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盘谷隐,春到浣溪家。
一水楼台影,满山桃李花。
春风寄横笛,夜月拟乘槎。
政好逢佳客,江空北斗斜。
天开盘谷隐,春到浣溪家。
一水楼台影,满山桃李花。
春风寄横笛,夜月拟乘槎。
政好逢佳客,江空北斗斜。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5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斜阳外,春雨足¹,风吹皱²一池寒玉³。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juān)声莫啼(tí)归去。
译文:正是残阳笼罩下的黄昏,下足了春雨的池塘里,晚风徐来,轻轻地拂动寒玉似的水波。华丽的阁楼中有个女子正满腹闲愁。杜鹃请不要再不停地啼叫唤人归去了,纵使一再呼唤,那个人还是不曾归来。
注释:落梅风:一名寿阳曲,属双调过曲,是常见小令曲牌。正体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¹足:多。²吹皱: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以及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³寒玉: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⁴画楼:形容楼的华丽,指古代妇女生活的特殊环境。⁵杜鹃:即布谷鸟,又名子规,传说是古代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所化,所以又叫杜宇。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小令。此曲,句依定格,首句不押韵。后四句押“鱼模”韵,其中“足”以入声作上声,“玉”以入声作去声。“苦”为上声,“去”为去声。北曲无入声,而上去声通押,故也无不合律全曲五句,前三句写外景,后二句由外入内,写画楼中的人。小令借景抒情,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表达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小令用语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开始两句写外景。从闺中人眼光望去,此时只见斜阳西下,由于春日雨多,水平堤岸。第三句继上文写景而又暗融抒情,句中“寒玉”一词是对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如李群玉《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曲中“寒玉”就是她见到的溪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虽也在写景,但它仿佛一面在比喻离别前生活的平静,一面在描写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波澜。离愁别恨似乎经风吹起了,写来情景交融,不露痕迹。第四句写闺中人,但它把楼上人的一切外部表象都略去了,而是在有限的文字内集中表达她为离别而痛苦的感情。“画楼”这个不定人物更能引起想象,通过她而反映了所有闺中人对离人的共同情绪。末句表达了她最后的一点希望。楼中人与离人正天各一方,而“催归”鸟的啼声更易引起她对远方人的思念。所以她要杜宇“莫啼归去”然而,从她对“催归”鸟声的敏感,正反衬其心中盼望离人归来的殷切之意。结尾情意惨切,而用语含蓄,仔细体味,必将引起内心强烈的震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文通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4:第373页

luòméifēng··xiéyángwài--zhìyuǎn

xiéyángwàichūnfēngchuīzhòuchíhánhuàlóuzhōngyǒurénqíngzhèngjuānshēnggu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旧挹(yì)¹金波²爽,皆传玉露³秋。
译文: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似金波可舀,让人爽目怡悦,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浓郁可人。
注释:¹挹:取。²金波,月光。³玉露:白露之美词。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关山随地阔,河汉¹近人流。
译文:关山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开阔了许多,站在山上仿佛银河就流在脚畔,星辰与我共饮。
注释:¹河汉:银河。近人者以地势之高。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谷口樵(qiáo)归唱,孤城笛起愁。
译文:远处,樵夫随着歌伴月而归,思乡的战士吹响的萧索笛声缓缓从城楼上飘逸出来。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巴童¹²不寝,半夜有行舟。
译文:孩童们却不懂这些淡淡的乡愁,嬉戏打闹,乐不思蜀,半夜还在河上行船游玩。
注释:¹巴童:川东乡音年。²浑,全。

  杜甫写月诗的诗题中有两首较为特殊,即《十六夜玩月》,与八月十五日只相差一天或两天,也可能出于观察一下两天月色的差别,或出于避旧求新的思维习惯,所以一首叫“玩月”,一首叫“对月”。何为玩月呢?从诗的思路仅其内容看,诗人大致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吧:首先是月和人是双向寻趣的,不单是人在玩月;既是“玩”从描写上来看便具有灵动性和欢乐感,摆脱过于拘谨;再是人的范围扩大,不单是诗人玩月。我们且看诗为何来寻趣吧!

  这是一首五律,字数不多,但所含面较为宽广,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二两句为衬托或称前言,月所具有的招人喜爱和可亲之处要给予显示或作简要描述。时令已值秋天,月色尤为皎洁明亮,让人爽目怡悦。十六的夜晚月光如金波可舀,多么浓郁,秋露在月光沐浴下更呈玉色之光彩,多么着人心感滋润。十六日的圆月、银光不逊于十五,为“玩月”作了很好的衬垫。三、四两句写人与月寻趣的宽阔空间和较好的条件。请看,关山因有今夜如此明亮玉色的月光照耀,使天地显得更加宽广辽阔,创设了充分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这时你将会发现,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人流显得如此贴近,天上的银河、星星、月亮与人间已如邻近之同居共饮,啊!人与月原来是这样亲近相依。这为今夜人月对玩寻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其中也隐含了月对人之情意。

  下四旬为第三层次,写出了今夜玩月的乐趣。诗人的设计也有特色,先写地域之广,有山谷野坡,有边域,有村落,也有河上,可称遍及四方。再写玩月者的类别,有打樵人,有边防卫士,有乡村儿童,也有水上旅途者,包罗广大人群的代表,说明“月”在广大人群心中的情意之深。第三,写如何玩月,打樵者唱着山歌,踏着月光,高兴而归,这是用歌声来玩月。边城城楼上响起横笛曲声,显得多么哀幽,大概是高乡遥远的战士,仰视明月不免有思乡之愁萌生,笛声也就吹出了“乡思曲”,这也算月对人的一种同情与共承哀愁。儿童们在明月之夜,大有跳跃寻乐之乐,他们嬉戏而蹦跳,乐趣横生,玩得如此天真。明月也就高兴地提供儿童们活动的天地,这也是月寻趣之乐。已是半夜还有行舟,有的是夜行之途,也有是月下寻乐,这也含有了行舟玩月之趣。从以上玩月的描述中也可看到诗人杜甫虽心怀思乡之愁,但也有乘乡愁之时作玩月之乐,既可寄托念家之思,也可畅抒对之月爱。

参考资料:
1、 陆坚.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
盖将军,真丈夫。
(gě)将军¹,真丈夫。
译文:盖将军,真是大丈夫。
注释:¹盖将军:当为盖庭伦,当时任河西兵马使。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行年¹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译文:三十岁就当上了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注释:¹行年:犹言年纪。执金吾:金吾将军,唐时武官中的显要职位。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城迥(jiǒng)¹且孤,黄沙万里白草²枯。
译文:玉门关的关城偏远又单孤,黄沙万里百草都干枯。
注释:¹迥:遥远。²白草:西北草原上的野草,到秋天干枯变白,称为“白草”。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南邻犬戎(róng)¹北接胡²,将军到来备不虞(yú)³
译文:南邻犬戎北面接着胡,将军来此防备意外事。
注释:¹犬戎:古代西方戎族的一支,诗中借指西北的少数民族。²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³备不虞:用以戒备意外事变的发生。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五千甲兵¹胆力粗,军中无事但²欢娱。
译文:带着五千甲兵胆壮气又粗,军中无事只知求欢娱。
注释:¹甲兵:武装的士兵。²但:只。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¹花氍(qú)(shū)²
译文: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氍毹。
注释:¹壁衣:悬挂在墙壁上用作装饰用的布帛。²氍毹:毛织的地毯。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灯前侍婢泻玉壶¹,金铛(chēng)²乱点野酡(tuó)(sū)³
译文:灯前的侍婢倾泻玉壶,金铛里乱点的是野酡酥。
注释:¹玉壶:形容精美的酒壶。²金铛:金属制的平底浅锅。³野酡酥:野外猎获的兽类制的酥油。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绂(fú)¹金章²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³
译文:紫绶金印的在左右趋,一问才知不过是家中奴。
注释:¹紫绂:紫绶(shòu),系印纽的紫色丝带。²金章:铜制的官印。古代大官赐有紫绶金印,诗中指盖将军家奴的服饰,用以显示他的显贵。³苍头奴:私家的奴仆。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美人一双闲且都¹,朱唇翠眉²映明眸(móu)
译文:美人一对闲且都,红唇翠眉映着那明泸。
注释:¹闲且都:仪态雍容闲雅,容颜美好艳丽。²翠眉:用青黑色的矿物颜料螺黛描画过的眉毛。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chú)¹
译文:清歌一曲世上所无,今日高兴地听到了《凤将雏》。
注释:¹凤将雏:汉代乐曲名。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可怜绝胜秦罗敷(fū)¹,使君²五马³(màn)(chí)(chú)
译文:可爱啊完全胜过了秦罗敷,使君五马只能空踟蹰。
注释:¹秦罗敷: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后代指美丽而有节操的妇女。²使君:汉代对刺史、太守等州郡长官的尊称。³五马:汉太守驾车用五只马。⁴谩:空;徒。⁵踟蹰:徘徊行不进。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野草绣窠(kē)¹紫罗襦(rú)²,红牙³(lòu)马对樗(chū)(pú)
译文:她们穿着绣有野草的紫罗襦,拿着红牙雕的赌具玩樗藕。
注释:¹野草绣窠:指美人服装上的花纹图案。²紫罗襦:紫色轻柔而有疏孔的丝织物裁成的短衫。³红牙:乐器名,用紫檀木制的拍板。缕马:指红牙板上雕刻着马,作为装饰。樗蒲:古代一种赌具,砍木为子,一具五枚,掷五木看它的采色,以赌胜负。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玉盘¹纤手撒作卢²,众中夸道不曾输。
译文:纤手往玉盘中投成卢,众人夸奖说从来没有输。
注释:¹玉盘:玉琢成的盘子。²卢:赌樗蒲时,一撒五子都是黑的,算是最胜采,称为“卢”。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lì)¹上昂昂²皆骏驹(jū)³,桃花叱(chì)(bō)价最殊。
译文:马槽里昂昂地都是骏马驹,那桃花叱拨的价最殊。
注释:¹枥:马厩。²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³骏驹:良马名。桃花叱拨:良种马名。殊:昂贵。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骑将(jiāng)¹猎向城南隅,腊日²射杀千年狐³
译文:主人骑着它打猎在城南隅,腊日射杀了千年狐。
注释:¹将: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²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旧时猎祭的日子。³千年狐:老狐,比喻凶恶的敌人。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我来塞外按边储¹,为君取醉酒剩沽(gū)²
译文:我来塞外考察边储,为君一醉酒剩沽。
注释:¹按边储:指至德元年,岑参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佐理边务的事。²酒剩沽:买更多的酒。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醉争酒盏¹相喧呼,忽忆咸阳²旧酒徒。
译文:醉里争着酒盏相互喧呼,忽然想起那长安的旧酒徒。
注释:¹酒盏:酒杯。²咸阳:秦时都城,这里借指唐都长安。

  《玉门关盖将军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在岑参的边塞诗,甚或是整个唐代的边塞诗中,都有一点别致。它用纪实的铺叙手法,首句便以“真丈夫”起笔,由年龄、相貌,及其智、其威,介绍盖将军的功名和业绩,写出了这位守将武勇的外貌和粗豪的性格的一面,又从室内装饰、家宴、奴婢、家戏、名驹、出猎等几个侧重场景,写出了他军中无事只知寻欢作乐的一面。其中对奢侈豪华的夜宴的描写占了一半的篇幅,里面有赞赏也有讽刺。这种讽刺自然是委婉的,甚至带点调侃的语气。这位盖将军在古代边将中大概很有点代表性。他们在战场上是勇猛的,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也决不示弱。从狭隘的角度看,这些记述,无不是为盖将军炫耀光彩。但就理解全诗而言,诗末却以“酒剩沽”、忆“旧酒徒”(诗人旧友皆为学子,均非权贵),无不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诗中尽述盖将军家妓之美貌,闻绝世名曲之喜悦后,却以秦罗敷之绝胜而告警。虽然此议夹在几个侧重面之间,却能使读者领悟到诗人对其奢侈之过的批评。

  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盖将军,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诗中所写盖将军享受的奢侈,连奴仆侍妾都服三品以上官服,反映出了唐朝边将的骄盈跋扈。这是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安史之乱和后来的藩镇割据,决不是偶然的。从客观上看,这首诗为后人记述了盛唐时达官显贵的荒淫奢侈,成为史料的一个方面,颇具有价值。此诗句句押韵,或三句一顿,或两句一顿,既富有音乐感,又穷极抑扬顿挫变化,具有一种声情效果。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
2、 徐百成著.岑参西域诗新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02:第89页
朝斗坛前山月幽,师雄有梦生清愁。
朝斗¹坛前山月幽,师雄²有梦生清愁。
译文:七元星君坛前布满清幽的月光,师雄的梦境处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注释:¹朝斗:意思是道家谓朝拜北斗七元星君。²师雄:隋人赵师雄游广东罗浮山,傍晚在林中小酒店旁遇一美人,遂到店中饮酒交谈。赵师雄喝醉睡着了,在东方发白时醒来,发现睡在一梅花树下。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何时¹杖尔²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译文:什么时候拄着手杖散步看南雪,我和梅花一起白了头。
注释:¹何时:什么时候。²尔:连词,表示连接两个相近词的作用,承上启下。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niǎo)¹临窗竹,蔼(ǎi)²垂门桐。
译文:临窗的细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迎门有高大梧桐,绿荫笼罩。
注释:拟:效仿。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¹袅袅:随风摇摆的样子。²蔼蔼:茂盛的样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灼灼¹青轩女,泠(líng)²高台中。
译文:一位年华正盛的深闺少妇,神情凄清地步上高台凭栏远眺。
注释:¹灼灼:鲜艳的样子。²泠泠:轻盈的样子。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明志¹²秋霜,玉颜艳³春红
译文:她的贞操比那秋霜更加高洁,她的容颜比那春花更加艳丽。
注释:¹明志:高洁的志操。²逸:超过。³艳:一作“掩”。⁴春红:春花。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人生谁不别,恨君¹早从戎。
译文:她并非害怕离别,她是怨恨丈夫早年从军远戎而久久不归。
注释:¹君:指丈夫。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鸣弦¹惭夜月,绀(gàn)(dài)²羞春风。
译文:她弹琴只有那夜空中的明月在听,她画眉也只有春风在看。
注释:¹鸣弦:弹琴,有向亲人诉述心声之意。²绀黛:美女丹青色的秀眉。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这首诗从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写起,描写了思妇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把征人之妇内心隐微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全诗韵律优美,对仗工整,意境高古,风格清雅。

  诗从描写居处环境起笔,在一片清雅幽静的氛围中,主人公步上高台,凭栏远眺。“泠泠”一词,既形容步履轻妙端庄,也形容神情凄清,让人看了可怜见见的。五、六句对这位女主人公作了进一步介绍,使人更加看清,这位女子是一位品貌俱佳的贤良淑女。诗的后几句,揭开了她踽踽登高、神情凄伤的内心帷幕:“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原来她是在思盼从军远戎的丈夫。这两句诗中,包含了女子的无限婉曲心事。这位女子深明大义,她并非怕离别,也并非反对丈夫从戎,她“恨”就恨在“早从戎”。这个“早”字含蕴丰富,既包含着对丈夫早年远出久久不归的怨恨,也流露出时光催人老、美人迟暮的悲哀。如此“灼灼”年华,竟寂寞空闺,她不能不触景伤怀、感慨系之。“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两句,曲尽闺妇千种情思,万般苦恼。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故这里有企盼丈夫归来之意。又“鸣弦”,又“绀黛”,显示出这位女子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不幸的是,此一时刻,听她“鸣弦”的,只有那“皎皎空中月一轮”;欣赏她“绀黛”的,只有那“吹我罗裳开”的春风。月圆人未圆,她不能不“惭”;春风有意人远别,她不能不“羞”。一“惭”一“羞”,道出了她的内心企望不能实现的深沉哀痛。结尾这两句语悲情苦,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

  此诗是一首拟古诗。拟古,模仿古人之作。这是古诗中一种习用的体式。诗人往往由于有某种原因,不便直说;或者由于从古人之作中触发起某种感情,于是采取这种拟古形式。拟古诗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诗”(语见《昭昧詹言》卷一),形同而神异。此诗正是这样。它所“拟”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青青河畔草》。两诗比较,二者都写离情闺怨,笔墨层次和表现手法也颇相似,但二者所塑造的人物各不相同:前者写的是“昔为倡家女,今作荡子妇”的不幸女子,而后者写的却是“明志逸秋霜”的端庄淑女、征人之妇;前者怨诽浪迹四方不顾妻室的“荡子”,后者则是思念“早从戎”的征夫。由于人物身分不同,所“怨”的对象不同,故后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情意表达的方式,与前者显著有别。例如,同是以比兴起笔,描写景物,前者选“河畔草”“园中柳”,后者则取“临窗竹”“垂门桐”,雅俗有别,都切合各自人物的身分。同样介绍人物,前者侧重于“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的外在美;后者则不仅介绍其“玉颜艳春红”之貌,且首先突出其“明志逸秋霜”的内在美,淑女、倡妇,各有差别。同样写怨情,前者对薄情丈夫直泻怨诽:“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而后者则向远戎亲人诉述情怀和苦衷。表达感情的方式,一个直而显,一个含蓄而有深致。可见,这首拟古诗是借旧题而发新意,另有寄托的。在诗的意境的创造上,甚至给人有一种“青胜于蓝”之感,无怪钟嵘称赞诗人“拟古尤甚”(见《诗品》)。

  鲍令晖的拟作在内容上因袭了原诗,抒写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但对主人公感情的刻面更为逼真、细腻,且与原诗的整体氛围有所不同,鲍令晖的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思妇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自然传神。鲍令晖能以切身的感受来摩写女性细腻微妙的情态、真实可感的容貌。此外,鲍诗比原诗更具声律之美,大部分诗句对仗工整,且通体押韵,“袅袅”“蔼蔼”“灼灼”“泠泠”等叠词的运用,“逸”“艳”“惭”“羞”等字眼的锤炼,使得整首诗具有高古清澈的诗境与优雅轻倩的诗风。

  至于这首诗中所刻画的思妇形象,也许就是诗人自己。鲍令晖是否有远戎的丈夫,虽难以考定,但从诗中人物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深沉委婉的言行举止看,则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士,闪烁着诗人自己的身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795-797
2、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3、 刘彩凤.鲍令晖拟古诗创作简论[J].魅力中国,2014(26):7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