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光前哲,知言众所迷。
学同颜氏好,功与孟轲齐。
献替心弥切,藩经政可稽。
儒官俨遗像,垂范逢江西。
笃学光前哲,知言众所迷。
学同颜氏好,功与孟轲齐。
献替心弥切,藩经政可稽。
儒官俨遗像,垂范逢江西。
王有大

王有大

王有大,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金溪县时,曾为陆九龄、陆九渊建祠(《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六《年谱》)。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¹,始僦(jiù)舍以处。时盛夏蒸燠(yù),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译文: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注释:¹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租赁。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一日过¹郡学²,东顾草树郁然,崇阜³广水,不类乎城中。并(bàng)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qī)孙承右之池馆也。坳(ào)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qí),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shāng)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hái)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gǔ)汩荣辱之场,日与锱(zī)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译文: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注释:¹过,拜访。²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³崇阜:高山。⁴并:通“傍”。⁵杠:独木桥。⁶钱氏:指吴越王钱镠。⁷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⁸北碕:北边曲岸上。⁹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qiǎn)。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huàn)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译文: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这篇文章作者模仿了柳宗元的文章的基本格调和具体表现方式,并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心态,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文章虽为记亭而作,但苏舜钦更借此抒发胸中丘壑,因而沧浪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文中成为推进内容发展的关键。文章总体不仅叙事写景,更有抒情议论;文章各个部分不仅作现状的描述,更注重于表现事件和思维的发展过程。总之,文章的布局及表现方式都出于抒写感情的需要,这篇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横遭迫害的文人的心灵历程。

  文章第一部分重在记叙,但在写构亭之前,以主要笔墨叙述了一个对高爽虚辟之地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士居偏狭不能出气,欲得高爽之地。这与其说是感官上的需要,不如说更是心理上的需要。因而,对寓居之地的寻求,正是作者心理情态的反映。它说明,愤懑和抑郁长久沉重地压在作者的心头,但他又不甘被苦闷压倒,力图从这一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和他以前的许多文人一样,他也只能从政治环境转向大自然,从山水草木中获取感情的补偿。而孙承祐所遗下的池馆,以它环境之美,以它“旁无民居”的幽僻,让作者一下子捕获到了与其心灵所需相契之点。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表现方法,以“顾”、“得”、“趋”等字真切地写出了他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于具体筑亭之事文中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亭名“沧浪”,取义于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词寓含着洗濯政治污浊之意,但作者也无意在这点上展开,因为当他把大量笔墨用于抒情议论时,亭名的这一层含义已不言而喻,不需再赘述了。

  这一佳地既然是作者在心情郁闷的情况下努力求索所致,因而他抒写自己从中获得的情趣,决非一般的赏心悦目。他一方面极写内心的舒坦自在,强调了他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另一方面,与上文“旁无民居”之语相呼应,再次强调了连野老也不至的宁静。这显然不同于陶渊明,“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二首》)那种乡居生活的乐趣。这是苏舜钦从他蒙受不白之冤的经历出发而产生的特殊心态。这种不仅要摆脱政事,甚至要摆脱一切人间往来唯与“鱼鸟共乐”的极端追求,是他心理上对黑暗现实所作出的逆向反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这次政治打击在苏舜钦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沉重印记。

  接着,文意深入一层。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表现了“形骸既适则神不烦”。那么,随之提出的“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则表明作者从对景色的沉迷转为清醒的反思和冷静的自责:这充分说明,作者现时的感情状态固然是受大自然的感染而成,却又是主观追求和自觉体验的结果,是有意识的心理调整,而浑浊丑恶的官场纷争和美好宁静的大自然两相对照,尤觉今日闲逸自在的可贵,也就更能实现他所需要的心理平衡。文章的最后部分,从对往事的“返思”再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这是由个人的遭遇而引出的在普遍意义上对人生处世问题的探讨,但即便如此,其中仍充满作者自己的感情体验。他体会到“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并坦率地表示,自己被废,并重新寻求到寄寓感情之物有了这两个外界条件,才使他有可能清醒地认识到内外得失之原,也才能从对仕宦的沉溺中完全得以解脱。作者的这一自我剖析是很客观,也是很深刻的。像苏舜钦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要从精神上摆脱仕宦的羁缚,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需要经历一个心灵搏斗的艰苦过程。这段文字反复出现一个“胜”字,显现出不同精神力量的较量,这正是作者自我感受在文字上的反映。然而,这种解脱毕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对现实的消极反抗。事实上,封建社会中没有几个失意文人能以这样的感情寄托方式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这篇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作者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文章的基本格调和具体表现方式,与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作者并非作简单的模仿,而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他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238-1241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赤帜¹插城²(fēi),东君³整驾归。
译文: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阳神准备驾车携着青帝归去。
注释:¹赤帜:红旗。²城:门扇。³东君:传说中的太阳神。代指春天。⁴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泥新¹巢燕闹,花尽²蜜蜂稀。
译文: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越加稀少。
注释:¹泥新:即新泥。²花尽:花已落尽。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槐柳阴初密,帘栊(lóng)¹暑尚微。
译文: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牖,暑气依旧轻微。
注释:¹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帘子;窗户。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日斜汤沐¹罢,熟练试单衣²
译文:太阳西斜,洗个畅快惬意的澡后,熟练地试穿起夏天的衣裳。
注释:¹汤沐:沐浴。²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管子·山国轨》:“春縑衣,夏单衣。”

xià

yóu sòngdài 

chìzhìchāchéngfēi dōngjūnzhěngjiàguī 
xīncháoyànnào huājìnfēng 
huáiliǔyīnchū liánlóngshǔshàngwēi 
xiétāng shúliànshìdān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¹²³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¹⁰危急存亡之¹¹¹²也。然¹³¹⁴¹⁵之臣不懈(xiè)¹⁶¹⁷¹⁸,忠¹⁹志之士²⁰忘身²¹于外²²者,盖²³²⁴先帝之殊遇²⁵,欲²⁶²⁷²⁸²⁹陛下也。诚³⁰³¹开张圣听³²,以³³³⁴先帝遗德³⁵,恢弘³⁶志士之气³⁷,不宜妄自菲(fěi)³⁸,引喻失义³⁹,以⁴⁰(sè)⁴¹⁴²(jiàn)⁴³之路也。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注释: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出征。师:军队。¹先帝:这里指刘备。²创:开创,创立。³业:统一中原的大业。⁴而:表转折。⁵中道:中途。⁶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⁷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⁸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⁹此:这。¹⁰诚:确实,实在。¹¹之:结构助词,的。¹²秋:时候。¹³然:但是。¹⁴侍:侍奉。¹⁵卫:守卫。¹⁶懈:懈怠,放松。¹⁷于:在。¹⁸内:朝廷上。¹⁹忠:忠诚。²⁰士:将士。²¹忘身:奋不顾身。²²外:朝廷外,指战场上。²³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²⁴追:追念。²⁵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²⁶欲:想要。²⁷报:报答。²⁸之:代词。²⁹于:向,对。³⁰诚:实在,确实。³¹宜:应该。³²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³³以:来。³⁴光:发扬光大。³⁵遗德:遗留的美德。³⁶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³⁷气:志气。³⁸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³⁹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⁴⁰以:因而。⁴¹塞:阻塞。⁴²忠:忠诚。⁴³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¹府中²,俱³为一体;陟(zhì)(zāng)(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¹⁰¹¹忠善者,宜付¹²有司¹³¹⁴其刑¹⁵赏,以¹⁶¹⁷陛下平¹⁸¹⁹之理²⁰,不宜偏私²¹,使内外异法²²也。
译文: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注释:¹宫中:指皇宫中。²府中:指朝廷中。³俱:全,都。⁴体:整体。⁵陟:提升,提拔。⁶罚:惩罚。⁷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⁸异同:这里偏重在异。⁹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作奸:为非作歹。科:科条,法令。¹⁰及:和。¹¹为:做。¹²付:交给。¹³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¹⁴论:评定。¹⁵刑:罚。¹⁶以:来。¹⁷昭:彰显,显扬。¹⁸平:公平。¹⁹明:严明。²⁰理:治。²¹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²²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¹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²,是以先帝简拔³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有所广益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注释:¹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²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³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⁴遗:给予。⁵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⁶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弥补,补救。阙,通“缺”, 缺点。⁷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广益:很多的益处。益:好处、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¹,晓畅²军事,试用³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¹⁰和睦¹¹,优劣¹²得所¹³
译文: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注释:¹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性行:性情品德。淑:善。均:公平,平均。²晓畅:谙熟,精通。³试用:任用。⁴能:能干,有才能。⁵是以:因为这,因此。⁶众:大家。⁷举:推举。⁸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⁹营:军营、军队。¹⁰行阵:指部队。¹¹和睦:团结和谐。¹²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¹³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¹所以兴隆²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³所以倾颓(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¹⁰,愿陛下亲¹¹之信¹²之,则汉室之隆¹³,可计日¹⁴而待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注释:¹先汉:西汉。²兴隆:兴盛。³后汉:东汉。⁴倾颓:衰败。⁵每:常常。⁶叹息:感叹惋惜。⁷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不满意。⁸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⁹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¹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贞:坚贞。良:善良可靠。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¹¹亲:亲近。¹²信:信任。¹³隆:兴盛。¹⁴计日:计算着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臣本布衣¹,躬耕²于南阳³,苟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¹⁰,猥(wěi)¹¹自枉屈¹²,三顾¹³臣于草庐之中,咨¹⁴臣以当世之事,由是¹⁵感激¹⁶,遂许¹⁷先帝以驱驰¹⁸。后值倾覆(fù)¹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²⁰二十有一年²¹矣。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注释:¹布衣:平民百姓。²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躬:亲自,自身。耕:耕种。³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⁴苟:苟且。⁵全:保全。⁶于:在。⁷求:谋求。⁸闻达:闻名显达。⁹以:因为。¹⁰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¹¹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¹²枉屈:委屈。¹³顾:拜访,探望。¹⁴咨:询问。¹⁵由是:因此。¹⁶感激:感动奋激。¹⁷许:答应。¹⁸驱驰: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¹⁹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值:遇到。倾覆:指兵败。²⁰尔来:那时以来。²¹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臣谨(jǐn)(shèn),故¹临崩寄臣以大事²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³,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jié)¹⁰(nú)¹¹,攘(rǎng)¹²奸凶¹³,兴复汉室,还¹⁴¹⁵旧都¹⁶。此臣所以¹⁷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¹⁸。至于斟酌损益¹⁹,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注释:¹故:所以。²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寄:托付。以:把。临:将要。³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⁴泸:水名,即金沙江。⁵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⁶兵:武器。⁷甲:装备。⁸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⁹庶:希望。¹⁰竭:竭尽。¹¹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¹²攘除:排除,铲除。¹³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¹⁴还:回。¹⁵于:到。¹⁶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¹⁷所以:用来……的。¹⁸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¹⁹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斟酌:考虑,权衡。损:除去。益:兴办,增加。损益:增减,兴革。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¹,不效,则治臣之罪²,以告³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¹⁰先帝遗诏¹¹。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¹²远离,临¹³表涕¹⁴¹⁵,不知所言¹⁶
译文: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注释:¹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²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³告:告慰,告祭。⁴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兴:发扬。德:道德。言:言论。⁵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⁶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⁷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⁸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⁹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¹⁰深追:深切追念。¹¹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¹²当:在……时候。¹³临:面对。¹⁴涕:眼泪。¹⁵零:落下。¹⁶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辞。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前半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邵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

参考资料:
1、 吴建国.诗神的回眸·中国古代卷[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1):155-156.
2、 方春荣.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出师表》赏析[J].秘书工作,2006(1):39-41.
3、 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上).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2):362-365.
4、 罗超.《出师表》赏析[J].云南档案,2015(10):22-23.
5、 董树荣,傅建芬.前《出师表》赏析[J].领导之友,2014(4):59-60.
6、 韩克亮.情理交融的传世佳作——《出师表》赏析[J].初中生辅导,2002(4):25-26.

chūshībiǎo

zhūliàng liǎnghàn 

    xiānchuàngwèibànérzhōngdàobēng jīntiānxiàsānfèn zhōu chéngwēicúnwángzhīqiū ránshìwèizhīchénxiènèi zhōngzhìzhīshìwàngshēnwàizhě gàizhuīxiānzhīshū bàozhīxià chéngkāizhāngshèngtīng guāngxiānwèi huīhóngzhìshìzhī wàngfěi yǐnshī zhōngjiànzhī 

    gōngzhōngzhōng wéi zhìzāng tóng ruòyǒuzuòjiānfànwéizhōngshànzhě yǒulùnxíngshǎng zhāoxiàpíngmíngzhī piān shǐ使nèiwài 

    shìzhōng shìlángguōyōuzhī fèi dǒngyǔnděng jiēliángshí zhìzhōngchún shìxiānjiǎnwèixià wéigōngzhōngzhīshì shìxiǎo zhī ránhòushīxíng néngquēlòu yǒusuǒguǎng广 

    jiāngjūnxiàngchǒng xìngxíngshūjūn xiǎochàngjūnshì shìyòng xiānchēngzhīyuēnéng shìzhòngchǒngwéi wéiyíngzhōngzhīshì zhī néngshǐ使hángzhèn yōulièsuǒ 

    qīnxiánchén yuǎnxiǎorén xiānhànsuǒxīnglóng qīnxiǎorén yuǎnxiánchén hòuhànsuǒqīngtuí xiānzàishí měichénlùnshì wèichángtàntònghènhuán líng shìzhōng shàngshū zhǎngshǐ cānjūn zhēnliángjiézhīchén yuànxiàqīnzhīxìnzhī hànshìzhīlóng érdài 

    chénběn gōnggēngnányáng gǒuquánxìngmìngluànshì qiúwénzhūhóu xiānchénbēi wěiwǎng sānchéncǎozhīzhōng chéndāngshìzhīshì yóushìgǎn suìxiānchí hòuzhíqīng shòurènbàijūnzhī fèngmìngwēinànzhījiān ěrláièrshíyòunián 

    xiānzhīchénjǐnshèn línbēngchénshì shòumìnglái yōutàn kǒngtuōxiào shāngxiānzhīmíng yuè shēnmáo jīnnánfāngdìng bīngjiǎ dāngjiǎngshuàisānjūn běidìngzhōngyuán shùjiédùn rǎngchújiānxiōng xīnghànshì huánjiù chénsuǒbàoxiānérzhōngxiàzhīzhífèn zhìzhēnzhuósǔn jìnjìnzhōngyán yōuzhī  yǔnzhīrèn 

    yuànxiàtuōchéntǎozéixīngzhīxiào xiào zhìchénzhīzuì gàoxiānzhīlíng ruòxīngzhīyán yōuzhī  yǔnděngzhīmàn zhāngjiù xiàmóu zōushàndào cháyán shēnzhuīxiānwèizhào chénshèngshòuēngǎn jīndāngyuǎn línbiǎolíng zhīsuǒyán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译文: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译文: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zǎoméi

dàoyuán míngdài 

wànshùhán nánzhīyǒuhuā 
xiāngwénliúshuǐchù yǐngluòrénjiā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红桃¹处处春色,碧柳²家家月明。
译文:粉红的桃花开了,处处春意盎然,碧绿的柳树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妩媚。
注释:¹红桃:红色桃花。²碧柳:碧绿的柳树。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明情。
译文:楼上的佳人画好了妆在等着夜间宴会的开始,闺中的寂寞少妇等待着良人归来。
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
芙蓉月下鱼戏,螮(dì)(dōng)¹天边雀声。
译文:像芙蓉的月光下鱼儿在嬉戏,挂着彩虹的天边传来喜鹊的叫声。
注释:¹螮蝀:虹的别名。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译文:人生悲欢离合都是一场梦,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双入对呢。

yán--xuán

hóngtáochùchùchūnliǔjiājiāyuèmínglóushàngxīnzhuāngdàiguīzhōngzuòhánqíngróngyuèxiàdōngtiānbiānquèshēngrénshìbēihuānmèngzuòshuāng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