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èrshǒu--zhū

yōngqīn宿tīnghánshēngzàihuāngtíngzhúshùjiānwànyuánjīnyǒngyáozhīfēngxuěmǎnqiánshān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逢鸠。鸠(jiū)¹曰:“子将安之²?”
译文: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打算到哪里安家呀?”
注释:¹鸠: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²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将:打算、准备。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枭曰:“我将东徙。”
(xiāo)¹曰:“我将东徙(xǐ)²。”
译文:猫头鹰说:“我要向东边搬迁。”
注释:¹枭:又称鸺鹠(xiū 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²东徙:向东边搬迁。徙,搬迁。
鸠曰:“何故?”
鸠曰:“何故¹?”
译文: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
注释:¹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枭曰:“乡人皆恶(wù)我鸣¹。以故²东徙。”
译文: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注释:¹乡人皆恶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皆,都。 恶,厌恶。 我,这里指代猫头鹰。²以故:因此。 以,因为。 故,原因,缘故。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鸠曰:“子能更(gēng)¹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yóu)²恶子之声。”
译文: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注释:¹更:改变。²犹:仍旧,还。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与肯定。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新家。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宫衣¹亦有名,端午被恩荣²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注释:¹宫衣:指官服。²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细葛(gé)¹含风软,香罗²叠雪轻³
译文: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注释:¹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²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自天题¹处湿²,当暑³(zhuó)来清
译文: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注释:¹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²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³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⁴著:指穿着。⁵清:凉爽。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意内¹称长短²,终身荷圣情³
译文: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duān

 tángdài 

gōngyǒumíng duānēnróng 
hánfēngruǎn xiāngluódiéxuěqīng 
tiānchùshī湿 dāngshǔzhuóláiqīng 
nèichēngchángduǎn zhōngshēnshèngqín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竞渡¹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²能还。
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注释:¹竞渡:赛龙舟。²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亡身殒(yǔn)¹今何有,只留离骚²在世间。
译文: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¹殒:死亡。²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duān

zhānglěi sòngdài 

jìngshēnbēiqiānzǎiyuān zhǒnghúnnénghuán 
guówángshēnyǔnjīnyǒu zhǐliúsāozàishìjiān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枝上流莺(yīng)¹和泪闻,新啼(tí)痕间旧啼痕²。一春鱼鸟³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hún)
译文:耳畔突然响起黄莺的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的泪痕叠着旧泪痕。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整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
注释:¹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²啼痕:泪痕。³鱼鸟:犹鱼雁。相传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故云。⁴消息:音信,信息。⁵关山:关隘山岭。⁶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无一语,对芳尊¹。安排²肠断到黄昏。甫(fǔ)³(zhì)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精致的酒樽。一天从早晨到到黄昏肠都断了。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注释:¹芳尊: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尊”通“樽”。²安排:听任自然的变化。³甫能: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

  此词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旧,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旧,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秋词》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这旧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眠,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伏跌宕,一片官商。细细玩索,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68-2369

zhètiān ·zhīshàngliúyīnglèiwén

qínguān sòngdài 

zhīshàngliúyīnglèiwén xīnhénjiànjiùhén chūnniǎoxiāo qiānguānshānláomènghún 
 duìfāngzūn ānpáichángduàndàohuánghūn néngzhìdēngérliǎo huāshēnmén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¹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chǎn)²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译文:秋风好像通晓人意,为人们洗刷尽了三伏天的酷热。枕边吹来清新、凉爽的秋风,趁此良辰睡去,梦里追逐新凉游荡,最后竟飞到了荷花丛深处。在此安宁祥和、庄严清净的琉璃世界中,人的一切烦恼苦闷都荡然无存,胸怀也变得如冰雪般澄澈高洁。我发出一声长叹,坐起身来,看着那满院的秋色。
注释:¹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²刬然:一作“划然”。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应笑楚客¹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²,耿耿³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译文:应该笑那才华横溢的屈原和因忧愁而憔悴的兰成吧,他们千年的遗恨流传至今。吟诗作赋只不过是他们无奈的自我排遣罢了,那些忠言无人赏识不值分文,甚至不够买一杯清酒。淡淡的月亮西沉了,银河周围飘浮着薄云。天色渐亮,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有谁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恐怕只有打在梧桐树叶上稀疏的雨点吧。
注释:¹楚客:屈原。²河汉:指天上的银河。³耿耿:形容明亮。
本词上片侧重写秋夜之所见,下片主要写秋夜之所思所感。作者认为,古来骚人往往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千古,何如托身山林,寄情风月呢?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在当时作为志行高洁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出路,也自有可理解之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