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填词命。况添些、悲秋结习,悼春心性。不比五陵年少样,裘马但标轻俊。
生就填词命。况添些、悲秋结习,悼春心性。不比五陵年少样,裘马但标轻俊。
怎知道、欢场离恨。一副尊前奇绝泪,算除花、尚有谁堪赠。
怎知道、欢场离恨。一副尊前奇绝泪,算除花、尚有谁堪赠。
还为我,洒来肯。
还为我,洒来肯。
采香嫩约难凭准。想别后、雨花泥絮,维摩多病。烟柳明湖三面绿,著个才人小影。
采香嫩约难凭准。想别后、雨花泥絮,维摩多病。烟柳明湖三面绿,著个才人小影。
与背锦、生涯刚称。飘泊情天无住处,瘦东风、也似君行径。
与背锦、生涯刚称。飘泊情天无住处,瘦东风、也似君行径。
何日共,碧湘隐。
何日共,碧湘隐。

jīnlíngwángmèngxiāngmǐn--shùndǐng

shēngjiùtiánmìngkuàngtiānxiēbēiqiūjiédàochūnxīnxìnglíngniánshǎoyàngqiúdànbiāoqīngjùn

zěnzhīdàohuānchǎnghènzūnqiánjuélèisuànchúhuāshàngyǒushuíkānzèng

háiwèiláikěn

cǎixiāngnènyuēnánpíngzhǔnxiǎngbiéhòuhuāwéiduōbìngyānliǔmíngsānmiàn绿zhecáirénxiǎoyǐng

bèijǐnshēnggāngchēngpiāoqíngtiānzhùchùshòudōngfēngshìjūnxíngjìng

gòngxiāngyǐn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春欲尽,日迟迟¹,牡丹时。罗幌(huǎng)²卷,翠帘³垂。彩笺(jiān)书,红粉泪,两心知。
译文:春天就要结束了,天还是长长的难熬,牡丹又绽开了她的娇娆。罗帐高高地卷着,翠绿的绣帘垂地轻飘。我重读了旧时的书信,红粉脸上泪痕条条,你和我的相爱,我们相互知晓。
注释:¹迟迟:日长而天暖。²罗幌:罗绸制的帷幕。幌,帷幔。³翠帘:绿色的帘幕。翠,一作“绣”。⁴红粉:这里指粉红的脸颊。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人不在,燕空归¹,负²佳期。香烬(jìn)落,枕函³(qī)。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译文:你不在我的眼前,我就像春燕空归旧巢,白白地空守佳节良宵。香炷的灰烬又落了,相思的无眠揉约了枕套。今夜的月光分外的亮,月光下只见花儿稀少。明月更惹起我对你的思念,愿这相思如月在你床前照耀。
注释:¹空归:空空归来。²负:辜负。³枕函:枕套子。⁴欹:倾斜貌。⁵淡薄:稀疏,稀少。

  旧体诗、词大体上有齐言与长短句之别。但词中也有少数齐言者,这首词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间不免省略叙写与过渡的词语,出现若干空白。这就需要比勘揣摹,发挥联想,方能对词意有充分的体味。

  此词的题材是最常见的暮春思妇之闺怨。但用《三字令》这一特殊词调,在表现上显得格外别致。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遣词上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买花》)等诗句。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罗幌卷,翠帘垂。”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态,同时词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写转入闺房之内。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她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这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从“两心知”一句看,这信与其是她自己写就的情书,无宁看作是远方寄来的尺素。否则,便应是“忆君君不知”了。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

  过片紧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这里词语虽简单,怨思却甚深。“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景写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对比词语,拨换字面,颇增情致。

  这词在歌筳演唱该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齐,断而不见、乱,真有明珠走盘之清脆感、节奏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5-246

sānlìng··chūnjǐn--ōuyángjiǒng

chūnjǐnchíchídānshíluóhuǎngjuǎncuìliánchuícǎijiānshūhóngfěnlèiliǎngxīnzhī

rénzàiyànkōngguījiāxiāngjìnluòzhěnhányuèfēnmínghuādànbáoxiāng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诗不穷人¹,人道²得诗³,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¹⁰诗也¹¹,是乾坤¹²清气¹³,造物¹⁴须悭(qiān)¹⁵
译文:诗不会使人穷困,有人说写好诗,胜过获得官职。诗人能将山川草木,活灵活现纵情潇洒展现纸上;还可以让一切虫官乌兽,飞动在自己的笔端。时机成熟则水到渠成,风吹来船速就会加快,想做大官得二十四考并不难。惟独诗是天地间清气所钟,最美好,最宝贵,上天对此想必分外吝惜,不肯轻易赐人。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¹诗不穷人: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说,听见世人议论,诗人少显达而多穷困。对此,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诗人愈穷困,所作就愈工妙。并非诗“能穷人”(使人穷困),应是“穷者而后工”。他强调的是坎坷的人生经历对于优秀诗歌之创作的积极作用。词人这里则换一个角度立论,认为诗使人在精神上富有,因此生活上的穷困不是真正的“穷”。²人道:有人说。³得诗:写出好诗。⁴胜如:胜于。⁵得官:获得官职。⁶毫端:笔尖。毫:毫毛。古人写作用毛笔。⁷水到渠成: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光涌禅师》。是说水一流过,渠道自然形成。比喻条件一旦成熟,事情就会成功。⁸风来帆速:顺风来了,帆船便驶得快。喻意与上句相近。⁹廿四中书考:唐德宗时,大臣郭子仪“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即任中书令(宰相)二十四年,主持了二十四次对百官的政绩考核。¹⁰惟:只有。¹¹也:语气助词。这里的作用是表示停顿。¹²乾坤:本是《周易》八卦中的两个卦,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乾为阳,象天。坤为阴,象地。合称即指天地、世界。¹³清气:古人认为天地间有清、浊二气,清气生成一切美好的事物,浊气则相反。¹⁴造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故称天为“造物”,亦称“造物主”。¹⁵悭:吝啬。
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金张许史¹浑闲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³。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笏(hù)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译文:金张许史四大家族稀松平常,一时显贵未必有功名经得时间考验。南朝的将相大臣,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而人们谈到西湖的名胜,只提北宋寒士诗人林逋隐居过的孤山。就算高官的象笏堆满一床,头戴蝉冠的权贵满座皆是,但他们不会有新鲜诗句流传世间。诗圣杜甫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诗国,当年他也曾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井冻衣寒无钱无粮不能举火烧饭。
注释:¹金张许史:西汉时期四个富贵显赫的家族。²浑闲:浑,直、真。闲:等闲、寻常。³看:这里读平声。以上二句是说,达官贵人们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见得有多少功名能够留传后世。也可理解为:荣华富贵都不能传至千秋万代,总有衰败的一天。⁴算:细数。⁵象笏堆床:是说家族中做大官的人多。象笏:象牙制成的笏。⁶蝉冠满座:指家中来往交际的客人也都是显贵。蝉冠,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员的冠帽上有蝉形装饰。后人遂以“蝉冠”为达官贵人的身分标志。⁷杜陵老: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曾在长安东南的杜陵(汉宣帝陵)地区居住过,并自称“杜陵布衣”。⁸向年时:在那个年代。⁹井冻衣寒:不爨,即断炊。

  此词上片基本上是围绕欧阳修“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的观点来写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下片以达官贵人与贫寒诗人进行对比,认为诗人要比煊赫一时的金张许史之流有贡献,进一步抒发了词人蔑视权贵的激情。该词观点明确,情调乐观,用词很有分寸;而采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对突出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作者起句指出诗并不使人“穷”,后两句化用唐郑谷《静吟》“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句,作者对郑谷语是充分肯定的。词的开篇就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把作诗和作官对立起来,以诗人得诗胜于得好官来充分肯定诗人的价值,反映了古代文人投身诗文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此的真切热爱的语言。

  “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此四句化用欧阳修之语,言诗人胸中蕴藏着广阔的世界,笔端能驱使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万事万物都将进入诗篇。这里的“纵横”和“飞动”两个词语非常生动传神,把郁郁苍苍的山川草木和生机勃勃的虫鱼鸟兽表现得十分淋漓尽致,勾勒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世界。“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这些不仅为世俗的目光所仰慕,即使在正统史家看来也是难能可贵,可是作者用“水到渠成,风来帆速”两个浅而生动的比喻,说明他们的累至高官,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时会所致而已。名垂千古的忠臣良将不过如此,其他平庸之辈便更不在话下了。人们所说的,作者如此用笔,目的还在于反衬诗人之难得,并进一步把为官和作诗来进行比较。

  引出什么比作官还难的问题,作者答道:“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认为文章根据作者气质不同,分清浊二体。这里作者把秉沉浊之气者排出诗人行列,认为诗是天地间清气的集中表现,因此,造物者是不愿轻意给予的。言外之意是诗才难得,只有超脱了世间的庸俗气息才能得到天地间清气,写出清澈的诗篇。作者将写诗与天地间的传扬之气紧密相连,实则指出诗人乃得天地之最精而生,可谓将诗人价值推崇到极致。

  下片又从世间权贵不足贵说起。“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金日磾、张汤的后代,世为贵显,与外戚许氏、史氏交好,是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他们或是高官,或是贵戚,都曾权倾一时,为人们所羡慕,作者则认为极为平常,用“浑闲”二字,将这些当时大人物一笔抹杀。

  “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这一韵把历史上的权贵和历史上的诗人作了生动的比较。“南朝”指宋齐梁陈,当时将相多为腐败衰朽的高门士族,王、谢、瘐、顾几大姓之间轮流执掌国政。他们当时都曾不可一世,可是到此时人们对豪门贵胄记忆颇少,这里(包括上韵的“金张许史”)说的虽是古代的权贵,实际上指南宋王朝的权贵奸佞如史弥远、贾似道一类的人,他们或是已死,或正在气焰嚣张,世人为之侧目,作者认为他们迟早要被人们所唾弃。与此相反,那位宋初隐居于西湖孤山、妻梅子鹤的诗人林逋,虽然他也没有什么“功名”,但因为他不趋慕富贵,写下许多清丽的诗篇,因此被人们永远记忆,他的居住之地也成为西湖名胜,给湖山也增加无穷的魅力词人赞美创造精神财富的诗人,极力贬低富贵荣华,功名利禄,抒发词人蔑视权贵的激愤之情。到此作者意犹未尽。

  “蝉冠”二句言贵族之家尽可安排自己的子弟占据高官要职,传给他们财富权势,但却不可能给他们以济世的才华。他们不会有传世的诗句流传在人间,他们无法创造精神财富。写到这里,作者充满诗人的自豪感,因之,他举出了最能引起诗人骄傲的杜甫。

  “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这位诗国的圣人,精神财富创造者的巨人,他为人们留下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终生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可是他自己却常为饥寒所困,一子一女冻饿而死,自己最后也死于贫病交加。作者所举出的诗句是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之时,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所作,他无衣无食,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空囊》。其中有句:“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与杜甫同时的有多少横行一时的“五陵年少”、公侯卿相,乃至风流天子,但他们都如过眼烟云为人们所遗忘了。可是这位当时只“留得一钱看”的诗人却能以他美妙的诗篇,在宋代就受到普遍的尊敬(宋有人将杜甫比喻为集大成的孔子),成为众多诗人的欣慕的楷模,作者用这位诗国的权威压倒了世间(封建社会)以富贵势力为支撑的权威,使全词达到高潮。词至此戛然而止。这三句不仅和词的起韵相照应,也表明作者最尊崇的诗人是爱国忧民的诗人。

  该词表达作者对诗歌作用的见解,论述诗人的地位,同时又抒发了作者在饥寒穷困中坚持创作的执著之情,词人贬斥权贵反衬出作者的坚定,全词充满了为诗歌创作的献身精神,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豪情。

  词的基调高昂,激越气势磅礴,笔意跌宕。作者把诗人和权贵反复对比,层层深入,权贵越来越遭贬仰,“二十四考中书”的郭子仪真正是国家的功臣,平安史之乱,拒吐蕃入侵,勋劳卓著,而“金张许史”则半是功臣,半是外戚,但这些功臣也只是忠诚于汉室,和安邦定乱关系不大,这比郭子仪就差了许多,而南朝将相则多腐朽不堪,能定国安邦者少而又少,列“家笏”、“蝉冠”指那些借祖先荫庇而腾达的纨绔子弟,这些人更不足挂齿;用于对比的诗人,则从一般的诗人到隐逸山林的林逋,再到杜甫,逐级提高,更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安排可谓匠心独运。与表现内容相适应,作者用词颇为恰当精准,对郭子仪这样的功臣,只言达到也“不难”,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对“金张”等人则用“浑闲”,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轻视。对“南朝将相”则用了一个“算”字,有“何足算也”之意。对贵族子弟则一笔否定。

  由此看来,此词的修辞虽然朴素、通俗易懂,但却富于表现力。词人通过这首《沁园春》表达自己对诗歌作用的见解,论述诗人的地位,同时又抒发了自己在饥寒穷困中坚持创作的执著之情词。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6-2089页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弹破庄周梦¹,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²
译文:挣破了那庄周的梦境,来到现实中,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
注释:¹庄周梦: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有《庄子》一书。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化为大蝴蝶,醒来后仍是庄周,弄不清到底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²一采一个空:一作“一采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谁道 一作:难道)
谁道¹风流种²,唬(hǔ)³寻芳的蜜蜂。(谁道 一作:难道)
译文:谁知道它是天生的风流座,吓跑了采蜜的蜜蜂。
注释:¹谁道:一作“难道”。²风流种:一作“风流孽种”,风流才子,名士。³唬杀:犹言“吓死”。唬,一作“諕(huò)”。諕: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轻轻飞动¹,把卖花人搧(shān)过桥东。
译文:翅膀轻轻搧动,把卖花的人都搧过桥东去了。
注释:¹轻轻飞动:一作“轻轻搧动”。一本“轻轻”后还有“的”字。
这支小令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高度的夸张。作者紧紧扣住蝴蝶之大,甚至夸张到了怪诞不经的程度。但是,怪而不失有趣,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反复寻味,逼着人们去思索。从语言上看,小令恣肆朴野,浅近通俗,几无一字客词装饰,虽如随手之作,其味却端如橄榄,这正是散曲的上乘之境。

zuìzhōngtiān ·yǒngdié

wángqīng yuándài 

tánzhuāngzhōumèng liǎngchìjiàdōngfēng sānbǎizuòmíngyuán cǎikǒng 
shuídàofēngliúzhǒng xiàshāxúnfāngdefēng  (shuídàozuò nándào )
qīngqīngfēidòng màihuārénshānguòqiáodōng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¹,渔樵(qiáo)早市。永昼²端居³,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chún)玉藕,珠粳(jīng)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译文: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注释:¹哄:一阵喧闹。²永昼:白天。³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⁴丝莼:湖水植物,可作菜。⁵珠粳:贵重粳米。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因念浮丘¹旧侣,惯²瑶池³、羽觞(shāng)醉。青鸾(luán)歌舞,铢(zhū)摇曳,壶中天地。飘堕¹⁰人间,步虚声¹¹断,露寒风细¹²。抱素琴,独向银蟾¹³影里,此怀难寄。
译文: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注释:¹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²惯:习惯于。³瑶池:西方仙境。⁴羽觞:酒器,酒盏。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⁵沈:即“沉”。⁶青鸾: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⁷铢衣:轻衣。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⁸摇曳:飘荡。⁹壶中天地:仙境之一。¹⁰飘堕:飘落。¹¹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¹²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¹³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轻举美之情景。颇有“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柳永《木兰花》)的韵味,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解脱空虚苦闷的无奈心态。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与《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作《越调笛声慢》赠公显的心境一样,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遥慰,否则, “此怀难寄”。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的点化引用,作者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道时光易逝,叹怀才不遇;借仙话隐道,解脱空虚愁苦。纵观全词,抓住虽以“抱琴”“独向银蟾”遥慰,仍隐留着“此怀难寄”之感。

参考资料:
1、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45-246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5

shuǐlóngyín··xiǎogōudōngjiēzhǎngjiāng--shì

xiǎogōudōngjiēzhǎngjiāngliǔwěiànliányúnyāncūnxiāorénxiánhōngqiáozǎoshìyǒngzhòuduāncùnyīnlechéngshìdànchúnǒuzhūjīngjǐnxiāngliúliànyòujīngsuì

yīnniànqiūjiùguànyáochíshāngshěnzuìqīngluánzhūyáozhōngtiānpiāoduòrénjiānshēngduànhánfēngbàoqínxiàngyínchányǐng怀huáinán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非 一作:岂)
逢时¹²为贵,历代³无才。(非 一作:岂)
译文:生而逢时是最为难得,以往各代并非没有人才。
注释:郭隗:战国时期人,燕昭王客卿。¹逢时:谓遇上好时运。²独:相当于“特”。³历代:以往各代。⁴非:一作“岂”。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wěi)¹亦何²³,遂起黄金台
译文:郭隗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¹隗君:即郭隗。²亦何:何其,多么。³幸:幸运。⁴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招贤台,相传为燕昭王为礼遇郭隗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这首诗写战国时期贤士郭隗有幸受到燕昭王的礼遇,体现了作者对开明盛世的向往、对先贤丰功伟绩的追慕、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普遍遭际。全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全诗的主旨落在开头两句:“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这两句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慨,表明诗人的不得志,非己无才,实乃生不逢时。这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悲愤和辛酸,概括了封建时代许多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悲剧。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更加渴望明主,更加仰慕前贤。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昭王想招揽天下贤士报齐国之仇,首先为郭隗改建了宫馆,并且像对待老师那样地尊敬他。因此诗中说:“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

  这首诗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着对社会政治、人生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思考。此诗之所以能对后来的中国读者产生强烈的美学吸引力,靠的是文学历史的背景。它借古讽今,情感深沉,被看成令人信服的朴质风格,是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摹拟格式之一,即不是模仿行动和外界,而是模仿内在的情感状态。历史的联想使得这些情感成为正统的、极其严肃的情感,而不是纯个人关注的细微情感。此诗的创作可以说是诗人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一次重要实践。

参考资料:
1、 乔 玉.论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青春岁月,2017(20)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39-14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