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偷火照田沟,山鬼移灯上树头。
枫岸夜深茅屋闭,月明沙鸟自相讴。
蝼蛄偷火照田沟,山鬼移灯上树头。
枫岸夜深茅屋闭,月明沙鸟自相讴。
释永颐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 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云霞堕(duò)西山,飞帆¹拂天镜²
译文:云霞坠落西山,飞驶的帆船轻拂着明净的湖面。
注释: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¹飞帆:飞驶的帆船。²天镜:指明净的湖面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译文:是谁开的这扇窗呢?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
寒蟾(chán)¹发淡白,一雨破孤迥(jiǒng)²
译文:天上的明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划破这孤寂的意境。
注释:¹寒蟾: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²孤迥:孤寂意。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
时邀竹林¹交,或尽剡(shàn)²兴。
译文:时而邀来志趣高尚的竹林之友,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
注释:¹竹林:指竹林七贤。²剡静:即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piān)¹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译文: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只隐隐听到钟磬之声远远传来。
注释:¹扁舟:小舟。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奇美的境界,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的帷幕缓缓下降的时候,湖景倍加奇丽,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胧而又神秘。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破坏了平静,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人了湖底。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静兴。”句概述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

  结尾二句写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隐约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这首五古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其中前两句一“堕”一“拂”,高阁之崇,湖水之阔尽现。次二句以“一窗明”纳“千顷静”,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通感效果,末二句以一叶扁舟遥协“飞帆拂天镜”,然又忽折笔势,将此轻快的动感复引入“隐隐闻钟磬”的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明显受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5
3、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16

huōrán--chéng

yúnxiáduò西shānfēifāntiānjìng

shuíkāichuāngmíngqiānqǐngjìng

hánchándànbáijiǒng

shíyāozhúlínjiāohuòjǐnshànxìng

biǎnzhōuháiběichéngyǐnyǐnwénzhōngqìng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急景流年¹真一箭。残雪²声中,省识³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译文: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注释:¹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²残雪:尚未化尽的雪。³省识:犹认识。⁴垂杨:垂柳。⁵染就:染成。⁶鹅黄:淡黄。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又是廉纤¹春雨暗。倚遍危楼²,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wú)³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译文: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¹廉纤:细小,形容微雨。²危楼:高楼。³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⁴暝烟:傍晚的烟霭。⁵界断:隔开。

  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已恨年华留不住,暝烟更界平芜断”是王国维惯用的句式。那遥远的地方总存着思妇的希望,可是现在天已黄昏,傍晚的烟霭已经知起,渐渐遮住了思妇的视线,远处的原野也逐渐看不清了。

  王国维长年在外执教,所以他的闺怨词也不少,这首词一别前人之闺怨诗词,写得哀而不怨,算得上要王国维的代表之作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90.

diéliànhuā··jǐngliúniánzhēnjiàn--wángguówéi

jǐngliúniánzhēnjiàncánxuěshēngzhōngshěngshídōngfēngmiànfēngchuíyángqiānwàn线xiànzuóxiāorǎnjiùéhuángqiǎn

yòushìliánxiānchūnànbiànwēilóugāochùrénnánjiànhènpíngsuíyànyuǎnmíngyāngèngjièpíngduàn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金甲雕戈(gē)¹,记当日、辕(yuán)²初立。磨盾鼻³、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磨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yuán)臂故将军,无功级。
译文:想当初,在帅府,穿金甲持雕戈;军中作檄,挥笔写完千纸,笔墨都还未干。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当年李广建功无数终降为庶人,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
注释:¹金甲雕戈:金饰的铠甲;刻镂过的戈。形容武装的壮丽。²辕门:军门,指李珏帅府。³磨盾鼻:盾鼻是盾的纽。齐梁之际荀济入此,说当在盾鼻上磨墨作檄讨伐梁武帝萧衍。后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⁴龙蛇:原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和飞动的草书,后泛指书法、文字。⁵楼船:战舰。⁶猿臂故将军:指李广。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平戎(róng)¹,从军什²。零落尽,慵(yōng)³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yú)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译文: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时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
注释:¹平戎策:指平定平定外族的策略。这里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²从军什:是指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³慵:懒惰,懒散。⁴茶经:这里指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⁵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⁶榆塞:泛称边关、边塞。⁷花间集:是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的景象。“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磨盾鼻”三句写出了诗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铁马”这两句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戌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诗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诗人此时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即诗人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鹕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09-1911页

mǎnjiānghóng··liángshéndòngcóngróngzhīxìng--liúzhuāng

jīnjiǎdiāodāngyuánménchūdùnhuīqiānzhǐlóngshéyóu湿shītiěxiǎoyínglěnglóuchuánfēngtāoyǒushuíliányuánjiāngjūngōng

píngróngcóngjūnshénlíngluòjǐnyōngshōushíchájīngxiāngchuánshíshíwēnshēngtánsāishìqiějiàoérsònghuājiāntànchénzhīzhuàngrénjīn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春风多可¹太忙生²,长共花边柳外行;
译文: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注释:¹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²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¹燕作泥蜂酿(niàng)蜜,才吹小雨又须²晴。
译文: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注释:¹与:替,帮助。²须:要。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

  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谈花说柳,当然不是孤立地,而是以之概括了春风对整个自然界中的植物所起的作用。后面两句,便一句写春风如何照拂鸟雀昆虫,一句写春风如何安排气候。诗写春风吹走了寒冷,使大地解冻,让燕子能衔泥筑巢,孵育下一代;又吹开了花朵,让蜜蜂酿出甜甜的蜜糖。它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这样全方位地写,更加突出春风的疲于奔命,诗人对春的歌颂,也就通过诗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春风本来是一个很蒙浑又很广泛的概念,方岳组织了各种意象,娓娓道来,体会精细,令人眼目一新。宋诗的纤巧与理趣,在这首诗中都得到了反映。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91-292页
2、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1298-1299页

chūn

fāngyuè sòngdài 

chūnfēngduōtàimángshēng chánggònghuābiānliǔwàixíng 
yànzuòfēngniàng cáichuīxiǎoyòuqíng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折花逢驿(yì)使¹,寄与陇(lǒng)头人²。(折花 一作:折梅)
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注释:¹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²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江南无所有,聊赠¹一枝春²
译文: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注释:赠:一作“寄”。²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 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参考资料:
1、 刘光耀.历代诗词名篇译注评.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103-104
2、 刘永生.两晋南北朝: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238

zèngfàn--kǎi

zhéhuāféng驿使shǐlǒngtóurén

jiāngnánsuǒyǒuliáozèngzhī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