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墨场中老伏波¹,菩提坊²里病维摩。
注释:¹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²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菩提:和尚。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mì)句陈无己¹,对客挥毫秦少游²
注释:¹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²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诗人改“渡”为“过”,变得更准确、生动些。

  第二首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bìngjīngjiāngtíngshì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hànchángzhōnglǎo fāngbìngwéi 
jìnrénshuǐōu shíyǒuguīniúguò 

ménchén duìhuīháoqínshàoyóu 
zhèngzhīwēnbǎowèi 西fēngchuīlèiténgzhōu 

注释

注释

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

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菩提:和尚。

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

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解读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诗人改“渡”为“过”,变得更准确、生动些。

  第二首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悠悠我祖,爰(yuán)¹自陶唐²
译文: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
注释:¹爰:乃。²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因称陶唐氏。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miǎo)焉虞(yú)¹,历世重光²
译文: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
注释:¹虞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²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御龙勤¹夏,豕(shǐ)韦宾²商。
译文: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
注释:¹勤:服务,效劳。²宾:辅佐。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穆穆¹司徒²,厥(jué)族以昌。
译文: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注释:¹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²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以上是叙述唐尧、虞舜、夏、商、周时,陶氏的光荣历史。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纷纷¹战国,漠漠²衰周³
译文: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
注释:¹纷纷:骚乱的样子。²漠漠:寂寞的样子。³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凤隐于林,幽人¹在丘。
译文: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
注释:¹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逸虬(qiú)绕云¹,奔鲸骇(hài)²
译文: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
注释:¹逸虬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²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这两句形容战国、周末群雄战乱、狂暴纵横的乱世。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天集¹有汉²,眷(juàn)³予愍(mǐn)
译文: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注释:¹天集:上天成全。²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³眷:顾念,关心。⁴愍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wū)¹愍侯,运²当攀龙³
译文: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
注释:¹於赫:赞叹词。²运:时运。³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抚剑¹风迈²,显兹武功³
译文: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
注释:¹抚剑:持剑。²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³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书誓河山¹,启土开封²
译文: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
注释:¹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²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wěi)¹丞相²,允³前踪。
译文: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注释:¹斖斖:勤勉不倦的样子。²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³允:诚然,确实。⁴迪:追踪。这两句说陶青确实能继承父亲的功业。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浑浑¹长源,蔚(wèi)²洪柯³
译文: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
注释:¹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²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³洪柯:大树。这两句用涛涛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树比喻陶氏祖先的兴盛。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群川载¹导,众条载罗²
译文: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
注释:¹载:开始。²罗:罗列,布列。这两句用群川始导于长源、众枝条皆布列于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后代虽枝派分散,但都导源于鼻祖。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¹有语默²,运因隆寙(wā)³
译文: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
注释:¹时:指时运。²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³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隆:高起、兴盛。窊:低洼。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在我中晋¹,业融²长沙³
译文: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注释:¹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²融:光明昭著。³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huán)¹长沙,伊²勋伊德。
译文: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
注释:¹桓桓:威武的样子。²伊:语助词。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天子畴(chóu)¹我,专²征南国³
译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
注释:¹畴:使相等。²专:主掌。³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功遂¹辞归²,临宠不忒(tè)³
译文: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
注释:¹遂:成。²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³临宠不忒: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孰谓斯心¹,而近²可得。
译文: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注释:¹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²近:近世。这两句是说,像陶侃那样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难以得到的。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¹矣我祖,慎终如始²
译文: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
注释:¹肃:庄重,严肃。²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¹²二台³,惠和千里。
译文: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
注释:¹直:正直。²方:法则。³二台:指内台外台。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wū)¹仁考²,淡焉虚止³
译文: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
注释:¹於皇:赞叹词。皇:美,正。²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³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寄迹风云¹,冥兹愠(yùn)²
译文: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注释:¹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²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¹余寡陋²,瞻(zhān)望弗及³
译文: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
注释:¹嗟:感叹。²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³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顾惭华鬓(bìn)¹,负影只立²
译文: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
注释:¹华鬓:花白的头发。²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三千之罪¹,无后为急²
译文: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
注释:¹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²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我诚念哉,呱(gū)¹闻尔泣。
译文: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注释:¹呱:婴儿啼哭声。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bǔ)¹云嘉日,占亦良时。
译文: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
注释:¹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名汝曰俨(yǎn)¹,字汝求思。
译文: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
注释:¹俨: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温恭¹朝夕,念兹在兹²
译文: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
注释:¹温恭:温和恭敬。²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尚想孔伋(jí)¹,庶²其企³
译文: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注释:¹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²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³企:企及,赶上。⁴而:语助词。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¹夜生子,遽(jù)²而求火。
译文: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
注释:¹厉:同“疠”,患癞病的人。²遽:急,骤然。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凡百¹有心²,奚³于我!
译文: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
注释:¹凡百:概括之辞。。²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³奚:古疑问词,何。⁴特:独。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¹
译文: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
注释:¹可:合宜,好。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人亦有言,斯¹情无假。
译文: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注释:¹斯:此,这。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日居月诸¹,渐免于孩²
译文: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
注释:¹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²孩:幼儿。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¹
译文: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
注释:¹“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sù)兴夜寐¹,愿尔斯才²
译文: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
注释: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²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尔之不才,亦已¹焉哉²
译文: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注释:¹亦已:也就罢了。²焉哉:感叹词。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参考资料:
1、 黄茜.对《命子》的赏析[J].读者,2009,04.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一泓(hóng)清可沁(qìn)诗脾(pí)¹,冷暖年来只自知²
译文:一泓清澄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无尽的诗思;年复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谁能够理解知晓?
注释:¹诗脾:等于“诗肠”,指诗思、诗兴。²只自知:用佛家语“如鱼欲水,冷暖自知”(《传灯录》),表示别人无法理解。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译文: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载着歌舞画舫,那时候,与在山时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这首题冷泉亭的绝句,是在“冷”字上做文章,发表心中的感慨。前两句赞扬泉的清澈,说清泉引起诗人们无边诗兴,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但诗人们有谁能真正理解泉水本身的心意呢?冷暖只自知,固是从泉水的温度而言,更多的是发挥到世情的冷热上。后两句先说泉的热,即世情的热,以西湖上的歌舞繁华作代表,次以“在山时”的冷与出山的热作对比,表示惋惜。杭州西湖的繁华为东南首屈一指,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云:“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柳永的《望海潮》词更是极力铺陈了杭州盛况,以致于金主亮见了有投鞭南下之志。

  林稹在这里正是有感于当时富户官僚的穷奢极侈,借言泉的冷热,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现象表示不满,表示担忧。同时,诗又通过冷泉在山与入湖的对比,揭示处世的准则,劝勉人们要慎始慎终、洁身自好。诗沿用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思,说冷泉一旦与西湖水同流合污,便失去了本来面目,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清澄;同样,人一旦失足,也无法保持原来的令誉美名了。在题写山水名胜时,不忘警醒世人,把说理与写景结合,这是宋人绝句经常采用的手法。

  元韦居安《梅诗话》对这首诗很赞赏。韦居安还引了临川陈藏一的一首绝句,认为与林诗成就仿佛。陈诗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同样题冷泉亭,陈诗的意旨理趣显然无法与林诗比肩。唐白居易有首《白云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赞叹泉水在山时的悠闲,以出山之水喻世路坎坷,用意与林稹诗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

lěngquántíng

línzhěn sòngdài 

hóngqīngqìnshī lěngnuǎnniánláizhǐzhī 
liúchū西zài huítóuzàishānshí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译文: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风尘满身,前路漫漫,何处归程。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译文:仕途坎坷,身心疲惫,十年后的故地重游竟有如此多的感慨,暂且饮尽杯中离别的酒,君莫窃喜,君不见六朝奢华也终付与一江流水,万千感慨尽因暮色天涯。

  词的上片是一幅荒村行路图,用的是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深秋,鸡声叫了,冷冷的月光还没有褪去,西风吹落了枝头的枯叶,路边羞答答开着的菊花透露出一丝秋意,时候尚早,却已有人骑着马,踏着晨露,行走在寂寥的荒村路上。这行客便是张榘。

  “秋在黄花羞涩处”,“羞涩”两字极妙。古代的词人描写黄花的很多,或比作傲霜的勇士,或比作受欺的弱女,比作愁苦的象征,或当作悠闲的陪衬,惟独张榘用“羞涩”两字来形容,既写出此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的羞愤苦涩的心情。另外一层含义是傲霜独开的菊花在一夜的摧打之后也不免“羞涩”,花犹如此,人何以堪!张榘的“秋在黄花羞涩处”,其高度的艺术性正在于语意新颖,使黄花的描写与主人公的心理相一致。

  “满袖尘埃”句是全词的张本。由此而有“羞涩”,而有匹马晓行,而有无限感慨。“马羞”三句,将几个各不相干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图画。这三句在节奏安排上更有巧妙之处:马羞——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两字一顿,十三个字构成均衡的、没有起伏的七个音节,恰好符合词人独自骑马,“的得,的得”行进在荒凉山路上的单调呆板的节奏的心绪。

  如果说,上片主要是写景,那么,下片主要是言情。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下片则是词人到达陈氏山居之后所发的感慨。时隔十载,旧地逡巡,风物如故,然物是人非,怎能不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强烈感慨!这里词人借杜甫的诗意来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并进一步说“身”与“名”都被儒冠所误,足见愤慨之深!

  “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情态。“公莫舞”之“公”,乃指官场得势者,其含义与辛弃疾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相同。只不过词人不用玉环、飞燕事,而用“六朝旧事”来比喻。

  六朝共同的特点是统治者奢侈腐化、醉生梦死,因而一个个国运不长,相继灭亡。南宋的情况与六朝相似,词人似乎已预感到了它将重蹈六朝覆辙的历史命运,因而在这里借咏史抒发时事之感。这正是无数文人士大夫在六朝旧都——南京极易生出的感慨。所以“万感天涯暮”,不仅指从清晨到日暮的时间的流逝,而且包括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那些官场一时得意的小人的讽刺警告,对国家命运以及个人前途的忧虑担心,以及对自己被“儒冠误”的无言的哀叹。这里,词人用“六”“一”“万”几个数字,反复盘旋,层层深入,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将万感交集的复杂思想感情生动地表露了出来。

  这首词的用韵也有特色,“树、处、去、路、误、许、舞、暮”用上去声字押韵,有一种“促而未舒,往而不返”的声情,再加上《青玉案》词调的句法结构和谐少,拗怒多,使全词悲愤慷慨的情绪,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学而优则仕”,数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遵奉这一人生准则,在艰难的仕途上苦苦跋涉。由于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理想,所以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对做官总是趋之若鹜而甘愿在宦海中浮沉。张榘的这首词便表达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希望及时超拔出来。   

  词上片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荒村行旅图: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冷冷的淡月还挂在天边,照着那板桥上凝结着的一层雪白的浓霜。枯叶在萧飒的西风中漫天乱飞,然后堆积在山路边,或飘落在小溪里,而惟有金黄色的菊花还在桥边路旁羞答答地开放着,远处传来几声鸡啼,有人骑着马,形单影只地走过板桥,绕过小溪,沿着山路向僻静荒凉的山村走去。词的上片就为我们勾画出来这么一个寥落、清冷的秋景。其中最传神处乃是“秋在黄花羞涩处”。用“羞涩”一语来状菊花,新颖独到而且巧妙。“羞涩”既写出此菊花经过一夜的浓霜摧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内心的羞愤苦涩之情。作者何以在此时此地产生羞愤苦涩之情呢?了解一下张榘的生平即可知道,张榘是南宋人,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密文字。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看来,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以至失望。标题中的“被檄出郊”四字,就透露出这种心理,一个“被”字,传达出不情愿和无奈何之情。词人风尘仆仆在行于途中,“满袖尘埃推不去。”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羞涩”句,还带出了匹马晓行以及无限感慨。

  词的上片以写景来衬托心情,亦可说描写的是与外部世界相应合的心境。那么在词的下片中,紧接着就是抒发出作者到达陈氏山居后触发的无限感慨了。下片的第一句是:“身名多被儒冠误”。一个“误”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这就是此词的词眼。“十载重来漫如许”,一种失落和痛惜,笼罩在作者心头,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下片这开头两句使人自然联想到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那样的省悟。所以词人内心的苦痛、矛盾、悔恨、怨尤、无奈,全在这两句中传达出来了。“且尽清樽”,乃是出于无可奈何,内心的苦痛、郁闷,兴许只能以酒相解了。这与上片的“满袖尘埃”遥相呼应。“公莫舞”乃是指官场得势之人,一时得势之人不必那么轻狂得意,你看“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什么荣辱啦,成败啦,在沧桑瞬变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像奢侈腐化,醉生梦死的六朝不也随风而逝,了无痕迹”全词行文至此,如大河入海,水到渠成,词人便深沉地轻叹一声:“万感天涯暮”。这是词人面对黄昏,想到身世国情,万感交集,发出的慨叹。其中这个“暮”字,却不仅指物理时间上的黄昏,亦是直感到国家命运已近黄昏。这结束的一句,承接前面所有文字,举重若轻,把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深而又生动地表露出来了。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倚(yǐ)¹霜树²³,镜天无一毫
译文: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注释:¹倚:靠着,倚立。²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³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⁴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⁵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南山¹与秋色²,气势³两相高。
译文: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²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³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凋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外,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的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空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部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的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第三句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终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原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和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这首诗却别出心裁的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的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但秋天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他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的表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赵丽雅.唐诗鉴赏解析.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923-924

chángānqiūwàng

 tángdài 

lóushuāngshùwài jìngtiānháo 
nánshānqiū shìliǎngxiānggāo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遥遥¹去巫峡²,望望³下章台
译文: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注释:¹遥遥:形容距离远。²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³望望:瞻望貌;依恋貌。⁴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巴国¹山川尽,荆(jīng)门烟雾²开。
译文: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注释:¹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²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wēi)¹
译文: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
注释:¹隈: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今日狂歌客¹,谁知入楚来。
译文: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
注释:¹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这首《度荆门望楚》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

  荆门,由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自古有“荆楚西门”、“荆门十二碚”之称,也是诗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经之地。这一带,水势湍急,山势险峻,郭景纯《江赋》说:“虎牙桀竖以屹卒,荆门阙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由此可见荆门山景观之胜。

  首联两句,是作者对自己行程的交代。诗首句“遥遥去巫峡”,“遥”远也,“遥遥”,远之又远。从梓州出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巫峡居三峡之中,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抵湖北巴东县渡口,全长九十里。过官渡口,至秭国,即“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多里也。”因此陈子昂诗中说:“望望下章台”,“望”,远看,“望望”,一再瞻看。诗人以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乡更远隔重山。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饱览楚国风光,因此望之又望。“下”,写出了长江水势,从李白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理解“下”字的意义和力量。“章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楚之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离湖上,也是陈子昂必经之地。“章华台”表明已入楚境。

  颔联分承一、二两句。“巴国山川尽”,度过荆门,生活了二十年的故乡巴蜀的奇山秀水此告别。这句不仅是对地理分界的一种说明,更是概写此行所历的巴蜀山川,包括雄奇险峻三峡在内,“尽”字中同样透露出与巴蜀山川告别的依依之情。“荆门烟雾开”,船未到荆门,远望两山对峙,但见烟雾缭绕,看不清前路;船过荆门,则烟消雾散,眼前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开”字正传神地表达出“度荆门”后心胸豁然的那份舒展感和兴奋感。而这种豁然开朗的舒展感又和此前舟行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逼仄感正形成鲜明对照,“开”字的精切不移于此可见。

  颈联两句,诗人更具体地状写楚境胜地。“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两句,对“烟雾开”三字,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城邑分畛域于苍野,可见人烟稠密,城邑不孤;树木断苍郁于白云,足见远树连天,碧野无际。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

  尾联是对“度荆门望楚”全部感受的集中表现:“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古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今有狂歌入楚之客,歌而过荆门。但“今日狂歌客”却显非昔日对现实不满的楚狂,而是对前途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狂”字是对初次离乡“入楚”,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诗人欣喜欲“狂”的感情的集中揭示。诗写到这里,感情发展到高潮,诗也在“谁知入楚来”的逸兴飞扬、顾盼自得中结束。一结可谓淋漓尽致,神情飞越,颇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味道。用楚狂接舆歌凤典,单取其字面,且将“狂”“歌”“楚”三字巧妙地分置两句,表达与原典完全不同的感情。

  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由此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6-67

jīngménwàngchǔ

chénáng tángdài 

yáoyáoxiá wàngwàngxiàzhāngtái 
guóshānchuānjìn jīngményānkāi 
chéngfēncāngwài shùduànbáiyúnwēi 
jīnkuáng shuízhīchǔ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