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不爱言,欲言令人恶。总总乾坤内,抱此谁与托。
我生不爱言,欲言令人恶。总总乾坤内,抱此谁与托。
昔者所亲人,今或苦荼若。生交各分离,死交已冥漠。
昔者所亲人,今或苦荼若。生交各分离,死交已冥漠。
事非固必存,千载一转脚。要知达士心,阅世等糟粕。
事非固必存,千载一转脚。要知达士心,阅世等糟粕。
不求万法脱,不与万法缚。索然天地中,去留如解箨。
不求万法脱,不与万法缚。索然天地中,去留如解箨。
万事岂足为,而苦自结约。吾以此应世,方枘入圆凿。
万事岂足为,而苦自结约。吾以此应世,方枘入圆凿。
何当得蔡侯,飘若云中鹤。新诗近道要,如病饮良药。
何当得蔡侯,飘若云中鹤。新诗近道要,如病饮良药。
上言古心人,次言时道薄。落落济世志,拙者但骇愕。
上言古心人,次言时道薄。落落济世志,拙者但骇愕。
功名付吾子,我独甘藜藿。谁知陋巷中,箪瓢有馀乐。
功名付吾子,我独甘藜藿。谁知陋巷中,箪瓢有馀乐。

fèngchóutiānfēng--zhōuxíng

shēngàiyányánlìngrénèzǒngzǒnggānkūnnèibàoshuítuō

zhěsuǒqīnrénjīnhuòruòshēngjiāofēnjiāomíng

shìfēicúnqiānzàizhuǎnjiǎoyàozhīshìxīnyuèshìděngzāo

qiúwàntuōwànsuǒrántiānzhōngliújiětuò

wànshìwèiérjiéyuēyīngshìfāngruìyuánzáo

dāngcàihóupiāoruòyúnzhōngxīnshījìndàoyàobìngyǐnliángyào

shàngyánxīnrényánshídàobáoluòluòshìzhìzhuōzhědànhàiè

gōngmíngzigānhuòshuízhīlòuxiàngzhōngdānpiáoyǒu

周行己

周行己

温州永嘉人,字恭叔,号浮沚。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师事程颐。徽宗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后为齐州教授,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有《浮沚集》。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三十年来寻剑¹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译文:多年来,我都在寻找一把斩断人生烦恼的剑;都没注意到时节的变化,秋去春来,岁月几何。
注释:¹剑:慧剑,斩断烦恼之慧剑。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译文:自从我那时见到灼灼红艳的桃花以后,一直到现在,更加坚信不疑我所悟到的真理。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潇湘¹连汨罗²,复对九嶷(yí)³
注释:¹潇湘:潇水与湘水,潇水为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汇入湘水。²汨罗: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为湘水支流。³九嶷河:指湘江,因其发源于湘桂九嶷山地区而名。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浪势屈原冢(zhǒng)¹,竹声渔父歌。
注释:¹屈原冢: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汨罗江边之屈潭畔。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地荒征骑¹少,天暖浴禽(qín)²多。
注释:¹征骑:战马。²浴禽:天暖时,禽鸟在江水边蘸水洗浴羽毛。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脉脉¹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注释:¹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

xiāngchuān怀huái--qīngjiāng

xiāoxiāngliánluóduìjiǔ

làngshìyuánzhǒngzhúshēng

huāngzhēngshǎotiānnuǎnqínduō

màimàidōngliúshuǐjīntóngnài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犹喜闰前¹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注释:¹闰前:在置闰之前的日子。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¹傍池台。
注释:¹婀娜:体态轻盈、婉转多姿的样子。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不辞暂被霜寒挫¹,舞袖招香即却回。
注释:¹挫:摧残。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菊花虽以黄色为正,但白菊因其洁白如玉的颜色,更易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故历来咏白菊的诗词也为数不少。司空图的这三首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第一首诗是开题之作。诗歌的首句就显得非常突兀,气势非凡。尘世人间的纷纷扰扰,让人心烦意乱,渴求能有一方平静的天空来安抚自己的心灵。那些杨柳难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杨柳只会让人想起离别之情,使原有的烦乱心情更加沉重了。这种境况之下,诗人欣喜地发现,在置闰之前、霜雪未降的时节,菊花摇曳着轻盈的姿态,像是在为人作宽慰之解,此时,诗人心中的烦闷之情恐怕已经扫荡殆尽了。

  第二首诗是接承了上首诗的诗意,描摹了菊花开放时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菊花的赞美之意。西风吹来,万物凋零,但此时此刻只有菊花还在池台庭院旁边以其婀娜多姿的体态绽放着生命力。虽然有严寒和霜雪袭来,但菊花毫无畏惧,摆动轻盈的舞袖,那醉人的花香就会萦绕在赏花人的面前,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美好。

  第三首诗写道,繁霜降下,秋去冬来,菊花终究要与人们辞别了。但是这种辞别没有哀伤与悲愁,只有从容与淡定。“且莫催”、“自低垂”的“且”与“自”二字,将菊花的从容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尽管是辞别,菊花依然是横拖长袖,呈现出让人怜惜的姿容,那种乐观与淡定,让人不由得对菊花在来年春天的重新萌发充满了乐观的期望。“只待”与“舞来 ”也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字眼。

  三首诗前后结构整齐、意脉贯通,采取以短篇连缀成长篇的手法,不但将白菊的动人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更提炼、升华出其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báisānshǒu

kōng tángdài 

rénjiānwànhènnánpíng zāichuíyánggèngqíng 
yóurùnqiánshuāngwèixià biānjiùshēnqīng 
西fēngyòulái yóunéngēnuóbàngchítái 
zànbèishuāngháncuò xiùzhāoxiāngquèhuí 
wèibàofánshuāngqiěcuī qióngqiūdàochuí 
héngtuōchángxiùzhāorénbié zhǐdàichūnfēngquèlái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关山¹客子²路,花柳³帝王城
译文:游子要踏上关险山高的旅途,这里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
注释:¹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²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³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⁴帝王城:指长安,自汉至唐,不少帝王建都于此。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此中一分手,相顾¹²无声。
译文: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
注释:¹相顾:相看。²怜:关切同情。

  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剑门关。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长安,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是抓取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动。

  作为抒写骨肉亲情和送别诗来说,《送二兄入蜀》或许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却以其简洁质朴的诗风和语言有力地冲击了宫体诗的形式主义藩篱,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也为后来的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于国俊 何鸥. 唐诗英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 ,11-12.

sòngèrxiōngshǔ

zhàolín tángdài 

guānshān huāliǔwángchéng 
zhōngfēnshǒu xiāngliánshēng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¹头杨柳²春,杨花³愁杀渡江人。
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注释:¹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²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³杨花:柳絮。⁴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数声风笛¹离亭²晚,君向潇(xiāo)(xiāng)³我向秦
译文: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注释:¹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²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³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⁴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末句只是交代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缺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这首诗的深长韵味钧蕴含在这朴质的不结之结中。由于前面已经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的物象情景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更显示出分手握别的黯然神伤,天各一方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在这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出,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

huáishàngyǒurénbié

zhèng tángdài 

yángjiāngtóuyángliǔchūn yánghuāchóushājiāngrén 
shùshēngfēngtíngwǎn jūnxiàngxiāoxiāngxiàngq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