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大梦,积微以成著。少壮得老死,一念即非故。
人生若大梦,积微以成著。少壮得老死,一念即非故。
二子异金石,松萝暂依附。胡为羡久生,切切儿女语。
二子异金石,松萝暂依附。胡为羡久生,切切儿女语。
有形会当灭,是影无实处。惟我谢客尘,妙湛乃常住。
有形会当灭,是影无实处。惟我谢客尘,妙湛乃常住。
不入造化机,岂堕阴阳数。回光试反照,凡圣悉皆具。
不入造化机,岂堕阴阳数。回光试反照,凡圣悉皆具。
不减亦不增,谁毁复谁誉。超然外死生,卓尔无来去。
不减亦不增,谁毁复谁誉。超然外死生,卓尔无来去。
周行万物表,独立初不惧。二子非吾徒,安用多忧虑。
周行万物表,独立初不惧。二子非吾徒,安用多忧虑。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8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lǔ),通两宫也。部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注释:韩肖胄: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使虏:出使。虏,指金国,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易安室:李清照自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胄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子姓:子孙辈的地位。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神明:精神、神智。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译文:绍兴三载六月间,高宗听政好几年。
注释: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nínɡ)(liú)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译文:神情专注思亲眷,治理有方父兄念。
注释: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部二施,前后邃廷。”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北狩:狩,本意为狩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译文:仿佛闻听皇帝言,朝廷上下多百官。
注释:岳牧:泛指朝廷百宫。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译文:岂无贤臣似半千,时运不佳好艰难。
注释: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部王者兴,其间必部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译文:不必记功做宣传,不要种柳徒慨叹。
注释:勒:刻石。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译文:岂无孝臣考叔般,知此悲凉非为寒。
注释: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部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部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何必羹(gēng)舍肉,便可车载脂。
译文:不必愚孝弃肉餐,车子润滑把路赶。
注释: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部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部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译文:社稷国土不爱怜,玉帛财富尘样贱。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译文:倘无胜任外交官,越赔大钱越卑贱。
注释:将命:奉命。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四岳佥(qiān)曰俞,臣下帝所知。
译文:唯唯诺诺是达官,臣子如何帝了然。
注释: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佥:都。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中朝第一人,春官部昌黎。
译文:朝中之臣谁最贤,独占鳌头尊姓韩。
注释: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部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胄。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译文:百人里头最能干,万人之中称模范。
注释: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jiā)(yòu)与建中,为政部皋(gāo)(kuí)
译文:曾祖韩琦祖忠彦,身任宰相堪称贤。
注释:嘉祐:宋仁宗赵祯年号。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为政部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胄曾祖韩琦嘉祐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译文:汉相王商好威严,匈奴畏惧仰面看。唐代子仪令名传,折服回纥不须战。
注释: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部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yí)(dí)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译文:韩门祖辈威不减,异族已被吓破胆,公系出使好人选。
注释: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chí)
译文:作揖跪拜礼周全,白玉台阶受派遣。
注释: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译文:为臣不敢辞困难。此时此刻非等闲。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译文:高堂老母莫挂牵,妻子儿女不必念。
注释: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译文:敬奉天地有灵验,皇恩浩荡威风添。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译文:直人金朝城里边,首领跪拜甚恐慌。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译文:自持诏命有大权,侍子前来迎接忙。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译文:韩公威仪靠信仰,投军不须愚且莽。犬马之血涂嘴上,结盟牢靠又久。
注释:。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译文:长德如胡公难上难,同谋协办人心,安“解衣衣我”韩信言。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译文:今日亦感宋恩暖使金刺秦不一般,临别不唱“易水寒”皇天后土湿又暗。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译文:连绵阴雨未下完,风力迅猛又凶险。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译文:车声辚辚响成片,马声萧萧不问断;壮士懦夫有共感,同声哭泣好悲惨。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lí)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译文:果巷寡妇少识见,滴血投书秘书官。
注释:嫠妇:寡妇。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lǔ)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译文:金人性情如虎狼,防范不澳免上当。
注释:夷虏:指金统治者。性虎狼:本创融狼般残暴。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庸何伤:部什么害处呢?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译文:铠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这样;当年唐朝上过当,今日守城严提防,平凉教训不能忘。
注释: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乘城:登城。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译文:葵、践二城不荒凉,齐桓晋文盟主当;擅谈之人读书郎,不能轻看丢一旁。
注释: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译文:袁虎虽曾被罢官,飞笔撰文倚马完;函谷鸡鸣未曙天,客助孟尝脱了险。
注释: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chū)(lì),刍(chú)(ráo)之言或部益。
译文:臭椿柞树匠不嫌,有益或出樵夫言。
注释:樗栎:不成材之木。刍荛之言:采薪者、捕鱼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译文:珠璧珍宝我不馋,只望家乡消息传。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译文:幸存亲友应寂然,墓前石人令哪般?
注释:灵光:汉鲁恭玉殿名。萧萧:萧条状。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译文:乡关齐鲁已沦陷,遗民岂种桑麻田,金人失势缩城垣。
注释:遗氓:即遗民。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lí)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译文:父祖生于齐鲁间,地位不高名声显。
注释: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齐鲁:今山东省一带。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jì)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译文:战国临淄多学馆,文士数千任其谈,人群挥汗如雨般。
注释: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挥汗成雨: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译文:子孙南渡没几年,已经变成流浪汉。
注释:流人:流亡者。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póu)土。
译文:欲将血泪寄河山,愿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
注释:东山:鲁地山名。一抔土:一捧土。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译文: 
注释: 

  前十八句为第一段(“三年夏六月”至“币厚辞益卑”)。诗中写了高宗遣使通金的原因——思念“北狩”之二帝,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对此,诗人并未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因为诗人不赞成高宗为尽孝而一味求和的做法。诗人希望的是有人能像窦宪那样,北破单于,刻石纪功;能像桓温那样,收复失地,重见旧地杨柳。然而最高统治者不惜任何代价,一味求和,诗人对此不能不表示出遗憾。

  “四岳佥日俞”至“与结天日盟”为第二段。诗人首先对使臣韩肖胄的品德才能予以高度赞扬,勉励其很好地担当出使重任,以大振国威。要让金人像当年匈奴、吐蕃人害怕王商、郭子仪那样,慑服大宋使者。然后,诗人代韩肖胄道出受命誓辞:决心公而忘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对敌人的极度蔑视和勇敢的斗争胆略,去与敌人达成平等的协议。虽是诗人代言,却足见诗人对韩肖胄的无比信赖和所寄托的重望。

  “胡公清德人所难”至“壮士懦夫俱感泣”为第三段。诗中表示了诗人对韩、胡二公齐心协力完成使命的期望。希望他们像韩信忠于汉室,荆轲勇于赴难那样,完成出使任务。诗人甚至想像了为二公送行的悲壮场面,从而对韩胡二人表示了崇敬之情。

  “闾阎嫠妇亦何知”至结尾,为第四段。诗人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对肩负重任的使者进几句“刍荛之言”:其一,叮嘱二公,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行事,绝不可麻痹轻敌,定要防患于未然。其二,请求二位使者,多多带回一些中原人民的消息。旧日胜迹而今已如何了?故人坟前已是什么景象?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否还能种桑麻?敌人是否还用重兵镇守着中原城郭?其三,请二位使者记住一个流亡妇人的心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参考资料:
1、 宋师道.,四大才女之李清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1:第253~255页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珠彩¹耀前川,归来一扣舷(xián)²
译文:灿烂的光彩照亮前面的河流山川,在归来的船上,一直用手拍敲着船边。
注释:¹珠彩:指灿烂的光彩。²扣舷:手击船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译文:微微河风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而明朗的月亮也一直跟随着船只。

zhōuzhōng--fànzhòngyān

zhūcǎi耀yàoqiánchuānguīláikòuxián

wēifēnglàngmíngyuèsuíchuán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译文: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¹²偏似雪,莫近鬓(bìn)毛生。
译文: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注释:¹缘:因为。²渠:这里代指柳絮。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描写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缘渠偏似雪”句则是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liǔ

yōngzhī tángdài 

fēngcáidào yǒufēngháimǎnkōng 
yuánpiānxuě jìnbìnmáoshēng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万里秋光客兴赊¹,同人九日惜年华²
注释:¹赊:长;远。²惜年华:爱惜时光。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¹
注释:¹坐菊花:在菊花丛中设宴。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对酒披襟形独放¹,凭风落帽笑谁加²
注释:¹形独放:指不受拘束,率性而为。²“凭风落帽”句:用典。《晋书·孟嘉传》:孟嘉在大宴中因风吹落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讽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落帽”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诗成合座皆珠玉¹,归去迟迟满落霞。
注释:¹珠玉:喻诗文之美。

jiǔdēnggāotái

shěn qīngdài 

wànqiūguāngxìngshē tóngrénjiǔniánhuá 
táigāojìnkànfēng yuànjìngzuòhuā 
duìjiǔjīnxíngfàng píngfēngluòmàoxiàoshuíjiā 
shīchéngzuòjiēzhū guīchíchímǎnluòxiá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平生心迹¹最相亲,欲隐墙东²不为身³
译文: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注释:¹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²墙东:指隐居之地。³身:自己。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明月好同三径(jìng)¹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译文: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注释:¹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每因暂出犹¹思伴²,岂得³安居不择(zé)邻。
译文: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注释:¹犹:尚且,还。²伴:陪伴的人。³岂得:怎么能。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可独¹终身数相见,子孙长²作隔墙人。
译文: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¹可独:哪里止。²长:通“常”,往往,经常。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3-804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12-313页

yuánbolínxiānyǒushìzèng--bái

píngshēngxīnzuìxiāngqīnyǐnqiángdōngwèishēn

míngyuèhǎotóngsānjìng绿yángzuòliǎngjiāchūn

měiyīnzànchūyóubànānlín

zhōngshēnshùxiāngjiànzisūnzhǎngzuòqiá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