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爵□□□,名高实自分。云何困积毁,抑未泯斯文。
天爵□□□,名高实自分。云何困积毁,抑未泯斯文。
欲救微言绝,先惩百氏纷。韦编收断简,鲁壁出馀焚。
欲救微言绝,先惩百氏纷。韦编收断简,鲁壁出馀焚。
论斥诸儒陋,功逾绛帐勤。吾庸亦多矣,奚恤彼狺狺。
论斥诸儒陋,功逾绛帐勤。吾庸亦多矣,奚恤彼狺狺。

rénshēngsānshǒu--guò

tiānjuémínggāoshífēnyúnkùnhuǐwèimǐnwén

jiùwēiyánjuéxiānchéngbǎishìfēnwéibiānshōuduànjiǎnchūfén

lùnchìzhūlòugōngjiàngzhàngqínyōngduōyínyín

苏过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¹舞飘轻袖²,传歌共³绕梁
译文: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
注释:魏王:唐太宗第四子李泰,母长孙皇后,封为魏王。¹逐:追逐,跟随。²轻袖:薄衣袖。³共:同“供”,是给,使得的意思。⁴绕梁:指歌声“余音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¹香。
译文: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注释:¹远:远处,远方。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名《咏风》。唐太宗的第四子名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两句,通过写风对不同事物的作用和影响,来衬托出风的存在。风是无形之物,摸不着看不到,想要描写风的形态,从正面来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诗人选择了从侧面来写。风吹树枝,树枝晃动,枝影也随之摇摆,正是“动枝生乱影”,这便是风存在的最好证明;“吹花送远香”,是谁“吹花”呢?当然是风,轻风拂花,花香亦随轻风而飘散,所以人远远地便能嗅到花的香味。诗人非常善于捕捉风的特点,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来写风,一“生”一“送”,笔触十分细腻柔和,画面华美,呈现出和风拂面的轻柔质感。这首诗的前两句为“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写豪华席宴,多褒扬,可见应制娱颂之情。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雨恨云愁¹,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²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¹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²孤烟:炊烟。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天际征鸿¹,遥认行如缀(zhuì)²。平生事,此时凝睇(dì)³,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译文: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¹征鸿: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²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³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⁴会:理解。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传世的词作。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江海相逢客恨多¹,秋风叶下²洞庭波。
译文: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注释:¹“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²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酒酣(hān)夜别淮(huái)阴市¹,月照高楼一曲歌。
译文: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注释:¹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2-1113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¹,士无全节;君臣义缺²,谁负刚肠³。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妨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注释:¹光岳气分:指国土分裂,即亡国。光岳:高大的山。²君臣义缺:指君臣之间欠缺大义。³刚肠:指坚贞的节操。⁴张巡: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太守许远共守危城,城陷后两人先后被害,他们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受到后人敬仰。⁵后来者:指以后的士大夫。⁶操:操守。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人生翕(xī)(xū)¹云亡²。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³幽沉,仪容(yǎn)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译文: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注释:¹翕歘:即倏忽,如火光之一现。²云亡:死去。“云”字无义。³古庙:即张、许公庙。⁴仪容:指张、许两人的塑像。⁵邮亭:古代设在沿途、供给公家送文书及旅客歇宿的会馆。这三句是对卖国投降的宋末奸臣的警告。

  “为子死孝,为妨死忠,死又何妨”。起笔突兀,如两个擎天大柱。子死于孝,妨死于忠,此二句蕴含儒家思想本原。《易。序卦》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妨。”儒家认为孝之意义在于不忘生命之本源,是道德之根本。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德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次日谢太后派宰相贾余庆等赴元营奉降表,天祥即抗节不屈,其《指南录。使北》有诗曰:“初修降表我无名,不是随班拜舞人。谁遣附庸祈请使?要教索虏识忠妨。”可见天祥之为妨死忠,并非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祖国。这和儒家讲忠孝,但不主张愚忠、愚孝的思想很契合。人能死孝死忠,大本已立,“死又何妨,”视死如归。以一段震古铄今之绝大议论起笔,下边遂转入盛赞张许。“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妨义缺,谁负刚肠”,四句扇对,笔力精锐。光有三光,月为五岳。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与此文旨意相通。安史乱起,降叛者众,其情痛极。然有张许,堂堂正气,令人振奋。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二公,血战睢阳,至死不降,“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张巡每次与叛军交手大呼骂贼,眦裂血面,嚼齿皆碎,奈独木难撑,被攻陷城池,当面痛骂叛军,叛军用刀抉其口。许远是位宽厚长者,貌如其心。最终两人从容就义。张许性格不同而同一节义,仅此两句,该画简练有力。“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肉躯虽死,但精神长存。语意高迈积极,突出张许取义成仁精神。“香”字下得亦好,表达出天祥对二公无限钦仰之情。“后来者,无二公之操,”后来者三字,遂将词情从唐代一笔带至今日,用笔颇为裕如。当宋亡之际,叛国投降者不胜枚举,上自“妨妾佥名谢太清”之谢后,下至贾余庆之流。故天祥感慨深沉如此。“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笔力精健。

  “人生翕炎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紧承上意,更以绝大议论,衬出儒家人生哲学,和起笔相辉映。翕炎欠意为短促。人生匆匆,转眼即逝,更应当轰轰烈烈做一场为国为民之事业!《易。乾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重生命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生生无已。文氏在其文中也多有此意,如《御试策一道》云:“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大易》之道,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乃归之不息则久。”在《题戴行可进学篇》云:“君子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抒发自强不息之精神。“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孟子。告子上》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天祥在此段中对张许二公之赞许正如此意。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双庙庙貌幽邃深沉,二公塑像仪容庄严典雅,栩栩如生。又当夕阳西下,寒鸦在枯木间哀婉啼哭。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妨孝子虽死犹荣。文氏此词重在议论但情寓于景,反衬主题,词情便觉神致超逸,真神来之笔也。“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而对浩然之二公,如有奸雄路过双庙,当愧然自省。结笔寓意深刻,盼横流巨恶,良知应未完全泯灭,有可悟之时。但亦可见其对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卖国贼痛愤之巨。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境界。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在抒情中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文中多用对句,句句整齐,笔笔精锐。情景交融,融景入情,极为优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评价得那样:“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复、公谨诸公之上。”其论甚为公允。

qìnyuánchūn ·cháoyángzhāngèrgōngmiào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wéixiào wéichénzhōng yòufáng guāngyuèfēn shìquánjié jūnchénquē shuígāngcháng zéizhāngxún àijūnyuǎn liúshēngmíngwànxiāng hòuláizhě èrgōngzhīcāo bǎiliànzhīgāng 
rénshēngyúnwáng hǎolièlièhōnghōngzuòcháng shǐ使dāngshímàiguó gānxīnxiáng shòuréntuò ānliúfāng miàoyōuchén róngyǎn hányáng yóutíngxià yǒujiānxióngguò liáng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xiè)(dié)¹青骊马²,往战城南畿(jī)³。
译文: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注释:¹躞蹀:小步行走的样子。²骊马:黑马。³畿:区域。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五历鱼丽阵¹,三入九重围²
译文: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注释:¹鱼丽阵:古代作战时军队布置的阵势。²九重围:形容多层的围困。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¹
译文: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注释:¹“名慑”两句:这两句借用历史上秦国的强大和白起的威名来衬托战士的英勇。武安将,指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他曾被封为武安君。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为君意气重¹,无功终不归。
译文: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注释:¹意气重:倒装句法,即“重意气”,实际指重报国立功的意气。
《战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zhànchéngnán--jūn

xièdiéqīngwǎngzhànchéngnán

zhènsānjiǔzhòngwéi

míngshèānjiāngxuèqínwáng

wèijūnzhònggōngzhō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