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上天,万物父母。大君宗子,天所畀付。天能生物,不能遂物。
于维上天,万物父母。大君宗子,天所畀付。天能生物,不能遂物。
左右斯民,大君之责。生欲有养,终欲有归。不有王者,孰主孰依。
左右斯民,大君之责。生欲有养,终欲有归。不有王者,孰主孰依。
维昔文王,泽及枯骨。掩骼埋胔,王政之一。世衰俗降,治不法古。
维昔文王,泽及枯骨。掩骼埋胔,王政之一。世衰俗降,治不法古。
虚文虽存,实政莫睹。流离委顿,掩覆莫施。下食蝼蚁,上食鸢鸱。
虚文虽存,实政莫睹。流离委顿,掩覆莫施。下食蝼蚁,上食鸢鸱。
吾皇圣神,心含大造。惠鲜茕鳏,绥辑饥殍。念厥没者,暴尸弃骸。
吾皇圣神,心含大造。惠鲜茕鳏,绥辑饥殍。念厥没者,暴尸弃骸。
孰悯孰恻,颠没草莱。阴雨霜月,冤语吟啸。朕主神天,宁不汝悼。
孰悯孰恻,颠没草莱。阴雨霜月,冤语吟啸。朕主神天,宁不汝悼。
天地虽大,或缺其仁。吾皇一念,旋乾转坤。乃召司徒,汝其度地。
天地虽大,或缺其仁。吾皇一念,旋乾转坤。乃召司徒,汝其度地。
悉俾瘗埋,汝勿怠事。乃召宗伯,汝其询咨。捡括以行,俾无或遗。
悉俾瘗埋,汝勿怠事。乃召宗伯,汝其询咨。捡括以行,俾无或遗。
相彼王郊,其土埴埴。墓人冢夫,乃经乃画。千夫如云,万锸如雨。
相彼王郊,其土埴埴。墓人冢夫,乃经乃画。千夫如云,万锸如雨。
劳相踊跃,畚筑具举。屋如堂如,斧如坊如。崇崇连连,郁其冈如。
劳相踊跃,畚筑具举。屋如堂如,斧如坊如。崇崇连连,郁其冈如。
于殇于厉,于士于旅。是凭是藉,是宅是处。焄蒿悽怆,若或有知。
于殇于厉,于士于旅。是凭是藉,是宅是处。焄蒿悽怆,若或有知。
枯壤衔恩,冥途结悲。周文则仁,据所目见。善推其为,皇泽丕遍。
枯壤衔恩,冥途结悲。周文则仁,据所目见。善推其为,皇泽丕遍。
皇泽丕遍,逮于重泉。矧也吾人,覆冒曷言。至和薰蒸,玄化坱圠。
皇泽丕遍,逮于重泉。矧也吾人,覆冒曷言。至和薰蒸,玄化坱圠。
动植蒙休,民不天折。宇宙清肃,罔有害灾。怪妖藏灭,诸福毕来。
动植蒙休,民不天折。宇宙清肃,罔有害灾。怪妖藏灭,诸福毕来。
补天不能,助地不及。百神效灵,左右拱翊。稽首圣皇,寿万千亿。
补天不能,助地不及。百神效灵,左右拱翊。稽首圣皇,寿万千亿。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7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dàn)¹长江水,悠悠²远客情。
译文:长江的水浩浩汤汤,远客心中的愁绪之情延绵不绝。
注释:¹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²悠悠:遥远;长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译文:将相思的遗憾寄与落花,可落花落地一点声音也没有。

nánxíngbié

wéichéngqìng tángdài 

dàndànchángjiāngshuǐ yōuyōuyuǎnqíng 
luòhuāxiānghèn dàoshēng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yǐ)¹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é)凝黛(dài)²,愁与恨³,几时极
译文:登上蛾眉亭凭栏望远,只见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飞瀑千尺悬空奔流,泻入滔滔长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与恨,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散?
注释:¹倚天:一作“倚空”。²两蛾凝黛:把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³愁与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绘成为含愁凝恨的样子。⁴极:穷尽,消失。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暮潮风正急,酒阑(lán)闻塞笛¹。试问谪仙²何处?青山³外,远烟碧。
译文:波涛汹涌的江水正卷起连天怒潮,浪高风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响起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塞外悲笛。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那万重青山外,千里烟波的尽头、郁郁葱葱的地方。
注释:¹塞笛:边笛,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当时采石矶就是边防的军事重镇(1161年虞允文曾大败金兵于此)。闻塞笛,暗示了作者的感触。²谪仙:李白,唐人称为谪仙。他晚年住在当涂,并且死在那里。³青山:在当涂东南,山北麓有李白墓(据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公墓志》)。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两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该词为登蛾眉亭远望,因景生情而作。风格豪放,气魄恢宏。

  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和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

  上阕以写景为主,情因景生。“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起句突兀,险景天成:登上蛾眉亭凭栏望远,只见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飞瀑千尺悬空奔流,泻入滔滔长江。词人见奇景而顿生豪情,“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前句是说: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谓凝止、聚积;在这里则指蛾眉凝愁;这便引出下面的句子“愁与恨,几时极”来,“极”谓极尽、完了: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与恨,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散?这里运用了拟人化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说的是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词人生于宋、金交兵、战火遍地的动乱年代,身为南宋官员,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与继续企求。

  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与景融。“怒两风正急,酒醒闻塞笛”是写:波涛汹涌的江水正卷起连天怒两,浪高风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响起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塞外悲笛。“塞笛”,自然是边塞亦即“塞外”的笛音;古人以长城为塞,“塞外”则指今长城以外亦即我北部边疆地区,它常与“江南”相对仗使用。身在南国的词人所听到的“塞笛”,只能是因为日夜将收复失地萦绕心头而形成的一种幻觉,在写作技巧上则是使用了跨越空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大胆联想,这使豪气之中多少带进了一丝苍凉。当然,“塞笛”也可指实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因为那时的采石矶就是南宋与金国交界的军事重镇,史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将虞允文曾大败金兵于此地。但诗词贵虚不贵实,若作前者理解,更增加些促人深思的、奇异的色彩。接下来词人又迅速将驰骋的想象拉回到眼前,这里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颠沛、依傍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生活的地方,采石矶一带正是诗人醉后入水、欲捕明月而葬身的地方。“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中,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作者对着茫茫江水,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此时此地,此景此情,这寻找、这呼唤,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据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公墓志》记载,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却也可理解为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结句“青山外,远烟碧”意境开阔,它不仅对前面之问句作了答复,而且是词人对愁与恨交错缠绕所作的奋力摆脱:那万重青山外,千里烟波的尽头、郁郁葱葱的地方,当更有令人神驰的景物。

shuāngtiānxiǎojiǎo··cǎishíéméitíng--hányuán

tiānjuézhíxiàjiāngqiānchǐtiānliǎngéníngdàichóuhènshí

cháofēngzhèngjiǔlánwénsāishìwènzhéxiānchùqīngshānwàiyuǎnyān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吾兄诗酒继陶君¹,试宰中都天下闻。
译文:你继承陶渊明的遗风,诗酒治理县政,管理中都的业绩天下传闻。
注释:¹陶君:指陶渊明。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译文: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我马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城隅(yú)¹(lù)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译文: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
注释:¹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译文:咱们今夜大醉一场,留下夜月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

biézhōngdōumíngxiōng--bái

xiōngshījiǔtáojūnshìzǎizhōngdōutiānxiàwéndōnglóufèngliánzhīhuì

nánchóuwèiluòfēnchéngshuǐmíngqiūhǎishàngqīngshānyún

zuìliúyuèyànxíngzhōngduànqún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肃肃花絮(xù)¹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jīng)
注释:¹花絮:指桃柳。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长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chūnyuǎn

 tángdài 

huāwǎn fēifēihóngqīng 
chángwéiniǎoquè chūnyuǎncháijīng 
shùyǒuguānzhōngluàn céngjiànwàiqīng 
xiāngguī yíng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惠远祠(cí)¹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译文: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注释:¹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十里。(三十 一作:三百)
水上西山¹如卧屏,郁(yù)郁苍苍三十里。(三十里 一作:三百里)
译文: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清清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注释:¹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中原北门¹形势雄,想见²城阙(què)云烟中。
译文: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注释:¹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²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望川亭¹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译文: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注释:¹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君不见,系舟山¹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fù)没。
译文: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注释:¹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¹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zú)
译文: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注释:¹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fén)流决入大夏门¹,府治移著唐明村²
译文: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注释:¹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太原古称大夏,故名。²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只从巨屏¹失光彩,河洛²几度风烟昏。
译文: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注释:¹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²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东阙苍龙西玉虎¹,金雀觚(gū)(léng)²上云雨。
译文: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注释:¹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²金雀觚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 高大。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译文: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译文: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¹河南往来苦。
译文: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注释:¹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冈。
南人¹鬼巫好禨祥,万夫畚(běn)(chā)²开连岗³。(开连岗 一作:开连冈)
译文: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注释:¹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²畚锸: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³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官街¹十字改丁字,钉(dìng)破并州渠(qú)²亦亡。
译文: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注释:¹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²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几时却到¹承平了,重看官家²筑晋阳。
译文: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注释:¹却到:等到。²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诗的前八句,写作者登上悬瓮山顶的望川享,鸟瞰眼前景色,美不胜收,并引触了深深盼感慨。惠远祠前的晋溪水,从悬瓮山麓汩汩流出,清澈透碧,水中绿萍嫩翠、锦鳞腾跃,掀起了一层层银白色的浪花;溪上的悬瓮山象一座巨大的卧屏,群峰竞秀,气势磅礴,草木葱清,景象万千;这里风景优美,形势雄伟,是中原大地的北大门,当年的晋阳故城就座落在这里,可以想见那巍峨的城阙高耸入云,景象无比壮观。站在望川亭上,回想起这座古城的兴衰变迁,感慨万端,如今眼前所展现出的,只有那千顷沃野上,一层层麦浪在春风中摇曳翻滚,那座悠久的历史故城已经不复存在了。

  接着,次八句,诗人回顾了晋阳故城被赵宋统治者废毁的历史。保宁元年(969),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进攻北汉,围困晋阳。在外敌入侵时,人民表现出积极御敌、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薜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簇”,就是晋阳人民面对侵略自发抵抗的爱国爱家精神的体现。然而城池被毁,生民被迁,河山虽然依旧形胜,但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便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中原北门”毁废后,给中原广大人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之灾。

  此后八句又从宋朝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角度予以鞭挞。“阙”指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形。用“苍龙”“玉虎”“金雀”等词形容之,极显其金碧辉煌、凌云欲飞的景象气势。如此宏伟壮丽的古迹,竟被付之一炬,且将民居尽焚,以致“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往来”二字,概括了数百年来无数人民的辛酸,它不仅鞭挞了宋统治者给山西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山西人民眷念故乡的传统。据传被掳至河南的山西人总不忘岁时回乡祭祀祖先,“往来”时还带些特产以充路资,此亦为晋商之渊源。“南人鬼巫”四句,则矛头直指宋王朝,斥其不重人事,迷信风水,导致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下场。

  末二句乃全诗主旨所在,前面从军事、政治、文化的角度阐述利弊,旨在希望金统治者再振围威,重建晋阳。

  全诗曲折往复,词语慷慨,气势雄放。抒发了强烈反对战争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龙德寿.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18
2、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1242-124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