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
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
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
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
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
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
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
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
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
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
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
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
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
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
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
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
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
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创作背景

  文天祥是“宋末三杰”,当初文天祥长期在朝廷中做官,认识了很多医术高超的医生,彭通伯就是其中一位,卫和堂则是这位大夫坐诊的地方。文天祥看到他高超的医术不仅能治病还能够理身,想到医术就和理国之术一样,看到医生用药有君臣佐使,就和用兵排兵布阵一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5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门隔花深¹梦旧游。夕阳²无语燕归愁。玉纤³香动小帘钩
译文: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注释:¹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²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³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⁴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落絮(xù)无声春堕(duò)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¹冷于秋。
译文: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注释:¹临夜:夜间来临时。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燕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构,”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燕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燕,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燕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燕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huànshā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wényīng sòngdài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yángyànguīchóu xiānxiāngdòngxiǎoliángōu 
luòshēngchūnduòlèi xíngyúnyǒuyǐngyuèhánxiū dōngfēnglínlěngqiū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吴头楚尾¹,一棹(zhào)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²
译文: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注释:¹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²长亭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huàn)游吾倦矣¹,玉人²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³,得且住,为佳耳。
译文: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注释:¹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²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³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旧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旧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旧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shuāngtiānxiǎojiǎo··xìng--xīn

tóuchǔwěizhàorénqiānxiūshuōjiùchóuxīnhènzhǎngtíngshùjīn

huànyóujuànrénliúzuìmíngwànhuāhánshíqiězhùwèijiāěr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燕郊¹芳岁²晚,残雪³冻边城。
译文: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
注释:¹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²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³残雪:残存的积雪。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四月青草合¹,辽阳²春水生³
译文: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注释:¹合:即长满,遍布。²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³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胡人¹正牧马,汉将日²征兵。
译文: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注释:¹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²日:即天天。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露重宝刀湿,沙虚¹金鼓²鸣。
译文: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
注释:¹沙虚:指沙土不结实。²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一作“金甲”。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寒衣著(zhuó)已尽,春服¹与谁成²
译文: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
注释:¹春服:春日穿的衣服。²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寄语洛阳使¹,为传边塞(sài)²情。
译文: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注释:¹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使者。²边塞:一作“边戍”。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四句是说: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起句点名时节地点。辽西地处北国,虽然已是晚春,却残雪犹存,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既称“芳岁”,复称“残雪”,再一个“冻”字,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四月”照应“芳岁晚”;“春水”暗应“残雪”。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意境宁静优美。

  “胡人月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四句意为:关外胡人月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月牧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此春天牧马,看似安宁祥和,实暗伏杀机,因而汉将日征兵,严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两句,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引出下文的感叹。

  “寒衣着已尽,春服谁为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四句意为: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应开头次句“残雪冻边城”。寒衣已尽,春服无着,戍边生活倍加艰辛,却无人知晓、可怜。“春服谁为成”,采用疑问语气,意即没有做成,自然引出结句寄语洛阳使,亦即寄语朝廷,要体恤边关将士的辛苦。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深切同情。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liáo西zuò--cuīhào

yànjiāofāngsuìwǎncánxuědòngbiānchéng

yuèqīngcǎoliáoyángchūnshuǐshēng

rénzhènghànjiāngzhēngbīng

zhòngbǎodāo湿shīshājīnmíng

hánzhejǐnchūnshuíchéng

luòyáng使shǐwèichuánbiānsāiqíng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xuě--zhàolín

sānqiūguānyúnwànpíng

xuěshìshāànbīnghànyuèmíng

gāoquēyínwèiquēzhǎngchéngzuòchéng

jiémáolíngluòjǐntiānzizhīmíng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长川波潋(liàn)(yàn)¹。楚乡淮(huái)岸迢(tiáo)(dì)²,一霎(shà)³烟汀(tīng)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xié)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yì)心情厌。
译文:长河波光闪动。我在楚地淮河岸边,路途还很遥远,顷刻之间烟雾笼罩的小洲上下了一阵雨,芳草青翠得好像被染过颜色。携带着书和剑往前走。值此美好天气景色,自己却因忧愁而病弱,赶路的心情很是厌烦。
注释:¹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²迢递:遥远貌。³一霎:谓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⁴烟汀: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⁵当此:值此。⁶多愁多病:因忧愁而病弱。⁷行役:指因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旅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望处旷野沈(chén)¹,暮云黯(àn)黯。行侵²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³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译文:举目望去,旷野深邃,暮云昏暗低沉。快马上就要黑了,急忙加快划桨投宿村店。辨认出村店快到了,船夫打招呼,遥遥给我指了指那亮起的一点渔灯。
注释:¹沈沈:同“沉沉”,深邃的样子。²行侵:将要接近。³舟子:船夫。

āngōngzizhōngdiào--liǔyǒng

zhǎngchuānliànyànchǔxiānghuáiàntiáoshàyāntīngguòfāngcǎoqīngrǎnxiéshūjiàndānghǎotiānhǎojǐngjuéduōchóuduōbìngxíngxīnqíngyànwàngchùkuàngshěnshěnyúnànànxíngqīnyòushìjiǎngtóucūndiànrènchéngjiāngjìnzhōuzixiāngyáozhǐdēngdi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