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父老莫空谈,逢著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著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chūhuáijué--yángwàn

zhōngyuánlǎokōngtánféngzhewángrénkānquèshìguī鸿hóngnéngniándàojiāngnán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译文: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欲问¹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译文: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一定是在花开花谢的时候。
注释:¹欲问:想要问。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伤春情怀。

  花开“同赏”,花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然而,事与愿违,却花开不能“同赏”,花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有哪一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一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

  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赏”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同赏”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赏”,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赏’多多。”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01,:第145页

chūnwàngshǒu ·

xuētāo tángdài 

huākāitóngshǎng huāluòtóngbēi 
wènxiāngchù huākāihuāluòshí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水沈)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xūn)¹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²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 水沈)
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注释:¹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²水沉:即“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¹。玉盆²纤手³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女子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¹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²玉盆:指荷叶。³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⁴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重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80-681

ruǎnlángguī ·chūxià

shì sòngdài 

绿huáigāoliǔxīnchán xūnfēngchūxián shāchuāngxiàshuǐchényān shēngjīngzhòumián  (shuǐchénzuò :shuǐchén 
wēiguò xiǎofān liúhuākāirán pénxiānshǒunòngqīngquán qióngzhūsuìquèyuán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在昔曾远游¹,直至东海隅(yú)²
译文: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注释:¹远游:指宦游于远地。²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迥(jiōng)¹且长,风波阻中途²
译文: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注释:¹迥:远。²“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此行谁使然¹?似为饥所驱(qū)²
译文: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注释:¹然:如此,这样。²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倾身¹营²一饱,少许³便有馀(yú)
译文:倾身以求不过一饱,而一饱所需少许便有馀矣。
注释:¹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²营:谋求。³少许:一点点。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此非名计¹,息驾²归闲居。
译文: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注释:¹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²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yǐnjiǔ ·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zàicéngyuǎnyóu zhízhìdōnghǎi 
dàojiǒngqiěcháng fēngzhōng 
xíngshuíshǐ使rán wèisuǒ 
qīngshēnyíngbǎo shǎobiàn便yǒu 
kǒngfēimíng jiàguīxián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¹岂合得相亲。
译文:山上的青松和路上的尘土,就像白云和泥土一样无法相亲近。
注释:中丞:官名。汉置。唐之中丞属御史台,为御史大夫之副职。崔中丞:指崔瓘。代宗大历初,迁崔瓘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¹云泥:比喻高下悬殊。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举世尽嫌良马瘦¹,唯君不弃卧龙²贫。
译文:世人都嫌弃良马太瘦弱,只有明君能不嫌弃人才贫苦出身。
注释:¹“举世”句:暗用伯乐相马故事以讽世人之不辨贤愚。良马系自喻。²卧龙:旧以比喻隐居的俊杰。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译文:用多少金银财宝都未必能笼络人心,盲目许诺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译文:不要说读书人没有感激之心,他们总会想着报答恩情。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燕鸿过后莺(yīng)归去,细算浮生¹千万绪。长于春梦²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mì)处。
译文: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注释:¹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闻琴¹解佩²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³,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
注释:¹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²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³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21-422

lánhuā ·yànhóng鸿guòhòuyīngguī

yànshū sòngdài 

yànhóng鸿guòhòuyīngguī suànshēngqiānwàn chángchūnmèngduōshí sànqiūyúnchù 
wénqínjiěpèishénxiān wǎnduànluóliúzhù quànjūnzuòxǐngrén lànzuìhuājiānyīngyǒus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