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飞夹日势排空,蛮触何云又伏戎!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怒飞夹日势排空,蛮触何云又伏戎!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高名未许容周顗,正色繇来忌孔融。犹忆钱塘留战血,至今春草带残红。
高名未许容周顗,正色繇来忌孔融。犹忆钱塘留战血,至今春草带残红。

diàoxióngyīnxiānggōng--zhānghuángyán

fēijiāshìpáikōngmánchùyúnyòuróngbànxióngcáizhōngbàoshísāntáishāchénghóng

gāomíngwèiróngzhōuzhèngyáoláikǒngróngyóuqiántángliúzhànxuèzhìjīnchūncǎodàicánhóng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一昨¹陪锡(xī)²,卜邻³南山幽。
译文: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
注释: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¹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²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³卜邻:选择邻居。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年侵¹腰脚衰,未便²阴崖秋。
译文: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在阴崖下居住实属不便。
注释:¹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²未便:不便。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重冈北面起,竟日¹阳光留。
译文:我想找的是一块重冈北护、终日得阳的地方。
注释:¹竟日:终日,整天。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茅屋买¹兼土,斯焉心所求。
译文: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以终天年。
注释:¹买:一作“置”。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¹(shǔ)²(chóu)³
译文: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
注释:¹杉:指树。²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³稠:多。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亭午¹(pō)和暖,石²田又足收。
译文: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作物能够丰收。
注释:¹亭午:中午。²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当期塞¹雨干,宿昔²齿疾³(chōu)
译文: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牙疼的老病好了以后,再邀您同去西谷。
注释:¹塞:《全唐诗》校:“一作寒。”²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³齿疾:才病。⁴廖:病愈。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裴回¹虎穴²上,面势³龙泓(hóng)头。
译文:徘徊于虎穴之上,观览于龙潭之恻。
注释:¹裴回:今写作“徘徊”。²虎穴:山名。³面势:对面。⁴龙泓:水名。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柴荆¹具茶茗,径²路通林丘。
译文: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也将踏着小路,拜访您的林丘。
注释:¹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²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与子成二老¹,来往亦风流。
译文: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流的呢!
注释:¹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寄赞上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二一八卷第八首。这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

  从内容着眼,这首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八句,通过对前一次卜邻的回顾,引出诗人置“草堂地”的条件。杜甫到秦州后所以再三想到西枝村,就是因为那里有赞公这位“上人"的缘故。第二句中不言“卜居”而说“卜邻”,正是这个意思。三至八句说明“心所求”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反衬出“一昨陪锡杖"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其中“年侵”以致“腰脚哀",由于“腰脚衰”,所以“未便阴崖秋”,脉络十分清楚。“未便"句从反面讲,“重冈”两句正面说,就是《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中所说的“要求阳冈暖”的意思。“茅屋”句写作者的另一条件;置草堂并购附近可耕种的土地。最后一句“斯焉”的“斯”统指上述各项,“心所求”总结全段。

  第二段包括“近闻”以下四句,描写“西枝西”的那条山谷。这里关于山谷的传闻,正照应上段中对草堂地的要求。“有谷”承“重冈”,不过一从“冈’’说,一从“谷"说;“亭午"句承“竞日”句,其中一写正午,一写全天;“石田”句承“茅屋”句,不仅“兼土",而且足收。那正是诗人理想的卜居之地。

  第三段包括“当期”以下八句。写诗人的愿望和设想:“塞雨干”、“齿疾瘳”之后,卜居西枝西谷,与赞公为邻,互相来往交游,共同欣赏西枝秀色胜景,以此为乐事。“柴荆”、“茶茗”,淡泊闲适,正是风流之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层次清楚,内容丰富。从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不宜居住在阴冷的地方,如果有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能搭建自己的茅屋,周围还有土地可供耕种,就心满意足了。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到时和赞上人你来我往,一同徜徉在山原,信步于林径,观看西枝村秀色美景;赏花品茶论经赋诗,是件多么令人惬意,使人羡慕的风流之事。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

zànshàngrén

 tángdài 

zuópéizhàng línnánshānyōu 
niánqīnyāojiǎoshuāi wèibiàn便yīnqiū 
chónggāngběimiàn jìngyángguāngliú 
máomǎijiān yānxīnsuǒqiú 
jìnwén西zhī西 yǒushāshǔchóu 
tíngnuǎn shítiányòushōu 
dāngsàigān 宿chǐ齿chōu 
péihuíxuéshàng miànshìlónghóngtóu 
cháijīngchámíng jìngtōnglínqiū 
chéngèrlǎo láiwǎngfēngliú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亭馆连城敌谢家¹,四时园色斗明霞(xiá)²
译文:亭台楼馆,连绵不侯,与城相接,规模超过了东晋的谢家;园中四季如春,百花斗妍,如云似霞。
注释:金乡:今山东金乡县。¹谢家:东晋谢安家。²明霞:彩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窗迎西渭(wèi)封侯竹,地接东陵(líng)隐士瓜¹
译文:推开小窗,迎面是一大片修竹,苍翠欲滴;踱出园门,毗邻有一大块瓜田,景色如画。
注释:¹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王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侯树交花。
译文:禽鸟相亲相近,你呼我答;满树的繁花相续,香气弥漫,清幽淡雅。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纵游会约无留事¹,醉待参横月落斜。
译文:我尽情地游赏着园中的美景,无牵无挂;喝醉了酒,等待着月亮西落,参星横斜。
注释:¹无留事:没有闲事牵挂。

  这首金乡张氏园亭是他在宋仁宗天圣四年的时候应张氏园亭的主人之约而写的。全诗的佳处在于生动的描写。诗歌的前四句利用典故阐明了张氏花园的富庶与高雅。“亭馆连城敌谢家”,开首便气势恢宏,将张氏园亭的繁华述说殆尽。亭台楼阁像城墙一样绵延起伏,勾勒出一条触目的天际线,谢家指的是东晋的谢氏大家族。曾经富甲一方,经营东南,世代为冠带豪门。张氏园亭既然如此繁华恢弘,其四季的风景也足以和天上的彩霞之美一比高下。

  在首联的铺陈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跳出描写富贵离不开满堂金玉的窠臼,将笔触伸到了隐士的故事上去。高层的文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必须有高雅的情调。颔联的“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接连用了两个《史记》里的典故,《货殖列传》里说:“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JlI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东陵隐士瓜的典故来源于《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是说明张氏园亭的主人不仅富裕非常,而且有高雅的隐士之风。

  诗歌的颈联“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历来被人称颂的佳句,这句诗将园林中鸟禽对语,鲜花争相斗艳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出来。

  尾联与颈联之意相同,并抒发诗人的情感。园中景色迷人,主任又是如此好客,而我呢,有无政务缠身,正好在园中尽兴玩赏,与主人一醉方休,直至参横月落,再领略园中的夜景。此联一句直抒喜悦无比的心情,二句进一步拓展延伸白天所见美景,虚构最后夜园景色更让人陶醉,“醉”暗说园主人待客热情。此联回应首联写得面面俱到,情意深长。

  这首诗虽是写游园,尽情刻画园林美丽,但写出了景物情意交融的境界,另辟蹊径的写作技巧,使人读后顿感无情之物有深情,全诗虽一字未提到园主人,但园主人无时不在陪伴你在园中赏玩。此诗用典密切景情,体制章法严谨细密,对偶工稳,是宋初诗“每首必有一联工,又多在景联,晚唐之定例也”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市:崇文书局,2011.02:712-714

jīnxiāngzhāngshìyuántíng--shíyánnián

tíngguǎnliánchéngxièjiāshíyuándòumíngxiá

chuāngyíng西wèifēnghóuzhújiēdōnglíngyǐnshìguā

xiāngguānqínduìshēngxiāngduànshùjiāohuā

zòngyóuhuìyuēliúshìzuìdàicānhéngyuèluòxié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chán)(yuán)¹,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²
注释:¹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²停凝欲挽东流驾:喻香塘将湘江水留驻于此。东流驾:指湘江之水。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百尺危崖谁羽化¹。一捻(niǎn)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xiè)²
注释:¹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²灺:蜡烛的余烬。

  此词选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潇湘十景词》集潇湘胜景,抒赞颂真情,令人大开眼界,乃明壁之际词作中的精品。《十景词》均以《蝶恋花》谱之,整齐划一却不失灵动,情随景移而独具匠心。前四景分别绘永州四处颇有代表性的绝胜——宁远舜岭云峰、东安香塘渌水、零陵朝阳旭影、祁阳浯溪苍壁,有山有水,亦虚亦实。描摹则生动形象,给人亲临其境之惑:抒情则真切细腻,传递着诗人的别样情怀。在他的笔下,或险怪、或壁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贯之,恰到好处,故脍炙人口。

  这首词涉及这些问题:香塘为何香气不绝?渌水何以澄碧冰壁?是桂子飘香,顺漓水而下,注入湘江,汇聚到此而使然;是众溪潺湲,不舍昼夜,在此吐故纳新而风情万种?是造物主恩赐捻香引河?答案是什么,无须深究,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千百年来,香塘以其甘甜壁纯、绿水碧波招引和接纳着历朝历代到此观赏的名士淑女、迁客骚人、庶民百姓。面对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纤尘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涟漪,那优美动人的传奇,惟有净化,惟有陶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升降黜罚,顿时会被香塘的壁流冲洗得一干二净。

  词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边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将它植入莓苔隙缝之中?能找到这位力大无穷、为人间带来福祉的神仙吗?这时,只觉得寒气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因而悲喜交集。

  与《蝶恋花·舜岭云峰》相比,此词格调颇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显伤感,赞叹之外已蕴悲情,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有所考虑,如“哀泻”、“残香”、“悲余灺”等便是。

diéliànhuā··xiāngshuǐfēnshuǐxià--wángzhī

xiāngshuǐjīngdōngānxiàndōngyǒuchénxiāngtángshíchāzhūyúnshìchénshuǐxiāngchéngtánqīnglěng绿luódàoyǐng

xiāngshuǐfēnshuǐxiàchányuánqiānfēiāixièbīngbànwānchéntíngníngwǎndōngliújià

bǎichǐwēishuíhuàniǎncánxiāngniānchāméitáixúnxiāngrénhányuányángshāobēixiè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人哀伤离别,独饮闷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离别之言,所以更添一层愁绪,复又饮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乱着束发,枕着尚未打开的信函睡着了。“否声”四句,今别离昔欢聚适成对比。词人说:言在这初春的寒夜里,否声淅沥更使睡在小楼中的词人觉得寂寞难受,又想起我俩从前艳春时节,外出斗草、探花的欢娱时刻,真不啻天壤之别矣。上片重在描述词人自己的“春情”。

  “娇懒”三句,转而述爱人的“春情”,这也是词人推己及人的想当然耳。言她白天时一定闲得无聊,勉强拿起绣针刺绣,不一会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无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细节描绘。言伊人细心地用兰花膏浸渍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将玉合放置在彩色绣花囊里;又因为两情分离,令她无心歌舞,所以将舞衣叠好藏起来,即使因此而损坏了舞衣上的泥金凤凰饰品,也顾不上了;她独自倚栏而呆思,忽见栏干边的柳枝已经发芽,心知春已来临,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断柳枝泄愤。这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意境,离别之苦,由此可见。“几多愁”一句,总合两地愁绪。词人说:我们俩的离愁别恨,就是因为被这眼前的春否,绵绵的远山分隔成天各一方啊!下片重在描述爱人的“春情”。

tànfāngxìn··wèichūnshòu--wényīng

wèichūnshòugèngshòuméihuāhuāyīngzhīfǒurènzhěnhányúnzhuì怀huáibànzhōngjiǔshēnglóuchūnhánshōudēnghòushénniánniándòucǎoxīntànhuāshíhòu

jiāolǎnqiángniānxiùànbèixiāngxiángōngqíngzhòuluónánglángāohóngdòudiésǔnjīnfèngzhélángànliǔduōchóuliǎngdiǎntiānyuǎnxiù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乳燕¹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译文:雏燕已飞,笋子已经长成竹,又到了春耕时节,田野上是谁家的两个姑娘在播种新谷。
注释:¹乳燕:新生的小燕。一说哺育期的母燕。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无人¹无牛不及犁²,持刀斫(zhuó)³地翻作泥
译文:大概是她们家既无男人,也没有耕牛,那块地还没有犁过,姊妹俩正在持刀砍地,把土翻松。
注释:¹无人:指无男劳力。²不及犁:来不及犁。³斫:砍。⁴泥:慢、滞。《论语·子张》中有“致远恐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译文:姊妹俩说家境贫寒,母亲已经年衰体弱,哥哥从军去了,还没有娶嫂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去年灾疫(yì)牛囤(dùn)¹²,截绢³买刀都市中。
译文:去年灾疫流行,耕牛病死了,无法耕地,只好截下一段绢去集市上卖,得以买刀翻地。
注释:¹牛囤:牛栏。²空:指牛已因灾疫死去。³截绢:割下一段绢。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代市井交易,绢可以“与钱兼用”。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头巾掩面畏人识¹,以刀代牛谁与同²
译文:怕被人耻笑,姊妹俩只好用头巾把脸遮起来,干着牛一样的重活,不知还有谁与她们一样蒙羞劳作。
注释:¹畏人识:古代男耕女织,未嫁女子耕田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故以头巾掩面,怕人认出。²谁与同:指无人分担她们的艰苦。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姊妹相携¹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²
译文:她们互相提携帮助,专心低头弯腰翻地,看不见地旁的路人,只看见前面的黄土。
注释:¹相携:相依赖。²不见路人只见土:是说她们不敢看人,只埋头翻地。
疏通畦垄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疏通畦(qí)¹垄²防乱苗,整顿沟塍(chéng)³待时雨。
译文:她们整好田畦、田垄,以防杂草侵苗;疏通田沟,修好田埂,等待下雨。
注释:¹畦:田间划分的小区。²垄:田间高地。³沟塍:田沟、田埂。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日正南冈下饷归¹,可怜²(zhāo)(zhì)³扰惊飞。
译文:正午时分,二女收工回家吃午饭,此时正好有野雉从田间惊起,啼叫着飞走了。
注释:¹下饷归:休息回家吃饭。²可怜:可爱。³朝雉:指正在求偶的野鸡。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东邻西舍花发尽¹,共惜²余芳³泪满衣。
译文:姊妹俩看到东邻西舍的花都已经开尽,不禁惋惜青春虚度,泪流满衣。
注释:¹花发尽:指姑娘们都出嫁了。²惜:痛惜。³余芳:剩余的花、残花。指姊妹俩。

  这首诗通过二女耕田的典型事例,塑造了动乱时代中乡村少女的勤苦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农村经济带来的严重破坏,反映了战乱时代中农村民生困苦凋敝的现实。

  全诗分四大段。

  从开头至“持刀斫地翻作泥”四句是第一段,以路人的眼光,描绘所见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诗的开头很巧妙,先用“乳燕入巢笋成竹”一句起兴,接着用一个反问句“谁家二女种新谷”入题,往下两句便概括地交待出耕种的情景。这是一个独特的景象:在田垅上,既看不见男人,也看不到耕牛,只看见两个女子在持刀翻土。接下去诗人把笔锋一转,用女子的自叙回答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反常现象的问题。

  “自言家贫母年老”至“以刀代牛谁与同”六句是第二段,记叙二女对路人的答话,用弱女自叙的口吻回答了两女刀耕的原因:一是母亲年老,二是未娶嫂的哥哥从军去了,三是因灾疫耕牛死光,四是弱女无奈只能截绢买刀,以刀代耕。这几句交待了弱女面临的困境,深刻揭露了战乱和灾疫给农家带来的苦难。“未娶嫂”表明长兄从军已久;“牛囤空”道出灾疫严重;“截绢买刀”足见家境清贫;“头巾掩面”可知弱女内心之苦。这段描叙简练、凝重,层层深入,深切感人。

  “姊妹相携心正苦”至“整顿沟塍待时雨”四句是第三段,描叙姊妹二人辛勤劳作之苦。“姊妹相携”是姊妹同心协力,“惟见土”是躬身低头操作的专注辛苦。因为时已晚春,没有耕牛,又没男劳力,仅靠姊妹俩手中的刀耕,是不可能及时种上庄稼的。所以要赶紧疏通畦垅,整顿沟塍,以“待时雨”。一个“待”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眼前的耕作仍处在干旱之中,由此更见其劳作的艰辛。二是表现出弱女在贫苦的挣扎中怀抱的一点希望,即盼春雨能及时到来,争取有个好收成稍微改变一下眼前的困境。但诗点到为止,没有回答这点希望能不能实现的问题,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日正南下冈下饷归”至最后四句是第四段,以无所不知的叙述人语气,描写弱女青春将逝而不得出嫁的苦恼。姊妹二人,劳作了一上午,日正南冈,双双回家吃午饭。归途上,路旁草丛中求偶的雉鸡受到惊扰而双双起飞。客观之景,引起贫女的内心之思:年纪渐大,青春将逝,而今不得出嫁。想到这儿,她们不由泪湿衣襟。正是因为战乱、灾疫,给她们造成了这些痛苦和不幸。所以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内容紧密配合,又从另一个方面深化了诗的主题。

  《女耕田行》是一首叙事诗,但诗人在叙事上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起兴,变换叙事角度,借景言情等多种笔法,即使情节完整紧凑,又使诗情丰富饱满,给人以生动、真挚、深切之感。像诗的开头,以乳燕有巢,幼笋成竹的眼前景起兴,则有力地反衬了弱女孤苦劳作、青春将逝而仍无归宿的境遇。这样的开头既省略笔墨,又使叙述委婉有味,诗情浓郁。诗的第二段,改客观描叙的笔法于自叙,显得亲切感人,同时也避免了单纯客观描绘的呆板乏味。诗的最后两段,既有客观的描写,又有人物心迹的自我表述,两者相得益彰,既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层层加深诗意,尤其是“朝雉惊飞”“邻舍花尽”的描述,既是客观景,又是弱女的心头事。这种景与情合,情因景生的描述方法,确实使一首叙事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收到了真挚感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81-38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