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辽鹤¹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²空千里。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注释:¹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²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凭仗桃根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mèi)²。犹有东门³泪。
译文: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¹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²衣袂:衣袖。³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寸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寸叶歌》三首,其二云:“寸叶复寸叶,寸叶连寸根。寸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寸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diǎnjiàngchún··shānggǎn--zhōubāngyàn

liáoguīláixiāngduōshǎoshāngxīncùnshūlàngkōngqiān

píngzhàngtáogēnshuōliángchóujiùshímèiyóuyǒudōngménlè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

衣袂:衣袖。

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

  周邦彦年轻时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她已嫁与他人。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程艳杰 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9页
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¹短棹(zhào)²西湖³好,绿水(wēi)(yí)。芳草长堤,隐隐(shēng)处处随。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注释:¹轻舟:轻便的小船。²短棹:划船用的小桨。棹:桨。³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宋时属颍州。⁴绿水:清澈的水。⁵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⁶隐隐:隐约。⁷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无风水面琉璃(lí)¹滑,不觉船移。微动涟(lián)(yī)²,惊起沙禽³掠岸飞。
译文:芳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¹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形容水面光滑。²涟漪:水的波纹。³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强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1、 马亮 .欧阳修作品鉴赏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 :322-324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56 .

cǎisāng ·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 绿shuǐwēi fāngcǎocháng yǐnyǐnshēngchùchùsuí 
fēngshuǐmiànliúhuá juéchuán wēidònglián jīngshāqínlüèànfēi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常棣(dì)¹之华²,鄂(è)³(pī)(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译文: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
注释:¹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²华:即花。³鄂:通“萼”,花萼。⁴不:“丕”的借字。⁵韡韡:鲜明茂盛的样子。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死丧之威¹,兄弟孔怀²。莫³(xí)(póu)矣,兄弟求矣。
译文: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
注释:¹威:畏惧,可怕。²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³莫:高平之地。⁴隰:低湿之地。⁵裒:聚集。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jí)(líng)¹在莫,兄弟急难。每²有良朋,况³也永叹。
译文: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悲又鸣,只有血亲兄弟之间才能在陷入危难时互相帮助。那些平日最为亲近的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最多长叹几声。
注释:¹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水鸟今在莫野,比喻兄弟急难。²每:连词,虽然。³况:更加。⁴永:长。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兄弟阋(xì)¹于墙²,外³其务(wǔ)。每有良朋,烝(zhēng)也无戎
译文: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倒是那些平时最亲近的朋友,在最关键时刻往往于事无补。
注释:¹阋:争吵。²墙:墙内,家庭之内。³外:墙外。⁴御:抵抗。⁵务:同“侮”。⁶烝:长久。一说为发语词。⁷戎:帮助。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¹
译文:死丧急难和杂乱之事平息,一切将归于安定井然有序。遗憾的是此时此刻亲兄弟,竟不如朋友那样感情默契。
注释:¹友生:友人。生,语气词,无实义。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bīn)¹尔笾(biān)²,饮酒之³(yù)。兄弟既具,和乐且孺(rú)
译文:陈列好盘盏布好丰盛宴席,尽情地饮酒欢宴不醉不休。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到底是血脉相连一家骨肉。
注释:¹傧:陈列。²笾、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³之:犹是。⁴饫:宴饮同姓的私宴。一说酒足饭饱。⁵具:通“俱”,俱全,完备,聚集。⁶孺:相亲。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妻子好合¹,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²,和乐且湛(dān)³
译文:夫妻们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就好比婉转悠扬琴瑟协奏。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是那样和谐欢乐永久永久。
注释:¹好合:相亲相爱。²翕:聚合,和好。³湛:喜乐。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¹尔室家,乐尔妻帑(nú)²。是究³是图,亶(dǎn)其然乎?
译文:井然有序地安排家庭关系,把老婆孩子打发欢欢喜喜,前前后后认真考虑究根底,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注释:¹宜:安,和顺。²帑:通“孥”,儿女。³究:深思。⁴图:思虑。⁵亶:信,确实。⁶然:如此。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小雅·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假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频频发生。《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肯定,诗人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且有警世规劝之意。不过,这是在宴饮的欢乐气氛中所唱之诗,因此,在短暂的低沉后,音调又转为欢快热烈。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接描写了举家宴饮时兄弟齐集,妻子好合,亲情和睦,琴瑟和谐的欢乐场面。第七章“妻子”与“兄弟”的对照,包含了诗意的递进:“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而“兄弟既翕”,则“和乐且湛”。诗人似明确表示,兄弟之情胜过夫妇之情;兄弟和,则室家安,兄弟和,则妻孥乐。末章承上而来,卒章显志。诗人直接告诫人们,要深思熟虑,牢记此理: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明理规劝之意,更为明显。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3-326

cháng

míng xiānqín 

chángzhīhuā èwěiwěi fánjīnzhīrén xiōng 
sāngzhīwèi xiōngkǒnghuái怀 yuánpóu xiōngqiú 
lìngzàiyuán xiōngnàn měiyǒuliángpéng kuàngyǒngtàn 
xiōngqiáng wài měiyǒuliángpéng zhēngróng 
sāngluànpíng ānqiěníng suīyǒuxiōng yǒushēng 
bīněrbiāndòu yǐnjiǔzhī xiōng qiě 
hǎo qín xiōng qiědān 
ěrshìjiā ěr shìjiūshì dǎnrán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fú)平沙。
译文: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译文: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liǔ--kòuzhǔn

xiǎodàiqīngyānjiānxìnghuāwǎnníngshēncuìpíngshā

zhǎngtiáobiéyǒufēngliúchùyìngqiántángxiǎojiā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西塞¹云山远,东风²道路长。
译文:向西而行,放眼远方的西塞云山,惟有东风吹送着游子,前方的道路漫长。
注释:¹西塞:山名。在湖北黄石。²东风:指春风。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xún)阳。
译文:你我友情深厚,要胜过东海的潮水,送你离去直到过了浔阳才回来。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友人深情的惜别。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曾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从逻辑角度看,严沧浪显然认为五言绝句是难中之最了。后人对此当然难免有些争议,但其实严羽的感受是相当真实的。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绝句的“难”处,同时也指出了五言绝句的“妙”处。难,就难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本诗以区区二十字,写送别情怀,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堪称化“难”为“妙”的成功之作。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对偶轻盈脱俗,工稳端丽。“西塞”是行人的目的地。云山远隔,只在想望之中,诗人的朋友即将乘舟前往。西塞山在湖北,浔阳江在江西,船行是由东向西,逆水而上的。“东风”当然是顺风,可以减少逆水行船的困难。这既是写实,也包含着作者善意的祝福。当然,即使是一帆风顺,旅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一句“东风道路长”,既蕴含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深情的惜别,寥寥五字,真是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后二句“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进一层。既然客路工远,旅程孤寂,既然情热如火,不忍分离,那就该送上一程了。然而人不能送,因为情势不容;江潮也不能送,因为船向西而水东流,条件也不许可。那么,难道就让我的挚友孤雁独飞。去承受那漫漫征途中难耐的寂寞吗?不,诗人的心将时刻伴随着他。人心不比那无知的潮水,人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它将伴送着行人,驶过浔阳江,驶向那云山深处的西塞。句中以“人心”与“潮水”对举,而一个“胜”字,便借流水的无情反衬出友人的多情。音节虽促,而蕴蓄深远,耐人寻味。

sòngwángzhí--huángcéng

西sāiyúnshānyuǎndōngfēngdàozhǎng

rénxīnshèngcháoshuǐxiāngsòngguòxúnyáng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xīnyín

fén tángdài 

lǒngshàngér shǒuzhòngcháng 
chuāngxiàpāosuō shǒuzhīshēn 
yuànyānzhàoshū huàwéi姿 
xiàozhíqián ránjiāguóf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