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xiāngmànzhúlǎoréndānhuà--tàiqīng

zhǐguāngcǎishényùnshēngdāngqīnxiěmànzhǎnpiānshàngyǒuànxiāngwèihuà

zhòngjiànjīngshénhuǎngshìyáochízhāixiàqiānhuásǎojǐntàidànzhuāngbiéyàngxián

xiǎngdānggōngzhīxiáshōushímínghuāxiāngràotíngxièxiāoxiánwèishìjiānshēngjià

shǒushūxìnggāoshàngjiāoyóuguǎyǒuxiánlángjiāxuézhuànshūkān

顾太清

顾太清

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清朝著名女词人。亦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¹,欲²饮琵(pí)(pá)³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注释:¹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²欲:将要。³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⁴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¹²莫笑,古来征战³几人回?
译文: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¹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²君:你。³征战:打仗。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75-376页

liángzhōu

wánghàn tángdài 

táoměijiǔguāngbēi yǐnshàngcuī 
zuìshāchǎngjūnxiào láizhēngzhànrénhuí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¹阳阳²,左执簧(huáng)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注释:¹君子:指舞师。²阳阳:洋洋得意。³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⁴我:舞师(君子)的同事。⁵由房:为一种房中乐。一说由房即游放。⁶只且:语助词。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¹,左执翿(dào)²,右招我由敖³,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¹陶陶:和乐舒畅貌。²翿: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³由敖:当为舞曲名。

  按余冠英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诗共二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 《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释,此诗写夫妻歌舞为乐。丈夫邀请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来,表现了他们自得自乐、欢畅无比的情绪。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因为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拥有较多的闲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此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6-13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138

jūnyángyáng

míng xiānqín 

jūnyángyáng zuǒzhíhuáng yòuzhāoyóufáng zhǐ 
jūntáotáo zuǒzhídào翿 yòuzhāoyóuáo zhǐ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天地无穷极¹,阴阳转相因²
译文:天地永恒存在没有终极,寒暑阴阳相互更迭。
注释:¹天地无穷极:指天地永恒存在,没有终极的时候。²阴阳转相因:寒暑阴阳相互更迭。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¹
译文:人生在人世间,生命极其短促,就好比风吹起尘土。
注释:¹忽若风吹尘:这里指人生短促,好像风吹起尘土。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愿得展¹功勤,输(shū)²于明君。
译文:愿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力为贤明的君主效力。
注释:¹展:舒展,发挥。²输力:尽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怀此王佐(zuǒ)¹,慷(kāng)(kǎi)独不群²
译文:怀着这样为帝王辅助的才能,卓越不凡,不同流俗。
注释:¹王佐才:足够辅佐帝王的才能。²慷慨独不群:指卓越不凡,不同流俗。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lín)¹尊神龙,走兽宗麒(qí)(lín)
译文:鳞介以神龙为尊,走兽以麒麟为宗。
注释:¹鳞介:指长有鳞甲的鱼和虫。这两句是以龙和麒麟的不凡,来比喻人的杰出。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译文:自己犹如神龙和麒麟一样,十分杰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càn)¹已分。
译文:孔子删定《诗》、《书》后,王者的事业已经很分明。
注释:¹粲:鲜明。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chěng)¹我径寸翰(hàn)²,流藻(zǎo)垂华芬。
译文:我用自己的文藻驰骋,以文章垂范后世,千古留名。
注释:¹骋:发挥才能。²径寸翰:形容大手笔。
这首诗主要写人生短促,应该及时建功立业,传名后世。在诗中曹植不但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颇想在文学上一展自己的才华。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¹直上九万里。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注释:¹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假令¹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²沧溟³水。
译文: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注释:¹假令:假使,即使。²簸却:激起。³沧溟:大海。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世人见我恒¹殊调²,闻余³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译文: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注释:¹恒:常常。²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³余:我。⁴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¹犹能畏后生,丈夫²未可轻年少。
译文: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注释:¹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²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大鹏”这一意象经常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8-159

shàngyōng--bái

péngtóngfēngyáozhíshàngjiǔwàn

jiǎlìngfēngxiēshíxiàláiyóunéngquècāngmíngshuǐ

shìrénjiànhéngshūdiàowényánjiēlěngxiào

xuānyóunéngwèihòushēngzhàngwèiqīngniánshǎo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秋幕府¹井梧(wú)²寒,独宿江城蜡炬³残。
译文: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注释:¹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²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³炬:一作“烛”。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永夜角声悲自语¹,中蜡²月色好谁看。
译文: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注释:¹“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²中蜡: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风尘荏(rěn)(rǎn)¹音书绝,关塞²萧条³行路难。
译文: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注释:¹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²关塞:边关;边塞。³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已忍伶(líng)(pīng)¹十年事²,强移³(qī)息一枝安
译文: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¹伶俜:流离失所。²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蜡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³强移:勉强移就。⁴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7-558

宿

 tángdài 

qīngqiūjǐnghán 宿jiāngchéngcán 
yǒngjiǎoshēngbēi zhōngtiānyuèhǎoshuíkān 
fēngchénrěnrǎnyīnshūjué guānsàixiāotiáoxíngnán 
rěnlíngpīngshíniánshì qiǎngzhī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