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这首散曲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凡此皆别具一格。
首句“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和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的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的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山,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山浪般的星光。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嫦娥是明月的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但他可以亲身体验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这种现世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总体来说,《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顾贞观于二十九岁时中举入仕,任国史院典籍,五年之后便遭同僚排挤,不得不去职回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中自然苦闷抑郁至极。某天顾贞观在为前程奔波之时,行船于赣江之上,途经郁孤台下,空茫天地唯己一人,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夜行船·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这两句可谓流传甚广,郁孤台也由此被众人所周知。而顾贞观的这首《夜行船·郁孤台》则进一步描写刻画了郁孤台的周遭地理环境,以及行人面对巍峨郁孤台的渺小之感。
全词以问句起首,“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开篇即营造出天地苍茫,形单只影的孤寂场景。“郁然孤峙者”即郁孤台。按清同治《赣县志》载,“郁孤台,在文笔山,一名贺兰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为问”二字尤显意味,顾贞观行船于赣江之上,形单只影,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诉,只好将郁孤台当作诉说对象,向其发问,何其寥落孤寂!
“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三句写郁孤台所处地理环境:南面横亘五岭,东面俯卧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江山如画的灵秀之地。这种历史观照下的宏大与个人身世机遇的渺小两相对照,更加凸显出顾贞观此刻复杂难言的心境。
下阕“百感茫茫交集也”直抒胸臆,化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百感交集”已言尽心情之复杂,“茫茫”更显茫然无措之感。身负才华而无处施展,前途茫茫怎不让顾贞观愁情满腹。“憺忘归、夕阳西挂”两句,词情稍为扬起,可视为顾贞观的自我安慰之语。憺,安也。屈原《九歌·山鬼》有“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句。“憺忘归”意味安然而忘返的样子,实际上顾贞观心中正百感交集,并不安然。前后对比更加反衬出顾贞观一种无奈的心情。
末三句“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是全词精华所在,一改前文沉郁笔调,如大江奔腾,迸发出激烈的情感。“尔许”谓如此,“无端”谓无缘无故。既是怀有如此雄心,又为何无缘无故落泪呢?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里表现出的正是顾贞观心中志向与现实遭遇的矛盾,这种矛盾令顾贞观心中感到莫大的悲哀,故而在行途中泪落如雨,尽数滴入赣江。
赣江自赣州城流至万安县的一段,河道曲折,河床中多处怪石交错,形成了十八个险滩。顾贞观的泪水顺着“一十八滩流下”,用的正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之意境,如此前后相承也别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