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匆匆眉发新,遥知祇是旧时人。不堪侮弄彭公老,二月犹呼作孟春。
想见匆匆眉发新,遥知祇是旧时人。不堪侮弄彭公老,二月犹呼作孟春。

dòngshūchēngmèngchūnjiànxuānyīnzuòérdòng--péng

xiǎngjiàncōngcōngméixīnyáozhīshìjiùshírénkānnòngpénggōnglǎoèryuèyóuzuòmèngchūn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8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南康¹太守听事²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³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jí)如揭太常之旗,如建¹⁰承露之茎(jīng)¹¹;凛(lǐn)¹²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¹³六曹吏¹⁴所居,杉之阴,府史¹⁵之所蹲伏¹⁶,而簿书¹⁷之所填委¹⁸,莫知贵也¹⁹。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注释:¹南康:郡名,郡治在今江西赣州。²听事:处理政务。³朝请大夫:阶官名。文职散官,从五品以上称朝请大夫。⁴徐君望圣之:徐君,名望字圣之。⁵直如引绳:像牵绳引线那样直。⁶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⁷岌然:高的样子。⁸揭:举。⁹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¹⁰建:建造。¹¹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¹²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¹³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¹⁴曹吏:郡县的属官。文中指军的属官。¹⁵府史:府里的低级官员。¹⁶所蹲伏:意为活动的场所。¹⁷簿书:官署的文书之类。¹⁸填委:纷集、堆积。¹⁹莫知贵也:没有谁知道看重此处。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¹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²耶?
译文: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注释:¹遂:顺。²不待文王而兴者:不必要文王出世,也能自己奋发有为。 文王:周文王;兴:奋起,奋发。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徐君温良泛(fàn)¹,所居以循吏²称,不为皦(jiǎo)察之政³,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què)¹⁰而罢。
译文: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注释:¹温良泛爱:温和、善良,广泛地爱。泛:同“泛”。²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³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先人有这样的德行,因此子孙能够继续下去。⁵特立不倚:有独立的见解和操守而不偏斜。⁶柯:树枝。⁷燕嬉:宴饮嬉游。⁸封植:栽培。⁹剪伐不至:不遭受砍伐。¹⁰阕:终,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译文: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全文主旨在于赞美朝请大夫徐望“温良泛爱,行为刚正耿直。文章写了直节堂的外边的八杉,叙写了曹府的小吏不明白它的珍贵。杉树能够不扶自直,慢慢揭示文章的主旨。直到最后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来点破。文章写物见人,藏锋沉馨,意在言外。

  文章紧扣“直节”两字,将堂、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赞美了堂前之杉,赞扬了建堂之人,并由此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文章第一部分叙写直节堂之建与其命名。作者将堂、杉、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用比喻手法赞美了杉树的高大挺直,用对比手法,赞扬了爱赏杉树的徐君。第二部分承接上段对杉树的描写,赞美杉树刚直不屈的性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杉树的美好品质。首先是将杉树与其他植物对比,指出物生而直,但在生长过程中,往往抵制不住外物的引诱与挤压,故“委曲随物”,虽竹箭松柏也不能免于此,只有杉树能保持它的挺直。然后是将杉树与竹柏对比,指出它们虽同能傲冰雪,同是死能利栋宇,但杉树在挺直方面要优过竹柏。虽写杉树,但最后还是归结到人。第三部分承接第一部分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不为苛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可为曲,不可太直,应通达灵活而不失正直。就像杉树,特立不倚,但它所以安而不危,剪伐不至,是因为得到徐君的爱赏呵护。正因如此,将来庐山之人升堂见杉,将长久地怀念像徐君这样的人。

  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一,构思精巧。文章紧扣“直节”二字展开,双线并行,既赞美了杉,又颂扬了人,以写杉为手段,以颂人为目的。第二,结构严密。文章第一部分写杉写人,还限于外部描写和间接描写,第二部分则写杉的品格,第三部分写人的品质,形成一个总叙分承的结构,表达十分严谨。第三,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将徐君与曹吏、府史对比,将杉树与竹柏对比,使人与物的优秀品质更加鲜明突出。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编选.苏洵 苏辙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342页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lǔ)¹向西笑²,君门若梦中。
译文:虽然寓居东鲁,我的心仍然留在京城,连梦中都是当日在君主身边的情景。
注释:¹鲁客:客于鲁者,李白自指。²向西笑:即西向笑,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霜凋(diāo)逐臣¹发,日忆²明光宫³
译文:自从放还回来我的头发已白如霜染,这是因为日日都在思念宫廷。
注释:¹逐臣:被贬谪的夫意的臣子。这里李白指自已。²忆:忆念,怀念。³明光官:汉宫名,在长安,汉武帝所建,一在北宫,与长乐宫相连;一在甘泉官。诗中借指唐代官殿。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复羡(xiàn)¹二龙²去,才华冠世雄。
译文: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
注释:¹羡:羡慕。²二龙:比喻赴举之二从弟。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平衢(qú)¹骋高足²,逸翰(hàn)³凌长风。
译文:试场上你们将如奔驰在平坦大道上的骏马,又将像展翅迎风的鲲鹏。
注释:¹平衢:平坦的道路。²高足:指高等快马,古代驿站设三等马,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别。³逸翰:展翅。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舞袖拂秋月,歌筵(yán)闻早鸿¹
译文:酒后禁不住展袖在秋月下起舞,歌舞尽兴处又从天边传来阵阵的雁鸣。
注释:¹早鸿;初来的大雁。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送君日千里,良会¹何由同。
译文:今日欢送你们到千里之外去赴试,不知何日能在这样的盛会中相逢?
注释:¹良会:美好的聚会。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借对西向笑的铺叙,描绘一幅客居东鲁心系长安、若梦中见君门的景致图,暗寓李白轻笑奉诏入京的短暂生旅似做梦一般,表达出李白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写被贬谪之臣的头发像凋残的秋霜一样,白如霜染,皆因思念明光宫所致,隐隐流露了对京都的深切怀念和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表达出李白仕途不通、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侧面赞美二从弟之才华壮志,如人中龙。语本《世说新语·赏誉》:“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日:‘平舆之渊,有二龙焉。’”李白以欣羡的心情赞颂了二从弟的盖世才华和少年得意。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紧扣上文,借抒恋阙之情,并颂二从弟之前程。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通过对月起舞、宴饮唱歌的饯别场面的描写,抒写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意。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最后诗送二从弟入京赴举,并对从弟的珍重祝愿、良会相期。

  此诗通过为送从弟至西京长安应举的铺叙描写,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玩世不恭的不平心理。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注.李白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05:109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连昌宫¹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²
译文:连昌宫长满了宫竹,年岁太久无人来管理,竹子长得高而密,枝叶纠结在一起。
注释:¹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公元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九里。²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森:森森然,密貌。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又有墙头千叶桃¹,风动落花红蔌(sù)蔌²。
译文:又有墙头碧桃,红色的花瓣被风纷纷吹落。
注释:¹千叶桃:碧桃。²簌簌:花纷纷落下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¹进食曾因入。
译文:住在连昌宫旁的老人向我哭诉,少年时曾因向皇帝进贡食物而入到宫中。
注释:¹小年:年少时。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上皇¹正在望仙楼²,太真同凭阑(lán)干立。
译文:唐玄宗正在望仙楼,杨贵妃一起倚着栏杆而立。
注释:¹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²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yíng)(huáng)¹照天地。
译文:楼上楼前都是缀戴着珍珠、翡翠的宫女们,光彩鲜明闪烁照耀天地。
注释:¹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xiá)备言¹宫里事。
译文:归来后如梦又如痴,哪里能从容详尽地诉说宫中之事。
注释:¹备言:说尽。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初过寒食¹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译文:当时刚刚过了大寒食而到了小寒食,城里的店舍都不见炊烟,只有宫边的树木翠绿如常。
注释:¹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压场屋。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¹琵琶压场屋²
译文:夜半月亮升得很高了,宫中传出了琴弦的鸣声,原来是贺怀志压场的琵琶声。
注释:¹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²压场屋:即今“压场”意。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力士传呼觅(mì)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¹
译文:高力士传唤寻找名倡念奴,念奴潜伴皇帝的随从侍卫人员过夜。
注释:¹“念奴”句诗人自注云:念奴,天宝(742—756)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须臾(yú)觅得又连催,特敕(chì)¹街中许然烛。
译文:片刻找到又接连催促,特别下令街上准许燃起烛火。
注释:¹特敕: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春娇满眼睡红绡(xiāo),掠削¹云鬟(huán)旋装束²
译文:睡在红纱帐里的念奴满眼春意,充满娇气,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很快就妆束好了。
注释:¹掠削:稍稍理一下。²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飞上九天¹歌一声,二十五郎²吹管逐³
译文:来到宫中刚刚歌唱一声,邠王李承宁随即吹管笛与之相和。
注释:¹九天:宫中。²二十五郎:邠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³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qūn)¹大遍²凉州³,色色龟(qiū)轰录续
译文:急奏整套的凉州曲调末了,各种龟兹乐曲热烈地连番演奏。
注释:¹逡巡:指节拍舒缓貌。²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³凉州:曲调名。⁴彻:完了,终了。⁵色色龟兹:各种龟兹乐曲。⁶轰录续:陆续演奏。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李谟擫(yè)笛傍宫墙¹,偷得新翻数般曲。
译文:吹笛少年李谟靠着宫墙,偷学了许多新曲子。
注释:¹“李谟”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玄宗异而遣之。”擫笛:按笛。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平明大驾¹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译文:天大亮的时候皇帝的车驾发往行宫,万人歌舞在道路上。
注释:¹大驾:皇帝的车驾。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百官队仗¹避岐(qí)²,杨氏诸姨³车斗风
译文:百官的仪仗队避开歧王李范、薛王李业,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的车行轻快迅速。
注释:¹队仗:仪仗队。²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这是诗人的误记。)³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⁴斗风:形容车行快。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明年十月东都破¹,御路犹存禄(lù)山过²
译文:第二年十月洛阳被攻破,御用的道路还在,安禄山的军队经过。
注释:¹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安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旧历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²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驱令供顿¹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duò)
译文:强迫供应食宿不敢有私藏,百姓们无声暗暗流泪。
注释:¹供顿:即供应。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两京¹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译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收复后六七年,却寻家舍在行宫前。
注释:¹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¹闭树宛然。
译文:庄园被焚烧殆尽只剩下一口枯井,行宫大门紧闭只有树木依旧。
注释:¹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尔后相传六¹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译文:尔后相传的六位皇帝不到离宫,宫门久闭。
注释:¹六:应作五。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¹楼成花萼(è)²废。
译文:听来来往往的少年说起长安,知道了玄武楼建成,花萼楼荒废。
注释:¹玄武 :唐德宗时建。²花萼楼:玄宗时建。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去年敕(chì)使因斫(zhuó)¹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译文:去年使者奉皇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偶尔遇上门打开,我跟着进去了一会儿。
注释:¹斫:砍。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荆榛(zhēn)(zhì)¹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译文:杂草丛木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填满了池塘。狐狸、兔子胆大 ,见人并不逃逸,绕着树木。
注释:¹栉比:像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舞榭(xiè)(qī)倾基尚在,文窗¹窈窕²纱犹绿。
译文:舞榭倾斜(榭:台有屋叫榭),地基还在,雕有花纹的窗子幽深仍绿。
注释:¹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²窈窕:深貌。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尘埋粉壁旧花钿¹,乌啄(zhuó)风筝²碎珠玉。
译文:尘土埋没了粉壁,陈旧的金属花片。鸟儿啄着挂在檐棱间的铃铎或金属,发出碎玉般的声音。
注释:¹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²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译文:玄宗皇帝偏爱靠近台阶的花朵,依然将皇帝的坐具靠近台阶斜坡。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译文:蛇出燕巢盘绕在斗栱之上,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正在那天子所居的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译文:寝殿相连的端正楼,杨贵妃在楼上梳洗。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译文:晨光未出,室内已有人在活森,至今反挂着珊瑚制成的帘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译文:我把宫中遗迹指示给人看却因此伤心痛哭,退出宫门时眼泪还不断地流淌。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译文: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译文:我听了老人的这番话后心里也禁不住悲伤,问道:“是谁开创了太平盛世,又是谁招致这一混乱局面呢?”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译文:老人说:“乡野老人哪能分辨得出呢?我就把耳闻目见的事情跟你说说吧。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译文:姚崇、宋璟作宰相时,劝谏皇帝李隆基言语恳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译文: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粮食丰收,调和中外没有战争杀伐之事。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译文:长官清正廉洁,太守杰出,人材的选用都说由于用人施政至为公正。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开元之末姚(yáo)¹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译文:开元末年姚崇、宋璟相继逝世,朝廷渐渐信任听从杨贵妃。
注释:¹姚崇、宋璟:皆开元(713—741)年间贤相。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guó)国门前闹如市。
译文:安禄山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出入宫廷,无所禁忌。虢国夫人门前倚势弄权,钻营者不绝于门,如市上一样热闹。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¹
译文:当时弄权宰相名字记不得了,依稀记得是杨国忠和李林甫。
注释:¹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庙谟(mó)¹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wěi)²
译文:朝廷制定的国家大计颠倒,四海飘摇,安史之乱所留下的民生调敝的残破混乱局面持续了五十年。
注释:¹庙谟:朝廷大计。²疮痏:疮疤。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¹
译文:当今皇帝圣明,丞相裴度贤明,诏书刚下,便平定了吴蜀两地的藩镇叛乱。
注释:¹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译文:官军又攻克了叛乱藩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此贼又除,天下安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译文:我年年耕种宫前道路旁的土地,现在乱世既平,为迎接皇帝出巡,今年就不叫子孙在宫前耕种了。”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老翁此意深望幸¹,努力庙谋休用兵。
译文:老人这样做的意思是殷切地盼望皇帝前来,希望皇帝努力于国家大计,不要再起战争杀伐。
注释:¹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全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从“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宫边老人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

  前四句是一段引子,先从连昌宫眼前乱竹丛生,落花满地,一派幽深衰败的景象下笔,引出宫边老人。老人对作者的泣诉可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小年进食曾因入”至“杨氏诸姨车斗风”,写连昌宫昔日的繁华盛况。

  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宫中行乐图后,又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的盛况。

  第二层从“明年十月东都破”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连昌宫从此荒废。安史乱平后,连昌宫也长期关闭,玄宗以后的五位皇帝都不曾来过。直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使者奉皇帝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在宫门开时老人跟着进去看了一会,只见荆榛灌木丛生,狐狸野兔恣纵奔驰,舞榭楼阁倾倒歪斜,一片衰败荒凉。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当年杨贵妃住的端正楼,如今物是人非,再不见倩影了。

  第二大段从“我闻此语心骨悲”至“努力庙谟休用兵”。通过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太平谁致乱者谁”及朝政治乱的因由。

  诗中称赞姚崇、宋璟作宰相秉公选贤任能,地方长官清平廉洁,因而出现了开元盛世。姚、宋死后,朝廷渐渐由杨贵妃操纵。安禄山在宫里被贵妃养作义子,虢国夫人门庭若市。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接着诗笔转而称赞当时宪宗皇帝大力削平藩镇叛乱,和平有望。结句,作者意味深长地点明主旨: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安定社稷,结束内战,不再用兵。

  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它含蓄地揭露了玄宗及皇亲骄奢淫佚的生活和外戚的飞扬跋扈,具有一定的历史上的认识意义。前代诗评家多推崇这首诗“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把它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连昌宫词》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受到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诗人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又不囿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虚构一些情节并加以艺术的夸张,把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异常鲜明生动,从而使主题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中的一段生活,元稹就不是以历史家严格实录的“史笔”,而是用小说家创造性的“诗笔”来描摹的。据陈寅恪的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诗中所写,不少地方是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而虚拟。如连昌宫中的所谓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上华清宫的楼名。李谟偷曲事发生在元宵节前夕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并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旁。其他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都不出现在寿安县的连昌宫内或宫前。元稹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事件集中在连昌宫内来铺叙,并且还虚构一些情节,用以渲染安史之乱前所谓太平繁华的景象,突出主题思想。从诗的自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念奴唱歌、李谟偷曲等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不知道的,他如此处理,实在是有意识地学习唐人传奇所常用的典型化方法来创作。这样一来,整首《连昌宫词》在某些细节上虽不符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至于诗中说到平吴蜀、定淮西等历史事件,则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浓烈的现实感。

  这首诗的情节,写得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假相衬,互相对照。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那样:“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连昌宫词》有独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55-958页 .

liánchānggōng

yuánzhěn tángdài 

liánchānggōngzhōngmǎngōngzhú suìjiǔrénsēnshù 
yòuyǒuqiángtóuqiāntáo fēngdòngluòhuāhóng 
gōngbiānlǎowēngwèi xiǎoniánjìnshícéngyīn 
shànghuángzhèngzàiwàngxiānlóu tàizhēntóngpínglángān 
lóushànglóuqiánjìnzhūcuì xuànzhuǎnyínghuángzhàotiān 
guīláimèngchī xiábèiyángōngshì 
chūguòhánshíbǎiliù diànshèyāngōngshù绿 
bànyuègāoxiánsuǒmíng lǎocháng 
shìchuánniàn niànqiánbànzhūláng宿 
yòuliáncuī chìjiēzhōngránzhú 
chūnjiāomǎnyǎnshuìhóngxiāo lüèxuēyúnhuánxuánzhuāngshù 
fēishàngjiǔtiānshēng èrshílángchuīguǎnzhú 
qūnxúnbiànliángzhōuchè qiūhōng 
bànggōngqiáng tōuxīnfānshùbān 
píngmíngjiàxínggōng wànrénzhōng 
bǎiguānduìzhàngxuē yángshìzhūchēdòufēng 
míngniánshíyuèdōng yóucúnshānguò 
lìnggōngdùngǎncáng wànxìngshēnglèiqiánduò 
liǎngjīngdìnghòuliùnián quèxúnjiāshèxínggōngqián 
zhuāngyuánshāojìnyǒujǐng xínggōngménshùwǎnrán 
ěrhòuxiāngchuánliùhuáng dàogōngménjiǔ 
wǎngláiniánshàoshuōchángān xuánlóuchénghuāèfèi 
niánchìshǐ使yīnzhuózhú ǒuzhíménkāizànxiāngzhú 
jīngzhēnzhìchítáng jiāochīyuánshù 
xièqīngshàngzài wénchuāngyǎotiǎoshāyóu绿 
chénmáifěnjiùhuātián zhuófēngzhēngsuìzhū 
shànghuángpiānàilínhuā ránlínjiēxié 
shéchūyàncháopándòugǒng jùnshēngxiāngànzhèngdāng 
qǐndiàn殿xiāngliánduānzhènglóu tàizhēnshūlóushàngtóu 
chénguāngwèichūliányǐnghēi zhìjīnfǎnguàshāngōu 
zhǐbàngrényīntòng quèchūgōngménlèixiāng 
cónghòuhuánmén shàngmén 
wénxīnbēi tàipíngshuízhìluànzhěshuí 
wēngyánfēnbié ěrwényǎnjiànwèijūnshuō 
yáochóngsòngjǐngzuòxiānggōng quànjiànshànghuángyánqiè 
xièyīnyángshǔfēng tiáozhōngwàibīngróng 
chángguānqīngpíngtàishǒuhǎo jiǎnxuǎnjiēyányóuxiānggōng 
kāiyuánzhīyáosòng cháotíngjiànjiànyóufēi 
shāngōngyǎngzuòér guóguóménqiánnàoshì 
nòngquánzǎixiāngmíng yáng 
miàodiāndǎohǎiyáo shíniánláizuòchuāngwěi 
jīnhuángshénshèngchéngxiāngmíng zhàoshūcáixiàshǔpíng 
guānjūnyòuhuái西zéi zéichútiānxiàníng 
niánniángēngzhònggōngqiándào jīnniánqiǎnsūngēng 
lǎowēngshēnwàngxìng miàomóuxiūyòngbīng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zhāo)(xī)¹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译文: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注释:¹朝曦:早晨的阳光。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¹
译文: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注释:¹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yǐnshàngchūqínghòuèrshǒu ·

shì sòngdài 

zhāoyíngyànchónggāng wǎnliúrénzuìxiāng 
jiājūnhuì bēidāngshǔshuǐxiānwáng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zhuì)。疑净洗铅华¹,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²同燕³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gōu)熏素被。
译文:粉白的矮墙边,一树梅花耀人眼,清香神韵似去年。花瓣上、露珠晶莹亮闪闪,就像美人去脂粉、清新淡雅美无限。去年曾经来此处,独自倚树尽情看。明月圆圆似冰盘,请过来、共赏梅花同欢宴。雪中的景致更可爱,满树红花白雪盖,就像是熏香笼上、白色的被子铺展开。 
注释:¹铅华:搽脸的粉。²冰盘:果盘。³燕:通“宴”。诗意,指喜得梅子以进酒。⁴篝:熏笼。这句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¹。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²。相将³见、 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译文:今年赏花最匆忙,看上去、梅花憾恨意不畅,容颜憔悴似悲伤。我久久沉吟呆呆望。花瓣儿,打着旋儿、飘悠悠落到青苔上。将来再相见,一定是青翠的梅子上酒宴;那时候,江面空旷白浪翻,我正乘着远行船。只能够寄托心愿于梦幻:潇洒脱俗的一枝梅,微微横斜插船边,月光下、风姿摇曳映水面。
注释:¹悴:忧也。²旋看飞坠:屡屡看梅花飘飞坠在青苔上面。³相将:行将。⁴翠丸:梅子。⁵潇洒:凄清之意。黄昏斜照水,用林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

  本词的特点是在咏梅中打入个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晓角》中“谁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语言来表达,而是用前后盘旋、左顾右盼、姿态横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来体现自己的情感。宋代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云:“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圆美流转如弹丸。”

  词作的上片先从眼前的梅花着手,叙写其风神,再回想去年观赏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风姿依旧。“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词人官舍的低矮粉墙头伸出一棵梅树,盛开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只见梅花上还留有露水痕迹,有如美人洗却脂粉,更显得天生丽质。这里“依然”二字埋下了叙写去年梅花风采的伏笔。“铅华”,此指妇女擦脸的粉。曹植《洛神赋》有“芳泽无加,铅华不御”。接着词人便转入去年赏梅之回想:“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这是去年赏梅之第一层,叙写自己客中寂寞,独自一人持酒赏花。梅花盛开,又恰逢“宴喜”,更映衬词人的孤寂。“冰盘”句,化用韩愈《李花》诗:“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句意。“冰盘”,即白瓷盘。第二层“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这三句是说,一眼望去,高耸横逸的梅树被厚雪所覆盖,宛如香篝上熏着一床洁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爱。“香篝”,指里面放香用来熏烘衣物的熏笼。

  词作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对花,并由此想象以后当青梅可佐酒时,自己又将飘泊于江湖上,而只能梦想梅花之倩影了。“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词人叙述自己,离别在即,故亦无闲情逸致对花仔细观赏,故曰:“对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对花,似亦觉花含有离恨,呈现愁闷憔悴之情。这与词人在《六丑》中写蔷薇花“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写法同出一机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实都是词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描写梅花凋落。词人凝神驻足,想吟咏一首惜别之词,忽见梅花朵朵飘坠于青苔之上。这一笔似实又似虚,既可理解为是实写;又可理解为仍是词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征了词人心中在流泪,接下词人即展开想象,“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这几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时,自己却正泛舟飘泊于空江烟浪之中。这里借写与梅天各一方,实则暗伤羁旅飘泊之苦。歇拍句又顺此思路进一步想象:“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词人推想,此后自己天涯飘零,只能在梦中再去见那枝黄昏夕照下横逸凄清的梅花了。这梦中之梅影与开头现实中的照眼之梅遥相呼应。

  整首词作不是客观地、呆板地来描写梅花的形与神,而是循着词人自己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去写梅花之变化;时间跨度大,以今年为轴心,贯串去年和明年,刻画了梅花,也刻画了自己,通篇写得纡徐反复,委婉曲折,很耐人寻味。又,前人也多认为该词有所寄托,《云韶集》云:“此词非专咏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园诗选》云:“总是见官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之中,时梦想梅影而已。”应该说,这些评说都较符合词作实际。

huāfàn ·xiǎoshíméihuā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fěnqiáng méihuāzhàoyǎn ránjiùfēngwèi hénqīngzhuì jìngqiānhuá xiànjiā niánshèngshǎngcéng bīngpántóngyàn gèng xuězhōnggāoshù xiānggōuxūnbèi 
jīnniánduìhuāzuìcōngcōng xiāngféngyǒuhèn chóucuì yínwàngjiǔ qīngtáishàng xuánkànfēizhuì xiāngjiāngjiàn cuìwánjiànjiǔ rénzhèngzài kōngjiāngyānlàng dànmèngxiǎng zhīxiāo huánghūnxiézhàosh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