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室灯寒夜未眠,竹间流水听涓涓。试看石耳峰头月,何似云居天上圆。
丈室灯寒夜未眠,竹间流水听涓涓。试看石耳峰头月,何似云居天上圆。

宿yuántōngyìn--péng

zhàngshìdēnghánwèimiánzhújiānliúshuǐtīngjuānjuānshìkànshíěrfēngtóuyuèshìyúntiānshàngyuán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8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手爇(ruò)¹寒灯向影频²,回文机³上暗生尘。
译文:点燃了灯烛频频回顾身影,织布机上已经暗生灰尘。
注释:¹爇:烧,点燃。²频:频繁,多次连续,此处作不停地回头讲。³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这里用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自家夫婿¹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²人。
译文:丈夫至今还没有消息,那卜卦竟然没有应验,真该怨恨桥头那卖卜人。
注释:¹夫婿:丈夫。²卖卜:占卜、算卦。

  施肩吾是位道士,但他写的诗却很有人情味,像这首诗人间烟火味就很浓。这首诗写女子的丈夫出征在外,大约是头年秋天出发,整整一年没有音信,眼看又是北雁南飞的时候,所以倍添思念。

  “手爇寒灯向影频”以描写女子长夜不寐的情景发端。“寒”字略带孤凄意味。“手寒灯”,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有盼人未至的情态。其心情的急切不安已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里已暗示她得到了一点有关丈夫的信息,为后文作好伏笔。

  “回文机上暗生尘”用了一个为人熟知的前秦窦滔妻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以暗示“望夫”之意。“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近来无心织布。这与“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虽同样表现对丈夫的苦苦思恋,但又不同于那种初别的心情,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忧。

  前两句写不眠、不织,都含有一个“待”字,但所待何人,并没有点明。第三句才作了交代,女子长夜不寐,无心织作,原来是因“自家夫婿无消息”的缘故。诗到这里似乎已将“望夫”的题意申足,但并不够味。直到末句引进一个“卖卜人”的角色,全诗的内容才大大深化,突见精彩。

  “却恨桥头卖卜人”中“卖卜人”角色的加入,给读者暗示了一个生活小故事,诗意便深有味。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了一卦。诗中虽未明说“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杜牧《寄远人》),但读者已经从诗中默会到占卜的结果是如何。要是占卜结果未得“好音”,女子是不会后来才“恨桥头卖卜人”的。思妇从卖卜人那里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这话自会叫她深信不疑。因此她在寒灯下一心一意地等候,每有动静便疑是夫归,以致“手寒灯向影频”(至此方知首句之妙)。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问卜,可见盼夫之切;而卖卜人欺以其方,一旦夫不归时,不能恨夫,自然恨卖卜人。

  此诗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彻夜思念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丈夫的情景。全诗构思精巧,婉转别致,后两句以长夜未眠的思妇对曾给她好音讯的卖卜人的怨恨来反衬她对丈夫的思念之切,尤具神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9-940

wàng

shījiān tángdài 

shǒuruòhándēngxiàngyǐngpín huīwénshàngànshēngchén 
jiā婿xiāo quèhènqiáotóumàirén 
绿波春水没渔家,杨柳青青拂钓槎。
绿波春水没(mò)¹渔家,杨柳青青拂钓槎(chá)²
译文:春日绿色的水面泛起波纹,打渔人家的身影却隐没不见。杨柳的枝条随风轻拂着钓舟,原来渔家正“藏”在这里。
注释:¹没:隐藏。²钓槎:钓舟,渔舟。
三月江南春雨歇,一双鳣鲔上桃花。
三月江南春雨歇,一双鳣(zhān)(wěi)¹上桃花。
译文:三月的江南春雨过后,一对鲟鳇鱼突然从桃花花瓣中跃上而出。
注释:¹鳣鲔:都是古代的鱼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驾虹霓¹,乘赤云,登彼九疑²³玉门
译文: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注释: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¹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出现的七色圆弧。虹霓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²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据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³历:经过。⁴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一作“王”。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¹天汉²,至昆仑³,见西王玉(yè)东君
译文: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专门拜见西王母和东王公。
注释:¹济:渡河。²天汉:银河。³昆仑:昆仑山,西王玉的居所。《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玉。”⁴西王玉: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玉为女仙之首。⁵谒:见,拜见。⁶东君:东王公,西王玉的配偶神。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交赤松¹,及羡门²,受要秘道³爱精神
译文: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注释:¹赤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赤松子,帝喾师。”²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汉·韦昭注:“古仙人。”³要秘道:指成仙和养生之道。⁴精神:指人的精华和灵气。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食芝英¹,饮醴(lǐ)²,柱杖桂枝³秋兰
译文: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注释:¹芝英:灵芝的精华。灵芝,菌类,古人认为服食灵芝可以长生不老。²醴泉:甘美的泉水。《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上有醴泉瑶池。”³杖桂枝:一本杖枝,无桂字。⁴佩:带在身上。⁵秋兰:香草,属菊科,高三、四尺,秋天开淡蓝色小花。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绝人事¹,游浑元²,若疾风³游欻(xū)(piān)
译文: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注释:¹人事:指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²浑元:大气,指大自然。³疾风:暴风。⁴欻:吹动的样子。⁵翩翩:一作“飘飘”。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景未移¹,行数千,寿如南山²不忘愆(qiān)³
译文: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注释:¹景未移:形容时间很短。景:日光。²寿如南山: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³愆:过错,过失。当指其在过去统一战争。

  这首乐府诗先写游仙的路程,再写谒见、交游神仙,三写学习和修养成仙之道,四写得道后的遨游,篇末点明虽寿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过失。全诗句式长短错落,语气则急缓相间,造成飘忽荡逸的气势,极恰切地表现了游仙的内容。

  诗开始就紧扣游仙的主旨,直叙诗人驾彩虹、乘赤云升天。接着写他升天的经历、与众多仙人相见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写与众多仙人相见以及神仙生活时,特别写了要断绝人事和长寿,但又不忘自己的过失。既流露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没有完全割舍掉对社会、对人生的牵挂。

  诗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心愿。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全诗虽尽说仙人之事,其本意却与仙人之事无涉。因作者“老骥伏木厉,志在千里。”实不可以消极看。主要实质意图在于运用韬晦谋略而瞒天过海,消减社会舆论误解压力,使政敌不战而屈。同时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然而“寿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着他就要完成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的大誓愿。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岂能“绝人事,游浑元”!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竟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就流露出了他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之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诗“不忘愆”之真谛。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2-44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下一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下一句,“鸣琴”,即琴。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然而,还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yuèjiāngxíng--quán

kòuxiánnéngmèihàoqīngjīn

shāngzhōuyuǎnjiéwànxīn

yōuxìngyáocǎo怀huáimíngqín

sānzòuyuèchūshàngliáohánjiāngshēn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¹。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²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注释:¹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²“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平生塞北¹江南,归来²华发苍颜³。布被秋宵(xiāo)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注释:¹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²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³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华:花白。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像作者这样,能够在继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画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17-1518

qīngpíngyuè ·宿shānwángshìān

xīn sòngdài 

ràochuángshǔ biānfāndēng shàngsōngfēngchuī zhǐchuāngjiān 
píngshēngsàiběijiāngnán guīláihuácāngyán bèiqiūxiāomèngjué yǎnqiánwànjiāng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