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译文:窗外,万事如同尘埃一般。窗内,自身如同活在梦境中。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既知身是梦,一任¹事如尘。
译文:既然知道人生如梦,那就放任万事成为尘埃吧。
注释:¹一任:听凭。

shíyuèèrshíliùsān--fànchéng

chuāngwàichénchénshìchuāngzhōngmèngmèngshēn

zhīshēnshìmèngrènshìché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窗外,万事如同尘埃一般。窗内,自身如同活在梦境中。

既然知道人生如梦,那就放任万事成为尘埃吧。

注释

一任:听凭。

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3版。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李密,字令伯,犍(qián)为武阳人也,一名虔(qián)。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zhēng)¹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²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qiáo)周,周门人方之游夏³
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注释:¹烝烝:纯一宽厚的样子。²躬自:自己,亲自。³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少仕¹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译文: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注释:¹仕:做官。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¹。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译文: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注释:¹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hé)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译文:(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百姓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身处高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李密最后死在家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¹白云间,一片孤城²万仞(rèn)³山。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注释:¹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²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³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qiāng)¹何须怨²杨柳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¹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²何须怨:何必埋怨。何须:何必。³杨柳: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⁴不度:吹不到。度:吹到过。⁵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2-53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6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75

liángzhōuèrshǒu ·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huángyuǎnshàngbáiyúnjiān piànchéngwànrènshān 
qiāngyuànyángliǔ chūnfēngménguān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阳台¹雾初解²,梦渚(zhǔ)³水裁(lù)
译文:巫山县的夕雾初收,云梦泽的水慢慢清澈。
注释:¹阳台:楚台名。在今重庆巫山县。²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³梦渚:指云梦泽。⁴裁:始。⁵渌:澄清,清澈。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远山隐且见¹,平沙断还绪²
译文: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江边的沙岸时断时续。
注释:¹隐且现:若隐若现。²断还续:若断若续。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分弦¹²苦音³,别唱多凄曲
译文:席间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十分悲苦凄婉。
注释:¹分弦:谓饯别夜宴上所奏的弦乐。²饶:多。³苦音:悲苦的音凋。⁴别唱:谓夜宴饯别时所唱的歌。⁵凄曲:悲凄的曲调。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尔拂后车¹尘,我事东皋(gāo)²(sù)
译文:你挥去后车上的尘埃以便登车上路,我将启程前行辞官归田,躬耕陇亩。
注释:¹后车:副车,侍从之车。²东皋:水边向阳高地,泛指田园。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送行友人“谢文学”即诗人谢朓途中所感。第一联和第二联联写诗人想象从京都到荆州途中之景;第三联写饯别的宴席情景,第四联写辞官归隐之意。此诗用借景抒情、烘托等手法,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诗的开头两句,写法有些特殊,破空而起,推出“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来。“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以切“离夜”之景,“水裁渌”三字,暗点节候,说明春天到了,春水刚刚变绿。从“雾初解”与“水裁渌”看,当是近景的描绘,从“阳台”与“梦渚”的地理位置看,却又不在南京附近,这似乎是个矛盾。这样写,作者可能有两种用意:一是用“阳台”与“梦渚”指代建康的台榭和洲渚,这是借代手法,在六朝诗中常见。另一种含义是,作者送别的友人是从建康到荆州去,“阳台”与“梦渚”均在荆州所辖范围内,作者运用“视通万里”的神思,想象友人去处的景物,表示自己的心已经追随友人而去,以想象中的远景描绘,系念远行之人。这样把惜别之情,由此地写到彼地,描绘得回环往复,曲折而深婉。饯别谢朓是在夜晚,从题目中的“离夜”二字可以看出,同时又是在春天。谢朓的答谢诗《和别沈右率诸君》云:“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王融《饯谢文学离夜》云:“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等,均可证明。三、四两句,紧承首二句,继续写景,即写望中的远景,以送远行的友人。在明月当空的春夜,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依稀可见,陆地若断若续。因在夜间,又系远景,所以这两句写景给人朦胧的感觉。而迷蒙的夜色又为分别罩上一层茫茫然的色彩与气氛。

  首四句的写景,正蕴含着难以言尽的离情。五、六两句,笔锋一转,由借景言情,转换到正面描写离情别绪上来。“分弦”“别唱”指离夜宴会上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苦音”与“凄曲”为朋友之间的分别罩上了一层悲苦的气氛。借助音乐来表现离情,使诗歌的抒情手段更加丰富,诗的意境也更浑厚而且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分别就友人谢朓与自己两方面而言,一转双收。“尔拂后车尘”,拂尘表示要登车上路。此句系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的典故,以切合谢朓为随王文学的身份。“我事东皋粟。”范云比谢朓年长十三岁,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仕途不太顺利,故在与友人分别之际,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想躬耕陇亩,辞官归田,或像阮籍那样,“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阮籍《奏记诣蒋公》)或像陶渊明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从辩体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永明体”诗歌。沈约、谢朓等人都是“永明体”的创始人。

  此诗声韵婉谐,八句四联,每一联对仗都比较工稳。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第132页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山又水¹,行尽吴头楚尾²。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mèi)³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注释:¹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²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³梦寐:此借指兄弟团聚。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君似成蹊(xī)桃李¹,入我草堂松桂²。莫厌岁寒³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译文: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¹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²草堂松桂:代指隐居。³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⁴无气味:大乘佛教。

  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充满对知命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表现了兄弟情深。

  上片叙述知命不远万里前来贬所看望词人,兄弟秉烛相对,恍若梦寐,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情。“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这两句是说,你携着我的妻儿一路跋山涉水,穿越那古代吴、楚两国的边界,千里迢迢来看我,真是不容易啊。开首两句极言路途之坎坷遥远,对弟弟不因自己遭贬而稍移兄弟之情,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吴头楚尾”的说法含蓄别致,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上的讲究。“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兄弟二人别后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且在作者遭贬之际,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此情此景,真不是是两人所曾预料到的。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对兄弟重逢的惊喜之情。“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喜事,更不必说是手足情深了。而且此时的词人无故遭贬,思想极度苦闷孤独,所以当看到兄弟妻儿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片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成蹊桃李,这里借用来称赞其弟黄叔达。两句是说:如今的你品行高洁、才华出众,如同那虽不夸耀自己却艳丽芬芳的桃李一样,备受时人赏识和推重;哪像我,仿佛那幽居深山草堂的松桂。词人以“松桂”自喻,表现了其遭远谪的处境,而且因“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桂”花虽不艳,其香却馥郁,它们都有君子才美不外现之品,以之喻己,于萧瑟中亦含少许自许和不平。“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如今的两人,处境和精神面貌都迥然不同,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心如槁灰;一个如阳春的桃李,一个如寒冬的松桂。作者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因为他对将来的前途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词人在莫名其妙地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后,自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号其所居为“槁木寮”、“死灰庵”,可见其心境之消沉落寞。如今面对自己的亲兄弟,满腹悲愤和辛酸涌上了心头,故能敞开心扉,流露出深深的悲观情绪。

  这首词语短情深,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作者运用其作诗的遒劲笔法,放笔直抒天伦情谊,质朴浑厚,为宋词中之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83-784
2、 丁敏翔.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5

jīnmén··shìzhīmìng--huángtíngjiān

shānyòushuǐxíngjǐntóuchǔwěixiōngdēngqiánjiāwànxiāngkànmèngmèi

jūnshìchéngtáocǎotángsōngguìyànsuìhánwèishēngjīn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¹
译文:魂梦悠扬,不由自主,直至夜来,还在故人之家。
注释:¹故人家:指旧时所恋之人家。
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香濛腊烛时时暗,户映屏人故故¹斜。
译文:烛光欲明还暗,飘移不定,照射于屏风而投在户上的影子也常常摇曳不定。
注释:¹故故:屡屡,常常。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檀的(dì)¹慢调²银字管³,云鬓(bìn)低缀(zhuì)折枝花
译文:她随意的调弄着银字管,檀的为饰,高耸的云鬟上低坠着饰花。
注释:¹檀的:古代妇女用红色点于面部的装饰。²慢调:指随意调弄。³银字管:有银字作饰的管乐器,古代笙笛类管乐器上常用银字作饰,以表音色的高低。⁴折枝花:是指插于云鬟之上的饰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shē)¹
译文:佳期难得,但是临近天明,又不得不别。从今后山重重水重重,天上人间。
注释:¹赊:长,远。

  此诗首联点题。“魂梦悠扬”,向读者显示:下文“还在故人家”云云,皆为梦游,并非实事。悠扬,指飘忽无定。“奈何”,处置、对付的意思。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诗云:“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大致与此联境界相似。整句是说:魂梦悠扬,不由自主,直至夜来,还在故人之家。“故人家”,即指旧时所恋之人家。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诗云:“瘴畏新病骨,梦到故人家。”也写因思念而魂驰故人之家。

  颔联写相会时的情景。“香蒙”对“户映”;“蜡烛”对“屏风”;“时时暗”对“故故斜”,对仗十分工整。上联已点出夜晚,这里“蜡烛”之语承上文而来,很是自然。而用了“香蒙”、“时时暗”等语,则更有朦胧之致,正是幽会时的情景.下句写户上的屏影。烛光欲明还暗,飘移不定,照射于屏风而投在户上的影子,也就摇曳不定而“故故斜”了。“故故斜”三字,用语十分婉丽。故故,是屡屡、常常的意思。杜甫《月三首》 诗:“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也以“故故”与“时时”构成工整的对仗。

  颈联转到“故人”。“檀的”是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如杜牧《寄沣州张舍人笛》诗云:“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慢调,则是指随意调弄。银字管,指有银字作饰的管乐器,古代笙笛类管乐器上常用银字作饰,以表音色的高低。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有“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之句,其中“银字”就是“银字管”。云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鬟是指环形的发髻,云鬟也称云髻,形容女子发髻浓密如云。折枝花,是指插于云鬟之上的饰花。从这一联中可知,梦中的“故人”,乃是一位女子,她云鬟高耸,檀的为饰,正在华年。弦管悠扬,表明她又是妙解音律。这一联中,“檀的”对“云鬟”;“漫调”对“低缀”;“银字管”对“折枝花”,对仗也十分工丽。

  尾联写惜别。虽然佳期难得,但是临近天明,又不得不别。一个“又”字,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洞口,指神仙所居的洞口,这是从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化来,唐人李阳冰《阮客旧居》诗云:“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赵嘏《早出洞仙观》也有“露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之句。此处用“洞口春深”之语,正暗示一别之下,夭上人间,后会难期,故云“人间别”。赊,是长、远的意思。李商隐《无题》 诗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末联的意境正与此相似。诗人虽未明说,然而相怜之深、相思之苦,溢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