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近清明。翠禽¹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²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译文: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婉转动人。只可惜这一片清歌,都给了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注释:湘春夜月:词牌名,是黄孝迈的自度曲。¹翠禽:翠鸟。²柳花:指柳絮。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空樽(zūn)¹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²。这次第³,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译文: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语,一弯残月照在门前。旅舍门前,月色下的湘江朦胧迷茫,波光隐隐,倒映着天空朵朵浮云。时光漫长,人生短暂。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注释:¹空樽:空酒杯。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²桃根: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³这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⁴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

  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 ,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 ,“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

  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 。"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片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叹当时旅行在湘水之滨,独自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种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而“柔情别绪”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当巧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词的下片更为精采。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沉的离愁别恨熔铸进去,造成了动人的艺术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这个境界是由众多形象构筑起来的一个整体,七宝楼台固不应拆碎,然而,倘求观察得细致,却无妨从局部着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极度忧伤,是一个凝炼警策的句子,其造语则显得老辣,与姜夔《暗香》词里的“翠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语”,山峰不会说话,而作者却好像认为它原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此刻无话可说罢了,以这种方式描摹环境的幽静,其艺术效果则更为强烈。

  “残照当门”,意谓残月照在门前,门外唯见残月。残月象征离别,正是由于它的情调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常见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用残月抒写离别之情的艺术表现力了。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惟是有”,同义重叠,起着强调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声韵作为引出下文的铺垫,从而使“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一句更富有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轻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静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强了这种静寂之感;同时,在静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们对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了。“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莺啼序》)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离别的愁苦就更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切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他的妾名。后人经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

  结句的“这次第”虽只是一个“点”,分量却是相当沉重的。愁绪扰人,自然产生剪除的意愿,这也是人们的共同心理。然而这首词中,合理的意愿却是用否定方式、喟叹的口吻表达出来的,因为“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 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62-1964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第301-302页

xiāngchūnyuè ·jìnqīngmíng

huángxiàomài sòngdài 

jìnqīngmíng cuìqínzhīshàngxiāohún piànqīng dōuhuánghūn gòngliǔhuā liǔhuāqīng jiěshāngchūn niànchǔxiāng宿 róuqíngbié shuíwēncún 
kōngzūn qīngshān cányuèdāngmén cuìlóuqián wéishìyǒu xiāngshuǐ yáodàngxiāngyún tiānchángmèngduǎn wènshènshí chóngjiàntáogēn zhè suànrénjiānméibīngdāo jiǎnduànxīnshàngchóuhén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¹。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cáng)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²效此也。譬(p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yáo)³,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译文: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孩子你应当知道。
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¹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²遑:闲暇,空闲。³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¹,方²北面³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而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而曰:“吾马良。而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而曰:“吾用多。而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而曰:“吾御者善。而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而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而他说:“我的马很精良。而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而他说:“我的路费很多。而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而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而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注释:¹大行:大道。²方:正。³北面:向北方。⁴驾:指马车。⁵之:往。⁶奚为:为什么。⁷用:资金,路费。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有欲买履者 一作:郑人有且置履者)
郑人有欲¹买履(lǚ)²,先³自度(duó)其足,而。至¹⁰¹¹市,而忘足¹²之。已¹³¹⁴¹⁵,乃¹⁶曰:“吾忘持¹⁷(dù)¹⁸。”反归取之¹⁹。及²⁰²¹,市罢²²,遂²³不得履。人曰²⁴:“何不试之以²⁵足?”曰:“宁(nìng)²⁶信度,无²⁷自信²⁸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¹欲:将要,想要。²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³先:首先,事先。⁴度: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⁵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⁶置: 放,搁在。(动词)⁷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⁸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⁹坐:通“座”,座位。¹⁰至:等到。¹¹之:到……去,前往。(动词)¹²足:拿、携带。(动词)¹³已:已经。(时间副词)¹⁴得:得到;拿到。¹⁵履:鞋子,革履。(名词)¹⁶乃:于是(就)。¹⁷持:拿,在本文中同“足”。(动词)¹⁸度: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¹⁹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²⁰及:等到。²¹反:通“返”,返回。²²市罢:集市散了。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²³遂:于是。²⁴曰:说。²⁵以:用。²⁶宁:副词。宁可,宁愿。²⁷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²⁸自信:相信自己。

停顿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或“有欲买履之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句):以现代句式为“何不以足试之”。以:何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
而置之其坐(省略句):而置之(于)其坐。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胶柱鼓瑟,因循守旧。

反义词
达权通变,灵机应变,随机应变。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浅画香膏(gāo)¹拂紫绵²。牡丹花重翠云³偏。手挼(ruó)梅子并郎肩。
译文:画着浅浅的眉毛,脸上敷着海棠色的胭脂,那戴在发间的牡丹花重的快要把发髻压偏。捻梅浅尝,与你肩并肩同行。
注释:¹香膏:芳香的脂膏。²紫绵:是指西府海棠。宋朝人用“紫绵”色来形容它,白晕紫粉,绵柔静雅,让人见而忘俗。 诗词里常用“紫绵”来形容胭脂的颜色。³翠云:形容妇女头髮乌黑浓密。⁴挼:同“挪”揉搓。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病起¹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²怜。旋移³针线小窗前。
译文:大病初愈心情总是郁闷难解,身体疲乏无力,精神困顿无法出门。只能移步在小窗下慢慢的做着针线。
注释:¹病起:病愈。²不禁:抑制不住,不由自主。³旋移:缓缓。

huànshā··qiǎnhuàxiānggāomián--chén

qiǎnhuàxiānggāomiándānhuāzhòngcuìyúnpiānshǒuruáméizibìnglángjiān

bìngxīnqíngzhōngshìqièkùnláiyàngjìnliánxuánzhēn线xiànxiǎochuāng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