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从罗雀,空阶放草长。大鸡俄独立,众卉已难藏。
户外从罗雀,空阶放草长。大鸡俄独立,众卉已难藏。
意气矜全盛,萎蕤悯欲僵。伶俜蜂与蝶,未免叹唇亡。
意气矜全盛,萎蕤悯欲僵。伶俜蜂与蝶,未免叹唇亡。

yùnshūsuǒliùshǒu--guò

wàicóngluóquèkōngjiēfàngcǎozhǎngézhònghuìnáncáng

jīnquánshèngwēiruímǐnjiānglíngpīngfēngdiéwèimiǎntànchúnwáng

苏过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qī)枕婆娑(suō)两鬓(bìn)霜。起听檐溜¹碎喧江。那边玉筯(zhù)²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译文:倚枕辗转难眠,两鬓如霜,起身听屋檐水泻,似断续喧哗的江水流淌。那边佳人啼泪销脂粉,这边离人如车轮转愁肠。
注释:豫章:元济之家乡。¹檐溜:指檐沟流下的水。²玉筯:一作“玉箸”,此处指眼泪。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¹。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译文:诗酒结社,水云之间,哪堪醉意中挥毫泼墨,画境如梦归家乡,寸幅之中展尽千里河山。
注释:¹淋浪:淋漓,形容畅快、痛快。

  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起句写元济之的衰老。元济之倚枕而卧,显得有些衰老。接以“两鬓霜”三宇,则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状可知。“起听”句写其生活无聊。谓其有时起来,走到廊下,谛听檐溜的喧嚣声,以消磨时光,排遣心中的郁闷,可见其生活的寂寞与孤苦。“那边”二句写其对家乡的思念。欲写元济之思念家乡,先写家人思念元济之。这不仅使行文委婉曲折,更加重了元济之的思乡之情。啼粉,与啼妆同意,指薄拭眉下若啼之妆。而“玉筯消啼粉”,写其家人因相思而流泪,把啼粉都冲掉了。“这碎”句,言元济之远游在外,日日思念家人,别肠如车轮旋转,无休无尽,则其思乡之甚可知。元济之如此思乡,很自然地就逗出了送别之意,从而点明了题旨。“诗酒”二句写元济之在外的生活。言其游历于山水之间,并和友人聚会饮酒,结社赋诗,徜徉于水云之乡,生活似乎极为潇洒飘逸,其实内心是很凄苦的,故接下去说“可堪醉墨几淋浪”。可堪,为不堪、哪堪之意。“醉墨淋浪”,化用欧阳修“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言其挥笔写诗作画,醉墨淋漓,其间着一“几”字,隐含机会不多之意。结尾二句承“醉墨”而发,借画发挥;言其“归家梦”和其所作图画一样,在画图中能把千碎河山收入“寸许长”的画幅之中,而“归家梦”也能转瞬之间实现,从而表达出立即送其“归豫章”之意。在此,以画作比,语新意丰,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¹净。
译文:在这晴朗的夜晚,洞庭湖上没有风,也没有沉沉暮霭,清澈的湖水犹如洁白的绸缎。
注释: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据传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开元四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幸存至今。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洞庭山。相传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闻舜死于苍梧,自投湘江而死,成湘水女神,君山是其居处。¹练:洁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洞庭湖水的明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¹梳头对明镜。
译文:远望君山只看到一点的青色,景色倒映水中好似是湘水女神面对着明镜在梳练。
注释:¹湘女:神话中的湘水之神。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镜里芙蓉¹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译文:若说是湘女对明镜,为何还不把镜子收起来?仔细一看,却是青山对绿水,山也悠悠,水也悠悠。
注释:¹芙蓉:双关湖中的荷花与镜中之人面芙蓉,既是荷花的别名,又以形容美人的颜面,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也。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直教流下春江¹去,消得巴陵²万古愁³
译文:浩浩洞庭湖水顺着长江滚滚的春水东流而下吧!让江水冲去自己无穷无尽的愁苦。
注释:¹春江:指长江,洞庭湖流入长江而东下。²巴陵:古郡名,治所在岳阳,因以作为岳阳的别称。³万古愁:指湘水女神的无尽哀苦愁怨。

  开篇破题,并点明时间,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时最先所见之景;三、四句写远景,写君山之小与君山树木的葱茏,都是望中所见;五、六句写诗人从遐想中醒来,只觉得山也悠悠,水也悠悠,闲适极了;结尾两句,人笔锋一转,目光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君山,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洞庭湖,并且直抒感情,以情结景。全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君山的景色,化人我于一体,熔古今于一炉,通俗而又深沉,清新而又自然。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两句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这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时所获得的第一眼印象。“无烟”二字含蕴丰富,既写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又暗指虽是傍晚登楼,但因无雾,视线很好,为望君山做好了铺垫。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二句则具体写望君山。“一点”,既是视觉的直感,也起了衬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广阔浩森,因而楼上望山,不过“一点”而已。“青”字则写出了山的生气,暗应上句的“春”字。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二句紧扣上句写湖光山色相映,开阔渺远,悠悠无限。既写湖山之景,也写诗人登楼纵望之时,悠悠不尽之情。诗人从遐想中醒来,愁思渺邈,只觉得山也悠悠,水也悠悠,闲适极了。此二句之写景也为下两句直抒情怀打下基础。

  最后,全诗用“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作结,诗人笔锋一转,目光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君山,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洞庭湖,由写景转入抒情。这两句含蕴丰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君山、岳阳,是长江水流出洞庭的湖口,因而,“流下春江去”是写实,但作者却以水喻愁,巧妙化用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诗意,将自己的身世感慨,思乡之念融入诗中,使诗情由清淡而浓烈、深沉、激愤,表现出更丰富深广的主题。

  此诗为登临观景之作,描写的主线随活动顺序渐次展开:由登楼望湖,由湖及山,转而山光水色综写,最后以抒情作结。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诗境空阔疏淡,语言清丽流畅,表现出明初诗风的一些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6-227页
2、 羊春秋,何严编著,明诗精华二百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0,第40页

dēngyuèyánglóuwàngjūnshān

yáng míngdài 

dòngtíngyānwǎnfēngdìng chūnshuǐpíngliànjìng 
jūnshāndiǎnwàngzhōngqīng xiāngshūtóuduìmíngjìng 
jìngróngshōu shuǐguāngshānliǎngyōuyōu 
zhíjiàoliúxiàchūnjiāng xiāolíngwànchóu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萧萧¹十日雨,稳²送祝融³归。
译文:连续十日的绵绵秋雨,稳当地送走了那炎炎夏日。
注释:¹萧萧:小雨的样子。²稳:稳当,稳步。³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燕子经年¹梦,梧桐昨暮非。
译文: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注释:¹经年:一年。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一凉子¹到骨,四壁²事多违。
译文: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子赐,但是家徒四壁使很多事情违背心意。
注释:¹子:子惠。²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gǔn)¹繁华地²,西风吹客³衣。
译文:在这个繁华的京城,群居着众多高官,他们居高位而无所作为,谁会注意我这个流寓异乡的异客?独立在秋风中,任无情的秋风地吹动着我的衣角。
注释:¹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²繁华地:指京城。³客:闲居京城的诗人自指。

chén sòngdài 

xiāoxiāoshí wěnsòngzhùróngguī 
yànjīngniánmèng tóngzuófēi 
liángēndào shìduōwéi 
gǔngǔnfánhuá 西fēngchuī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译文:农历十月,肃杀之气锋利清寒。武官文告百姓,要征兵集训。用龟甲占卜时吉事相因,元光年间因此显明。蚩尤出行肃清道旁,风雨也消弭停止。登车开始行程,鸾凤鸣叫声声。虎贲卫士众多。称为飞象的武臣插雉尾于冠左右以示武勇。钟鼓之声响亮,萧管之乐喧闹。万名骑士并驾,千驾战车齐驱。夷平山峰,填满沟壑,摧毁林木,涤除野草污秽。张开万里的罗网,将其间的飞禽走兽尽皆捕取。那跳跃着的狡猾兔子,眼睛露白不屑地穿梭着。用青骹来猎取它,行动前猎手先隐藏在长长的竹子上。韩国与宋国的良犬凭着敏锐的嗅觉奔驰追踪。被绳索牢牢束缚,为主人猎取麋鹿。善射者魏氏张开了弓,神射养由基抚弄着弓弦。擅长攀爬的都卢人登上高处,搜索猴猿。猛士庆忌和孟贲,穿越过山谷峰峦。瞪着双眼,怒气上涌使头发直竖刺穿了头冠。踩着熊,扼住老虎。追逐豹子,和貙搏斗。做完这些还有余力,扛着象快步行走。狩猎的搜获十分丰盛,日头落下活动也要结束了。让那些做事的人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在离宫大摆筵席。曲子也要结尾,结尾的乐曲这样唱到:圣明的主上来登上轻车,论功赏赐猎手。死去的禽兽堆积好似小山,鲜血流成沟渠,君主英明的诏示犒劳猎手。主管膳食的官员准备宴席,传递军令的斥候运送酒浆。宴席丰盛肉鱼无数,随鼓声举杯,随钟声干杯,众人兴致高昂。割开网子放出幼麒麟,打开罩子放出小凤凰。建立武功,威震边疆。陛下欢乐长久,永远拥有天命。

mèngdōngpiān--cáozhí

mèngdōngshíyuèyīnqīngguānjiètiánjiǎngtǒngbīngyuánguīyuánguāngzhemíngchīyóufēngtíngchéngxíngluánmíngyōubēncǎifēixiàngěrzhōngkēngqiāngxiāoguǎncáowànbiāoqiānchéngděnggàishāntiánpínglínsǒuzhāngluówànjǐnfēizǒujiǎoyángbáitiàohànlièqīngqiāoyǎnxiū竿gānhánsòngquèchéngcáichěngshìjǐnxièqiān鹿wèishìyǎngxiándōuxúngāosōusuǒhóuyuánqìngmèngbēndǎochāoluánzhāngjué穿chuānguāndùnxióngèbàochūyǒushìxiàngérhuòchēyíngzhōngjiěxiǎnggōngluànyuēshènghuánglínfēixuānlùngōngxiàolièqínjīngliúxuèchénggōumíngzhàoláoguāngōngyǒuzǒuxíngjiǔchēròumíngshāngjuézhōngjiàojuégāngzònglínchízhàochūfèngchúshōugōngzàixiàowēilíngzhènguǐxiàzhǎnghuānyǒngshìtiān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生怕倚阑(lán)¹,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²,依然,暮雨朝云³去不还。
译文:我生怕独自凭倚栏杆,因为阁下是潺潺的溪水,阁外是碧绿的青山。唯有这旧日的山水面目依然,她却像暮雨朝云般一去而不再回还。
注释: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南剑州:今福建南平。¹阑干:栏杆。²山共水:指山和水。³暮雨朝云:代指男欢女爱。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应是蹑(niè)飞鸾(luán)¹,月下时时整佩环²。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³,折得梅花独自看。
译文:她应该化作仙女骑着飞鸾,在明月下时时整理衣衫佩环。露冷霜降,月儿渐渐低转,夜寂更阑,我折下一枝梅花。独自仔细欣赏观看。
注释:¹蹑飞鸾:乘坐飞鸾。²整佩环:整理衣裳佩环。佩环,古代妇女的配饰。³更阑:指更阑:指天将亮之时。

  这首词是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是为一个已经远离,寻访无着的歌妓所写,抒发了词人对歌妓的留恋与怅惘之情。此词虽是为歌妓所写,却并没有丝毫轻薄亵渎之意,而是以委婉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的一片留恋之情。

  上片写景抒怀,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人去楼空的感慨。“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写重到南剑妓馆寻访所恋的妓女,可惜她已经“去不还”了。作者心中自然十分沉重,所以他生怕独自倚栏。“生怕”二句写怕见旧时山水,道出作者摆不脱、撇不下的相思旧情,点明内心的矛盾。“阁下溪声闻外山”写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的阁外山水,令人黯然伤神。“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楼下的溪流依然,楼外的青山依然,惟独不见了所爱的人,这山水再美,也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彩。留给作者的,只有睹物思人的缕缕情愁了。“旧时山共水”,照应前文“溪声”、 “山”。继而笔锋一转, “依然”两字一顿,恰如眼含热泪的悲怆的呜咽声。“暮雨朝云去不还”,再度强调物是人非,佳人难寻,胸中郁结难平,其感可想而知。

  下片是写作者因思念而产生的幻觉,表示怀念之深,流露出孤独之感。“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由现实进入虚幻,既然她已经不在人世,尚在人间的情侣惟愿她过得比生前更美好。作者因之想像她已经飞升成仙乘鸾凤飞升,她的美丽化成了永恒。 “月下时时整佩环”,词人徘徊阁台,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等待着那环佩叮咚的声音传来,盼她来跟自己共叙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此处连用两个“又”字,写尽心中凄凉况味,道出了死别的无情现实。“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他久久地回忆着女子的音容笑貌,乃至夜深仍不能成眠。他摘了一朵梅花把玩不已,在作者眼中,这朵梅花就是女子美丽的面庞,就是女子冰清玉洁的灵魂,欣赏着梅花,就如同与她重相聚首,是苦是甜,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折得梅花独自看”这句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处化用姜夔《疏影》词中王昭君精魂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意境,折一枝梅花并且把它当做是恋人的精魂,以便慰藉一下自己相思若渴的心。这里将词人哀苦痴情、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万千思绪,皆从这“独自看”三字中传出。

  这首词虽为小令,却有许多婉转之处,步步转折,一步一态,结句中又写主人公于霜月之夜折梅自看而无谁可寄的情景,暗藏许多委婉曲折,哀感无限,凄切动人,韵味深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58-2059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25-1626

nánxiāng ·nánjiànzhōuguǎn

pānfāng sòngdài 

shēnglángān xiàshēngwàishān wéiyǒujiùshíshāngòngshuǐ rán zhāoyúnhuán 
yīngshìnièfēiluán yuèxiàshíshízhěngpèihuàn yuèyòujiànshuāngyòuxià gēnglán zhéméihuāk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