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羸远远出严闉,云构祠宫绝世尘。
伴鹤不知龟甲子,斸山多见药君臣。
雨昏仙穴丹砂井,云映楼居玉洞人。
只待策勋书竹帛,抽簪来此卜比邻。
驱羸远远出严闉,云构祠宫绝世尘。
伴鹤不知龟甲子,斸山多见药君臣。
雨昏仙穴丹砂井,云映楼居玉洞人。
只待策勋书竹帛,抽簪来此卜比邻。
余靖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潇洒¹江湖十过秋²,酒杯无日不迟留³
译文: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注释:¹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²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³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谢公城¹(pàn)溪惊梦,苏小²门前柳拂头。
译文: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注释:¹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²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千里云山¹何处好,几人襟(jīn)(yùn)²一生休。
译文: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注释:¹云山:泛指山川秀色。²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尘冠挂却¹知闲事²,终拟蹉(cuō)(tuó)³访旧游。
译文: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注释:¹尘冠挂却:辞官不做。²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³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这是一首述怀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笔墨洒脱而感慨深沉。

  诗人自大和二年(828)十月来到江西,后转宣城。以后,辗转漂泊于扬州、洛阳、宣城各地。首尾共历经十一年。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风韵飘逸;终日为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行止风流,内心愁苦,正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颔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于宣城郊野,观山望水,自得其乐;自斟自饮,不觉醉倒溪边。此句中“惊梦”一词很妙,写出了诗人大醉初醒,不知身在何处的情态。而梦中之惊,耐人寻味:或许,他在醉梦中与亲故旧友重逢,一觉醒来却独枕溪流。或许,在梦境中他仗剑行侠,英雄豪迈,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溪畔惊梦,情境皆佳。“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妓馆歌楼多涉秾艳轻绮之笔,而诗人仅仅用“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花柳之意,处理得很含蓄,不伤全诗清朗之调。

  颈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千里云山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山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云山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风云、指点江山的襟怀抱负。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的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这两问,问得豪迈,问得沉痛,问得有气魄,如高天惊雷,滚滚而下,一扫方才悠然低回之韵。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回虚前联。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人世的内心矛盾。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把这位落魄诗人的胸襟间事渐次说尽。其中既有风流倜傥之韵,又有豪宕雄浑之气。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晚唐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7-18页

xuānchéngguānshàngjīng--

xiāojiāngshíguòqiūjiǔbēichíliú

xiègōngchéngpànjīngmèngxiǎoménqiánliǔtóu

qiānyúnshānchùhǎorénjīnyùnshēngxiū

chénguānguàquèzhīxiánshìzhōngcuōtuó访fǎngjiùyóu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南康¹太守听事²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³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jí)如揭太常之旗,如建¹⁰承露之茎(jīng)¹¹;凛(lǐn)¹²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¹³六曹吏¹⁴所居,杉之阴,府史¹⁵之所蹲伏¹⁶,而簿书¹⁷之所填委¹⁸,莫知贵也¹⁹。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注释:¹南康:郡名,郡治在今江西赣州。²听事:处理政务。³朝请大夫:阶官名。文职散官,从五品以上称朝请大夫。⁴徐君望圣之:徐君,名望字圣之。⁵直如引绳:像牵绳引线那样直。⁶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⁷岌然:高的样子。⁸揭:举。⁹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¹⁰建:建造。¹¹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¹²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¹³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¹⁴曹吏:郡县的属官。文中指军的属官。¹⁵府史:府里的低级官员。¹⁶所蹲伏:意为活动的场所。¹⁷簿书:官署的文书之类。¹⁸填委:纷集、堆积。¹⁹莫知贵也:没有谁知道看重此处。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¹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²耶?
译文: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注释:¹遂:顺。²不待文王而兴者:不必要文王出世,也能自己奋发有为。 文王:周文王;兴:奋起,奋发。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徐君温良泛(fàn)¹,所居以循吏²称,不为皦(jiǎo)察之政³,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què)¹⁰而罢。
译文: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注释:¹温良泛爱:温和、善良,广泛地爱。泛:同“泛”。²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³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先人有这样的德行,因此子孙能够继续下去。⁵特立不倚:有独立的见解和操守而不偏斜。⁶柯:树枝。⁷燕嬉:宴饮嬉游。⁸封植:栽培。⁹剪伐不至:不遭受砍伐。¹⁰阕:终,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译文: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全文主旨在于赞美朝请大夫徐望“温良泛爱,行为刚正耿直。文章写了直节堂的外边的八杉,叙写了曹府的小吏不明白它的珍贵。杉树能够不扶自直,慢慢揭示文章的主旨。直到最后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来点破。文章写物见人,藏锋沉馨,意在言外。

  文章紧扣“直节”两字,将堂、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赞美了堂前之杉,赞扬了建堂之人,并由此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文章第一部分叙写直节堂之建与其命名。作者将堂、杉、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用比喻手法赞美了杉树的高大挺直,用对比手法,赞扬了爱赏杉树的徐君。第二部分承接上段对杉树的描写,赞美杉树刚直不屈的性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杉树的美好品质。首先是将杉树与其他植物对比,指出物生而直,但在生长过程中,往往抵制不住外物的引诱与挤压,故“委曲随物”,虽竹箭松柏也不能免于此,只有杉树能保持它的挺直。然后是将杉树与竹柏对比,指出它们虽同能傲冰雪,同是死能利栋宇,但杉树在挺直方面要优过竹柏。虽写杉树,但最后还是归结到人。第三部分承接第一部分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不为苛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可为曲,不可太直,应通达灵活而不失正直。就像杉树,特立不倚,但它所以安而不危,剪伐不至,是因为得到徐君的爱赏呵护。正因如此,将来庐山之人升堂见杉,将长久地怀念像徐君这样的人。

  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一,构思精巧。文章紧扣“直节”二字展开,双线并行,既赞美了杉,又颂扬了人,以写杉为手段,以颂人为目的。第二,结构严密。文章第一部分写杉写人,还限于外部描写和间接描写,第二部分则写杉的品格,第三部分写人的品质,形成一个总叙分承的结构,表达十分严谨。第三,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将徐君与曹吏、府史对比,将杉树与竹柏对比,使人与物的优秀品质更加鲜明突出。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编选.苏洵 苏辙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342页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¹一两枝。
译文:在城中忙碌错过了看梅花的时期,今天在僧寺的窗前意外看到了几枝。
注释:¹僧窗:僧寺的窗户。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译文:只要看到就很高兴哪管时间晚,更何况是梅花半开。
注释:¹犹:任然,还。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译文:今冬无雪无关紧要,只是少了它对梅的陪衬。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译文:月落山中空寂,虽然无酒但有写成的诗也足以慰藉内心的孤独。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楚富者,牧¹羊九十九,而愿²百。尝访³(yì)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乡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足够了。”
注释:¹牧:放养。²愿:希望。³访:寻求。⁴邑里:乡里。⁵故人:熟人。⁶之:这。⁷盈:满足。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兹山亘(gèn)¹百里,合沓²与云齐。
译文:敬亭山绵亘延伸百余里,凌霄摩空与天上云等齐。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¹亘:绵长。绵延。²合沓:重叠,攒聚。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隐沦¹既已托,灵异²俱然³栖。
译文:隐逸之人身心于此寄托,神仙灵怪都安居与幽栖。
注释:¹隐沦:泛指神仙。²灵异:神人。³俱然:犹安然。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
上干¹蔽白日,下属²带逥(huí)³
译文:腾云冠峰翼岭遮蔽白日,山势陡峻连带弯弯水溪。
注释:¹干:直冲。²属:连带。³逥溪:回曲的溪流。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交藤荒且蔓,樛(jiū)¹枝耸复低。
译文:交藤荒芜缘木缠绕衍蔓,树枝糁垂蜷曲耸而复低。
注释:¹樛:树木向下弯曲。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独鹤方朝唳(lì)¹,饥鼯(wú)²此夜啼。
译文:失群孤鹤无伴清早哀鸣,饥饿鼯鼠夜出求食悲啼。
注释:¹唳:鸣叫。²鼯: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xiè)¹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译文:飘散不定乌云卷舒漫漫,山间气候多变霖雨凄凄。
注释:¹渫云:飘散的云。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我行虽纡(yū)¹,兼得寻幽蹊²
译文:此行虽仕宦在身佩印绶,连带寻访奇山异景幽蹊。
注释:¹纡组:系佩官印,谓身居高位。²幽蹊:山径。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yǎo)¹如迷。
译文:探求仙境源头未达终极,归路渺茫东西南北迷离。
注释:¹窅:深远貌。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¹
译文:要想追求更奇妙的境界,从此攀援而上登上天梯。
注释:¹梯:山径。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kuí)¹
译文:皇恩已尽对我不复存在,追游仙界于情于理无亏。
注释:¹睽:乖离,违背。

  这首诗的前十二句描绘了敬亭山的原始风貌,后八句抒发了诗人游山跻境之情。此诗景情分咏,是康乐(谢灵运)笔法。写景部分,移步换形;写情部分,突出主体。

  开始二句远眺敬亭山,总览其貌。这两句,一句极写山势远大,纵横天下,连绵无际;二句极状山势高峻,崔嵬嵯峨,耸入云天。一个大笔勾勒,敬亭山的雄伟姿势一下子扑入了眼帘。这是实写,写眼中实景。接二句则采用虚笔,写心中之想。诗人驰骋想象,思绪乘着高山云海而飘飖腾飞,直到九霄云外。他想到,一定是神人“隐沦”托居于此,所以形形色色的“灵异”,也一并幽栖此山。难怪,敬亭山有如此高大,如此雄伟,原来是神人们在这里显现灵光。如此写来,一实景一虚境,笔触多变,摇曳生姿。

  接下来五句至十二句,仰承前四句,具体描绘敬亭山的山光水色。山之高峻,上可直冲青云,蔽日亏月;下则属带逥溪,曲折回旋。这里,用一“上”一“下”,先拉开空间距离,再分别紧追一“干”(犯,冲)一“属”(带)字,把这上下的空间距离撑张到极至;“上”冲白云,罢池陂陁;“下”带逥溪,潺湲逶迤。在诗人对敬亭山从“上”到“下”瞬息间的巡视之际,敬亭山顶天立地的雄姿,豁然展现。这是用最短的时间俯仰扫视,描状嵯峨峻拔的敬亭山,展示出最大的空间形象——以时、空的强烈反差,在心理上造成新奇突兀之感,摄入其境,势不可挡。如此写来,诗笔显得纵横捭阖,富有气势。这两句仍是大笔勾勒,加强前二联的状写山势。接下来六句则开始了细致的工笔描绘。蔓藤交错,樛枝纠纷;独鹤朝露而唳,饥鼯夜出以啼;晴空淡云飘忽,舒卷自如,时有秋雨适至,霖霖凄清。这里,纷纭迭现出一些山间特有的物象:藤蔓、樛枝、独鹤、饥鼯、渫云、秋雨,由此烘托出敬亭山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隐约写出诗人“游”山的时间和方式,紧切题目中的“游”:从独鹤朝唳到饥鼯夜啼——游山已整整一天;从身历荒藤野树,披荆斩棘,到耳听鹤鸣鼯啼,再到眼观轻云飘忽,秋雨霖霖——触觉、听觉、视觉,皆有所感。从静听坐观到攀山越岭,身体力行,其乐无穷。诗人仕途蹭蹬,加上刚受排挤打击,更加厌倦尘世荣禄,一心追求山水自然的享受,借以排遣郁闷。所以,越是荒野境界,他越是欣赏,越是觉着清新舒畅,趣味无穷。

  荒山野趣,超然物外,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崇高境界。最后八句,便是因沿着这一独特的心理感受和人生追求,抒发他的由衷感慨。东晋以来,文人在思想上已从仕宦与归隐的矛盾对立中解脱出来,认为做官与归隐(简单说就是寄情山水)并没有根本冲突,可以既做官,也归隐,是谓“朝隐”。谢脁在思想上也常有做官与归隐的矛盾。汲汲荣禄吧,仕途崎岖艰险,难保久持;逍遥山水吧,功名事业又不忍遂弃。尤其是在他此时遭受挫折之际,这种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他也采取了类似“朝隐”的态度来折冲:我虽为做官之人,但也不妨寄情山水逍遥田园。诗人终于把内心矛盾“圆满解决”了,心安理得了。一个“兼”字,把他的这一心态巧妙勾画出来。接下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搜寻水源,尚未到达极尽,而回头瞻望,已是归路渺远、恍惚迷离了。若要追求奇情异趣,那么,就此再往山上登攀吧。宋人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对自然山水的这种体验和认识,可谓与谢脁基本一致。“奇趣”就在“险远”崇山峻岭之中,必尽力登攀方可获得。实际上,诗人这是把人生体验融进了山水景物的描写当中,是以景写情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途尚未辨清,回归之路却早已扑朔迷离了。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了,“即此陵丹梯”吧。因而,山水景色隐隐约约折射出了诗人的心曲,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缘源未极”与“归径”迷离时的徘徊、忧思以至终于下定决心“即此陵丹梯”的心理历程。这种以实有之景反衬虚渺之情的写法,堪称高妙。唐人裴迪《木兰柴》诗云:“苍山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对山水、人生的感受堪称与谢脁灵犀相通。其中“缘溪路转深”一句是“缘源殊未极”的化用与再版,而“幽兴何时已”则可看成是“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的檃括和深化。谢脁这四句诗虽然杂糅着渺渺迷茫之感,但字里行间闪烁出来的,正是“幽兴何时已”的风致和兴味。末二句是自我安慰:浩荡皇恩既已逝去,那么我就此沉湎山水,陶冶性灵,该不会有什么过错。这纯然是诗人自我排解,自我开脱,也透露出他终于不能忘怀于荣禄的心理。“既”、“庶”二字极妙,声吻毕肖,把诗人的那种自我解脱的婉曲心思,维妙维肖写照出来。

  此诗从写景到抒情,笔调婉转多变,虚实相间。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颇得怡情山水刻画景色之风致,饶富意味。曾有人将此诗一部分删为四言诗,变为“此山百里,合沓云齐”,“行虽纡组,得践幽栖”诸语(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三),去掉“亘”、“兼”诸字。而“亘”状山势,“兼”写心情,皆传神写照之笔,舍之顿觉兴味索然。由此见出谢脁此诗注重炼字炼句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8-19

yóujìngtíngshān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shāngènbǎi yún 
yǐnlúntuō língrán 
shànggānbái xiàzhǔdàihuí 
jiāoténghuāngqiěmàn jiūzhīsǒng 
fāngzhāo  
xièyúnmànmàn  
hángsuī jiānxúnyōu 
yuányuánshūwèi guījìngyǎo 
yàozhuī língdān 
huángēn shùk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