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晴天碧(bì)四垂¹,楼前芳草²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tī)³
译文: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注释:¹碧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²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³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cháo)¹。忍听林表²杜鹃(juān)³啼。
译文: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注释:¹燕巢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²林表:林外。³杜鹃: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134页

huànshā ·lóushàngqíngtiānchuí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lóushàngqíngtiānchuí lóuqiánfāngcǎojiētiān quànjūnshàngzuìgāo 
xīnsǔnchéngtángxiàzhú luòhuādōushàngyàncháo rěntīnglínbiǎojuā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注释

碧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燕巢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林表:林外。

杜鹃: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赏析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134页
创作背景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彦曾任顺昌知府,这首词或许是这个时期所作。暮春之时,词人登高远望,看到天空中万里无云,地下芳草萋萋,远处的林外又传来杜鹃的啼鸣,触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怀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134页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758页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净扫黄金阶,飞霜¹²如雪。
译文:从空中流泻而下的月光,皎洁如霜雪,将堆满金黄落叶的台阶映照得异常光亮,好象经人清扫过一样。
注释:¹飞霜:降霜。²皎:白而亮。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下帘弹箜(kōng)(hóu)¹,不忍见秋月。
译文:闺人却放下窗帘去弹箜篌,这是因为她不忍 再看到这美好秋月的缘故。
注释:¹箜篌: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cuīguó

jìngsǎohuángjīnjiēfēishuāngjiǎoxuě

xiàliándànkōnghóurěnjiànqiūyuè

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送客饮别酒,千觞(shāng)¹无赭(zhě)²
译文:满怀凄苦饮酒送别朋友,千杯下肚脸上醉形不留。
注释:¹觞:古代酒器。²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¹
译文:什么东西最教伤心痛苦?马行环佩叮当人将分手。
注释:¹金环:马络头上的铜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野色浩无主¹,秋明空旷间。
译文:荒野景色浩渺无人管束,天高地远秋来气爽风柔。
注释:¹浩无主:因友人远去而感到原野也像失去了主宰般的惆怅。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坐来¹壮胆破,断目²不能看。
译文:茫茫原野好像失去主宰,只剩下空寂旷远的黄秋。
注释:¹坐来:顷刻,顿时。²断目:目断。一作“新月”。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zǎn)¹
译文:官槐排列引向西行的道路,簇集的青青树梢望不到尽头。
注释:¹“青梢”句:一作“青松稍长攒”。青梢,指槐树。攒攒,聚集的样子。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韦郎好兄弟,叠玉¹生文翰²
译文:韦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笔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锦绣。
注释:¹叠玉:联璧意。²生文翰:文章有光彩。文翰,文章,文辞。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hāo)(qiāo)¹
译文:荒山上有我寒酸简陋住处,一亩薄田蓬蒿丛生稻麦无收。
注释:¹蒿硗田:田之多石者。蒿,碻之误也。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夜雨叫租吏,春声¹暗交关²
译文: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与舂米声交错相杂吵扰不休。
注释:¹春声:一作“舂声”。²交关:交错。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谁解念劳劳¹?苍突²唯南山³
译文:韦郎远去谁了解我的酸楚?只有突兀的南山与我同苦忧。
注释:¹劳劳:忧怆的心情。一作“劳苦”。²苍突:苍翠而突兀。³南山:终南山。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作者与韦仁实兄弟的情谊,写得很有感情。

  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十二句写伤离别。开篇迅即点题,写“送客”。送别时心情凄苦,故饮千杯而面无红色,“何物最伤心”句,唤起下文,载着韦氏兄弟的马匹已经驰去,马络头上的铜环鸣响,最能使送别人伤心。“野色浩无主”以下六句,描写送别地之景物,秋时天高气爽,野色辽阔,无人管领,斯人已去,空留旷野。目断远处,不胜惆怅,顿时使人心碎胆破。此时只有一行行官槐的青树梢簇聚着,伸向西去的官道上。景物描写中饱含着诗人送别时凄苦的心绪和眷恋的情思。“韦郎好兄弟”已经远去,回想起他们文笔精妙,字字如积叠的美玉,很觉惋惜,不能再和他们说诗论文,徒增伤感。

  “我在山上舍”以下六句突然运用转笔,转写自己,慨叹自己困守不遇。先写家园土地之贫瘠,次写催租吏之困扰,夜雨中,催租吏的叫骂声和舂稻声交织在一起。“夜雨叫租吏,春(舂)声暗交关”二句刻画出催租吏雨夜上门催逼租税,农家被迫连夜舂米的辛苦景象,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影。最后二句说,有谁能像韦氏兄弟那样经常怜念我忧怆的心情呢?唯有苍翠突兀的南山陪伴着我。用问语收结,给人以悠然不尽的想象空间,更具含蓄美。结尾与开篇遥相呼应,韦氏兄弟与自己交谊深厚,所以离别时倍感伤心。

  全诗由饮别到送行,到惜别,到思念,并同自己的困境结合起来,真挚,凄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
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1

sòngwéirénshíxiōngguān--

sòngyǐnbiéjiǔqiānshāngzhěyán

zuìshāngxīnshǒumíngjīnhuán

hàozhǔqiūmíngkōngkuàngjiān

zuòláizhuàngdǎnduànnéngkàn

xínghuáiyǐn西dàoqīngshāozhǎngzǎnzǎn

wéilánghǎoxiōngdiéshēngwénhàn

zàishānshàngshěhāoqiāotián

jiàochūnshēngànjiāoguān

shuíjiěniànláoláocāngwéinánshān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shǐānqiū--sòngzhīwèn

guìlínfēngjǐngqiūshìluòyángchūn

wǎnjiāngtiānhǎofēnmíngchóushārén

juǎnyúnshānjiǎosuìshíshuǐlínlín

shìshìhuánglǎomiàoniányǐnlún

guīcānghǎiguìshēn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sài)草晚才青,日落箫笳(jiā)¹动,戚(qī)²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译文:傍晚时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悲伤无助,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¹箫茄:管乐器名。²戚戚:悲伤的样子。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小语绿杨烟,怯(qiè)踏银河冻¹,行尽关山到白狼²,相见惟珍重。
译文:彼此轻声细语地交谈,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¹银河冻:此处谓河水已结冰。²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起二句勾勒了落寞寂寥的大漠风光。天色欲晚,塞草青青,箫笳在落日映照的黄昏里,悲声阵阵。笳是边地独有,其声悲切寨苦。箫则不独于边地,江南江北皆有,但大漠箫声更显沉郁苍凉,李白《忆秦娥》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谓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将秦娥从梦中惊醒。有了凄冷的边塞氛围后,当写特殊氛围下的个人体验了。

  “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慨槭凄凄”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谓自己入夜后愁惨的心情。既是愁惨,那么也会像李易安一样,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是容若没有“三杯两盏淡酒”,他是“催度星前梦”,即催促引度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与自己相会。“星前梦”一语,大概是借用了汤显祖《牡丹亭·游魂》“生生独行无那,此夜星前一个”的句意而加以发挥。《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传世之作,小说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纳兰在此处用以指代夫妻情深,是以纵使关山阻隔,也愿梦魂相聚。

  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 “小语凄杨烟,怯踏银河冻”。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凄杨也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但是日夜思念之妻此时却来到了身边,与词人轻声细语地交谈:可天寒路远,她怎么来到这里,一定是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的,真是路途遥遥,关山难度,十分艰辛。然而好不容易相见了,却只道了一声珍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30-131页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¹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²,俄³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译文:有一天,(贾岛)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开始是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的动作,又做着敲的动作。不知不觉就走了半坊路,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贾岛却好似看不到一般。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清正严肃,出行时威势震动一路。贾岛不知不觉一直走到 (韩愈) 仪仗队的第三对,还在不停地做(推和敲的)手势。于是他被( 韩愈)左右的侍从推下了驴子,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方才醒悟过来。侍从想要责罚他,贾岛一一详细回答:“我偶然得了一联,吟到一个字没有定下来,神游到了诗中,以致于冲撞了您。我不是故意导致这个过失的,希望您明鉴。”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注释:¹炼:锤炼,引申为反复思考。²已:停止。³俄:不久,指时何短。⁴具对:一一详细回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