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濒远别几秋萤,汴曲相逢眼更青。予志自能同豹变,弋人安得望鸿冥。
江濒远别几秋萤,汴曲相逢眼更青。予志自能同豹变,弋人安得望鸿冥。
风流绿蚁千钟酒,香火黄庭一卷经。祇恐诸公还荐鹗,未容轻去老岩扃。
风流绿蚁千钟酒,香火黄庭一卷经。祇恐诸公还荐鹗,未容轻去老岩扃。

sòngwàngzhīlángzhōngshūzhōulíngxiānguān--péng

jiāngbīnyuǎnbiéqiūyíngbiànxiāngféngyǎngèngqīngzhìnéngtóngbàobiànrénānwàng鸿hóngmíng

fēngliú绿qiānzhōngjiǔxiānghuǒhuángtíngjuǎnjīngkǒngzhūgōngháijiànèwèiróngqīnglǎoyánjiōng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8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松阴一架半弓¹(tái),偶欲看书又懒开。
译文: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注释:¹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戏掬(jū)¹清泉洒蕉(jiāo)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译文: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注释:¹掬:两手相合捧物。
这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xiánchūxiàshuì ·èr

yángwàn sòngdài 

sōngyīnjiàbàngōngtái ǒukànshūyòulǎnkāi 
qīngquánjiāo értóngrènshēnglái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世人个个学长年¹,不悟长年在目前。
译文:世间的人都想学得长寿之道,却不曾领悟到长寿的秘方就在自己的眼前。
注释:¹长年:长寿。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我得宛丘平易法¹,只将食粥致神仙。
译文:我得到了住在宛邱的诗人张耒的平和简易的养生方法,只需要食用粥就可以帮助延年益寿像神仙一样。
注释:¹宛丘平易法:张耒喝粥的方法。
诗前有小序:"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予窃爱之。"北宋诗人张耒,字文潜。从此诗的小序可知,陆游的《食粥》是秉承北宋诗人张耒的食粥说的。全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肯定食粥是一种长寿之道,这颇有见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米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只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陆游还不可能通晓粥所具有的这些营养价值,但其食粥可以延年的经验之谈与科学道理暗合,这颇值得称道。

shízhōu--yóu

shìrénxuézhǎngniánzhǎngniánzàiqián

wǎnqiūpíngzhǐjiāngshízhōuzhìshénxiān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长林¹众草入秋荒²,独有幽姿(zī)³晚香。
注释:¹长林:指大片的树林,广阔的树林。²荒:荒芜。³幽姿:谓清幽秀美的姿态。⁴逗:此处有散发、溢出之意。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每向风前堪寄傲(ào)¹,几因霜后欲留芳。
注释:¹每向句: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骨挺然,不屈服。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名流¹赏鉴(jiàn)还堪佩²,空谷³知音品自扬
注释:¹名流:指文人雅士,有名望的人。²佩:古人多有佩戴兰花以示清雅、以求吉祥的习惯。³空谷:犹言深谷。⁴扬:昂扬,张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一种孤怀¹千古在,湘江词赋(fù)奏清商²
注释:¹孤怀:谓清高孤傲的情怀。²湘江句:谓屈原流放于湘江畔所作的兰橘颂歌,一直付诸乐律,传唱至今。清商:古五音之一,商声。后则以之指各种乐曲。
向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是谓其品操高洁,风姿清雅,历来诗家吟诵者甚多。静诺此诗,一承前辈诗人旨趣,对兰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当然,诗言其志,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说诗人以兰自况,亦无不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诗人爱兰,爱得很深沉很真挚,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这便是诗人的心声。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¹西过雨痕(hén)
译文: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
注释:¹白帝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返照¹入江翻石壁²,归云³拥树失山村。
译文: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
注释:¹返照:夕照;傍晚的阳光。²石壁:陡立的山岩。³归云:犹行云。⁴拥树:抱树;环树。
衰年肺病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衰年¹肺病惟高枕²,绝塞(sài)³愁时早闭门。
译文: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况且身在边塞,感伤时事,也就早早闭门。
注释:¹衰年:衰老之年。²高枕:枕着高枕头。³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不可久留豺(chái)虎乱¹,南方实有未招魂²
译文: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注释:¹豺虎乱:语出王粲《七哀诗》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豺虎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²招魂:招生者之魂。

  这首诗第一联是把一个景色分两句写。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来代表夔州。两句诗只是说夔州雨后斜阳的石候。第二联说斜阳返照到江水上,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第三联写自己年迈病肺,只有高枕而卧,因身在这遥远的边塞,感伤石事的心情,也只好早早闭门。其言外之意是说: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夔州是川东的门户,故称绝塞。“愁石”和“肺病”作对,应讲作“哀石”,哀伤石世,不能讲作忧愁的石候。最后一联是说自己想回北方却未能成行。“豺虎乱”是用王粲的《七哀诗》诗句。杜甫有《夔府书怀四十韵》长诗一首,其中叙述了当石夔州人民的困苦和军人的跋扈。到大历三年(768年),果然不出诗人所料,发生了杨子琳杀死夔州别驾张忠,据城夺权的乱事。末句意义比较隐晦,旧注以为此句“言在此屡遭寇乱,旅魂已将惊散也”(见《杜诗详注》)。这是臆解,没有扣上原句字面。“未招魂”不能讲作“旅魂惊散”。而且,“南方”二字也没有着落。“实”字是杜甫的特殊字法,有几处用得出人意外。《秋兴八首》第二首有一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和这里的“实有未招魂”,从来都是含糊读过,没有人讲出作者本意。

  理解这两个“实”字的前提是弄清楚作者的思想基础。屈原被放逐在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其中有一句“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杜甫想到了这一句,用来比喻自己,所以说南方确实还有一个未招归的旅魂,用以表达自己想回北方去的意志。杜甫此句必须联想宋玉的《招魂》,就才能体会这个“实”字的来历。杜甫还有一首《归梦》诗云:“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可以作为此句的鉴证。吴昌祺释此句云:“南方非久居之地,何无人招我魂而去此土也。”(《删订唐诗解》)沈德潜注云:“己之惊魂,不能招之北归。”(《唐诗别裁》)这两个注都是仅仅阐发诗意,而没有联系《楚辞·招魂》,因而没有接触到“实有”二字的作用。

  《水经注》在描写长江巫峡风景的一段中记录了两句渔民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思想上涌现这个歌谣,所以说:听了巫峡的猿啼,真要掉下眼泪。“三声泪”是摘用原句中三个字。其实“三声”是猿啼三声,“泪”是行人旅客听了猿啼而下泪。如果杜甫思想上没有这两句歌谣为依据,“三声泪”本来不能成为一个词语。杜甫诗集中已注明了这首渔民歌谣,故这个“实”字容易理解。但是,除了《唐诗解》以外,都没有注出《招魂》二句,故“南方”与“实有”都使人不易了解。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4-251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磨一剑,霜刃¹未曾试。
译文: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注释:¹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示 一作:似)
今日把示君¹,谁有不平事?(示 一作:似)
译文: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注释:¹把示君:拿给您看。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jiàn

jiǎdǎo tángdài 

shíniánjiàn shuāngrènwèicéngshì 
jīnshìjūn shuíyǒupíngshì  (shìzuò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