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难禁数别离,一樽春酒为谁悲。
绿杨深院花飞处,只有东风独自知。
老去难禁数别离,一樽春酒为谁悲。
绿杨深院花飞处,只有东风独自知。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钱王¹登假²仍如在,伍相随波³不可寻。
译文: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注释: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¹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²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³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平楚¹日和憎健翮(hé),小山香满蔽²高岑(cén)³
译文: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寻山大岭层层遮掉。
注释:¹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²蔽:蔽于,被遮掩。³高岑:高山。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坟坛¹冷落将军岳²,梅鹤凄凉处士林³
译文: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注释:¹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²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杭州西湖畔有岳坟。³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何似¹举家²游旷(kuàng)³,风波浩荡行吟
译文: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¹何似:哪里比得上。²举家:全家。³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⁴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⁵足:尽可。⁶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的风光景色来说。“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日和”的“健翮”,“蔽”于“小山香满”的“高岑”,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说:“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行吟”的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参考资料:
1、 王维森.鲁迅诗歌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51-152页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¹子水,白石凿(záo)²。素衣朱襮(bó)³,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译文: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注释:¹扬:激扬。一说扬为地名。²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子状。³襮: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⁴从:随从,跟随。⁵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⁶既:已。⁷君子:指桓叔。⁸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子水,白石皓(hào)¹。素衣朱绣²,从子于鹄(hú)³。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译文: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注释:¹皓皓:洁白状。²绣:刺方领绣。³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其忧:有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扬子水,白石粼(lín)¹。我闻有命²,不敢以告人。
译文: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注释:¹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²命:命令,政令。

  此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之比晋衰而将叛之。小河之水缓缓地流淌,流经水底的白石,清澈见底,映出粼粼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静安祥的环境。谁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很大的事变阴谋正在酝酿着。一群士兵身着白衣红领,准备在曲沃起事。他们看到了敬爱的桓叔将有所作为,非常高兴。跟随未来之主,必将成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历来是有所图、有所为、有所得的。

  此诗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着扬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衬着白衣红袖,旗甲鲜明,说明队伍正在整装待发。他们看到自己的领袖胜券在握,踌躇满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没有不成功的担忧。所以很自然地耳语起来。这样也使此诗笼罩着一种紧张又神秘的气氛。

  诗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指诸侯的衣服,程俊英认为这是叛变者所穿。蒋立甫反驳之。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23-225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26-228

yángzhīshuǐ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ángzhīshuǐ báishízáozáo zhū cóng jiànjūn yún 
yángzhīshuǐ báishíhàohào zhūxiù cóng jiànjūn yúnyōu 
yángzhīshuǐ báishílínlín wényǒumìng gǎngàorén 

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柰,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于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作计议言云:“何能出?”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 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言, 展转相捉。小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过去世¹时,有城名波罗柰(nài),国名伽(jiā)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于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²诸伴言:“月今日死落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³作计议言云:“何能出?”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 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言, 展转相捉。小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duò)井水中。
译文:在过去的世界,有一个伽尸国,国内有座波罗柰城。在人烟稀少的树林中,有五百只猕猴。有一天,猕猴们到了一棵尼俱律树下,树下有口井,井中有个月亮的影子。猕猴头儿见了,对他的同伴们说:“月亮今天掉入井中了,我们应当一齐把它救出来, 不要让时间夜晚都黑沉沉的。”猕猴们共同商议说:“怎样才能救出月亮呢?”领头的猕猴说:“我知道救出月亮的方法,我抓住树枝,你们捉住我的尾巴,一个连一个,就可以捞出月亮。”那些猕猴随即照领头说的做,一个捉住一个,挂成一长串。差点接近水面时,连在一起的猕猴太重,树枝弱小,“咔嚓”一下折断了,所有的猕猴都掉入井水中。
注释:¹过去世:佛教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²语:说。³共:一齐。⁴计议:商议。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shāncūnsǒu--fén

záoyánrénchánchēngyǒuchǎnsuīzhānjīnxíngguìménquǎn

niúgēngbáishíjīnghuángjiǎnsuìshuāngsǎnnónghuàlóurénbǎonuǎn

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
渴饮颍(yǐng)¹流,饿喘吴门月。
译文:渴了就喝污浊的颍水,饿了就对着月亮喘粗气。
注释:¹颍水:淮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中岳嵩山。饿喘吴门月:句中引用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害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在这里以“饿”代“热”,形容极度饥饿。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jié)¹
译文:如果黄金也可以像粮食一样种植,那我耕地的动力就不会衰竭。
注释:¹竭:尽,完。

dàiniúyán--liúchā

yǐnyǐngshuǐliú饿èchuǎnményuèhuángjīnzhǒngzhōngj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