngxīng jūnxiàlíng 
yuè西fēng xiǎngjūnyáng 
láibēi jiànshǎobiéduō 
xiāngtándào qièmèngyuèfēng 
zuókuángfēng chuīzhéjiāngtóushù 
miǎomiǎoànbiān xíngrénzàichù 
hǎochéngyúncōng jiālánzhǔdōng 
yuānyāng绿shàng fěicuìjǐnpíngzhōng 
liánshí yántáohuāhóng 
zuòshāngrén chóushuǐchóufēng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塞上¹风高,渔阳²秋早。惆(chóu)(chàng)翠华³音杳(yǎo),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译文:边塞朔风凌冽,北方的秋天来得特别的早。让人感到惆怅万分的是被金人掳掠而去的徽、钦二帝,至今没有任何消息。驿使来来往往,空自奔驰,可以凭递书信的大雁早已归尽,没有带来徽、钦二帝的半点消息 。想我曾是一介布衣,后考中进士蒙圣上金殿授官,于国家危难之时被任命为宰相,肩负重任。但却力未及施,谋未及用,图报君主的恩遇而未成。
注释:¹塞上:边境线上。²渔阳:古郡名,战国燕置。这里泛指北方。³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作装饰的一种旗子。⁴双龙:指宋徽帝、宋钦帝二帝。⁵白衣:或谓白身,旧指无功名、无官职的人。⁶除恩:指授官。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谁信我、致主丹衷¹,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²为霖(lín),登坛作将,燕然³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译文:有谁相信我对君主的一片丹心和衷情,感伤当世朝政的多变,让我空怀方、召之才,却得不到重用,未能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若我身在相位,我就要尽到一个宰相应尽的职责,为民着想。我若军权在握,我就要驱尽敌虏,收复国土,横扫燕然敌境。我将率领十万精兵,横行于胡地,奉迎徽、钦二宗回朝。
注释:¹丹衷:丹心、衷情。²调鼎:以鼎之调味,比喻宰相治理天下。³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⁴奉迎:敬辞。迎接之意。

  词的上片写作者思念宋徽宗、钦宗被虏北方,叹息自己还不能复仇雪耻,下片表达自己为国救民的抱负和抗敌必胜的信心。词中借典故抒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片写对二帝的怀念和报国无成的忧愁。“塞上风高,渔阳秋早。”因北国秋来,作者对囚居北国的宋徽宗、宋钦宗倍加怀念。渔阳本唐时蓟州,此处泛指北地。他所惆怅的是“翠华音杏”。自从二帝北行后,至今“翠华一去寂无踪”。(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不论“驿使”,还是“征鸿”,都没有带来任何关于二帝的消息。这说明一位忠于君国的忠臣对北宋被金人灭亡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刻骨铭心的。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高宗起用李纲为相,李纲向高宗建议:“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宋史·李纲传》)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强大压力,内受投降派的怂恿,无力振作,决心南逃。李纲被罢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图报”,实在是无由图报,情有可原,只留下满怀遗憾,一腔悲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图报”过渡,继续抒发自己救国救民,抗敌雪耻的宏伟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说,谁相信他有一片献给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变,情况复杂,和战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伤。空叹自己“未作救民方召”。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讨平之。方、召都为周宣王时中兴功臣。李纲虽想效法方、召建立中兴之业,无奈高宗非中兴之主,不能信任他,他虽欲救国救民,不可得也。虽为自责之辞,亦不免含有对朝廷怨怼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

  “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调鼎为霖”出自《尚书·说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任他为相,将他治国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调味。《韩诗外传》:“伊尹负鼎俎调五味而为相。”后来因以调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说:“若岁大旱,用汝(傅说)作霖雨。”李纲感到古代贤君对宰相如此倚重,对比自己虽曾一度为相,仅月馀即被罢免。他认为个人的进退出处,无足轻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国家存亡,则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韬武略而言,如果登坛作将、领兵出征,他可以横扫燕然。此处泛指金国境内土地。李纲感到自己虽有出将入相之才,却无用武之地。

  如果让他继续为相、为将,他将领十万精兵,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不是夸口,他的将才是杰出。据《大金国志》载:“靖康元年,斡离不围宋京师,宋李纲督将士拒之。又攻陈桥、封邱、卫州门,纲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在被敌人包围的被动情况下,李纲尚能建立如此战功,如果真能让他“拥精兵十万”,则“横行沙漠”并非不可能。可惜他生不遇明君,又遭奸臣排挤,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壮志只能是梦想而已。皇帝被敌人俘虏,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迎归二帝,虽不可能重新君临天下,但这是报国仇、雪国耻,这也是包括李纲在内的南宋许多爱国志士的奋斗目标,李纲虽屡遭挫折,但愈挫愈奋,从不灰心,始终雄心勃勃,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03:732-734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¹²
译文: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注释:¹厌:厌倦。²痴: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niān)¹来细与话相思。
译文: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注释:¹拈:用指尖夹取。

  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

  上首诗已表明,即使红豆本无知觉,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抛却已不可能。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争相似”,怎么那样相似,表难以分辨。“不厌痴”,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竟那样认真,那样痴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hóngdòushǒu ·

wángguówéi qīngdài 

yúnyuánwànzhēngxiāng ànshùqiānhuíyànchī 
liúniányínzhúxià niānláihuà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