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岭浮沈二十年,归心日夜梦江天。
谩题甲乙烦君看,若说功名只自怜。
造物小儿知薄相,个中老子已忘筌。
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
闽岭浮沈二十年,归心日夜梦江天。
谩题甲乙烦君看,若说功名只自怜。
造物小儿知薄相,个中老子已忘筌。
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
朱槔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 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造物¹无言却有情,每于²寒尽觉春生。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注释:¹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²每于:常常在。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千红万紫¹安排著²,只待新雷³第一声。
译文: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注释:¹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²著:妥当,明显。又作“着”。³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新雷,就是春雷。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一声春雷,引来明媚如画的春天,人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诗写了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造物,万物的创造者,指天。造物无言,来自孔子《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原意是,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呀,但四季的轮转,百物的生长,都由它来掌管。这句是说:天不会讲话,但却是富有情感的。

  “每于寒尽觉春生”寒,寒寒冷,指冬天。觉,启发,催动。意思说:每当冬天将要完了时,就催动着春天到来。这就是诗人认为天有情的地方。其实,四时变化,冬去春来,是一种自然规律。诗人把它说成是天有情感,有意这样做的,正是诗人自己有情,他感到春天即将来临了,产生了无限的喜悦,和对天——造物主的感激之情。同时,还有渴望尽快让春天到来的希冀。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

  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这首诗写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发展也必然要改变它。诗入借新雷的描写,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诗的构思巧妙,情调激昂向上,语句清新,寓意深刻。读着它,仿佛感受到诗人激动的脉博,不由产生奋发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王洪.《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952

xīnléi

zhāngwéipíng qīngdài 

zàoyánquèyǒuqíng měihánjìnjuéchūnshēng 
qiānhóngwànānpáizhuó zhǐdàixīnléishēng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译文: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却秦¹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译文: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注释:¹却秦:使秦退兵。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译文: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当朝揖(yī)高义,举世称英雄。
译文: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chōng)¹东。
译文: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注释:¹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归来无产业,生事¹如转蓬。
译文: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注释:¹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一朝乌裘(qiú)敝,百镒黄金空¹
译文: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注释:¹“一朝”二句:用苏秦事。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译文: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吾兄青云士¹,然诺²闻诸公³
译文: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注释:¹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²然诺:应许,许诺。³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所以陈片言¹,片言贵情通。
译文: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注释:¹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dì)¹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译文: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注释:¹棣华:喻兄弟。

  全诗前半部分诉说了:李白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说明了李白喜欢交朋友,豪气,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一直在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还是个需要接济的落魄文人。

  全诗后半部分诉说了:李白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的李白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但李白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整首诗是对李白年轻时裘马轻狂,豪爽用事的真实写照。看整首诗,可以知道李白的豪爽性格,所以会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3-244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

zèngcóngxiōngxiāngyángshǎohào--bái

jiéwèishíshìsuǒjiāojǐnháoxióng

quèqínshòushǎngjìnníngwèigōng

tuōshēnbáirènshārénhóngchénzhōng

dāngcháogāoshìchēngyīngxióng

xiǎojiéyán退tuìgēngchōnglíngdōng

guīláichǎnshēngshìzhuǎnpéng

cháoqiúbǎihuángjīnkōng

dànjiànángchūménbēiqióng

xiōngqīngyúnshìránnuòwénzhūgōng

suǒchénpiànyánpiànyánguìqíngtōng

huátǎngjiēgānqiūcǎotóng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¹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白眼看天,青袍似草²,最觉当歌懒。愔³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译文:春天已经过去,可恨年年的心事,都被春天管束着。空寂的花里整日只有双燕的呢喃,长长短短的柳条也都被折尽了。用白眼望着青天,身上穿着春草般的青衫,也懒得去听楼外的歌声。冷落萧然的门庭院落,落花早已被吹得满地皆是。
注释:丁酉清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清明,时作者坐馆杭州汪氏听雨楼。¹永日:整天。²青袍似草:化用《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从风舒。”句意,这里的“青袍”也包含“青衫”之意,即指学子所穿之服。唐李商隐《春日寄怀》:“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³愔:幽深寂静。宋周邦彦《瑞龙吟》:“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凝想烟月当时,饧(táng)¹旧市,惯逐嬉春伴。一自笑桃人去后²,几叶碧云深浅。乱掷(zhì)(yú)钱,细垂桐乳³,尚惹游丝转。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译文:细想当年的烟月生活,在旧市上听卖糖老人的吹箫声,和伙伴儿一起春游嬉戏。自从伊人去后,只有几缕深浅的云彩相依伴。榆钱在空中漫天飞舞,乳形的桐子低垂长吊着,撩拨起旅人的相思之情,如游丝般千回百转。远远望去,所思之人在何方?我不堪忍受这看不到尽头的天和山。
注释:¹饧箫:卖糖人所吹的箫。《诗经·周颂·有瞽》:“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²一自笑桃人去后:意调意中人离去之后,只留下怅惘的回忆。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³桐乳:桐子,状如乳形。⁴游丝:空中的蛛丝。

bǎilìngdīngyǒuqīngmíng--è

chūnguānglǎohènniánniánxīnshìchūnnéngguǎnyǒngkōngyuánshuāngyànzhéjǐnliǔtiáozhǎngduǎn

báiyǎnkàntiānqīngpáoshìcǎozuìjuédānglǎnyīnyīnménxiàngluòhuāzǎoyòuchuīmǎn

níngxiǎngyānyuèdāngshítángxiāojiùshìguànzhúchūnbànxiàotáorénhòuyúnshēnqiǎn

luànzhìqiánchuítóngshàngyóuzhuǎnwàngzhōngchùkāntiānyuǎnshānyuǎn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暗水通潮,痴云阁¹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重歌欲遏(è)行云住,露春纤²、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注释:魏塘:地名,今属浙江嘉兴。吴下:今江苏苏州。¹阁:通“搁”,撂下。²春纤:纤白如葱的手指。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¹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注释:¹飞花:此指杨花。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起佳人明朝也将离去,便一时悲不自胜。只觉愁水愁风,更增凄恻耳。

gāoyángtái··jiāngfǎnwèitángshūxiāngziguīxiàzhìjiǔhuàbié怀huáiwǎngwǎng--guōlín

ànshuǐtōngcháochīyúnwēiyīnsànzhòngchéngliúnàixiānzuòshēngqīngèxíngyúnzhùchūnxiānbìngzuòdiàoshēngduōqíngnánwàngshàngqīngyíng

tiānshìpiāolíngguànrènfēihuādìngxiāngsòngrénxíngjiànshuōlánzhōumíngcháozhǎngtíngménqiánchuíyángshùzhǐcángsānliǎngqiūyīngchéngchéngchóushuǐchóufēngyàoréntīng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¹声中一(yí)岁除²,春风送暖入屠(tú)³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¹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²一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³屠苏: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¹(tóng)²日,总把新桃³换旧符。
译文: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¹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²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³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yuá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àozhúshēngzhōngsuìchú chūnfēngsòngnuǎn 
qiānménwàntóngtóng zǒngxīntáohuànji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