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披岳麓翠帷张,雨浥春畴细草香。人带断霞过小渡,鸟冲飞絮入斜阳。
烟披岳麓翠帷张,雨浥春畴细草香。人带断霞过小渡,鸟冲飞絮入斜阳。
鞭丝帽影垂垂远,日观天门望望长。岭半桃花陇头麦,肯输物色与江乡。
鞭丝帽影垂垂远,日观天门望望长。岭半桃花陇头麦,肯输物色与江乡。
赵执信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咏黄莺儿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yǒnghuángyīngér--zhèngyīn

zhuǎnshēngyóujiāngfēiwèidiào

gāofēngjiè便biànchùqiānqiáo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上帝深宫¹闭九阍(hūn)²,巫咸³不下问衔(xián)冤。
译文:天帝高高在上,天门紧闭,更不派神巫下凡来问一下刘蕡您的冤情。
注释:刘蕡(fén):字去华,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应二年(826年)进士。李商隐的友人。¹深宫:一作“深居”。²九阍:九重宫门。³巫咸:传说中的古代神巫。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黄陵¹别后春涛隔²,湓(pén)³来秋雨翻。
译文:自从去年春天与您在黄陵分别后就一直被滔滔江水阻隔,再也没有见面,一别之后,等来的竟是您客死浔阳的噩耗。
注释:¹黄陵:在今湖南湘阴县北。²春涛隔:言去年黄陵别后,方历一载。时商隐在长安,与蕡所处之地遥隔大江,故云“春涛隔”。³湓问:指江州,即浔阳,今江西九江。刘蕡可能卒于此地。⁴书:此指讣书。从江州传来刘蕡的死讯,正是秋雨降落之时。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只有安仁¹能作诔(lěi)²,何曾宋玉解招魂³
译文:我此时只能像潘岳一样空作哀诔之文,却无法为您招魂使您起死回生。
注释:¹安仁:西晋潘岳的字,他长于写作哀诔文。此句以潘岳自喻,说自己只能空作诗文以致哀悼。²诔:古代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的文体。³招魂:《楚辞》篇名,王逸认为是“宋玉怜屈原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平生风义¹兼师友,不敢同君²哭寝门³
译文:刘蕡您平生高风亮节,于我亦师亦友,我不敢与您同列,更不敢在寝外哭悼亡灵。
注释:¹风义:风度节义。此谓以交情而论,我们是朋友;但以风骨气节而论,我则敬之为师。²同君:与您一样,作为同辈。《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说:“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即师重于友之意。商隐敬重刘蕡的为人,所以说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而在寝门以外哭吊他。³寝门:内室的门。

  首联寓言刘蕡被冤贬的情景:高高在上的天帝,安居深宫,重门紧闭,也不派遣巫咸到下界来了解衔冤负屈的情况。这幅超现实的上下隔绝、昏暗阴冷的图景,实际上是对被冤贬的刘蕡所处的现实政治环境一种象征性描写。比起他另外一些诗句如“九重黯已隔”、“天高但抚膺”等,形象更加鲜明,感情也更加强烈。诗人的矛头,直接指向昏聩、冷酷的“上帝”,笔锋凌厉,情绪激愤,使这首诗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中。

  颔联从去年春天的离别写到今秋的突闻噩耗,大中二年初春,两人在黄陵离别,以后就一直没有再见面,故说“黄陵别后春涛隔”。第二年秋天,刘蕡的死讯从浔阳传来,故说“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鲜明而含蕴的意境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春涛隔”,不只形象地显示了别后江湖阻隔的情景,而且含蓄地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春涛”的形象,更赋予这种思念以优美丰富的联想。“秋雨翻”,既自然地点明听到噩耗的时间,又烘托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使诗人当时激愤悲恸与凄冷哀伤交织的情怀,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得到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句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衬出死别的悲伤。感情先由上联的激愤沉痛转为纤徐低徊,又由纤徐低徊转为悲恸激愤,显得波澜起伏。

  前幅由冤贬到死别,在叙事的基础上融入浓厚的抒情成分。后幅转为直接抒情。颈联以擅长作哀谏之文的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和“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而作《招魂》的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解),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徒唤奈何的心情,下句尤显得拗峭遒劲。

  尾联归结到彼此间的关系,正面点出题中的”哭”字。刘蕡敢于和宦官斗争的精神和鲠直的品质,使他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获得很高的声誉和普遍的崇敬,当时有声望的大臣牛僧孺、令狐楚出镇襄阳、兴元时,都辟刘蕡入幕,待之如师友。诗人和刘蕡之间,既有多年的友谊,而刘蕡的风采节概又足以为己师表,所以说“平生风义(情谊)兼师友”。《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诗人尊刘蕡如师,所以说不敢自居于刘蕡的同列而哭于寝门之外。这两句,不但表达了侍人对刘蕡的深挚情谊和由衷钦仰,也显示了这种情谊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正因为这样,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思想意义就远远超越一般友谊的范围,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诗人的悲痛、愤激、崇敬与同情也就不只属于个人,而具有普遍的意义。直接抒情,易流于空泛、抽象,但由于诗人感情的深挚和表达的朴素真切,则显出深沉凝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9-1150

liúfén--shāngyǐn

shàngshēngōngjiǔhūnxiánxiàwènxiányuān

huánglíngbiéhòuchūntāopénshūláiqiūfān

zhǐyǒuānrénnéngzuòlěicéngsòngjiězhāohún

píngshēngfēngjiānshīyǒugǎntóngjūnqǐnmén

献岁发,吾将行。
献岁¹发,吾将行。
译文:在新年伊明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注释:¹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春山茂,春日明。
译文: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
园中鸟,多嘉声。
园中鸟,多嘉声¹
译文: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注释:¹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
梅始发,柳始青。
梅始发,柳始青。
译文: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泛舟舻,齐棹惊。
泛舟舻(lú),齐棹(zhào)¹惊。
译文: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注释:¹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奏《采菱》,歌《鹿鸣》。
奏《采菱(líng)》,歌《鹿鸣》。
译文: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风微起,波微生。
风微起,波微生。
译文: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
弦亦发,酒亦倾。
弦亦发,酒亦倾。
译文: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池,折桂枝。
入莲池,折桂枝。
译文: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芳袖动,芬叶披。
译文: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两相思,两不知。
两相思,两不知。
译文: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
夜来匆匆饮散,欹(qī)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mèi)²
译文:晚上喝过酒后匆忙地散场,我斜靠在枕头上,背对着灯,很快就入睡了。酒意渐渐消散,很容易醒来,窗户和帘子被风吹动,打断了我的梦境,我只得披着衣服重新起身,忧心忡忡,难以再次入眠。
注释:¹欹:斜靠着。²悄无寐:忧愁得睡不着。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也应暗同此意。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¹、犹阻归计。甚况味²。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yuān)(wéi)静,永漏³(tiáo),也应暗同此意。
译文:追悔当初,与绣阁中的她话别得太容易了。距离回去的日子还有很长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境况和情感中,我在旅馆里虚度着年终岁末。我时常怀念着她娇美的面容。或许她也在静静的鸳鸯帷帐里孤守空房,夜深人静时,滴水的漏壶不停歇,夜晚漫长,她或许也和我一样心情如此。
注释:¹日许时:宋代熟语,还有很多时间。²况味:境况和情味。³永漏:夜长。⁴迢迢:悠长的样子。

mèngháijīngshídiào--liǔyǒng

láicōngcōngyǐnsànzhěnbèidēngshuìjiǔquánqīngzuìhúnxǐngfēngjiēliánlóngmèngduànzhòngqiāomèizhuīhuǐdāngchūxiùhuàbiétàiróngshíyóuguīshénkuàngwèiguǎncánsuìxiǎngjiāomèishǒuyuānwéijìngyǒnglòutiáotiáoyīngàntóng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野明,秋风白¹,塘水漻(liáo)²虫啧(zé)³
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注释:¹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²漻漻:水清而深。³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云根¹苔藓(xiǎn)²山上石,冷红³泣露娇啼色。
译文: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注释:¹云根:云雾升起之处。²苔藓:青苔。³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⁴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荒畦(qí)¹九月稻叉牙²,蛰(zhé)(yíng)³低飞陇(lǒng)径斜。
译文: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注释:¹荒畦:荒芜的田地。²叉牙:参差不齐。³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脉(mài)¹水流泉滴沙,鬼灯²如漆³松花。
译文: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注释:¹石脉:石缝。²鬼灯:磷火。³如漆:明亮如漆。⁴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nánshāntiánzhōngxíng

 tángdài 

qiūmíng qiūfēngbái tángshuǐliáoliáochóng 
yúngēntáixiǎnshānshàngshí lēnghóngjiāo 
huāngjiǔyuèdàochā zhéyíngfēilǒngjìngxié 
shímàishuǐliúquánshā guǐdēngdiǎnsōng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