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翠竹声寒,埽绿苔文细。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閒中味。
刻翠竹声寒,埽绿苔文细。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閒中味。
对镜两蛾颦,想像西施醉。欲唤鸱夷载拍浮,可解伤春意。
对镜两蛾颦,想像西施醉。欲唤鸱夷载拍浮,可解伤春意。
郑文焯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蓬莱¹院闭天台女²,画堂³(zhòu)人无语。抛(pāo)翠云,绣衣闻异香
译文:幽美的庭院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华丽的房屋里白天睡觉,没有人一起说话。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头发乌黑光亮,衣服上都残留着人乎寻常的香气。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¹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²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像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³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⁴昼寝:白天睡觉。⁵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⁶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⁷光:光亮。⁸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潜来¹珠锁(suǒ)²动,惊觉³银屏梦。脸慢笑盈(yíng),相看无限情。
译文:偷偷地进来碰到了有珍珠镶饰的门环,惊醒了女子的好梦。甜美可爱的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真有说不完的无限深情。
注释:¹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²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³惊觉:惊醒。⁴银屏梦:这里指好梦。银屏: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⁵脸慢: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⁶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⁷相看:对看,仔细看。

  前一首词写男女之间的私会,是女子在晚上潜往男子的居处。这首词仍是写私会,却是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

  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居所的精美,下启“画堂”,再加修饰,有一种金屋藏娇的意味。而用一“闭”字,强调深居禁严,难以接触,巳露出私情消息,与下片中的“潜来”相呼应。“人无语”,既指“昼寝”时光,周遭静谧无声,也表示到来的步履悄悄,不曾有所惊动。既没有惊动侍从,也没有惊动正在午睡的爱人,于是男子得以俯身注视卧榻上的爱人。她睡得香甜,睡得酣畅。乌黑闪亮的长发随意地披散在枕头上,绣花夏衣又轻又薄,透出那身体特有的香味,令人心醉。或是身体的移动,或是脚步的挪动,一个不经意的细微动作.带动了男子身上悬垂的玉佩,发出一二声清脆的鸣响,惊醒了梦中人。只见她双眸慢慢睁开,正与俯看者的目光相对,笑容随即在美丽的脸庞上轻轻荡漾,二人无语,“相看无限情”。这传神的描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上片写“潜来”光景,下片写“相看”情景,过片以“珠琐”承绣衣,正将会见的双方相联系。两阕一气呵成,上下之间,几乎不见痕迹。结句最有味,本是一方行为的叙述,此时换作了双方感情的交汇,虽是平平的描述,但热烈在其中。

  词中的“鸳鸯梦”用得很着力。因是思念而有“潜来”,因是深爱而俯身含情凝视,故因己及入而推想女子睡得如此香甜,一定是在梦中有相聚,鸳鸯正成双。唯其如此,女子“惊觉”之时,才不以为惊,而是“慢脸笑盈盈”。“鸳鸯梦”虽是猜测,却是感情的祈愿,因而将现实与幻梦浑然交织,梦里梦外,写出二人的心灵相通。注目相对之时,自有无限的柔情。又如“盈盈”二字的巧用。“盈盈”与“笑”相连,是形容笑容的可爱,而“盈盈”又可独立出来形容目光,刻画“相看”的情态,可谓是一词多义。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23-125页

mán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dài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huàtángzhòuqǐnrén pāozhěncuìyúnguāng xiùwénxiāng 
qiánláizhūsuǒdòng jīngjuéyínpíngmèng liǎnmànxiàoyíngyíng xiāngkànxiànqíng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苍莽寒空¹远色愁,呜呜戍(shù)²上高楼。
译文: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注释: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¹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²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吴姬¹(yuàn)²吹双管³,燕上悲歌五侯
译文: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注释:¹吴姬:泛指吴地歌姬。²怨思:怨恨悲伤。³双管:古乐器。⁴燕上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⁵别:一作“动”,一作“上”。⁶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千里关山¹边草暮,一星²烽火³(shuò)秋。
译文: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²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³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⁴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夜来¹霜重西风²起,陇(lǒng)³无声冻不流。
译文: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¹夜来:入夜。²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³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⁴冻:一作“噎”。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男儿生无所成¹头皓白²,牙齿欲落³可惜
译文: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注释:¹男儿生无所成:意谓男子汉大丈夫生活在世上无所成就。²皓白:纯白,洁白。³落:脱落。⁴真:实在,的确。⁵可惜:值得惋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¹献三赋²蓬莱(lái)³,自怪一日声烜(xuān)(hè)
译文: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注释:¹忆:回想。²献三赋:三赋,指杜甫所作的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³蓬莱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时改为蓬莱宫。⁴自怪:自己也奇怪。怪,奇怪、惊奇。⁵煊赫:即显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集贤学士如堵墙¹,观我落笔²中书堂³
译文: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注释:¹堵墙:指集贤殿内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如墙。²落笔:下笔。³中书堂:中书省的政事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往时¹文采动²人主³,此日饥寒趋(qū)路旁。
译文: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注释:¹往时:以往的时候。往,即过去、从前。²动:惊动,触动。³人主:指唐玄宗。⁴此日:即如今。⁵趋:奔走。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晚将末契(qì)¹托年少,当面输心²背面笑。
译文: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注释:¹末契:指长者与晚辈的交谊。²输心:掏心,表示真心。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译文: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
楚襄王与唐勒¹、景差²、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
译文: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几人出游于阳云之台。楚襄王说:“能给我说一段大话的人,赐上座。”
注释:¹唐勒:战国时期楚国人,和宋玉、景差同时,其文采过人,善辞赋,与宋玉、景差二人齐名。²景差:芈姓,景氏,名差,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后于屈原,与宋玉、唐勒同时以赋见称,主要作品有楚辞《大招》。
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
王因唏¹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
译文:楚襄王唏吁着说:“襄王我拿着太阿之剑,剥杀世人,血流成河,车子也被阻挡不可经过。”
注释:¹因唏:叹息。
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译文:唐勒说:“壮士一发怒,断绝天绳,北斗也害怕,泰山也被夷为平地。”
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
至景差曰:“校士¹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
译文:轮到景差,他说:“斗士之猛勇,令皋陶为之感慨,大笑所至,摧毁城楼。牙齿似锯齿一样锋利,如猪牙般如云密布,伸出万里长舌,唾沫横飞世间。”
注释:¹校士:考评士子。
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译文:轮到宋玉了,他说:“我以大地为车,以苍穹为盖,手中长剑伸出天宇之外。”
王曰:“未也。”
王曰:“未也。”
译文:楚襄王说:“不行,这不算什么。”
玉曰:“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
玉曰:“并吞四夷¹,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
译文:宋玉接着说:“我吞并四夷之地,喝干河流海域里面的水,跨越九州,没有可以容身之所。身躯巨大,充盈四方边塞,仍然发愁空间不够大。顶天立地,被压迫得无法抬头仰面。”
注释:¹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大江分九流¹,淼(miǎo)²成水乡。
译文: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注释: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¹流:一作“派”。²淼漫:一作“淼淼”。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舟子乘利涉¹,往来至²浔阳。
译文: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注释:¹利涉:船的代称。²至:又作“逗”、“经”、“过”。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因之泛五湖¹,流浪经²三湘³
译文: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注释:¹五湖: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湖泊。一说太湖。²经:又作“过”。³三湘:漓湘、潇湘、蒸湘(或沅湘、潇湘、蒸湘)。泛指湖南一带。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观涛¹壮枚发²,吊屈痛沉湘³
译文: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注释:¹涛:一作“潮”。²枚发:枚乘《七发》曾写“广陵观涛”一段。³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魏阙(què)¹心恒在²,金门³诏不忘。
译文: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注释:¹魏阙:宫门外阙悬法之所,因一代帝王所居。²恒在:指常在。³金门:金马门的省称。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遥怜上林雁(yàn)¹,冰泮(pàn)²也回翔。
译文: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注释:¹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²冰泮:冰融,解冻。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法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xúnyángfànzhōujīngmínghǎi--mènghàorán

jiāngfēnjiǔliúmiǎomànchéngshuǐxiāng

zhōuzichéngshèwǎngláizhìxúnyáng

yīnzhīfànliúlàngjīngsānxiāng

guāntāozhuàngméidiàotòngchénxiāng

wèiquēxīnhéngzàijīnménzhàowàng

yáoliánshànglínyànbīngpànhuíx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