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钩帘外前朝柳,斗鸭阑边小艳葩。莫道君王不曾问,好收银钥护宫花。
玉钩帘外前朝柳,斗鸭阑边小艳葩。莫道君王不曾问,好收银钥护宫花。

xínggōngjiānménwángtōngèr--shìyǒng

gōuliánwàiqiáncháoliǔdòulánbiānxiǎoyàndàojūnwángcéngwènhǎoshōuyínyàogōnghuā

释永颐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 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徘徊恋京邑,踯(chí)(zhú)¹(xǐ)²曾阿³
译文: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注释:将发:即将出发。石头:山名,在今南京市西长江边。烽火楼:利用烟和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¹踟躅:住足不进的样子。²躧:鞋,这里作踏解。³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陵高墀(chí)(què)¹近,眺(tiào)(jiǒng)风云多。
译文: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注释:¹墀阙:是指宫殿。墀,即丹墀,指宫殿的红色台阶。阙,指宫殿门左右对峙的一对高建筑物。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¹²阻山岫(xiù)³,江海含澜波。
译文: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注释:¹荆: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因湖北刺山而得名。²吴: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³山岫:山峰。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归飞无羽翼,其如¹别离何。
译文: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¹其如:即如其,象这样。

  这首诗开头两句吟后顿觉一种惆怅忧伤的气氛透入心扉,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满面愁容,步履迟疑地走出京城,向着江边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他之所以“徘徊”,“踯躅”,是因为他对“京邑”“恋”念极了。“恋京邑”为一篇中要领。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皇宫在京邑中,是诗人日常出没之处。建康为东吴、东晋古都,古迹胜景不胜枚举。诗人登上烽火楼,既没有放眼江天山野,一抒久处“墀阙”之怀,也没有凭吊陈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首先回首俯视“墀阙”。他平素身处墀阙,似乎对墀阙看犹未足,而来登此烽火楼作一饱览。按理说,他此日登楼所望“墀阙”,比他平日所见应是远了。但诗人在此却说是“近”了。这乍想似乎违于理,但深思后便觉合乎情。这“近”字实从首句中“恋”字而来,因其“恋京邑”,故视京邑中的一切便反远为“近”了。“近”字凝结着诗人对京邑、墀阙的无限深情。前三句写京邑,“眺迥”句与上句对举,转写荆州。他对京邑是那样的“恋”,对即将赴任的荆州,诗人也以三句作答。据《南齐书》本传载:谢朓去荆不久,便被同僚王秀之向武帝告密,武帝随令“朓可还都”。据此可知,荆州随王府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谢朓对此也当早有所料,故“风云多”一语,绝非简单的写景,而实隐含着对此去荆州的畏惧之情。

  接着两句,隐含此情尤深:“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荆吴之间,有山有水。山水本是诗人素性爱好玩赏之自然景物,此时却成了他的惆怅忧郁的象征。山是阻隔两地之情的障碍,江水有着险不可测的波澜。诗人此去荆州福祸未卜,一腔心事咏叹无端,移情于景,以寄托其畏惧之思。

  “归飞”一句,笔意陡转,神思飞越,由将去而未去荆州的此时,想到去荆州后思归之日,陆地有山岫相阻,水路有澜波惊扰,空中又恨身无羽翼。未去荆州时,已对京邑恋不可舍,去了荆州,遇上人事趄必将更“恋京邑”。“恋京邑”而归不得京邑,其心境之愁苦忧思,亦必十倍于今日。忧思及此,笔锋再一转:“其如别离何?”自我提问道:早知日后愁苦,何必今日离此京邑而去荆州呢?

  这首诗以“恋京邑”提携全篇,明写京邑可恋,暗写荆州可畏。由情及景,以景融情,由今及后,由后复今,妙笔回还往复,互为呼应。诗意含蕴,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77-879
买地孤村结草庐,萧然身世落樵渔。
买地孤村结¹草庐,萧然²身世落樵(qiáo)³
译文:在乡野别村盖了一间草庐,过着打鱼砍柴的生活。
一编在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
一编在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
译文:你不要因为我过着渔樵的生活,手中却拿着一本书而感到奇怪,我曾经也管理着蓬山的万卷书籍。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故事¹,三江²看潮,实³无潮看。午后喧(xuān)曰:“今年暗涨(zhǎng)(cháo)。”岁岁如之。
译文:旧例,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盛传道:“今年是暗涨潮!”年年像这样。
注释:¹故事:旧例,旧俗。²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³实:实际上。⁴喧传:喧闹流传。⁵岁岁:年年。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庚辰¹八月,吊朱恒岳少师²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³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chuán)往,章侯、世培踵(zhǒng)
译文:庚辰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叫看潮了,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注释:¹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²吊朱恒岳少师:朱恒岳即朱燮元(1566-1638),字衡岳(一作恒岳),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四川左布政使、兵部尚书等,因有功,加少保。崇祯中进少师。死在官任上,谥号襄毅。吊,祭奠死者。³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槎。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⁴海塘:堤岸。⁵遄:急速。⁶踵至:接踵而至,跟着到。踵,脚后跟。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¹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bò)²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cù)³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biān)之,万首镞(zú),无敢后先。再近,则飓(jù)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bì),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bó),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¹⁰卷而右,龟山¹¹一挡,轰怒非常,炝(qiàng)碎龙湫(qiū)¹²,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¹³始定。
译文: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渐渐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水沫溅起水花,涌起的潮水像百万头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不争先恐后的。再近些,潮头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地面都被打湿了。潮水旋转着向右而去,被龟山挡住了,轰隆隆十分愤怒,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飞舞。看了让人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注释:¹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²擘翼:张开翅膀。³蹴起:蹦跳。⁴鞭:用鞭子打。⁵镞镞:同“簇簇”,攒(cuá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⁶势:水势。⁷辟易:惊退。辟:同“避”,躲避。⁸礴:通“薄”,逼迫。这里有撞击的意思。⁹著:同“着”,穿着(读zhuó)。¹⁰旋:立刻,马上。¹¹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¹²炮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雁荡山瀑布。¹³颜:脸色,面色。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kān)、赭(zhě)¹两山漱(shù)²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³
译文: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¹龛、赭: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²漱激:冲刷激荡。³何耶:为什么呢。何,疑问代词“为什么”,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

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喧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喧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首先,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文章层次
一 介绍看潮的故事
二 介绍看潮的原因
三 介绍看潮的经过
四 提出对白洋潮的疑问

结尾
⒈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⒉白洋潮中作者多次从观潮者的角度来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样写的作用是从侧面衬托出白洋潮的声势和力量,使人喧闻其声,喧见其行。
3.本文与周密的《观潮》都是写浙江之潮,他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本文只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全过程,但是并没有对“海军演习”和“吴儿弄潮”进行描写。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鱼,其大盈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然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guān)¹,其大盈²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fáng)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³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kuì)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译文: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得了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钓鱼的人,说:“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鱼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钓鱼的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时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小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子思听了,长叹了一声,说道:“鳏鱼虽然很难钓得,却因为贪吃钓饵而死亡;有些读书人虽然胸怀大志,却因为贪图俸禄而身败名裂。”
注释:¹鳏鱼:一般指鱤鱼。²盈:充满。³豚:小猪。⁴喟然:形容叹气的样子。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昔闻颜光禄¹,攀龙宴京湖。
译文:听说江宁以前有个光禄大夫颜延之,就在这北湖攀龙附凤,宴请群僚。
注释:¹颜光禄:颜延之,字延年。孝武登柞,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楼船入天镜,帐殿¹开云衢。
译文:楼船驶入这天镜一样的湖中,锦幔围成宫殿高入云霄。
注释:¹帐殿:天子行车野次,连帐以为殿也。沈约诗:“帐殿临春籞,帷宫绕芳荟。”左思《白发赋》:“开论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译文:也唱起了《大入歌》,就像刘邦当年在沛都丰乡作乐一样。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译文:颜延之献上诗章,仿佛像个诗人一样。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¹孤。
译文:我是比不上他了,他像钟山一样孤傲突出。
注释:¹钟山:一名蒋山,在润州江宁县。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译文:杨县令文入清穆,高誉响彻东南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译文:僚幕英才高朋满坐,个个如同玉树临入,一片璀璨。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译文:画着鸟首的船在湖中显弄倒影,个个美女娥眉如水,鬓发叠挂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译文:乐队新曲新歌引人入胜,吴语昵侬和着古典舞蹈动人心魂。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译文:歌声高亢绕云,听众如痴如醉,皆大欢喜。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译文:声音喧闹,唧唧嘈嘈,笙竽的声音把江月摇碎了。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译文:这里曾经是帝王的宫殿,如今却是打柴割草的地方。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¹
译文:想到这,不禁使人感慨万分,老杨啊喝个底朝天吧。
注释:¹覆瓢壶:犹倾尊倒瓮之意。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译文:荣盛之时就应该及时行乐,别让后辈笑话咱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